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成都中医药大学研究人员采用基因芯片技术,从一寒证家系的寒证患者中,检测出15个与能量等代谢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占此实验中已知功能基因的5296。他们在四川省彭州市小鱼洞乡发现一具有明显家族聚集性的典型寒证家系,该寒证家系祖孙三代15人,其中虚寒证患者有7人。  相似文献   

2.
肾虚糖尿病家系中的血瘀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通过一个肾虚糖尿病家系,研究血瘀证候的分子生物学基础,提示利用家系和基因芯片深入研究血瘀证分子机理的可行性。方法:对一个糖尿病家系18个成员做理化测试及肾虚血瘀诊断后,精选其中3例肾虚血瘀证糖尿病患者与该家系中的2例正常人作14000点的基因芯片杂交测试。结果:获得肾虚血瘀证糖尿病家系图谱和肾虚、血瘀症状分值比较表,同时得到肾虚血瘀证糖尿病患者与正常人的差异基因446条,尤其是血栓素A合成酶1等5条基因与血瘀证的发生密切相关。结论:利用家系研究寻找宏观的证候和微观的差异基因表达具有极强的的优势,有助于探讨肾虚血瘀糖尿病证候与差异表达基因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肾虚证在一个糖尿病家系中的分布特征及其差异基因表达谱。方法:对一个2型糖尿病(T2DM)家系的12个成员进行辨证分析和理化检测,选择不同代的典型糖尿病肾虚证3例分别与家系中的正常人1例作基因芯片杂交测试;采用SAM基因芯片数据分析软件筛选差异表达基因作进一步的基因功能分析。结果:肾虚证患者占总家系中追踪到成员的66.7%;通过SAM软件筛选到81个显著表达基因,基因功能注释结果提示免疫反应、糖代谢和氨基酸代谢类基因显著表达。结论:肾虚证在此T2DM家系中呈聚集分布;糖尿病肾虚证与免疫反应及代谢功能类基因的异常表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1个虚寒家系的调研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深层次地探索虚寒证的先天 (遗传 )背景。方法 用 4 0项虚寒证量表调查 1个 3代 15人的虚寒证家系和 10例正常人 ,将积分分为 4类分析 ,评定典型虚寒证、虚寒证体质和非虚寒证 ,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得到第 1张虚寒证家族图谱 ,典型虚寒证患者与家系内、外正常人在虚寒证证候定性、定量 ;虚寒证主症定性、定量积分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家族性虚寒证与基因表达的关系拟有多基因遗传类似显性寒冷表型的趋势 ,为深入虚寒证的基因组研究开拓了新路  相似文献   

5.
基因表达谱芯片与中医寒证的7类相关基因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1  
目的:用基因芯片的前沿方法筛选寒证服用热药有疗效者的基因表达谱,探索寒证所涉及的相关基因类别。方法:精选典型寒证病例,对其治疗有明显疗效者,在治疗前后分别采外周血,提取血液中的mRNA,再逆转录为cDNA以备检测。采用2035条人的靶基因cDNA制备成基因表达谱芯片。用Cy3和Cy5两种荧光物质分别标记治疗前与治疗后cDNA,用其制备成探针与表达谱芯片进行杂交,通过计算机扫描后获得分子生物学信息,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初步筛选出了差异表达基因59条,涉及到与能量代谢、糖代谢、脂类代谢、蛋白质代谢、核酸代谢、免疫和内分泌等7类基因,并举例说明。结论:以疗效为科研起点,可将基因芯片切人寒证的整体辨证研究。  相似文献   

