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 毫秒
1.
结缔组织疾病中医辨证分型与抗ENA抗体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将196例结缔组织病患者中医辨证分为热毒炽盛、肝肾阴虚、脾肾阳虚、血瘀气滞、邪阻肢节等五型,并用免疫印迹法检测患者的抗ENA抗体,经统计学处理,五证型之间抗体产生的类别有非常显著的差别(P相似文献   

2.
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性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疾病活动性程度与中医辨证分型之间的内在联系。方法对91例SLE患者进行活动性评估并按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分为五种证型,比较各证型之间有无差异性。结果各证型之间差异有显著性;热毒炽盛和阴虚内热患者疾病活动性评估均在10分以上,占所有病例的60.44%;热毒炽盛和阴虚内热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热毒炽盛与肝肾阴虚、瘀热伤肝、脾肾阳虚之间均有显著差异,阴虚内热与肝肾阴虚、瘀热伤肝、脾肾阳虚之间均有显著差异。结论SLE疾病活动性与中医热毒炽盛和阴虚内热密切相关,其活动程度依次为热毒炽盛>阴虚内热>肝肾阴虚>瘀热伤肝及脾肾阳虚,瘀热伤肝及脾肾阳虚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3.
系统性红斑狼疮"证"与磷脂抗体及微循环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观察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热毒炽盛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气滞血瘀证各证型与磷脂抗体及微循环的关系。结果:脾肾阳虚证的抗心磷脂抗体值最高,气滞血瘀证的雷诺氏现象最明显,甲皱微循环积分最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揭示乙型慢重肝中医证候分布及组合规律。方法采用前瞻性横断面分析及多中心临床调研方法,运用描述性统计和聚类分析,总结乙型慢重肝中医证候分布及组合规律。结果乙型慢重肝临床证候较多,基本证候有肝脾血瘀证、肝肾阴虚证、肝胆热毒炽盛证、肝脾气虚证、肾气虚证5个,核心证候为肝脾血瘀证、肝肾阴虚证、肝胆热毒炽盛证3证;本病表现为多证相兼,并以六证相兼到九证相兼多见;证候组合具体表现为:热毒瘀血胶着、肝脾肾气阴两虚证,热毒瘀血胶着、肝脾肾气血阴阳俱虚证,湿毒瘀血胶着、肝脾肾气阴或阴阳两虚证。结论乙型慢重肝临床证候较多,存在毒瘀与正虚交织、肝脾肾气血阴阳俱损等复杂病机,且证情严重,治疗上应考虑重病重药,快速截断,多法联用,突出重点。  相似文献   

5.
慢性病毒性乙型重型肝炎中医证候分布及组合规律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揭示乙型慢重肝中医证候分布及组合规律.方法 采用前瞻性横断面分析及多中心临床调研方法,运用描述性统计和聚类分析,总结乙型慢重肝中医证候分布及组合规律.结果 乙型慢重肝临床证候较多,基本证候有肝脾血瘀证、肝肾阴虚证、肝胆热毒炽盛证、肝脾气虚证、肾气虚证5个,核心证候为肝脾血瘀证、肝肾阴虚证、肝胆热毒炽盛证3证;本病表现为多证相兼,并以六证相兼到九证相兼多见;证候组合具体表现为:热毒瘀血胶着、肝脾肾气阴两虚证,热毒瘀血胶着、肝脾肾气血阴阳俱虚证,湿毒瘀血胶着、肝脾肾气阴或阴阳两虚证.结论 乙型慢重肝临床证候较多,存在毒瘀与正虚交织、肝脾肾气血阴阳俱损等复杂病机,且证情严重,治疗上应考虑重病重药,快速截断,多法联用,突出重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SLE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与自身抗体等免疫学指标的内在联系,为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化提供依据。