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针刺协调肌张力平衡治疗脑卒中痉挛性瘫痪64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湖南中医药导报》2001,7(9):464-465
  相似文献   

2.
针刺治疗脑卒中下肢肌张力增高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甜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5,23(11):2089-2090
目的:探讨针刺对脑卒中下肢肌张力增高的康复作用.方法:将40例脑卒中下肢肌张力增高的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应用针刺治疗,对照组应用康复运动疗法,两组病例数及用药均相同.在临床上观察肌张力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积分(CN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积分(即巴氏指数MBI)、下肢运动功能积分(Fugle-Meyer)的变化来评定疗效.结果:针刺对脑卒中下肢肌张力增高是有效的,但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对脑卒中下肢肌张力增高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下肢运动功能等方面的改善亦是有效的,但治疗组与对照组效果无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刺是治疗脑卒中下肢肌张力增高的有效方法之一.其疗效与康复运动疗法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针刺拮抗肌治疗脑卒中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外周刺激,反射性诱发拮抗肌肌张力的产生和增强,以抑制主动肌过高的肌张力,使二者趋于协调.  相似文献   

3.
针刺治疗脑卒中下肢肌张力增高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甜 《中医药学刊》2005,23(11):2089-2090
目的:探讨针刺对脑卒中下肢肌张力增高的康复作用.方法:将40例脑卒中下肢肌张力增高的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应用针刺治疗,对照组应用康复运动疗法,两组病例数及用药均相同.在临床上观察肌张力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积分(CN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积分(即巴氏指数MBI)、下肢运动功能积分(Fugle-Meyer)的变化来评定疗效.结果:针刺对脑卒中下肢肌张力增高是有效的,但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对脑卒中下肢肌张力增高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下肢运动功能等方面的改善亦是有效的,但治疗组与对照组效果无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刺是治疗脑卒中下肢肌张力增高的有效方法之一.其疗效与康复运动疗法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针刺拮抗肌治疗脑卒中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外周刺激,反射性诱发拮抗肌肌张力的产生和增强,以抑制主动肌过高的肌张力,使二者趋于协调.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观察平衡针刺法对脑卒中后高肌张力大鼠的肌电H反射,初步探讨平衡针刺法改善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可能作用机理。方法:4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患侧针刺组、平衡针刺组,每组12只,制备脑卒中后肢体痉挛大鼠的模型,平衡针刺组治以平衡针刺法,患侧针刺组取患侧肢体施术,治疗20min,连续治疗10天,治疗后对各组大鼠行肌电H反射监测。结果: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平衡针刺组H反射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波幅明显下降(P〈0.05);平衡针刺组与患侧针刺组相比较,其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结论:平衡针刺法可以有效抑制亢进的牵张反射,降低脊髓运动神经元的兴奋性。  相似文献   

5.
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是一种伴随上运动神经元损伤而出现的常见症状,以肢体痉挛性瘫痪为主要表现形式,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康复治疗。针刺治疗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已显示出一定优势。从古代文献深入探讨其病因病机,提高针灸临床辨证水平,优化选穴配伍组合,同时结合现代医学研究成果提高针灸临床疗效,是一个有广阔前景的领域。  相似文献   

6.
针刺拮抗肌为主治疗脑卒中痉挛性瘫痪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针刺拮抗肌为主对脑卒中痉挛性瘫痪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84例脑卒中痉挛性瘫痪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2组均给予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针刺拮抗肌穴位,对照组加用常规针刺。2组均治疗2个月。比较治疗前后改良的Ashworth、临床痉挛指数(clinic spasticity index, CSI)、Fugl-Meyer运动功能及Barthel指数的变化,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踝关节 CSI 评分[(10.70±1.49)分比(11.60±1.17)分,t=-2.586]低于对照组(P<0.05),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67.40±13.91)分比(54.65±8.41)分,t=4.200]、Barthel指数评分[(69.15±12.43)分比(57.65±8.35)分,t=4.475]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后肘关节、腕关节、膝关节痉挛状态Ashworth分级的患者分布较同组治疗前变化明显(χ2值分别为10.627、10.261、10.200,P 值均<0.05)。结论拮抗肌针刺可有效改善脑卒中痉挛性瘫痪患者的痉挛状态,提高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7.
脑卒中的发病率、致残率、病死率、复发率都很高,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国内资料统计表明,脑卒中后80%~90%的患者都有肌张力障碍。肌张力异常升高制约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日常生活能力明显下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笔者对脑卒中后肢体高肌张力状态患者,采用血府逐瘀汤结合平衡针刺治疗进行临床疗效观察,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性瘫痪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和西医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针刺治疗。7 d为1个疗程,2组患者分别治疗4个疗程。比较2组患者的综合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综合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联合康复训练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患者的肌张力状态。  相似文献   