6.
虚寒证肢冷的能量代谢紊乱之机理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虚寒证肢冷患者的差异表达基因与能量代谢的关系,为深入研究虚寒证的分子生物学基础作铺垫性工作。方法:分别以经温针治疗的虚寒证肢冷患者治疗前后,及有无肢冷的虚寒证患者为对照,做基因芯片试验。结果:试验的5张基因芯片中共有重复基因共30条,能登陆FatiGO+的有19条,其中与新陈代谢相关基因占21.43%;差异表达基因涉及多条能量通路,重复出现的能量通路为氧化磷酸化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讨论:虚寒证肢冷的能量代谢障碍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机体能量产生不足,另一方面是机体不能对能量进行有效储存,即虚寒证肢冷患者的肢体温度降低是由产能不足与储能不足或生物利用度低下两方面的原因造成的,是一种整体的功能失调。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糖尿病家系中与肾虚 (阴阳两虚 ) -血瘀相关联的基因表达谱。为证候的分子生物学现代化研究探索一条行之有效的研究道路。方法 应用基因芯片技术对 1个糖尿病家系中的 3例肾阴阳两虚 -血瘀证 -糖尿病患者与同一家系中的 2例正常人进行检测。结果 发现差异基因 4 4 6条 ,其中上调基因 8条 ,下调基因 4 38条。其中包括与代谢相关 34条 ,细胞凋亡相关 6条 ,细胞周期相关 3条 ,与糖尿病相关 2条。与创同中医理论肾的功能相关基因 2 0条 ,与血瘀相关基因 2条。结论 虚证与基因下调有密切联系 ,对分类基因的分析发现 :肾阴阳两虚与广泛的功能基因相关 ,血瘀证与血流血压的相关基因有关。在同一家系中进行病证结合基因的研究 ,可排除大量干扰因素在有限的资源内实现最大化研究。实验提示 :与中医肾阴阳两虚证表现相关的基因涉及到现代医学机体代谢减慢、免疫功能下降、肿瘤的发生、生殖与衰老等各方面。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研究肾阳虚寒证患者血液生化、免疫指标以及差异基因表达谱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针对一个典型肾阳虚家系15个成员,运用现代检测技术进行血液生化、免疫学指标检测,同时采用人类Oligo芯片杂交技术对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差异基因表达谱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虽然每个成员分别出现了2-8项异常血液学指标,但整体而言,该家系肾阳虚患者与正常人之间在糖、蛋白质、脂类代谢上和体液、细胞免疫方面无明显差异(P>0.l);而5张芯片的杂交结果显示,共有53个基因反复出现在差异基因表达谱之中,这些基因可能在肾阳虚寒证的发生发展中起着关键性作用。结论:常规血液生化、免疫学指标对肾阳虚寒证的参考意义不太大,而芯片检测技术以及由此获得的差异表达基因谱在中医证候研究中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家族性肾阳虚寒证与糖、蛋白、脂质代谢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通过对一个典型肾阳虚家系证候及其物质代谢相关性的研究 ,深入对肾阳虚家系的认识。方法对一个 4代 2 8人的肾阳虚证家系成员进行糖代谢、蛋白质代谢、脂代谢等临床血液学检查 ,并通过使用相应肾阳虚证量表将家系成员分为肾阳虚患者与正常人 ,然后统计分析两者间的差异。结果 家系中肾阳虚患者与正常人之间在糖、蛋白质、脂类代谢上无统计学差异 ;肾阳虚家系成员葡萄糖含量普遍偏低。结论 肾阳虚证在临床血液学常规指标检查方面意义不明显 ,至多可归结为体质偏颇或亚健康状态。虚寒性的表现可能与能量代谢偏低有关。  相似文献   

10.
虚寒证-基因组预选的代谢类基因功能模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课题组近年探索虚寒证-基因组的研究进行概述,展示预选的代谢类基因功能模块.方法 在万人流行病学调查与典型虚寒证患者筛选的背景中,通过病证结合、普查辨证、家系分析、温针反证、温肾反证、动物实验等6种研究角度作基因表达谱芯片实验,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虚寒证的差异表达基因较为集中地出现于代谢与免疫两类基因,对这一趋势初步总结出虚寒证的代谢类候选基因,即LPL脂蛋白脂肪酶1等35条基因.结论 虚寒证的发生涉及多种基因的异常表达,候选基因只是极其有限的第一步探索,对预选的代谢类基因功能模块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揭示寒证的本质.  相似文献   

