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合琴 《河南中医》2006,26(8):14-14
乌梅汤出自《伤寒论》,主治胃虚而寒热错杂的蛔厥症。是既能辛温散寒又能苦寒清热的杀虫安胃方剂。我们从2001年4月至2003年12月期间运用乌梅汤加减治疗慢性结肠炎30例,取得较好疗效,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黄爱静  夏鑫华 《新中医》2023,55(24):55-58
介绍夏鑫华教授运用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加减治疗慢性咳嗽的临床经验。夏鑫华教授深知岭南人体 质,诊治慢性咳嗽注重体质辨证,重视肺脾阳气,以通阳散寒之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主调肺脾;慢性咳嗽多为外 感风寒邪气日久不愈迁延所致,多有风寒留恋、表邪未解之征,宜以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辛温解表、散寒止嗽; 临证每见寒热表现不明显者,主张“无热便是寒”的辨证理念,选用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温肺散寒、降气止咳; 慢性咳嗽多见肺胃同病,宜肺胃同治,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亦属肺胃同治之代表方。  相似文献   

3.
顽固性呃逆属胃虚寒凝气郁、水饮郁滞于中不降反逆上冲喉间而成,治疗当以温胃散寒、理气解郁、降逆止呃为法.用五积散温胃散寒和中理气解郁,丁香柿蒂散降逆止呃、标本兼治而收奇效.  相似文献   

4.
顽固性呃逆属胃虚寒凝气郁、水饮郁滞于中不降反逆上冲喉间而成,治疗当以温胃散寒、理气解郁、降逆止呃为法.用五积散温胃散寒和中理气解郁,丁香柿蒂散降逆止呃、标本兼治而收奇效.  相似文献   

5.
将《伤寒论》方治疗慢性胃炎归纳总结为泻热和胃、柔肝养胃、疏肝和胃、泻胆和胃、暖肝温胃、温中健脾、温中散寒、苦辛通降等八个方面。指出临床运用《伤寒论》方治疗慢性胃炎,只要辨证准确,皆可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6.
总结章文庚名老中医治疗胃病经验,概括为五种和胃方法,即:疏风散寒和胃、疏肝解郁和胃、益气补中和胃、制酸护膜和胃、苦降辛开和胃。  相似文献   

7.
刘建荣 《光明中医》2008,23(12):2006-2008
暖肝煎出自《景岳全书》,是治疗肝肾阴寒的小腹疼痛、疝气等疾病的处方。肝肾阴寒,则气机阻滞,可见少腹疼痛、疝气等症。治宜温肾暖肝,行气止痛。方中当归、枸杞子温补肝肾,肉桂、小茴香温肾散寒、止痛,乌药、沉香理气止痛,茯苓健脾渗湿,生姜散寒和胃。全方温补肝肾治其本,散寒行气治其标。笔者应用该方加减治疗多种男科常见疾病属于肝肾阴寒者,获得良好效果,现举各类验案如下,望同道予以斧正。  相似文献   

8.
胃脘痛是临床常见脾胃病,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要症状,近年来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潘洋教授认为胃脘痛多由外感寒邪、内伤饮食、情志失调及久病失治误治所致,临床常用散寒和胃、运消和胃、清化和胃、温阳和胃、疏肝和胃及散瘀和胃等方法治疗。该文主要总结潘洋教授运用和法治疗胃脘痛临证经验,并附医案1则。  相似文献   

9.
脐用升白散系纯中药制剂,以血竭、肉桂等力原料,经传统和现代加工工艺制取的散剂。以健脾和胃、温中散寒、回阳通脉为原则,外用于  相似文献   

10.
通过搜集古医籍及现代医家临证经验及临床应用,总结出小茴香具有以下特点:临床汤剂用量多为3~15 g。结合疾病、证型、症状选择小茴香最佳剂量,如温补肝肾、散寒止痛治疗痛经、崩漏、慢性盆腔炎等,常用量为3~15 g;理气和胃、通阳散寒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常用量为3~10 g。根据疾病、证型及症状,配伍相应中药,如温补肝肾、散寒止痛常配伍肉桂、干姜、吴茱萸等;理气和胃,通阳散寒常配伍香附、大腹皮、陈皮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