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观察温针灸加穴位注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的方法将18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分为治疗组(120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采取颈夹脊穴温针灸和穴位注射,对照组只采用颈夹脊穴电针法,10d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2d,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5%,对照组总有效率88.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温针灸加穴位注射颈夹脊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可靠,复发率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颈外夹脊穴为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高海锋  沈小雷 《中国针灸》2005,25(3):173-175
目的:比较针刺颈外夹脊穴为主与针刺传统夹脊穴为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差异.方法:将72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颈外夹脊穴组(40例)与传统颈夹脊穴组(32例),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和头颅超声多普勒(TCD)检查.结果:颈外夹脊穴组总有效率为87.5%,传统夹脊穴组总有效率为65.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TCD检测的血流速度和血管搏动指数(PI)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 (P<0.05,P<0.01). 结论:颈外夹脊穴为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效果优于传统颈夹脊穴.  相似文献   

3.
穴位注射夹脊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观察穴位注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对 4 3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作丹参穴位注射颈夹脊穴治疗 ,治疗前后均做 TCD检查 ,并与常规治疗的对照组 4 0例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90 .7%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 .5 % ,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差异 (P<0 .0 5 ) ,经 TCD检测两组治疗前后均有差异 (P<0 .0 5 ) ,但治疗组比对照组更能改善椎-基底动脉的血流状况 (P<0 .0 5 )。结论 穴位注射夹脊穴能较好地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症状和椎 -基底动脉的血流状况 ,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颈夹脊穴温针灸配合坐位拔伸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采用颈夹脊穴温针灸配合坐位拔伸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西药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头疼、颈痛、视物模糊等症状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眩晕、头痛、视物模糊、颈痛症状评分均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眩晕、头痛、视物模糊、颈痛症状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夹脊穴温针灸配合坐位拔伸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能有效改善患者头痛、视物模糊等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针刺颈夹脊穴为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48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针刺颈夹脊穴结合大椎刺络拔罐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4 8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采用针刺颈夹脊结合大椎刺络拔罐治疗 ,并与推拿对照组进行疗效比较。结果与结论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93.75 % ,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且针刺夹脊穴的疗效具有持续性和积累性 ,治疗组治疗 2个疗程后治愈率和有效率均较治疗 1个疗程为高 (P <0 .0 5 )。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椎动脉型颈椎病经颈夹脊穴温针灸+手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16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58例。对照组采用颈夹脊穴温针灸治疗,观察组采用颈夹脊穴温针灸+手法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眩晕问卷调查表评分(DHI)、各临床症状评分以及椎动脉血管相关指数。结果:观察组治疗后DHI评分为(50.97±3.21)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2.24±4.5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头痛、眩晕、耳鸣、颈痛、视物模糊及旋颈试验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双侧椎动脉PI、RI指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动脉型颈椎病经颈夹脊穴温针灸+手法治疗的效果较明显,不仅可改善双椎动脉血流状态,缓解头痛、眩晕、耳鸣、颈痛及视物模糊等临床症状,还有利于颈部动力平衡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针刀垂直浅刺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刀垂直浅刺颈夹脊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近期与远期疗效。方法:设针刀治疗组28例,观察针刀垂直浅刺颈夹脊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并设对照组27例用普通针刺治疗。结果:针刀治疗组近期治愈率为54%,总有效率为93%;针刀治疗组远期治愈率为50%,总有效率为89%。针刺对照组近期治愈率为26%,总有效率为56%;远期治愈率为11%,总有效率为30%。治疗组近期与远期疗效均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刀垂直浅刺颈夹脊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显著,近期与远期疗效均可靠,且治疗风险小,易操作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温针灸夹脊穴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疼痛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2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10例,对照组应用针刺夹脊穴治疗,观察组应用温针灸夹脊穴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5.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0.9%,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疼痛程度,观察组明显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夹脊穴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疼痛的改善作用明显,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小柴胡汤加减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治疗组予以针刺风池、风府、颈夹脊穴,配合小柴胡汤加味内服治疗;对照组予以针刺风池、风府、颈夹脊穴治疗。治疗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77.8%,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联合小柴胡汤加味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优于单纯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温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6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温针灸治疗组和普通针刺对照组各43例,两组同取百会、夹脊穴C3-C5、风池、天柱、足三里、内关,普通针刺对照组不加温针灸。比较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02%,对照组为76.74%,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温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大椎刺络拔罐为主治疗颈椎病93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观察大椎刺络拔罐结合针刺颈夹脊治疗各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93例颈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的颈椎病患者采用大椎刺络拔罐结合针刺颈夹脊穴治疗 ,同时结合中医辨证 ,与对照组进行疗效比较。结果与结论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92 .47% ,与对照组比有显著性差异 ( P<0 .0 2 5 )。且对颈型和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更好 ;对中医分型属实证的患者疗效尤佳 ;叩刺出血量多能有效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温针和电针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相对差异性。方法:将158例患者随机分为温针组78例和电针组80例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温针组总有效率91%,电针组总有效率88·8%,两组疗效比较无明显差异。神经根型颈椎病温针组治愈率为33·3%,电针组治愈率为56·7%,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治愈率差异显著(P<0·05)。椎动脉型颈椎病温针组治愈率为57·1%,电针组治愈率为30·6%,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治愈率差异显著(P<0·05)。结论:神经根型电针组临床治愈率优于温针组,椎动脉型温针组临床治愈率优于电针组。  相似文献   

