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宁夏枸杞无公害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无公害枸杞生产的相关因子,研究枸杞无公害生产关键技术,并进行示范与推广:枸杞产品已基本符合无公害食品的部颁标准。  相似文献   

2.
分析无公害枸杞生产的相关因子,研究枸杞无公害生产关键技术,并进行示范与推广。枸 杞产品已基本符合无公害食品的部颁标准。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接种枸杞木虱后对宁夏枸杞生长及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和叶片生理生化的影响,解析枸杞木虱的为害特点,为科学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培育宁夏枸杞实生苗并接种枸杞木虱,分别在枸杞木虱接种后第3、6、9、12天测量枸杞植株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鲜质量、干质量、叶片面积和根系长度、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及生理生化等指标,分析枸杞木虱对宁夏枸杞生长的影响。结果:接种枸杞木虱第6天即可显著抑制枸杞植株的正常生长,叶片光合能力、可溶性蛋白和多糖显著下降;总酚、类黄酮和过氧化物酶(POD)、苯丙氨酸转氨酶(PAL)和多酚氧化酶(PPO)的变化无一致性规律。结论:枸杞木虱为害后可在短期内显著抑制宁夏枸杞根系生长和叶片光合作用。  相似文献   

4.
1 宁夏枸杞的生长环境与自然分布宁夏枸杞适宜生于地势高寒、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的温带大陆性地域 ,多生于土层深厚、地下水位低的碱性土壤 (PH7~ 9)中 ,集中分布在我国青海至山西的黄河两岸 ,以及青海柴达木盆地和河西走廊。野生种分布零散 ,纯群落少见 ,多生于我国西北及华北的广大干燥草原及荒原中的丘陵坡地、沟梁峁地、村旁断垣处。2 引种栽培及主要产区2 1 西北引种栽培区宁夏、内蒙古、甘肃、青海、新疆 ,以及陕西、山西北部地区。该区地势高寒 ,气候干燥 ,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大 ,日照时间长 ,最适宜于枸杞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明确枸杞木虱成虫取食和产卵位置偏好、若虫虫龄鉴别方法及其取食摆腹行为,为其基础生物学研究及科学防控提供参考。方法:将宁夏枸杞幼苗正置或倒置,观察记录叶片正面、背面枸杞木虱成虫数量及朝向并统计卵的数量;体视镜下测量各龄若虫体长、体宽,观察并记录若虫摆腹习性。结果:枸杞木虱成虫常聚集叶背、朝向叶柄为害;各龄若虫体形差异明显,虫龄每增长1次,体长增加0.52倍、体宽增加0.62倍;若虫通过摆动腹部排泄蜜露。结论:枸杞木虱成虫具聚集叶背取食、产卵的习性,药剂防治时应增加叶背施药量;若虫体长与虫龄密切相关,田间可根据若虫体形大小快速区分虫龄及时防治。  相似文献   

6.
宁夏枸杞Lycium barbarum具有悠久的种植历史和良好的产业发展基础,是公认的品质优良药食两用中药材。随着枸杞种植面积的增加,种植技术及加工方法的进步,以及政府和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高度关注,建立宁夏枸杞溯源系统对枸杞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该文从宁夏枸杞产品质量管理实际出发,采用危害分析和关键点控制点(HACCP)方法,结合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就枸杞溯源系统建立过程中关键危害源及关键控制点进行分析与探讨,为枸杞溯源系统的建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三个丹参主产区生产情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河南、陕西、山东三大丹参主产区的栽培历史、品种、自然环境、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采收与加工等初步调查,提出了存在问题和改进建议,为规范化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宁夏中宁枸杞炭疽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宁夏中宁枸杞炭疽病的发生规律并研究有效的药剂防治措施。方法 定点、定期调查枸杞炭疽病的发生规律 ,进行 4种混配药剂的防治试验。结果 宁杞 1号、宁杞 2号发病率显著低于大麻叶和尖头黄果 ,7~ 9月枸杞炭疽病的发病率较高 ;70 %代森锰锌 70 0倍与 5 0 %多菌灵 40 0倍液混用防治效果最好达 79.2 %。结论 选择抗病性较强的枸杞品种、加强田间管理并及时有效的进行药剂防治可减轻枸杞炭疽病的危害。  相似文献   

