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早期脱位的原因和防治措施。方法对本院1996年3月至2009年10月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早期脱位作回顾性研究,X线评价术后髋关节脱位情况。结果本组163例,术后3~10d内有7例发生人工全髋关节脱位,发生率为4.2%。术后髋关节活动幅度过大3例,大粗隆骨折致假体柄松动、髋臼假体位置不良各2例。4例手法复位,其中2例在麻醉下复位;2例需手术复位固定骨折和假体;另1例需重置髋臼假体位置。结论术后髋关节活动幅度过大,大粗隆骨折致假体柄松动、髋臼假体位置不良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髋关节早期脱位的常见原因,正确处理有利于预防髋关节脱位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假体脱位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分析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假体脱位原因,并探讨其防治措施。方法:随访研究29例(29髋)首次THA后早期发生脱位的原因、处理及结果;并针对脱位原因分别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结果:29例患者中,软组织张力异常17例;假体位置不良6例;假体位置不良伴软组织张力异常1例;患者活动范围超过安全范围5例。其中15例经手法复位后未再出现脱位,7例手法复位失败或再脱位行切开复位。闭合复位或开放复位后外展中立位牵引,大多数早期能获得成功。结论:分析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假体脱位原因,并探讨其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张舒 《环球中医药》2013,(7):544-545
分析9例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脱位病例的脱位的时间、次数、原因,总结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早期脱位的易发因素及治疗方法。9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早期脱位患者采用闭合手法复位后牵引固定,有2例再次脱位,手法复位后改为髋人字石膏固定治愈;1例反复脱位行翻修手术后治愈。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由多种因素引起,病人因素、假体位置不良、术后护理和早期康复训练不当是关节脱位的主要原因。多数早期脱位可手法复位制动,反复性脱位则需假体翻修手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分析全髋置换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原因和防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53例全髋置换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早期并发症共8例中低钾血症3例,脱位2例,肺部感染1例,急性肾功能不全1例,髋部浅表感染l例.8例均为围手术期管理不当所致,经及时治疗均未导致严重后果.结论:围手术期管理不当是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的主要原因,早期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分析全髋置换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原因和防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53例全髋置换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早期并发症共8例中低钾血症3例,脱位2例,肺部感染1例,急性肾功能不全1例,髋部浅表感染l例.8例均为围手术期管理不当所致,经及时治疗均未导致严重后果.结论:围手术期管理不当是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的主要原因,早期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改良股骨头表面置换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改良股骨头表面置换术治疗股骨头坏死患者38例,男35例,女3例;年龄24~55岁,中位数39岁;单侧35例,双侧3例。X线检查示股骨头有囊性变或轻度塌陷,塌陷深度为1~4 mm;MRI检查示股骨头坏死范围为30%~40%。国际骨循环研究会分期,ⅡB期4髋、ⅡC期9髋、ⅢA期21髋、ⅢB期7髋。病程6~24个月,中位数10个月。术后随访观察髋关节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38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12年,中位数6年;患髋关节活动度增加,功能改善。屈髋,术前65.2°±7.6°,术后121.7°±11.6°;内收加外展,术前32.3°±4.7°,术后68.9°±8.4°;内旋加外旋,术前21.0°±6.4°,术后71.3°±7.4°。参照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疗效,本组优33例、良3例、可1例、差1例。术后并发异位骨化6例,未行特殊处理;并发轻度臀中肌步态1例,经功能锻炼后步态接近正常;并发患肢短缩2例,短缩〈1 cm,未行特殊处理;并发股骨颈狭窄1例,狭窄率〈10%,未行特殊处理;均无切口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假体脱位、松动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改良股骨头表面置换术治疗股骨头坏死,假体固定牢固,可有效改善患髋关节活动度,有利于髋关节功能的恢复,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分析全髋置换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原因和防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53例全髋置换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早期并发症共9例中低钾血症3例,脱位2例,肺部感染1例,急性肾功能不全1例,坐骨神经损伤1例,髋部浅表感染1例。9例均为围手术期管理不当所致,经及时治疗均未导致严重后果。结论:围手术期管理不当是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的主要原因,早期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重度屈曲骨性强直髋关节畸形的手术效果。