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茵栀黄口服液与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联合应用于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7年2月医院收治的116例病理性黄疸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患儿给予茵栀黄口服液联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治疗,对照组患者仅给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在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检测治疗前后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应用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定量表(NBNA)对治疗前后患儿神经发育情况进行评价,对比两组患儿药物发挥药效时间、黄疸消退时间,并观察两组患者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患儿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4.83%、77.58%,治疗组患儿总有效率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儿的药物发挥药效时间与黄疸消退时间均较对照组患儿明显缩短(P0.05);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患儿的NBNA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患儿的NBNA评分均较同组治疗前降低,且治疗后治疗组患儿的NBNA评分低于治疗后对照组(P0.05)。结论:茵栀黄口服液与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联合应用于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可显著提高疗效,并能缩短治疗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茵栀黄颗粒联合光疗护理干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4月—2018年3月收治的62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者作为试验对象;采用数字奇偶法分组后明确医护方式;对照组(31例)采用光疗护理进行干预,观察组(31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茵栀黄颗粒进行干预;观察2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治疗总有效率、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96. 77%)明显高于对照组(67. 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前,2组患儿在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方面无明显差异(P 0. 05);治疗第3天以及第5天,观察组患儿血胆红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3. 23%)明显低于对照组(38. 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接受茵栀黄颗粒联合光疗护理干预,对患儿临床总疗效提高、血清总胆红素水平降低以及安全指数的提升,效果明显,最终为病理性黄疸患儿的快速康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蓝光照射配合茵栀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6年7月—2018年7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7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给予间隙蓝光照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茵栀黄颗粒。观察黄疸消退时间、经皮胆红素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黄疸消退时间早于对照组(P 0. 05)。2组患儿治疗前经皮胆红素水平对比,P 0. 05;观察组治疗后经皮胆红素水平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 0. 05);对照组治疗后经皮胆红素水平低于治疗前(P 0. 05)。患儿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发热、腹泻、皮疹,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P 0. 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 14%,高于对照组的74. 29%(P 0. 05)。结论蓝光照射配合茵栀黄治疗新生儿黄疸,可以快速退黄,改善经皮胆红素水平,而且并不增加患者的不良反应,疗效明显,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茵栀黄口服液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新生儿黄疸患者117例作为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A组(茵栀黄口服液组)、B组(蓝光照射治疗组)及C组(联合治疗组),每组均为39例,观察1周后各组患儿的胆红素降低水平及治疗效果。结果:联合治疗组自第2天至1周后其患儿胆红素水平及总体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茵栀黄口服液组及蓝光照射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单纯蓝光照射治疗组的胆红素水平稍低于茵栀黄口服液组,两组间整体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茵栀黄口服液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疗效较好,相关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茵栀黄口服液辅助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方法将90例患儿分为治疗组45例,对照组45例。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茵栀黄口服液,每次3ml,每日3次,5天为一疗程,并进行疗效判定,观察患儿黄疸消退时间及胆红素下降情况。结果:治疗组黄疸消退时间5.1±1.8d,短子对照纽7.5±2.2d,胆红素下降值149.18±38.32umol/L,高于对照组95.35±36.42umol/L。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0.05)。结论:茵栀黄口服液在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疽中,具有加速胆红素分解和排泄,缩短病程的作用。疗效是肯定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茵栀黄口服液联合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8例病理性黄疸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80例使用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88例在此基础上加用茵栀黄口服液治疗,两组均按疗程1周。观察患儿临床症状及血清胆红素值变化。结果:治疗组治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日均血清总胆红素下降值及临床症状,黄疸消退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茵栀黄口服液联合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疗效安全可靠,优于单纯西药治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茵栀黄口服液辅助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104例新生儿黄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2例)和对照组(52例),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方法上加茵栀黄口服液辅助治疗,观察疗效所反映的指标。结果:治疗组在治疗效果上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在使用药物后一天开始,胆红素水平明显低于第一天;在治疗3天以后,治疗组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茵栀黄口服液对辅助治疗新生儿黄疸有明显可见作用,可以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茵栀黄口服液佐治足月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0例足月新生儿黄疸患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案,治疗组加用茵栀黄口服液,分别于入院时(即治疗前)、治疗后4天、治疗后7天采血检测血清总胆红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具体指标经统计学处理后,差异有显著性(P值均<0.05),表明治疗组血清胆红素下降快,病程短,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茵栀黄口服液佐治足月新生儿黄疸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7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80例黄疸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茵栀黄口服液治疗,记录两组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黄疸消退时间等情况,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黄疸消退时间为(7.4±2.9)d,与对照组形成明显差异(P0.05);在治疗第3d、第5d、第7d观察组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水平分别为(189.09±25.58)μmol/L、(104.83±10.43)μmol/L、(84.97±9.38)μmol/L,与对照组形成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与对照组形成明显差异(P0.05)。结论: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理想,加快黄疸消退,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10.