9.
宁夏农林科学院枸杞研究所长期开展宁夏枸杞有机生产技术研究,其有机枸杞研究生产示范基地40公顷,本文系统论述了基地建设、病虫害控制、土壤培肥和改良等研究工作为有机枸杞生产技术标准和基地建设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0.
花椒是我国特有的香料、药用植物,食用品种主要来源于花椒(红花椒)与竹叶花椒(青花椒)。农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等问题是制约花椒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无公害生产是保障花椒品质的有效措施。本文综述了无公害花椒栽培的环境质量要求、良种选择、种苗培育、整形修剪、合理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采收方法与无公害质量标准体系,以指导和规范花椒栽培技术,提高花椒品质。  相似文献   

11.
赵洁  何强  孔祥虹  李建华 《中国中药杂志》2008,33(15):1853-1855
目的:建立离子交换色谱-荧光检测法快速测定枸杞子中噻菌灵残留量。方法:样品用0.1%磷酸溶液提取,采用LC-SCX离子交换色谱柱(4.6 mm×25 cm,5 μm)分离,以0.1 mol·L-1 磷酸二氢钾溶液(pH 3.0)-乙腈(70∶30)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1,荧光激发波长307 nm,发射波长359 nm。结果:样品中噻菌灵能得到良好的分离,在0.000 5~0.02 mg·L-1峰面积与质量浓度呈良好的线性相关(r=0.999 9),回收率及重复性良好。结论:该法可用于枸杞子中噻菌灵残留的检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天麻主产区资源质量.方法 收集不同产区天麻资源,测定天麻农艺性状指标和有效成分含量,分析其相关性,综合评价各产区天麻质量.结果 叙永红天麻的平均质量最大,黎平乌天麻的麻长最长,赫章安乐溪红天麻的平均麻宽最大,朱昌红天麻的平均长宽比值最大,赫章安乐溪红天麻的麻厚最大,赫章双营乌天麻的箭芽长度最长,黔南贵定红天麻...  相似文献   

13.
我国炮制用辅料标准现状研究及工作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对《中国药典》2015年版、《全国中药炮制规范》及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方炮制规范中炮制用辅料相关内容的现状进行了梳理,整理出了药典、全国炮制规范、地方炮制规范这三级标准中对炮制用辅料的通用性要求、个性化技术要求、质量标准等的收载情况,根据炮制用辅料存在的"药辅同源"、"食辅同源"的特点,对标准现状进行了分析;对炮制用辅料全国性标准研究情况进行了介绍;对炮制用辅料标准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针对标准体系不完善、缺乏总体性要求、标准水平低、标准引用混乱、标准研究工作不足等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工作建议,为下一步炮制用辅料国家药品标准体系的建设提供建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测定六味地黄丸和枸杞子中铬的含量。方法:采用导数火焰原子吸收法。结果:导数火焰原子吸收法大幅度提高了测定铬的灵敏度,降低了检出限。结论:导数火焰原子吸收法是测定中药中微量有益元素的一种灵敏度较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陈晶  聂青  刘妍 《中草药》2014,45(20):2883-2886
分析我国中药基本药物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建议,为完善我国具有中药特色的基本药物目录提供参考。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通过借鉴国外经验和分析我国中药基本药物现状,阐述我国中药基本药物存在的5个主要问题:中药遴选多依靠专家经验,主观因素较多;中成药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的比例不够明确;中药基本药物可获得性较差;中药注射剂质量安全隐患较多;中药不合理使用现象突出。提出完善我国中药基本药物的建议:加强循证决策,提高中药基本药物遴选依据的科学性;尽快明确中成药基本药物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的比例;强化中药基本药物的配备和使用;加强对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监测和再评价工作;强化中药的引导和宣传,减少不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6.
建国以后,野生药材资源减少、社会进步及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促进中药材栽培产业的发展,栽培药材将成为未来商品的主要来源。中药材分布区域广大,在分布区内生态环境多样,栽培经济效益差异很大,从而形成主产区。论文根据目前各主要药材主产地的地域生态学因素和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等条件,以药材的产量、质量和经济效益基本要素为基础,将我国药材主产区分为质量主导型、产量主导型、效益主导型、人文主导型、特殊环境主导型及综合因素主导型,以科学指导选择最佳种植基地。  相似文献   

