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3 毫秒
1.
芍药苷是一类单萜类化合物,由于其作用广泛,药效快,毒性低等优点,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抑郁症作为二十一世纪人类健康的一大杀手,发病机理复杂,目前临床治疗药物种类繁多,且副作用大,急需开发新药物。抑郁症的发生是由于单胺类神经递质、能量代谢和炎症途径三个复杂的方面相互关联共同导致的,一般西药无法满足治疗需求。芍药苷作为天然药物具有多靶点多通路等优点,能够抗炎、镇痛、抗氧化、保护神经细胞,在抗抑郁实验研究方面效果显著。本文通过查阅中国知网,pubmad等网站,将近10年文献进行归纳、概括,从芍药苷调节单胺类神经递质、保护神经细胞、抗氧化、改善各项生理指标等方面对芍药苷的抗抑郁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芍药苷在Caco-2细胞模型中吸收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宋丽  张宁  徐德生 《中草药》2008,39(1):41-44
目的 研究芍药苷在Caco-2细胞模型中的吸收机制.方法 用Caco-2细胞单层模型研究芍药苷的双向转运,考察时间、药物质量浓度对芍药苷吸收的影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芍药苷质量浓度,计算其表观渗透系数(Papp).结果 芍药苷在Caco-2细胞模型中,从单层细胞层顶端到基底端的转运与基底端到顶端的转运大致相同;随着芍药苷质量浓度的增加,顶端到基底端方向的吸收量近似线性增加,基底端到顶端方向的分泌量近似线性增加.结论 芍药苷在Caco-2细胞模型中吸收主要是被动转运.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芍药苷对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 30只SD雄性大鼠等分成空白组、模型组、芍药苷组。采用AlCl3建立AD模型,药物组大鼠用芍药苷溶液腹腔注射。Morris水迷宫试验检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和HE检测大鼠海马细胞的形态学变化。结果芍药苷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高于模型组(P<0.05);芍药苷组大鼠海马细胞的形态比AD模型的改善而接近空白组。结论芍药苷可以改善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4.
四逆散有效成分芍药苷药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0,自引:6,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比较中药复方四逆散中芍药苷与其单体形式之间药动学行为的差异,探讨复方配伍后对芍药苷药动学的影响。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法,紫外检测;3P97药代动力学软件拟合药动学模型。结果:发现复方配伍后芍药苷的生物利用度显著降低。提示芍药苷可能不仅以原形药的形式发挥药理作用,还存在经肠道菌群和肝药酶作用后的活性代谢物;配伍组方后其它化学成分促进了芍药苷的代谢转化。这对研究中药复方各种成分对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影响是有一定意义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快速、灵敏、简便的大鼠血浆中芍药苷定量分析的HPLC-MS-MS方法;研究大鼠灌胃给予通心络超微粉后的大鼠血浆中芍药苷的药物动力学,为评价其临床疗效提供依据。方法研究大鼠以6g/kg剂量单次和多次灌胃给予通心络超微粉(相当于芍药苷24.52 mg/kg)后芍药苷的药物动力学。测定血浆中芍药苷的浓度,绘制药-时曲线并计算其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单次和多次给予通心络超微粉Cmax分别为77.8,189.6 ng/ml,t1/2分别为(207.9±138.3)min,(224.3±120.4)min,AUC0-∞分别为31662,40493 ng·min/ml。单次给药芍药苷吸收缓慢,而多次给药(3次/d,第10次给药后检测)后吸收迅速,首次达峰为28 min,120 min后再次达峰。结论多次给予通心络超微粉后芍药苷在大鼠体内有累积作用;复方制剂及不同给药剂量可影响中药活性成分的吸收及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当归芍药散入血成分的分析及药代动力学研究(英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大鼠口服给药当归芍药散后体内的入血成分及其药代动力学。方法:大鼠灌胃给予当归芍药散提取物后,以HPLC-DAD-MSn分析含药血清中药物成分,并建立主要入血成分的HPLC测定方法以应用于药代动力学研究。结果:大鼠灌胃给予当归芍药散提取物后血清中检测到7个原型成分和1个代谢产物,并对大鼠血浆中芍药内酯苷、芍药苷、阿魏酸和藁本内酯进行了测定。方法学考察了线性范围(0.025-5.60μg·ml-1)、定量限(0.022-0.18μg·ml-1)、日内和日间精密度(<10.1%)、准确度(92.5%-111.5%)和回收率(>80%)。结论:芍药苷硫酸酯、芍药内酯苷、芍药苷、阿魏酸、川芎内酯I、藁本内酯和丁烯基苯酞为当归芍药散主要的入血成分。对大鼠血浆中芍药内酯苷、芍药苷、阿魏酸和藁本内酯建立的测定方法简便、准确、灵敏度高,适用于血药浓度测定及其药动学研究。  相似文献   

7.
