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张红霞 《光明中医》2005,20(1):52-52
眩晕 ,是临床上常见主诉症状之一 ,诱发眩晕的病种遍涉临床各科 ,占耳鼻咽喉科住院病人的 2 %。眩晕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症状 ,西医在治疗上常感困难 ,本人五年来用五味子等六味中药加减 (简称五味子合剂 )对照治疗眩晕病人 67例 ,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体会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病例选择 :本组 67例患者 ,男性 49例 ,女性 18例 ;年龄最大者 78岁 ,最小者 17岁。本组 67例患者均为旋转性眩晕 ,但无一例由外伤引起。1 2 主要病状与体征 :本组 67例患者分为中药治疗组 (简称治疗组 ) 3 7例 ,西药对照组 (简称对照组 ) 3 0例 ,主要病状与体征见表 …  相似文献   

2.
<正> 近年来笔者以自拟止崩汤治疗崩漏120例,收效满意,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20例中,已婚105例,未婚15例;年龄最小17岁,最大54岁,以21~50岁占多数(96例);病程多在5~6个月以内,亦有反复发作长达2年者。方药组成党参、生地各15克,当归、山萸肉、香附、茜草各10克,地榆炭、柏叶炭、海螵蛸、益母草各加克。水煎服,1日1剂。偏气虚者加黄芪,生地易熟地;血热者加丹皮炭,山栀炭;血瘀者加参三七,桃仁;阴虚者加旱莲草,女贞子等。疗效标准痊愈:服药10剂以内出血停  相似文献   

3.
<正> 治疗方药:淡竹叶、白芍各15g,生石膏、芦根各30g,党参、麦冬、薄荷各12g,半夏9g,生姜3片,粳米1小撮,炙甘草6g。少气加五味子12g,心悸明显加生龙、牡各30g;血压偏低者加黄芪30g;血压偏高者加泽泻12g,薏仁30g。治疗结果:痊愈:眩晕、耳鸣、恶心、呕吐、烦热少气、自汗身疲等症状全部消失,恢复正常生活者17例;显效:症状基本消失,稍事活动偶有头晕恶心感者2例;有效:恶心呕吐消失,有饥饿感,眩晕程度减轻者2例;无效:服药前后无变化者2例。服药最多者18剂,最少者2剂。  相似文献   

4.
补气升压汤治疗低血压综合征4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般认为成年人肱动脉收缩压持续低于90mmHg,伴头昏,眩晕或晕厥,四肢乏力软弱等症状表现者为低血压综合征。本人自拟补气升压汤治疗本病44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报道于下。一般资料男24例,女20例,年龄:20岁以下2例,21~30岁13例,31~40岁20例,41~50岁3例,50岁以上6例。最小年龄14岁,最大年龄60岁;职业:工人15例,农民11例,干部16例,学生2例;病程最长10年,最短1周;44例均为门诊患者。血压均在90/60mmHg以下。治疗方法用自拟补气升压汤:生黄芪30克,党参20克,附子、炙甘草、白术、柴胡、陈皮各12克,当归15克,升麻10克。1日1剂,水煎分早晚服。加减法:伴心烦失眠、多梦健忘者加炒枣仁、远志、夜交藤。伴腰膝酸软者加杜仲、川续断、菟丝子。伴五心烦热,口干者加生地、冬麦、地骨皮等。伴腹胀纳差加枳壳、焦三仙。伴周身疼痛者加细辛、独活、白芷、  相似文献   

5.
<正> 笔者从1986年12月~1939年2月以巯肝利胆汤治疗慢性胆囊炎142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一般资料142例中,男性62例,女性80例;年龄最大74岁,最小23岁,30岁以下者10例,31~40岁者51例,41~50岁者58例,51~60岁者20例,61岁以上3例。上述病例化验检查均白细胞增高,“B”型超声波检查:胆囊壁增厚,胆囊收缩不良。提示:胆囊炎。治疗方法疏肝利胆汤;柴胡、白芍各15克,枳实、黄芩、大黄、延胡索、川楝子、郁金、半夏各12克,甘草6克。每日1剂,水煎服。服药期间禁食辛辣油腻之品,切勿饮酒。若并发胆道蛔虫加乌梅、槟榔、雷丸;并发黄疸加茵陈、大黄。  相似文献   