沈剑虹 《新中医》2015,47(2):161-163
目的:观察茵栀黄口服液配合培菲康、蒙脱石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11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2例采用培菲康、蒙脱石治疗,观察组58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茵栀黄口服液口服。治疗前后检测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患儿粪便总胆红素、黄疸降至正常的时间等,比较2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6.55%,对照组为82.69%,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儿血清总胆红素均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观察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各时间点观察组粪便有形成分总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第1、2、3、4、5天,观察组粪便总胆红素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多(P<0.01)。黄疸消退时间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2组患儿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茵栀黄口服液配合培菲康、蒙脱石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可有效降低患儿血胆红素水平,增加粪便中胆红素排出,加快黄疸消退,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新生儿黄疸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蓝光照射治疗,观察组给予蓝光照射联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治疗3d后和5d后的胆红素下降情况。结果:观察组胆红素总下降值为(162.35±15.23)umol/L,对照组为(78.44±12.36)umol/L;观察组胆红素下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新生儿黄疸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茵栀黄颗粒联合蓝光间歇照射对新生儿黄疸的疗效。方法抽取儿科收治的84例新生儿黄疸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与观察组均给予蓝光间歇照射治疗,观察组则联合茵栀黄颗粒治疗,连续5 d,比较2组患儿治疗前后经皮胆红素水平、黄疸消退时间及临床疗效。结果 2组治疗前经皮胆红素对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经皮胆红素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5.24%,高于对照组的80.95%(P0.05)。结论茵栀黄颗粒联合蓝光间歇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可缩短黄疸消退时间、降低患儿胆红素水平,临床疗效确切,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茵栀黄口服液联合微生态制剂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儿科治疗的新生儿黄疸患儿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均进行蓝光照射治疗,第1-3天,每天光疗12 h,第4-7天,每天光疗8 h,治疗组加服茵栀黄口服液和微生态制剂(布拉氏酵母菌),检查治疗前及治疗第3、7天血总胆红素变化.结果:治疗第7天时治疗组胆红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茵栀黄口服液联合微生态制剂治疗新生儿黄疸效果明显优于单纯光疗,可作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辅助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母乳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78例母乳性黄疸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92例)和对照组(86例);治疗组给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对照组给予蓝光光疗,疗程7天。结果治疗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清胆红素明显下降(P<0.01),对照组下降不明显(P>0.01);且治疗组血清胆红素下降较对照组显著(P<0.01)。结论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母乳性黄疸的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新生儿黄疸治疗中联合应用白蛋白静脉滴注与茵栀黄颗粒的疗效。方法:选取吉安市妇幼保健院2019年7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6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给予白蛋白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30例给予白蛋白静脉滴注与茵栀黄颗粒治疗,比较两组患儿基本临床指标、胆红素水平、血清学指标、免疫功能指标、临床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黄疸消退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每日便次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胆红素水平、血清学指标水平、CD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CD4+水平、CD4+/CD8+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联合应用白蛋白静脉滴注与茵栀黄颗粒治疗新生儿黄疸,可有效降低胆红素水平,改善患儿血清学指标与免疫功能,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6.
吕红仙 《新中医》2015,47(6):183-184
目的:观察茵栀黄口服液、蓝光疗法联合腹部按摩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0例黄疸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70例,均给予基础营养支持、抗感染及保温治疗。对照组给予蓝光照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茵栀黄口服液联合腹部按摩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黄疸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4.29%,对照组为70.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TBil)水平改善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黄疸消退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新生儿黄疸患儿的临床治疗中,采用茵栀黄口服液联合腹部按摩综合疗法,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自2011年1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20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患儿在此基础上,给予茵栀黄口服液,对比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胆红素水平改善情况。结果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发现,观察组患儿显效率对比,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两组患儿有效率比较,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05);治疗前,两组胆红素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05),两组患儿治疗第5d,胆红素水平对比,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明茵栀黄口服液与常规治疗配合应用,可加速胆红素排泄,迅速缓解患儿临床症状,但对总体有效率改善情况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茵栀黄颗粒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150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疗法进行治疗,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配合使用茵栀黄颗粒,观察2组胆红素及皮肤黄疸的消退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胆红素水平比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P0.001),观察组胆红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黄疸消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01);对照组显效39例,有效21例,无效15例,观察组显效60例,有效15例,无效0例,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80.00%)(P0.001)。在治疗期间2组均出现部分轻度腹泻患儿,每日解稀水便或少量稀便3~5次。其中对照组20例(26.67%),观察组11例(14.67%)。使用四联活菌和蒙脱石散综合治疗后好转。结论应用茵栀黄颗粒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可以降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加速黄疸消退,明显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茵栀黄内服联合中药熏洗及捏脊疗法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3例湿热郁蒸型新生儿黄疸患儿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41例给予茵栀黄颗粒口服并配合退黄中药熏洗及捏脊疗法,对照组42例仅给予茵栀黄颗粒口服。观察记录2组患儿每日经皮测胆红素值及排便情况。结果实验组治疗后24,48,72,96 h经皮胆红素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48,72,96 h大便次数均多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茵栀黄内服配合中药熏洗及捏脊疗法可促进新生儿黄疸快速消退,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及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吴海波  郑小娟 《新中医》2020,52(12):136-138
目的:观察茵栀黄口服液灌肠配合穴位按摩在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94例病理性黄疸患儿为研究对象,按不同的干预方案分为对照组46例和研究组48例。对照组给予蓝光照射治疗及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茵栀黄口服液灌肠、穴位按摩治疗。对比2组干预前后血清胆红素指标、黄疸消退时间、临床疗效及家长满意度情况。结果:干预后,2组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及间接胆红素(IBil)含量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研究组以上3项血清胆红素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黄疸消退时间(5.63±1.48)d,短于对照组的(8.49±2.37)d (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93.75%,高于对照组的78.26%(P0.05)。研究组家长总满意率95.83%,高于对照组的82.61%(P0.05)。结论: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治疗中,在蓝光照射及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茵栀黄口服液灌肠、穴位按摩治疗,可有效缓解患儿的黄疸症状,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提高家长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