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许正杰  孙科峰 《中医药学刊》2006,24(12):2292-2294
从经典方剂、中西药对照、中药对比、临床作用机制等方面对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变应性鼻炎相关文献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归纳综述。  相似文献   

2.
中医药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近十几年有关变应性鼻炎报道的分析 ,从辨证论治规律、单验方及其他疗法、中药调整 Ig E的机理等几方面对本病加以全面概述 ,并指出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就今后的工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变应性鼻炎属祖国医学中“鼻鼽”、“鼽嚏”、“鼽水”等范畴,临床以突然或反复的鼻痒、鼻塞、喷嚏、流清水样涕为主要症状,是一种常见与多发病,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中医对其治疗方法颇多,效果也较为满意。现将近年来中医治疗该病的情况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从经典方剂、中西药对照、中药对比、临床作用机制等方面对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变应性鼻炎相关文献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归纳综述。  相似文献   

5.
以阵发性喷嚏,浆液性粘液性鼻漏和鼻塞感为主症的变应性鼻炎,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耳鼻喉科疾病。其病情常反复发作,且易伴发支气管哮喘。目前治疗方法较多。本文从临床应用和药物作用机理两个方面综述了内服中药治疗变应性鼻炎近五年的研究进展,指出内服中药治疗的优势在于疗效确切,疗程短,复发率低,但其疗效标准还待进一步统一;各组方中药物重复率高,待完善整理出基本方剂,避免重复劳动;机理研究尚需深入。  相似文献   

6.
该文针对近年来中医药领域治疗变应性鼻炎(AR)的临床研究进行评述,AR是耳鼻喉科常见病及多发病,该病常见表现有鼻塞、打喷嚏、流清涕及鼻痒等,是鼻黏膜的慢性炎症性疾病。AR是中医药治疗耳鼻咽喉头颈疾病的优势病种,属于中医“鼻鼽”的范畴。其发病病因及病机在古代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现代医家根据古代文献、理论基础并结合自身经验,分为脏腑辨证与六经辨证,其中关于脏腑辨证的阐述较多,大多医家认为AR与脏腑功能失调有关,主要以肺脾肾三脏为主。临床研究大致分为单纯中药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及中医外治法等,这些疗法在治疗AR的临床疗效方面均具有优势。其中单纯中药治疗在改善AR患者症状及鼻腔体征、降低相关量表评分、减少鼻分泌物嗜酸性粒细胞计数(EOS)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且远期疗效确切;中西医结合治疗一般为中医药疗法结合西医常规治疗,可优势互补,各取所长;中医外治法包括针刺、艾灸、穴位埋线、穴位贴敷、中药鼻冲洗等,其安全简便,更易被患者接受,疗效较好。最后总结中医药治疗AR的临床研究现状,并从规范中医药临床研究方案、精准凸显中医药治疗优势及结合前沿探索中医药疗效机制3个方面提出建议,以期为后续临床研究提供更...  相似文献   

7.
中医药诊治变应性鼻炎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变应原和变态反应学指标与变应性鼻炎的中医辨证分型及变应性鼻炎中医方药实验研究与作用机制两个方面,对近年来有关文献进行了归纳综述。  相似文献   