11.
热药疗寒的基因表达谱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温热药治疗虚寒证的分子机制。方法:选择1对虚寒证兄妹,用温热药(麻辛附子汤合金匮肾气丸加减)治疗45 d,采有显效妹妹的外周血进行基因芯片实验,应用倍数分析方法进行数据处理,并对结果进行基因功能分类、通路分析等信息挖掘。结果:初步获得276条差异表达基因,与新陈代谢基因密切相关,涉及18条通路。结论:温热药主要影响了代谢基因的表达,疗效与证候的基因表达谱存在明显差异,温热药可能是通过基因网络发挥治疗作用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类风湿因子阴性和阳性类风湿关节炎寒热证候患者外周血CD4^+ T细胞的基因表达差异。方法采集类风湿关节炎寒热证候患者及健康人空腹静脉血,纯化得到CD^4+T细胞,利用基因芯片检测和分析技术,探索类风湿因子阴性和阳性类风湿关节炎寒热证候患者CD^4+T细胞基因表达差异点。结果类风湿因子阴性和阳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之间有55条基因表达存在显著性差异,主要涉及免疫应答和信号传导;类风湿因子阳性类风湿关节炎寒热证候患者之间有71条基因异常表达,主要涉及功能代谢和免疫应答;类风湿因子阴性类风湿关节炎寒热证候患者之间有70条基因异常表达,没有与上述类风湿因子阴性和阳性患者之间55条基因重复,与类风湿因子阳性寒热证候之间的71条基因只有2条基因重复,主要涉及功能代谢。结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类风湿因子阴性和阳性之间的基因表达谱差异与寒热证候之间的基因表达差异有所不同,提示中医证候分类学具有基因表达谱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采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附子对虚寒证大鼠肝全基因表达谱的影响。方法:使用中药复方生石膏、龙胆草、黄柏、知母建立虚寒证大鼠模型,附子治疗后应用基因芯片检测大鼠肝脏基因表达,筛选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基因功能注释,荧光定量PCR验证芯片结果。结果:虚寒治疗组与虚寒模型组比较有212条基因差异表达,主要涉及免疫应答及氧化还原酶活性相关基因。结论:附子能够上调虚寒证大鼠的免疫应答相关基因及氧化还原酶活性相关基因,可能是经典热药附子温阳散寒作用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14.
Objective: To construct gene co-occurrence network of hypertension and liver-fire hyperactivity syndrome, to investigate the biological basis of hypertension and liver-fire hyperactivity syndrome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olecular network from gene level. Materials and Methods: Applying GenCLip 2.0 online platform to retrieve the up-to-date literature referred to essential hypertension from PubMed database, cluster the abnormal expression of essential hypertension-related genes and analyze their function, combining 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pathway analysis to investigate the closely related genes and the signaling molecules. Based on the genes closely related to hypertension, standard diagnostic symptoms of liver?fire hyperactivity were used as keywords to conduct hypertension liver?fire hyperactivity?related gene cluster analysis. Results: The top 1000 genes of essential hypertension were retrieved from GenCLip 2.0 online platform, which mainly clustered in the regulation of 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regulation of renin-angiotensin-aldosterone system (RAAS), and sympathetic nervous system activity, as well as endothelial dysfunction; the closely related genes of hypertension with liver?fire hyperactivity are related to RAAS, gene REN, 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angiotensinogen, and cytochrome P450 family CYP2D6. Conclusion: A combination of literature mining and data mining can construct the gene network of hypertension and the syndrome-related genes, which provides a new method for the study of the biological basis of hypertension from the genetic level.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从分子网络切入,解析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NONFH)不同中医证候的生物学基础及其对证方药的作用机制。方法:30例NONFH患者(包括痰瘀阻络证、经脉痹阻证、肝肾亏虚证各10例)为疾病组,10例接受激素治疗未发生NONFH的患者为对照组。通过全基因组表达谱芯片检测与生物分子网络分析相整合的方法,筛选NONFH不同证候相关差异基因。在中医药整合药理学研究平台(TCMIP)v2. 0(http://www. tcmip. cn/)的疾病表型相关分子数据库与中药材数据库中分别检索并筛选NONFH不同中医证候临床表型相关基因与其对证方药的化学成分谱以及相关化学成分所对应的候选靶标谱。通过构建NONFH不同中医证候及其对证方药的相互作用网络,筛选不同中医证候及对证方药相关核心基因与靶标。结果:痰瘀阻络证相关分子网络分析结果显示,其核心证候基因参与的通路主要与调节骨代谢和脂质代谢相关,并参与机体"免疫-炎症系统"平衡和血液循环;健脾活骨方相关靶标网络分析结果显示,其核心靶标基因参与的通路主要与成骨相关,并参与化痰、活血、止痛、调节机体代谢、提高免疫功能和减轻炎症等。经脉痹阻证相关分子网络分析结果显示,其核心证候基因参与的通路主要与调节血液循环和机体"免疫-炎症系统"平衡相关,并参与调节脂质代谢和骨代谢;活血通痹方相关靶标网络分析结果显示,其核心靶标基因参与的通路主要与减轻炎症反应和成骨相关,并参与补气、活血、通痹等。肝肾亏虚证相关分子网络分析结果显示,其核心证候基因参与的通路主要与骨代谢、调节机体"免疫-炎症系统"平衡和脂质代谢相关,并参与调节血液循环;补肾壮骨方相关靶标网络分析结果显示,其核心靶标基因参与的通路主要与增强免疫功能和减轻炎症反应、强筋、壮骨有关,并参与活血和止痛。结论:NONFH不同证候生物学基础各有侧重,痰瘀阻络证以调节骨代谢和脂质代谢相关通路异常为主,经脉痹阻证在机体"免疫-炎症系统"失衡基础上,出现血液循环调节通路异常,肝肾亏虚证则在骨和脂质代谢、机体"免疫-炎症系统"和血液循环等方面呈现多通路的异常,上述对证方药的核心靶标均体现出与其对应证候生物学基础匹配的作用特点。  相似文献   