17.
对历史上石斛的加工炮制方法和用法进行总结以供今天使用石斛参考。经梳理历代有关石斛加工炮制与用法的本草医籍,结果表明:①石斛药用部位为茎,须去根、去芦;②因表皮致密,石斛较难干燥,为缩短干燥时间,古代用"桑灰汤沃"、酒洗、酒浸、"米饮浆晒" 等处理方法进行预处理;③因体坚质韧,古人认为石斛入药须用切、锉、拍打、捣等方法充分破碎,否则难达药效;④古代石斛的加热炮制方法有炒、炙、焙、蒸、煮等(通常用酒共制),其中酒处理后蒸制是主要炮制方法(明代《补遗雷公炮制便览》绘有此法彩图);⑤近现代砂炒、发汗炕黄、硫磺熏等追求药材卖相的炮制方法有违古人炮制石斛的初衷;⑥石斛鲜用、干用均可,泡茶、泡酒是其常见用法;清代强调其入汤剂需先煎久熬,并推崇单味熬膏使用。古人经验对今天使用石斛的最大启示是:应以保证药效作为加工炮制和使用石斛的前提,不应一味追求药材卖相。  相似文献   

18.
刘培  陈京  周冰  许源  钱大玮  段金廒 《中国中药杂志》2014,39(14):2653-2659
探索药材初加工过程中不同干燥方法对杭白芷中香豆素及挥发油类化学成分的影响及其变化规律,以优化和建立适宜的干燥加工方法及其条件。杭白芷鲜品洗净,经烘干、晒干、阴干、硫薰后晒干、石灰掩埋干燥、冷冻干燥、微波干燥等不同干燥方法处理后,粉碎,过60目筛,得24组样品。UHPLC-PAD同时测定其中香豆素类化学成分含量,GC-MS测定其挥发油类化学成分含量。将24个不同干燥加工方法处理样品的分析结果标准化处理,进行主成分分析(PCA)。经主成分分析,不同干燥方法处理的杭白芷药材中香豆素和挥发油类成分含量综合评分依次为:带皮石灰掩埋干燥>带皮热风(100 ℃)干燥>带皮(40 ℃)干燥>去皮红外干燥>去皮热风(60 ℃)干燥>去皮热风(40 ℃)干燥>去皮晒干>带皮热风(60 ℃)干燥>去皮热风(100 ℃)干燥>去皮微波干燥>去皮热风(80 ℃)干燥>带皮晒干>带皮硫熏干燥>去皮硫熏干燥>带皮热风(120 ℃)干燥>带皮冷冻干燥>带皮红外干燥>去皮热风(120 ℃)干燥>去皮冷冻干燥>去皮石灰掩埋干燥>带皮热风(80 ℃)干燥>去皮阴干>带皮阴干>带皮微波干燥。不同干燥加工方法对杭白芷药材中香豆素和挥发油类化学成分有一定影响,杭白芷产地初加工方法以传统带皮石灰掩埋干燥处理为宜,次之为带皮热风(100 ℃)干燥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东北不同产地五味子药材品质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沈文  叶正良  郭巧生 《中国中药杂志》2010,35(22):3016-3020
目的:初步考察东北不同产地五味子药材的品质,为其药材质量标准的制定和规范化种植提供参考。方法:参照药典和相关文献,测定10份不同产地五味子药材的外观性状和水溶性浸出物、灰分和挥发油含量,并以HPLC测定木脂素类成分含量。结果:东北不同产地五味子药材中总灰分含量≤7.0%,酸不溶性灰分含量≤1.0%,水溶性浸出物含量≥45.0%,同时这10份药材中五味子醇甲含量则均符合我国2010年版药典规定。结论:东北不同产地五味子药材的外观性状和内在品质均存在差异,因此建立科学全面的质量标准对保证五味子药材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