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禄颖  翟双庆 《吉林中医药》2015,35(2):116-118
从《内经》病因理论对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三因学说"的影响入手,探讨了陈无择首提三因论、明确外所因之"六淫",以及确立内所因七情病因等几个方面对于《内经》的继承和发展,而三因学说的提出也标志着中医病因学基本理论体系框架的形成,并成为中医病因学理论的基石。  相似文献   

2.
“三因学说”是宋代陈言关于中医病因分类的学说,是中医病因学的核心理论。后世医家多以此病因体系指导养生保健,然大多重视“内、外两因”,而忽略“不内外因”的学术地位。而现代研究证实,“不内外因”对于亚健康人群的保健指导,无疑会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挖掘环境致癌的中医病因学依据,提出职业环境致癌在中医病因学中的新观点。方法:本文通过对现有环境与肿瘤流行病学现状汇总,以三因学说为切入点,就职业环境致癌中医病因进行探究,讨论并达到丰富三因致病的中医职业环境致癌病因学说之目的。结果:经过对职业与环境原因致癌的现状调查,说明本病的发病原因是存在的,但在中医三因学说中没有系统记载,经过多方收集现有文献资料只有外因、及不内外因,也没有具体详述。结论:中医对环境因素致癌在外因致病上有所记载,但仍然比较笼统,缺乏一定的说服力,特别是对职业暴露致病因素的描述在中医病因中记载为空白,所以在职业肿瘤病的中医病因学是一空白,应有补充。  相似文献   

4.
《中医基础理论》一门中医基本理论知识课,包括阴阳五行学说,脏象学说,气血津液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防治原则。学习掌握这些知识,是学好中医其它各科的前提。  相似文献   

5.
禄颖  吴莹  鲁艺  翟双庆 《吉林中医药》2013,33(8):858-860
对于七情学说的认识,萌芽于春秋战国,系统形成于《黄帝内经》,宋·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在此基础上,首倡七情内伤病因论,对“七情”进行了更为系统和深入的研究.陈无择明确提出了“七情”病因,强调七情致病的广泛性,重视气机及虚实在七情致病和治疗中的重要作用,同时注重疾病的情志调养.因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关于七情学说的特点,是对中医病因学的一个突破性贡献,成为七情学说成熟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6.
一、前言二、阴阳之基本概念三、阴阳学说在卫生方面的应用四、中医病因学说中的阴阳五、阴阳和中医病理学说的关系六、阴阳在临床辨症中的重要性七、中医治疗学中的阴阳理论八、结论第一前言依据某些支献的考证,内经的著作年代,大约是在公元前五六百年的春秋战国,那时,正是所谓“百家争鸣”的时期,出现了诸子百家,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学说,充分表现了当时的学术思想非常的发达。但是,那时虽然是众说纷纭,而阴阳学说的思想,却在那纷纭的众说之中,起着中心的主导作用,同为阴阳学说发源于“易经”,“易学”是百家所一致崇奉的一种经典,“内经”  相似文献   

7.
因时、因地、因人而辨证立法、遣方用药的“三因制宜”治则,肇端于《内经》,经后世补 充、丰富而汇集为完整体系,构成了传统中医治疗学的特色。当代中医要继续发扬“三因 制 宜”优势,应研究伴随现代化产生的自然及社会环境的新要素的病因学意义,对传统的 “三因制宜”体系给予现代整合,使中医辨证施治优势与时俱进。1 全球气候的非周期性变化“因时而治” 全球气候变化分周期性和非周期性。周期性主要指气候的自然 变化。针对气候周期性变化的 病因学意义,古代医家已系统总结出“因时而治”的有效治 则。非周期性变化则是古人不…  相似文献   

8.
在中医学整体观的指导下,运用中医体质学说、内伤七情病因学说理论对消化系统心身疾病进行分析,采用中医心理学治疗方法及辨证论治方法,可开创心身疾病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9.
<正> 路振平研究人体致病原因的学说,谓之病因学说。中医病因学说,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内容丰富多采,而且源远流长。目前,探讨中医病因学说并不乏其人,但系统地考订源流的文章却尚付阙如。笔者通过对中医病因学说初步研究,认为从奠基到形成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一、奠基时期从春秋时期病因学说萌芽,到战国末期《内经》成书,为中医病因学说的奠基时期,其间经历了大约五百年漫长的时期。  相似文献   