6.
李建军 《陕西中医》1990,11(4):160-160
<正> 自1986年8月以来,笔者采用自拟方止泻汤,治疗小儿泄泻115例,疗效满意。现小结如下。一般资料男65例,女50例;年龄1~6月44例,7月~1岁26例,1~+岁~2岁24例,2岁~+~5岁21例;病程最短1天,最长2月余。辨证分型:风寒型27例,湿热型42例,脾虚型18例,伤食型15例,伤阴型13例。治疗方法自拟方止泻汤:黄柏、苍术、白术、云苓各10克,泽泻、广木香、五味子、诃子各6克,芡实15克。每日1剂,浓煎,少量频服之。加减:风寒型加炮姜4克,肉豆蔻6克;湿热型加葛根20克,川连3克,生地榆  相似文献   

7.
泽泻汤治疗内耳眩晕病92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笔者自1980年2月~1987年10月,采用泽泻汤重剂治疗内耳眩晕病92例,收到较为满意的疗效,兹介绍如下。一般资料性别:男36例,女56例;年龄:28~52岁;病程:1~2年19例,3~5年62例,6年以上11例;发作持续时间:最短者1.5天,最长者8天,平均为3天;发作间期:最短者6天,最长者10个月,平均3个月。诊断依据1.发作性眩晕,每次发作过程相似,常伴有恶心、呕吐。2.听觉障碍,常为一侧听力减退,听力检查呈典型的感音性障碍,并有重振现象。3.耳鸣,每在眩晕发作前加剧。4.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眩晕。治疗方法泽泻汤:泽泻、白术各60克,加水500毫升煎至100毫升,每日1剂,12天为  相似文献   

8.
笔者自1985年2月~1992年4月,用自拟加味升麻葛根汤治疗湿疹163例,取得了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63例中男113例,女50例,年龄最大64岁,最小5岁,其中21~40岁102例,病程最长反复发作5年,最短2天。诊断为急性者68例,亚急性及慢性者95例。泛发于周身者65例,发于四肢者32例,发于面部者21例,发于阴囊及肛门等处者45例。 2 药物及用法药物组成:升麻10g,葛根10g,白芍10g,甘草6g,荆芥15g,防风10g,蝉衣12g,赤芍10g,玄参158,紫草10g,生地35g,地肤子15g。小儿酌减。日1剂,水煎2次兑匀,分2次口服。 3 治疗结果服药4~20剂,皮疹全部消退或结痂,瘙痒消失,为痊愈,共138例,占84.7%;服药20剂,皮疹大部消退,瘙痒减轻,为有效。共16例,占9.8%;服药20剂,皮疹无改变或增多,瘙痒如故或加重,为无效,共9例,占5.5%,总有效率94.5%。  相似文献   

9.
<正> 治疗方药:党参、珍珠母各15g,黄芪、朱茯苓、远志、菖蒲、炒郁金、炒枣仁、炮附片、五味子、当归各10g,山萸肉、木香各5g。心烦不眠,口苦易怒者加朱麦冬、川黄连;耳鸣腰酸者加菟丝子、杜仲;虚汗多者加麻黄根、煅牡蛎;头痛眩晕者加钩藤、天麻。水煎服,日1剂。治疗结果:治愈(精神症状完全消失,自知力恢复,无任何遗留症)34例,其中服药2~5剂者16例,6~8剂者12例,9~12剂者3例,15剂者3例。病案举例:张某,女17岁。1979年11月4日初诊。患者因神志恍惚,呼之不应1d而护送入院。其母代诉:前一日遇车祸坠入河中,惊恐成疾,昏睡终日,时伴惊  相似文献   

10.
1986年以来笔者治疗小儿脾虚湿痰咳喘60例,其中男32例,女28例;4月~1岁者48例,1~2岁者12例;伴喘者54例,肺部有痰鸣音者48例;病程1~3月者18例,3~6月者30例,6月以上者12例。基础方:党参、黄芪、半夏、细辛、五味子、苏子、苏梗、干姜、桔梗、杏仁。加减:咳嗽重者加百部、蝉蜕;喘重者加银杏、白芥子、诃子;痰多偏实热者加葶苈子、胆星;汗多者加浮小麦、生牡蛎。每剂浓煎60~100毫升,分3~4次服,每日1剂。疗效:服药7剂痊愈者15例,14剂痊愈者24例,21剂痊愈者11例;服药21剂好转者10例。王××,女,1岁半。1986年5月6日诊。主证:咳喘、痰多、漉漉有声约1年。食欲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