方法:2008年6月至2013年10月,对10例重度屈曲骨性强直髋关节畸形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术,术前髋关节屈曲畸形65°~86°,平均78°,均为骨性固定强直。采用Harris评分进行术后临床疗效评定,X线检查观察假体有无松动、脱位及异位骨化,并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平均随访3.6年,Harris评分由术前的(20.3±8.6)分提高到了术后的平均(81.4±7.5)分,其中优6髋,良2髋,可2髋。术后随访X线片示:单纯股骨假体松动1例,其余患者显示假体骨长入良好无松动。2例患者末次随访残留10°屈曲畸形。术后并发症包括:2例患者术后早期发生髋关节脱位,1例患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患者术后出现股神经麻痹症状、患者股四头肌肌力4级。结论:全髋关节置换可有效治疗重度屈曲骨性强直髋关节畸形,但其手术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其它常规病因的全髋关节置换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大头径金属对金属(Metal-on—metal)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早期疗效及临床体会,合理的运用该技术。方法:从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我院对23例(28髋)患者运用大头径金属对金属全髋关节假体完成髋关节置换手术。其中股骨头坏死13例,骨性关节炎3例,股骨颈骨折5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2例。患者平均年龄58岁(42—68岁)。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平均随访16个月(6—25个月),16个患髋的Harris评分平均从术前的43分(32—52分)至术后一年的91分(72~100分),平均髋关节活动度达到了屈曲115°,外展40°外旋35°内旋25°。3例术后偶感疼痛,2例术后轻微疼痛,无严重疼痛病例。X线显示所有患者髋关节假体位置符合要求,无脱位、松动、断裂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大头径金属对金属髋关节假体拥有更好的关节活动度,更小的脱位机会和更小的磨损,对于年轻或较大运动量的患者有着良好的早期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髋关节后脱位合并股骨头骨折的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0月—2010年2月收治的28例骨头骨折合并髋关节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4例对位良好者仅予以骨牵引6周,4例行关节内游离小骨折块摘除术,1例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19例行骨折切开复位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术。结果:28例患者术后6个月内所有骨折均骨性愈合,无股骨头坏死。根据Epstein疗效评介标准,优9例,良13例,可5例,差1例,优良率为78.57%。结论:早期诊断,术前对骨折进行分型,选择合适的手术切口及固定,以及适当扩大切开复位指征,对股骨头骨折合并髋关节脱位患者术后的功能恢复极为重要。髋关节后脱位合并股骨头骨折的治疗方法及入路应根据其分型及复位后影像学的表现而定,提倡尽早手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析非手术保髋治疗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NONFH)的疗效。方法选择1996年6月—2012年12月接受中医药联合辅助疗法治疗的NONFH患者,以接受全髋关节置换(THA)或者保髋手术(HPS)为观察终点,评价其治疗前后髋关节功能(HHS)、影像学[国际骨循环研究协会(ARCO)分期和日本骨坏死研究会(JIC)分型]进展情况,测量外侧股骨头指数(LHI)及外侧壁指数(LWI),量化股骨头外侧壁厚度。结果纳入NONFH患者64例93髋,平均随访(6.64±3.63)年。末次随访时ARCOⅡ期、Ⅲ期患者分别有12.70%(8/63)、3.33%(1/30)病髋接受THA,病程中出现关节面塌陷63髋,有14.29%(9/63)接受THA;JIC B、C1、C2型分别有4.00%(1/25)、5.17%(3/58)、50.00%(5/10)病髋接受THA。总体股骨头5、10、15、20年生存率分别为97.39%、85.84%、56.33%、56.33%;JIC B型的生存率优于C型的生存率(P=0.0006),ARCOⅡ期的生存率虽高于Ⅲ期的生存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994)。未接受THA或HPS84髋,其HHS由(89.12±5.78)分提高至(93.73±11.04)分(P=0.001);病程中出现关节面塌陷而未接受THA或HPS 54髋,其治疗后HHS为(92.89±6.54)分。治疗后总体LHI由(45.16%±15.46%)增加至(46.60%±16.7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81);LWI由(20.57%±6.78%)增加至(43.35%±18.62%,P=0.000)。治疗后LHI、LWI与HHS均呈正相关(r=0.325,P=0.001;r=0.289,P=0.005)。结论中早期NONFH患者依据股骨头外侧壁厚度合理选择行非手术保髋治疗,可取得良好的保髋疗效,或可使患者"带塌陷生存",避免手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应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IFF)患者髋关节功能及并发症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期间收治的60例IFF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行股骨近端锁定钢板(LPFP)手术治疗,观察组应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手术前后患者的骨密度水平、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骨密度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在IFF患者中手术效果较理想,能恢复患者髋关节功能,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低。  相似文献   