13.
针刺对颈椎病所致椎动脉血流动力学紊乱的影响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4  
目的 评价针刺疗程对椎动脉血流速度的影响。方法 对32例椎动脉血流动力学紊乱的颈椎病患者,用TCD检测针刺颈夹脊穴的即刻与近期效应。结果 近期效应明显优于即刻效应(TCD参数Vp、Vm、Vd均P<0.01)。结论 针刺颈夹脊穴对调节颈椎病所致椎动脉血流动力学紊乱的效应具有持续性和积累性。  相似文献   

14.
通调督脉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刘月芝 《中国针灸》2007,27(4):255-257
目的:探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有效疗法。方法:将9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取C3~C7夹脊穴、风池;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风府、大椎、百会等督脉穴。观察两组患者眩晕症状的缓解情况。结果:治疗组治愈率56.0%,总有效率98.0%;对照组治愈率33.3%,总有效率79.1%;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通调督脉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眩晕的疗效优于常规夹脊穴为主的针刺方法。  相似文献   

15.
针刺结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4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比较针刺结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与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临床随机分为针推组4 0例 ,药物组 31例。针推组采用针刺颈夹脊穴、大椎、百会、后溪为主 ,颈肩部推拿手法为辅 ;药物组以口服培他啶片 ,静滴脉络宁注射液为主。结果 针推组治愈率为 5 5 .0 % ,总有效率 95 .0 % ,药物组治愈率为 2 9.0 % ,总有效率74 .2 %。两组比较其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 P<0 .0 5 )。结论 针推组治疗效果优于药物组  相似文献   

16.
针刺"四天"穴为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观察不同穴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颈椎病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采用针刺“四天”穴、列缺为主;对照组采用针刺颈夹脊穴为主,结果:治疗组在疼痛、麻木,工作生活改善及综合评分等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以颈部肌肉群,局部神经血管走行取穴,可以更好地改善临床症状和体征。  相似文献   

17.
齐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 观察针刺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72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42例,对照组30例,观察临床治疗效果及TCD检测椎基底动脉血供改善情况。结果 针刺组临床治疗效果及平均血流速度(Vm)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针刺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8.
远近相伍取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远近相伍取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将 14 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药物组 ,每组各 70例。针刺组采用中医辨证取穴结合西医解剖特定点 ,药物组采用口服龙骨颈椎胶囊、西比灵胶囊 ,并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积分和椎 -基动脉血流改善情况。结果与结论 总有效率针刺组 (10 0 % )明显高于药物组 (6 1.4 3% ,P <0 .0 1) ,临床症状体征积分和椎 -基动脉血流改善情况两组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 ,而针刺组改善程度较药物组更著 (P<0 .0 5 ) ,远期疗效针刺组优于对照组 ,但差异无显著性 (P>0 .2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