16.
寒证动物模型的研制对研究寒证的实质以及中医药辨证论治的机理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检索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对寒证动物模型研制的实验研究文献,总结了寒证常用动物模型的造模方法。寒证动物模型的研制基本可概括为中药灌胃造模、化学药物造模、低温冷冻造模等3类,具有方法多样、操作简单、重复性较好的特点。虽处于试用阶段,造模的方法亦需要进一步开发和完善,但已成为中医进行"寒证"实质研究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医轻度"寒淫致病"的差异基因表达及相关信号通路的调节机制。方法受试者暴露在4~12℃的环境中90 min,提取其冷暴露前、后的静脉血,用全基因组芯片,采用SAM统计系统分析基因芯片,并进行RT-PCR验证。结果获得具有生物学统计意义的41条上调基因以及糖酵解/糖异生过程、三羧酸循环和氧化磷酸化代谢途径,经过验证发现与轻度"寒淫致病"密切相关的能量代谢基因ATP6V0D1基因以及与此相关的氧化磷酸化代谢通路。结论轻度的寒淫刺激机体主要是引起机体能量代谢活跃,该基因在机体能量调节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力地补充了病理状态下的中医寒证领域的研究,为中医寒淫研究的进一步深入起到了有力的提示性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中医证候是中医理论的精粹部分,其生物学基础研究是证明中医科学性和中医药现代化的关键环节。转录组学从分子水平研究证候相关基因转录及转录调控规律以探索证候生物学基础,目前在证候研究中得到一定应用。本文对中医证候转录组学研究进行综述,包括转录组学内涵及研究方向、转录组学相关技术、中医证候的转录组差异表达和调控网络分析,并阐述了证候转录组学面临的挑战以及发展前景,以期为证候生物学基础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本文阐述Egr2/Egr3与机体免疫的关系及其可能的生物学特征。认为转录因子Egr2/Egr3通过SOCS和Batf相关信号通路调节机体免疫,抑制JAK-STAT信号通路,减少Th1及Th17的分化,从而降低相关细胞因子的分泌。转录因子Egr2/Egr3可能参与RA的发病机制,RA的寒热证候存在特征性的生物学基础;GO功能分析发现寒证与TLRs信号通路有关,或许为RA的缓解和治疗提出新的挑战。Egr2/Egr3为核心的炎性通路可能是RA寒证的生物学基础特征之一,其表达及功能的异常与RA寒证的长期慢性炎性过程相关,可最终导致炎性因子的大量形成,促进滑膜血管翳以及骨破坏的形成。研究Egr2/Egr3在RA寒证中的作用机制,将有助于揭示RA寒热辨证系统下RA寒证的生物学基础特征,丰富RA中医辨证的生物学内涵。  相似文献   

20.
Microarrays are widely used to study changes in gene expression in diseases. In this paper, we use this technology to discover gene expression patterns in the cold syndrome in Chinese medicine. We identify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 and extracted gene modules that are enriched with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 in the cold syndrome by analyzing cDNA samples, which are purified from blood taken from a pedigree.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cold syndrome might be caused by the physiological imbalance and/or the disorder of metabolite processes. The study confirms the hypotheses about molecular pathways responsible to human metabolic-related diseas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