SEMAC快速发现白芍吸收成分群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建立基于肠吸收技术以快速发现白芍吸收成分群的方法,为选择白芍质量控制指标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大鼠肠外翻模型,收集3个质量浓度白芍提取物给药后不同时间的肠囊液样品,用HPLC进行检测分析,并计算其有效成分芍药内醋苷、芍药苷的累计吸收量.结果:白芍中5种主要成分均可进人肠囊,在45 min后能全部检测到;不同质量浓度白芍中芍药内酯苷、芍药苷在各肠段均为线性吸收,R2均大于0.9,符合零级吸收速率;芍药内醋苷和芍药苷在空肠、回肠中的吸收速率常数(Ka)随着白芍提取物浓度增加而增加(P<0.05),符合被动吸收.结论:基于肠吸收的质量评价指标选择方法(SEMAC)可以用于白芍吸收成分群的研究.肠囊对药物成分吸收有选择性,回肠与空肠相比可更多、更快地给出吸收成分信息,选择肠外翻60min的样品检测白芍吸收成分比较适宜.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芍药苷对血管性痴呆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 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建立血管性痴呆模型,30只SD大鼠等分成对照组、模型组、芍药苷组.药物组大鼠用芍药苷溶液(55 mg/kg)腹腔注射.Morris水迷宫试验检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结果 芍药苷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高于模型组(P<0.05);芍药苷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比血管性痴呆模型的改善而接近对照组.结论 芍药苷可以改善血管性痴呆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9.
本文旨在探讨芍药抗抑郁作用的可能机制。通过检索近十年来相关文献研究发现,白芍的有效成分白芍总苷及赤芍的有效成分赤芍总苷对于抑郁症的治疗有一定疗效,其可能机制包括提高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调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功能异常、修复受损神经元、抑制单胺氧化酶表达、增强神经保护作用等多个方面。白芍-柴胡、赤芍-淫羊藿、赤芍-石菖蒲等药对配伍方法能够促进芍药的抗抑郁作用,但针对芍药其他组成成分和赤白芍作用差别的研究尚匮乏。因此,芍药作为临床常用抗抑郁治疗药物,具备一定的科学依据,但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0.