9.
肌张力增高是脑卒中患者的常见后遗症,在我国,约有80%的脑卒中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肌张力增高[1],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恢复和今后的生活质量.西医对本病尚无有效治疗办法,同时西药又有较多副作用.中医针刺不仅能有效缓解脑卒中后异常增高的肌张力,还能改善患肢的运动功能.笔者收集整理了近年来关于针刺治疗该病的相关文献,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低能量体外冲击波联合经筋针刺治疗脑卒中肌张力增高的效果。方法:81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试验组41例。两组均给予低能量体外冲击波治疗,试验组加用经筋针刺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上下肢FMA、MBI及MMT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C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屈指肌群、屈腕肌群、屈肘肌群肌张力评分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能量体外冲击波联合经筋针刺治疗脑卒中肌张力增高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1.
针刺治疗脑瘫24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焕英 《河南中医》2002,22(3):52-53
脑性瘫痪包含两类 :一类是先天性大脑发育不全 ,相当于祖国医学的“五迟” ,主要由于其母在妊娠期体弱多病、受有害因素刺激、分娩不当和某些遗传因素等造成 ;另一类是后天性脑性瘫痪 ,主要是外伤、脑病或中毒等引起。我们采用针刺疗法治疗小儿脑性瘫痪 2 4例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现总结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在 2 4例少儿脑瘫中 ,男 14例 ,女 10例 ;年龄最小 2 5岁 ,最大 18岁 ;病程最短 4 0d(由麻疹引发脑炎 ) ,最长 18a。先天性脑瘫 2 0例 ,后天性脑瘫 4例。诊断标准 :①分娩前后有缺氧或其母在妊娠期内有病理障碍 ,接触放射线或受其…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牵正散治疗面瘫疗效。[方法]使用前瞻性设计方法,20例门诊患者,针刺(攒竹、阳白、丝竹空、太阳、下关、颊车、四白、人中、地仓、承浆、合谷、风池),留针30min,1次/d。牵正散(僵蚕10g,白附子6g,全蝎、桂枝、防风各10g,川芎20g,天麻10g),1剂/d,水煎200m L,早晚口服。连续治疗10d为1个疗程。观测临床症状、不良反应。连续治疗2疗程,判定疗效。[结果]痊愈14例,显效3例,有效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0.00%。[结论]针刺联合牵正散治疗面瘫,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腕踝针治疗周围性面瘫4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观察组采用腕踝针治疗,对照组用常规针刺法。结果表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疗效及治疗天数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但两组在治疗次数疗效的关系上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05)。运用腕踝针治疗效数少,痛苦也少。  相似文献   

14.
针刺加直接灸治疗震颤麻痹3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兴华 《中医杂志》1999,40(6):342-343
将临床收集的60例震颤麻痹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30例和针刺加直接灸组30例进行疗效对比观察,发现璋的显著进步率差异有显著性,而两组间的进步及显著进步率化整为零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说明针刺加直接灸治疗震颤麻痹是一种简便易行而副作用少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恢刺加电针对缓解中风患者痉挛状态的作用。方法:对32例中风患者进行恢刺加电针治疗,主要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肢体肌力、肌张力的变化、活动能力和步行能力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肌张力较治疗前比较显著下降(P〈0.05),且肢体的肌力明显恢复(P〈0.05)。结论:恢刺加电针确能明显缓解中风患者的痉挛状态。  相似文献   

16.
刘氏毫火针治疗顽固性面瘫3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刘氏毫火针治疗顽固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顽固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刘氏毫火针组)和对照组(普通针刺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传统针刺治疗;治疗组进行刘氏毫火针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采用伦多评价系统(Sunnybrook)对面神经进行评分,对两组面神经功能损伤程度进行评估,并结合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情况,进行临床治疗评价。结果:两组Sunnybrook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治疗后治疗组Sunnybrook评分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IgA、IgG、IgM等免疫球蛋白水平显著降低,且治疗后治疗组血清IgA、IgG、IgM等免疫球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67%,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刘氏毫火针技术对顽固性面瘫患者进行治疗,临床疗效可靠,能够降低血清IgA、IgG、IgM免疫球蛋白水平,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分期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已经得到越来越多患者的认同。笔者采用分期针刺的方法治疗周围性面瘫患者56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郭严 《河南中医》2015,35(2):278-280
目的:观察头针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中风痉挛性瘫痪患者11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采用头针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治疗。结果:观察组上肢、下肢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改善情况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针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痉挛性瘫痪疗效显著,并显著改善患者Barthel指数。  相似文献   

19.
近 3年来笔者与本院脑外科合作 ,对 50例颅脑外伤引起的面瘫 ,随机分为针刺组与非针刺组进行疗效观察 ,现报告如下 :  一、一般资料   50例患者均因车祸或建筑行业的意外伤害等导致颅脑外伤 (脑挫伤、颅内血肿等 ) ,继而引发面瘫。其中男性 3 5例 ,女性 1 5例 ;年龄最大 50岁 ,最小 1 2岁。随机分为针刺组与非针刺组。针刺组 3 0例 ,均经脑外科抢救脱离危险后立即进行针刺治疗 ,同时结合脑外科常规处理 (护脑、补液等 ) ;非针刺组 2 0例 ,经脑外科抢救脱险后以常规西药治疗。  二、治疗方法  针刺组取穴分二组 :第一组 :双侧合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