10.
艾滋病的中医病因,主要有疫毒说,湿温说,虚劳说,伏邪说等,诸家认识不一,“毒邪”学说是近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病因学说,为艾滋病中医病因的探析开辟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1.
文章具体阐述了中医病因学说的形成、内涵和发展,通过对现有中医病因理论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认为中医病因理论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并提出应从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整体观出发探讨中医病因理论的实质。只有在人与自然相统一的指导下,中医病因理论才能自成一体,提出了基础性病因、继发性病因和发展性病因的中医病因分类方法,使中医病因理论体系更具科学性和逻辑性。  相似文献   

12.
病因病机是中医理论研究的基础,而对于病机层次的研究则是中医理论的关键问题,病机的多层次观具有普遍性,可以阐明疾病病机的全过程,解析历来在学术界存在的一些疑难问题,丰富中医的基础理论,并能有效地指导临床提高中医临床辨证施治的准确性和治愈率。本文针对理论基础、基本病机、病病机、证候病机分别进行论述,然而却不能囊括所有的病机层次,但亦可知其大概,希望对同道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3.
方剂学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融会贯通能力。重点以中医基础理论知识体系为纲,梳理阴阳理论、五行理论、藏象理论、气血理论、经络学说及病因、发病学说等指导下的方剂配伍中的体现。做好方剂学教学中的融会贯通,有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中医基础知识体系,进而为学习后期临床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中医治未病理论最早见于《黄帝内经》,主要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三大主题,是指采取预防或治疗手段,防止疾病发生、发展的方法,是中医治则学说的基本法则。本文试从郁病的病因病机入手,运用治未病理论,论述其对郁病的预防和治疗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山东中医杂志》2016,(1):10-13
目的 :从络病理论探讨通络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合理性。方法 :运用中医络病理论及中医基础理论,查阅大量相关文献,并对文献进行阅读、归纳、整理,结合COPD的病因病机、现代医学的发病机制及病理生理特性,通过理论总结、实践观察、病案分析等进行论证。结果:提示COPD与络病理论在中西医学说病因病机等方面均具有相关性和一致性,"以通为用"的治疗原则适用于COPD的治疗。结论:在中医络病理论的指导下,应用通络法治疗COPD确有良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医临床六辨其中之辨病因、辨病位和辨病性的重要临床意义。方法:首先明确中医辨病因、辨病位和辨病性的概念,以中医临床基础学科观点为切入点,以名医经验为借鉴,阐明中医临床六辨之辨病因、辨病位和辨病性。结果:中医临床六辨之辨病因、辨病位和辨病性是中医临床分析疾病的重要步骤,为辨证论治提供重要的基础,是中医的临床基本功,深刻地指导着中医的临床。结论:中医临床六辨之辨病因、辨病位和辨病性是中医临床不可或缺的部分,初步总结中医临床六辨之辨病因、辨病位和辨病性,为中医临床的辨证论治提供一定的路径。  相似文献   

17.
在前期提出的“恶痰内阻”为癌症/肿瘤并发抑郁症的根本原因的理论基础上,采用文献回顾方法,从恶痰内阻、痰一气一火相杂、脏腑俱损等方面阐述了痰为癌症/肿瘤并发抑郁症的根本病因病机,为从“痰“论治癌症/肿瘤并发抑郁症提供了部分理论基础,丰富和发展了“肿瘤痰证学说”理论内涵。  相似文献   

18.
中医基础理论现代研究应坚持中医学自身的学术规律,吸收现代科学探索的方法和思维方式,融于中医学独特的研究方法和思维体系中,形成适于中医理论学术发展的研究方法。现代中医基础理论体系的规范化、脏象理论、病因理论、证候理论、经络理论、实验动物模型等研究为中医基础理论研究的重点内容。增强基础研究的科技意识,加大基础研究的经济投入,稳定研究队伍,建立开放式研究基地和专家咨询机构则是保障中医基础理论现代研究的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19.
谭展望  雷磊 《中医药导报》2012,18(7):131-133
在中医妇科学的教学过程中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思路,认识中医与西医的各自优势及相互关系,找准中医妇科学基础理论、疾病概念、病因病机及诊断治疗的中西医结合点,突出特色,取长补短。并以中西医结合思路为中心展开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对中医妇科学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积极思考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0.
基于长期的艾滋病临床实践经验与国家973计划中医基础理论重大专项——艾滋病中医病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项目的实施,项目组提出并验证了"艾毒伤元"的艾滋病发病学说,"艾毒"是致病因素,"伤元"是基本病机,在元气损伤的过程中,湿邪始终贯穿其中,且因于"同气相求"的中医理论演绎出艾滋病更易发于湿邪体质的人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