乳安巴布剂体外透皮吸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乳安巴布剂中芍药苷为检测指标,研究不同浓度氮酮对该制剂体外透皮吸收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进行体外透皮试验,HPLC测定接受液中芍药苷含量。结果:不同浓度氮酮对芍药苷均有促渗作用,3%氮酮对芍药苷的促渗作用最强。结论:氮酮浓度为3%时促渗效果最佳,为该制剂的深入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探寻栽培年限对杭白芍根际细菌群落及芍药苷含量的影响,揭示根际土壤微生态与杭白芍品质的关系,收集了1~4年杭白芍的根及根际土壤,利用PCR-DGGE检测土壤菌群多样性;利用HPLC检测根中芍药苷含量。结果表明,种植杭白芍能明显降低土壤的酸性,并随着栽培年份增加pH酸性持续下降,到第4年时土壤pH、酶活均达到最高,而有机质含量则最低。变性凝胶梯度电泳检测1~4年的根际细菌多样性在3.38~3.61,多样性随栽培年限而上升,说明杭白芍的生长会促进土壤中的细菌多样性。测序结果表明,杭白芍土壤中的优势细菌为γ变形菌、α变形菌、放线菌、酸杆菌及厚壁菌等,其中,根际特异菌主要为α变形菌、酸杆菌Gp1及放线菌;而在非根际土中γ变形菌为特异优势菌群。此外,1~4年的杭白芍根际优势细菌组成基本相似,只有少数种类随年份发生改变,表明根际细菌群落的组成主要受杭白芍物种的影响。HPLC检测结果表明,1~4年杭白芍的芍药苷质量分数分别为3.26%,3.30%,3.36%,3.41%,均超过国家标准,且随生长年份呈上升态势,但无显著性差异。相关性分析可知,芍药苷含量与土壤pH、细菌多样性呈显著正相关,与有机质呈显著负相关。与其他有连作障碍的作物不同的是,随着栽培年限的延长,杭白芍根际的pH和细菌多样性不降反升,但优势菌群变化不大,这可能是该植物不产生连作障碍的原因之一。研究表明,农业实践中之所以选择4年采收杭白芍根入药的原因之一主要是产量而不是有效成分含量。此外,研究还发现有效成分芍药苷的累积与土壤pH、有机质和细菌多样性关系密切,证明杭白芍的道地性与土壤微生态环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白芍药材的质量属性研究及产地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通过药材含量、药材水煎液特征图谱及出膏率表征不同产地白芍药材的质量属性,为其在经典名方中的应用提供质量评价方法。[方法]以2015版药典方法测定各批次白芍药材中芍药苷的含量;参考古法制备药材水煎液,摸索并建立其特征图谱,测定6个产地共21批白芍药材的水煎液特征图谱和出膏率,并进行相似度评价、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建立的白芍药材水煎液特征图谱,共标定6个共有峰,21批药材相似度介于0.829~0.999,可分为2类,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与相似度评价结果一致。[结论]以药材芍药苷含量、药材水煎液特征图谱及出膏率作为考察指标,通过化学计量学和成分分析可有效评价不同产地白芍药材的质量属性,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伦野生芍药芍药苷含量动态变化。方法:定株、定时原产地多样本采样,用HPLC测定芍药苷含量,数据经统计分析。结果:5月(苗期)采集的多伦野生芍药芍药苷质量分数平均值最低(3.05%),8,9月(幼果期和果期)采集的含量较高(4.72%,4.58%);6~10月平均含量之间没有显著差别。野生芍药个体差异很大,当根直径范围<1 mm(0.51~0.60 cm)时,芍药苷含量变异系数可达47.17%。结论:野生芍药显蕾以后至枯萎前均可采挖,农闲采挖的现实情况是可行的。首次报告和提出野生芍药株间芍药苷含量差异很大,取样不当,植株个体差异可能影响芍药苷动态变化测定结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白芍炒制过程中,药物受热的均匀程度是否可控,加热程度和时间对饮片药用物质是否有影响。方法:模拟白芍炒制过程,以HPLC测定芍药苷的含量。结果:炒制过程药物出锅温度和炒时间呈明显相关,且在热源功率固定的条件下,呈较为稳定的态势;药物受热均匀程度是可控的,加热对饮片芍药苷的含量有统计影响。结论:从药物受热的均匀和受热程度角度,白芍的炒制工艺尚属可控稳定,可以通过热源功率进行控制。加热温度对饮片物质基础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5.
陈彦  周蕾  辛然  王晋艳  贾晓斌 《中国中药杂志》2012,37(13):2012-2016
目的:多途径比较单体芍药苷与提取物中芍药苷在大鼠肠道的吸收差异。方法:采用大鼠肠灌流模型同时收集肠灌流液、胆汁及血浆样品,结合肠道酶共孵育试验及表观油水分配系数的测定,多途径综合分析比较单体芍药苷与提取物中芍药苷在大鼠肠道的吸收差异。结果:相同浓度下,不同肠段芍药提取物中芍药苷在大鼠肠道的有效渗透系数Peff*均高于单体芍药苷,尤其是在空肠及回肠肠段(P<0.05),但单体芍药苷及提取物中芍药苷在4个肠段的Peff*均较小(Peff*<0.5),单体芍药苷的Peff*在0.209~0.290,提取物中芍药苷的Peff*在0.252~0.333;提取物及单体的胆汁样品、血浆样品及肠道酶共孵育样品中均未检测到芍药苷及其代谢产物。结论:和单体芍药苷相比提取物中芍药苷在大鼠肠道的吸收有明显提高,表明提取物中可能存在其他促吸收成分,但由于芍药苷总体吸收较差,这种影响在短时间(1~3 h)内并未能提高吸收入血及胆汁中芍药苷的含量。  相似文献   

16.
