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1 毫秒
1.
紫藤瘤提取物抗病原真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培云  刘劲松  陈爱民  钟文武  王刚 《中成药》2012,34(10):2018-2020
目的 研究紫藤瘤乙醇提取物对5种作物病原真菌和6种细菌的抑菌活性.方法 采用十字交叉法测定紫藤瘤乙醇提取物对病原真菌和细菌的抑制作用.结果 对真菌的抑菌活性实验结果表明,紫藤瘤乙醇提取物在5 mg/mL和2.5 mg/mL质量浓度下对5种病原真菌都有较好的抑菌效果,且对油菜菌核、棉花枯萎、小麦赤霉的抑菌率高达50%左右.对细菌的抑菌活性实验结果显示,紫藤瘤乙醇提取物对6种细菌基本无抑菌效果.结论 紫藤瘤乙醇提取物具有较好的抗真菌活性.  相似文献   

2.
楮叶体外抗真菌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研究楮叶提取物体外抗真菌作用,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楮叶资源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试管药基法,进行了楮叶的5种提取物对4属6种皮肤癣菌和白念珠菌的抑菌实验及MIC测定。结果:5种提取物总平均最低抑菌浓度MIC(g/100mL)值范围在2.68—6.67(g/100mL)之间,以75%乙醇提取物抗菌作用最强,其次分别为残留水液、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提取部位、醋酸乙酯提取部位和石油醚提取部位。结论:楮叶可作为抗浅部真菌中草药,值得进一步研究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3.
少花龙葵化学成分预试及抑制亚硝化反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初步测定野生少花龙葵的化学成分类型及其对亚硝化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用石油醚、95%乙醇和水依次对野生少花龙葵进行提取,根据颜色反应及沉淀反应初步判断所含化学成分的类型,研究各提取物对亚硝胺合成的阻断及对亚硝酸盐的清除作用。结果石油醚提取液中含有甾体或三萜类及油脂,95%乙醇提取液中含有酚类、鞣质、生物碱以及香豆素和萜类内酯,水提取液中含有糖及其苷类、氨基酸、蛋白质、皂苷和生物碱;3种提取物对亚硝化反应均有抑制作用,其中醇提取液作用较强。结论野生少花龙葵对亚硝化反应有抑制作用,有望成为防癌新资源。  相似文献   

4.
侧柏叶抗真菌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侧柏叶的提取物进行抗真菌试验,测定其最小抑茵浓度(MIC)值。方法:采用试管液基稀释法进行抗.真菌活性的试验。结果:侧柏叶的提取物对念珠菌的MIC值分别为0.14~9.2mg/ml。结论:侧柏叶提取物对念珠茵有显著的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中药金果榄(Radix Tinosporae)两种基源植物:青牛胆(Tinospont sagittata)和金果榄(Tinospora capillipes)的化学成分,并比较它们物质基础的差别,为中药多基源植物的应用提供证据。方法:青牛胆和金果榄的根分别用95%的乙醇回流提取,在真空下浓缩提供乙醇提取物,乙醇提取物分别用氯仿和正丁醇萃取,氯仿部位和正丁醇部位分别用硅胶、Sephadex LH-20、重结晶技术及反相HPLC半制备液相分离纯化,所得化合物通过它们的波谱数据并与文献值比较进行鉴定,结果:从青牛胆从分离鉴定了12个化合物(1-12)。另外从金果榄中分离鉴定了11个与青牛胆中化合物相同的结构(1-11)。结论:中药金果榄两种基源植物具有类似的化学物质基础。其中化合物10及7-9为首次从金果榄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木香等中药乙醚提取物抗角膜真菌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体外检测木香、香附、地肤子、吴茱萸4种中药乙醚提取物对串珠镰孢菌、茄病镰孢菌、黄曲霉菌3种真菌的抗菌作用。方法:采用体外药基法进行检测。测定4种中药乙醚部分提取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值,和不同浓度木香乙醚提取物抗3种真菌的量效反应关系。结果:4种中药中木香的乙醚部分提取物抑菌效果最好,MIC为2.5~5mg/ml,并且抗3种真菌作用均有量效反应关系。结论:木香乙醚提取物对串珠镰孢菌、茄病镰孢菌、黄曲霉菌3种角膜真菌的抗菌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