8.
变应性鼻炎患病率高且呈上升趋势,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工作。目前现代医疗虽起效快、短期疗效显著,但也存在不良反应明显、停药易反复、适用范围局限等不足。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变应性鼻炎取得了良好疗效,本文针对其病因病机及治疗方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仝选甫  王慧敏 《中医杂志》2004,45(3):205-206
自1997年开始,我们对12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进行了中医药综合疗法的治疗,并与单纯中药组、西药组对照,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小柴胡汤治疗变应性鼻炎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小柴胡汤治疗65例,变应性鼻炎,有效率90.8%;对照组65例,口服扑尔敏治疗,有效率76.9%。两组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并对患者治疗前后进行了变应原鼻粘膜激发试验,血液嗜酸粒细胞检测,鼻分泌物嗜酸粒细胞检测,鼻分泌物IgA测定,鼻分泌物IgE测定等检查,显示治疗前后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 ̄0.001)。小柴胡汤具有抗变态反应,抗炎和增强AR患者免疫功能作用,并可降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基于246例变应性鼻炎患者的病史和体质因素进行横断面调查,对其发病状况及中医体质分布进行探究.[方法]依照纳排标准选取于2020年门诊就诊的246例变应性鼻炎患者,对其进行病史采集和中医体质辨识.采用Pearson-χ2对各项数据间差异性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246例变应性鼻炎患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予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及孟鲁司特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及针灸治疗.1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周,疗程间间隔2日.两组均于治疗前、治疗后、疗程结束后3个月采用鼻炎症状记分标准表、鼻症状总分表(TNSS)及伴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推拿结合中药治疗小儿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8例小儿过敏性鼻炎患者采用小儿推拿结合玉屏风散并桂枝汤煎剂口服,治疗6次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推拿结合中药治疗小儿过敏性鼻炎的总有效率为85.71%。结论:小儿推拿结合玉屏风散并桂枝汤治疗过敏性鼻炎疗效肯定,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腹针引气归元法治疗变应性鼻炎82例。方法:采用腹针疗法治疗2周。结果:大部分患者经2个疗程治疗都取得了较好的疗效,82例患者中痊愈48例,占58.7%;有效29例,占35.6%;无效5例,占5.7%。总有效率为94.3%。结论:腹针治疗变应性鼻炎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寻求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有效治法。[方法]将160例过敏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0例以针灸为主)与对照组(80例常规治疗)。[结果]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灸治疗过敏性鼻炎疗效肯定,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具有鼻后滴流症状变应性鼻炎(AR)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效果。方法应用布地奈德鼻腔喷剂和/或氯雷他定分散片治疗AR患者。比较鼻后滴流症状AR患者和普通AR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效果。结果鼻后滴流症状AR临床特征:①喷嚏、轻度鼻痒;②咽部瘙痒或可因此引发刺激性咳嗽;③鼻咽部倒流涕(非黄脓涕和黏液涕,从鼻前孔流出的清水涕无或少);④咽部或鼻咽部异物感,总想咯咳或鼻腔倒抽动作或用鼻腔气流冲击鼻咽部以缓解咽部不适;⑤鼻腔黏膜苍白水肿或充血肿胀,内窥镜检查未见鼻腔息肉和窦口鼻道复合体病变;⑥咽部黏膜多苍白,多可见咽后壁清亮涕的反光呈"水晶晶"表现。鼻后滴流AR组中持续性重度患者的比例明显高于普通AR组(P<0.05)。鼻部症状评分2组比较无明显差别。治疗效果2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具有鼻后滴流症状的AR患者因仰卧位鼻涕倒流入咽腔引发咽部不适和咳嗽而影响睡眠,给予布地奈德鼻喷雾剂和/或氯雷他啶分散片可取得较好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西医联合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将变应性鼻炎患者180例随机分为中药方剂组、西药鼻喷雾剂组和中西医联合治疗组,每组60例。中药方剂组给予玉屏风散合苍耳子散,日1剂,口服,每日3次;西药组给予组胺H1受体拮抗剂鼻喷雾剂,每个鼻孔各2喷(每喷0.07ml,每喷含盐酸氮卓斯汀0.07mg),每日早、晚各1次;联合治疗组给予中药方剂和盐酸氮卓斯汀喷雾剂联合治疗,用法同上,均3周为1疗程。观察结果,并对治疗前后的症状和体征计分比较。结果:3组患者在治疗1疗程后,中西医联合治疗组显效率80%,明显高于中药复方制剂组的43%(P<0.05),西药鼻喷雾剂组的52%(P<0.05);无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采用中西医联合治疗变应性鼻炎,比单纯采用中药方剂或组胺H1受体拮抗剂治疗的临床效果更佳,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针刺疗法对特禀质变应性鼻炎的治疗效果。方法纳入50例特禀质变应性鼻炎患者进行针刺治疗,每周3次,共治疗10次。分别在针刺前、针刺10次后对相应症状、体征、疗效进行评分。应用SPSSl7.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以评价针刺治疗特禀质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并评估病程及生活方式对针刺疗效的影响。结果50例患者中,显效15例(30.O%),有效27例(54.O%),无效8例(16.O%),总有效率为84.O%。病程、高蛋白饮食、高脂饮食、居住环境的差异对针刺疗效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针刺治疗后,各症状、体征积分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针刺能有效改善特禀质变应性鼻炎患者的症状、体征,其中喷嚏症状改善最佳;临床总疗效与病程、高脂饮食、高蛋白饮食、居住环境相关。  相似文献   

19.
辛芩片剂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主要药效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余彦  杜俊蓉  况国成  张蓉  白波  李欣 《中成药》2004,26(5):401-404
目的:研究辛芩片剂对过敏性鼻炎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抗血清致大鼠同种被动皮肤过敏和小鼠耳异种被动皮肤过敏,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组胺致大鼠鼻粘膜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实验模型,研究辛芩片剂(细辛、荆芥、抗风、白芷等)对过敏性鼻炎的影响,并与辛芩颗粒剂进行同步比较.结果:与空白溶媒组比较,辛芩片剂(3g生药·kg-1)能抑制大鼠同种被动皮肤过敏、小鼠耳肿胀和组胺致大鼠鼻粘膜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增加(P<0.05),而辛芩片剂(6g生药·kg-1)能明显抑制大鼠同种被动皮肤过敏、小鼠耳异种被动皮肤过敏反应、小鼠耳肿胀和组胺致大鼠鼻粘膜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增加(P<0.01),同时辛芩片剂与辛芩颗粒抗过敏性鼻炎的作用没有差异(P>0.05).结论:辛芩片剂具有明显的抗过敏、抑制炎性水肿和拮抗组胺的作用,可用于过敏性鼻炎的治疗.  相似文献   

20.
石海云  庄严  王学艳 《中国中药杂志》2014,39(12):2364-2366
为了比较玉屏风滴丸和单用西药治疗持续性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选取2011年4月—2012年5月北京世纪坛医院就诊的持续性变应性鼻炎7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组采用玉屏风滴丸加西替利嗪片治疗,对照组采用西替利嗪片治疗,28 d后观察2组疗效,结果显示治疗后2组患者的症状及鼻甲体积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改善,治疗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为84.09%,95.45% ,对照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为46.87%,56.25%,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玉屏风滴丸治疗持续性变应性鼻炎有效,效果优于单纯口服西替利嗪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