均匀设计优选微波提取白芍中芍药苷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天辉  张祥民 《中国药学杂志》2008,43(19):1464-1466
 目的研究微波辅助提取白芍中芍药苷的提取工艺和高效液相色谱测定芍药苷的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均匀设计方法、微波提取和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分别考察微波功率、提取时间、溶剂的浓度和料液比的选择对提取芍药苷的影响。结果测定的流动相为甲醇-0.05mol·L-1磷酸二氢钾-醋酸-异丙醇(67:173:4:4),流速为1.0mL·min-1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不同软化方法对白芍饮片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热浸法测定蒸法、煮法、闷润法、浸泡、减压冷浸法5种软化方法制得的白芍饮片中浸出物含量;采用HPLC测定各饮片中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的含量。结果:各饮片中水溶性浸出物含量大小顺序为蒸法>闷润法>减压冷浸法>煮法>浸泡法;醇溶性浸出物、芍药苷及芍药内酯苷的含量大小为闷润法>蒸法>煮法>减压冷浸法>浸泡法。结论:闷润法及蒸法软化白芍药材质量优于其他加工方法。  相似文献   

18.
芍药苷药理作用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20,自引:8,他引:12  
芍药苷是中药芍药和牡丹的主要有效成分,大量研究证明芍药苷具有抗抑郁、抗炎、镇痛、抗肿瘤、保肝、保护神经、调节免疫、镇静催眠等多种药理作用。截止目前,芍药苷极少以单体的形式应用于临床。通过查阅国内外近3年的文献,对芍药苷药理作用研究新进展进行梳理和总结,探讨其与中药复方药效关系,为芍药苷的进一步开发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甘草酸和甘草次酸对芍药苷在大鼠体内药动学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卉  单进军  康安  恽菲  陈乐天  张雯  狄留庆 《中草药》2013,44(12):1610-1614
目的 研究甘草酸及其代谢产物甘草次酸对芍药中主要活性成分芍药苷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特征的影响,探索芍药与甘草配伍用药的合理性.方法 大鼠单独ig给予芍药苷或分别与甘草酸、甘草次酸联合用药,于不同时间点采集血样,LC-MS测定芍药苷血药浓度,建立药物浓度-时间曲线,采用DAS2.1.1软件计算、分析药动学参数.结果 甘草酸能减小芍药苷Cmax、tmax,降低芍药苷AUC;甘草次酸能增加芍药苷Cma、tmax,显著提高芍药苷AUC.结论 甘草提高芍药苷生物利用度可能与甘草酸的代谢产物甘草次酸的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不同加工方法对栽培和野生芍药中没食子酸、儿茶素、芍药内酯苷、芍药苷、五没食子酰葡萄糖、苯甲酸、丹皮酚7种化学成分含量的影响,为研究赤芍与白芍的药效差异的物质基础及其形成机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以栽培和野生芍药为材料,分别采用直接干燥、水煮后干燥、去皮后水煮干燥、水煮后去皮干燥4种加工方法处理,采用HPLC同时测定各类材料7种主要化学成分含量。结果:野生芍药的芍药苷和儿茶素含量显著高于栽培芍药,而栽培芍药的芍药内酯苷含量高于野生芍药,二者在上述3种成分含量的相对差异受加工方法影响较小。采用水煮后干燥、去皮水煮后干燥、水煮去皮后干燥处理会导致栽培和野生芍药的苯甲酸和丹皮酚含量降低为痕量。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各种处理下的栽培和野生芍药截然聚为两大组。结论:赤芍和白芍的药效成分含量差异主要来源于其本身的差异,受加工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