方法:将符合标准的75例SLE患者辨证分为热毒炽盛、阴虚内热、脾肾阳虚、气血两虚4型,比较各证型患者的免疫学指标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结果:阴虚内热型的抗SSA/SSB抗体分别与热毒炽盛型、脾肾阳虚型及气血两虚型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肾阳虚型的抗组蛋白抗体(AHA)与热毒炽盛型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阴虚内热型、热毒炽盛型的抗双链DNA抗体、SLEDAI积分及血清C3水平分别与脾肾阳虚型和气血两虚型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SLE患者的自身抗体等指标可作为中医辨证分型的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SLE患者可溶性黏附分子水平与中医辨证分型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SLE患者血清可溶性黏附分子变化及其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43倒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组血清sICAM-1,sVCAM-1。结果:SLE中医各证型sICAM-1、sVCAM-1自热毒炽盛型、脾肾阳虚型、肝肾阴虚型依次递减,3个证型组均比对照组升高(P〈0.01),其中热毒炽盛型与脾肾阳虚型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热毒炽盛型、脾肾阳虚型与肝肾阴虚型相比明显升高(P〈0.05)。结论:sLE的中医辨证分型与sICAM-1、sVCAM-1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血清sICAM-1、sVCAM-1的水平高低亦可作为SLE辨证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不同中医证型皮肌炎(dermatomyositis,DM)患者血清IL-17、TNF-α水平。方法选择68例皮肌炎患者,按中医辨证分型分组,热毒炽盛证20例,湿热蕴结证14例,寒湿痹阻证12例,脾肾两虚证12例,肝肾阴虚证10例,并选择64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各证型组及健康对照组血清IL-17、TNF-α水平。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热毒炽盛组、湿热蕴结组、寒湿痹阻组患者血清IL-17升高(P0.01),各证型组TNF-α升高(P0.01,P0.05)。与热毒炽盛组比较,寒湿痹阻组、脾肾两虚组、肝肾阴虚组患者IL-17降低(P0.01),脾肾两虚、肝肾阴虚组患者TNF-α降低(P0.01)。与湿热蕴结组比较,寒湿痹阻、脾肾两虚、肝肾阴虚组患者IL-17降低(P0.01),脾肾两虚、肝肾阴虚组患者TNF-α降低(P0.01)。与寒湿痹阻组比较,脾肾两虚、肝肾阴虚组患者IL-17、TNF-α降低(P0.01,P0.05)。结论不同中医证型皮肌炎患者血清IL-17、TNF-α水平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SLE患者血清可溶性黏附分子变化及其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43例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组血清sICAM-1,sVCAM-1。结果:SLE中医各证型sICAM-1、sVCAM-1自热毒炽盛型、脾肾阳虚型、肝肾阴虚型依次递减,3个证型组均比对照组升高(P<0.01),其中热毒炽盛型与脾肾阳虚型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热毒炽盛型、脾肾阳虚型与肝肾阴虚型相比明显升高(P<0.05)。结论:SLE的中医辨证分型与sICAM-1、sVCAM-1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血清sICAM-1、sVCAM-1的水平高低亦可作为SLE辨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医辨证与疾病活动指数的相关性。方法:79例SLE患者经中医辨证为热毒炽盛证、风湿热痹证、阴虚内热证、脾肾阳虚证和肝肾阴虚证,分别观察各证型患者SLEDAI积分、抗核抗体滴度、血沉、类风湿因子、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及补体(C3、C4),同时研究SLEDAI积分与抗核抗体、血沉、类风湿因子、免疫球蛋白及补体的相关性。结果:热毒炽盛证患者SLEDAI积分、抗核抗体滴度、血沉、免疫球蛋白、类风湿因子明显高于其他4种证型患者(P<0.05),补体低于其他4种证型患者(P<0.05);所有患者SLEDAI积分与抗核抗体滴度、血沉成正相关(P<0.05)。结论:SLE患者活动期中医辨证以热毒炽盛证、风湿热痹证、阴虚内热证、脾肾阳虚证为主,稳定期以肝肾阴虚证为主,抗核抗体滴度、血沉与疾病活动程度相关,可以指导临床辨证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