13.
《山东中医杂志》2017,(11):957-959
毕荣修教授论治股骨头坏死,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在总结临床经验的同时,提出了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早期病机为"瘀毒搏结,痹阻经脉,发为骨痹",据此确立了活血行瘀、清热解毒、化痰通络的治疗原则,创立了股骨头Ⅰ号方、Ⅱ号方,在临床治疗中取得满意疗效。并介绍治疗验案。  相似文献   

14.
缺血性股骨头坏死是常见的骨伤科疑难病症。目前国内外诊断缺血性股骨头坏死的常用方法是医学影像学检测。临床常用X线,CT,放射性核素成像,核磁共振(MRI)和血管造影(DSA)等,这些技术不仅为缺血性股骨头坏死提供诊断依据,同时也为判断疗效提供科学结论。但是,临床发现,仅靠上述影像学检测等诊断方法,尚不能及时准确发现缺血性股骨头坏死病变变化过程,而且检测结果反映的只是病变结果的局部病灶。当诊断确立后才开始治疗,时机已晚,病情难以逆转。1993年以来,我们运用微循环理论和技术,观察人体远端末梢的甲襞微…  相似文献   

15.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应用广泛,但长期或大剂量使用易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其中激素诱导性股骨头坏死(steroid-induced osteonecrosis of femoral head, SONFH)因骨细胞和骨髓渐进性坏死,最终导致股骨头结构改变及塌陷,致残率高,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SONFH的预防和治疗手段有限,且发生机制尚不清楚。近年来发现SONFH的发生与血液凝溶系统、脂质代谢、药物代谢转运系统等相关基因的遗传多态性密切相关。本研究通过综述近年来与SONFH相关的基因组学研究,为筛选SONFH的易感人群提供重要的遗传学参考,为SONFH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可能的靶点。  相似文献   

16.
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血液流变学改变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血液流变学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28例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患者和28例正常健康者进行了血液流变学的测定。结果:患者全血低、高切粘度、血浆还原粘度、红细胞刚性指数高于正常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两组的血沉、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沉方程K值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患者存在血液高粘滞状态,血液高粘滞状态可能与骨坏死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7.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应用广泛,但长期或大剂量使用易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其中激素诱导性股骨头坏死(steroid-induced osteonecrosis of femoral head, SONFH)因骨细胞和骨髓渐进性坏死,最终导致股骨头结构改变及塌陷,致残率高,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SONFH的预防和治疗手段有限,且发生机制尚不清楚。近年来发现SONFH的发生与血液凝溶系统、脂质代谢、药物代谢转运系统等相关基因的遗传多态性密切相关。本研究通过综述近年来与SONFH相关的基因组学研究,为筛选SONFH的易感人群提供重要的遗传学参考,为SONFH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可能的靶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补肾活血中药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作用机理.方法:选择24只大白兔,采用冷冻法制作成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模型,并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对照组、模型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中药和左旋多巴灌胃,模型组灌服生理盐水,一月后处死兔,测量其股骨头的骨密度.结果:中药组能明显增加骨密度,与对照组及模型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补肾活血中药可通过增加骨密度从而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药骨复生治疗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机制。方法:32只日本大耳白兔被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12),造模组(n=20)。造模组肌注醋酸泼尼松龙(0.32mg.kg-1.d-1)8周,分别在第6周、第8周处死每组动物2只。8周后将造模组剩余动物随机分为两组:骨复生组(A组)及造模组(B组)。原空白对照组剩余动物组成空白组(C组)。A组给予骨复生煎液灌胃,B组和C组均给予生理盐水灌胃。治疗4周后,采血应用放射免疫法(R IA)测定血清中甲状旁腺素(PTH)水平,同时观察。结果:模型组PTH水平较空白组轻度升高(P<0.05);骨复生治疗组血清中PTH的含量明显降低(P<0.01),且股骨头的病理切片上空骨陷窝数开始减少。结论:中药骨复生能降低血清中PTH,抑制破骨细胞的骨吸收作用,限制骨吸收陷窝的增加与扩大;增强成骨细胞功能,提高骨密度。故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有良好的治疗作用。从而促进坏死组织的修复。  相似文献   

20.
健骨生丸治疗股骨头坏死Ⅱ期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评价健骨生丸抬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安全性、适应性和使用注意事项。按中药新药审批办法,对300例股骨头坏死,中医辩证为瘀阻脉络者,用健骨生丸与复方丹参片进行临床比较,从疗效以及镇痛、功能和跛行改善等方面看,两者经统计学处理有非常显著性差异,证明在治疗股骨头坏死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健骨生丸无毒副作用,是一种治疗股骨头坏死改善症状和体征较好的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