几种中药提取物和药物对乙醇脱氢酶活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了六种中药水提取物和醇提取物及几种药物对乙醇脱氢酶活性的影响,为中药解酒保肝药物的开发提供酶学依据。方法:选择古方中常用的几味解酒保肝中药及临床常用的药物,应用瓦勒一霍赫(Valle&Hoch)法体外测定这些药物对乙醇脱氢酶活性的影响。结果:白豆蔻和葛花的水提物、葛花醇提物、市售解酒保肝茶、九宝、葛花王、L-半胱氨酸,三七皂甙等对乙醇脱氢酶有激活作用,激活率分别为2.8%、16.0%、3.3%、40.1%、16.0%、14.3%、30.5%、10.1%。而葛根、三七、甘草、枳棋子、芦荟的水提物和醇提物、白豆蔻醇提物、盐酸雷尼替丁对乙醇脱氢酶的活性有抑制作用。结论:其中,有些药物可以通过提高乙醇脱氢酶活性来降低乙醇浓度,这可能是解酒药的作用机制之一。而其它药物的解酒机制不能单纯从酶学方面解释。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芒果皮提取物的体外清除自由基作用进行研究,为芒果皮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以水、95%乙醇和石油醚为溶剂提取芒果皮有效成分,再采用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法研究芒果皮3种溶剂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羟自由基的清除作用。结果:芒果皮的水提取物、95%乙醇提取物和石油醚提取物对上述3种自由基均有很好的清除作用,并且清除率与样品浓度呈现一定的线性关系,浓度越高,清除作用越强;3种提取物对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为95%乙醇提取物〉水提取物〉石油醚提取物。结论:芒果皮提取物对自由基有良好清除作用,在药品和保健品方面具有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山竹子根乙醇提取物的体外抗HBV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余宙耀  陈文玲 《中药材》1999,22(3):142-145
采用HBV DNA转染细胞(2.2.15细胞)为靶细胞,用Ara—Amp为阳性对照药,观察在不同浓度下山竹子根95%乙醇提取物对2.2.15细胞表达HBsAg、HBeAg的影响。结果表明:山竹子根95%乙醇提取物在195~780μg/ml的浓度范围内,对2.2.15细胞分泌HBsAg、HBeAg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广西产美味猕猴桃根抗肿瘤活性部位。方法利用系统溶剂分离法,对美味猕猴桃根进行部位分离,对其70%乙醇总提取物、石油醚提取物、醋酸乙酯提取物、正丁醇提取物和95%乙醇提取物采用MTT法测定它们各自对宫颈癌细胞株Hela,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黑色素瘤细胞株B16,人肝癌细胞株Hele7404,小鼠肉瘤细胞株S180和小鼠肝癌细胞株H226种瘤株的生长抑制情况。结果美味猕猴桃根的70%乙醇总提取物、醋酸乙酯提取物和正丁醇提取物对6种瘤株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美味猕猴桃根的70%乙醇总提取物、醋酸乙酯提取物和正丁醇提取物具有一定的体外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中药提取物对龙胆叶枯病病原菌抗菌活性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抗龙胆叶枯病菌活性的中药。方法以龙胆叶枯病菌(Alternaria sp.)为供试菌种,对9种中药乙醇提取物进行抗龙胆叶枯病菌活性实验,采用有限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结果9种中药乙醇提取物均有抑菌作用,其中蛇床子、川楝子提取物14 d的最低抑菌浓度MIC100小于0.1 g/ml。结论蛇床子、川楝子具有较强的抗龙胆叶枯病菌作用,可进一步开发为防治龙胆叶枯病药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地锦草乙醇提取物对大鼠白色念珠菌性阴道炎模型的治疗效果及其相关机制.方法:在卵巢切除加乙烯雌酚联合氢化可的松注射的基础上予白色念珠菌感染法制备大鼠白色念珠菌性阴道炎模型.并给予地锦草乙醇提取物治疗,连续7d.治疗结束后,取阴道分泌物进行真菌培养;行阴道灌洗,ELISA法测定灌洗液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巨噬细胞炎性蛋白-2(MIP-2)水平;切取阴道组织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阴道分泌物培养出的白色念珠菌落数显著增多(P <0.001),地锦草乙醇提取物治疗组大鼠阴道分泌物培养出的白色念珠菌落数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ELISA检测显示模型组大鼠阴道灌洗液中MCP-1及MIP-2水平显著升高;(P <0.001);地锦草提乙醇取物治疗组大鼠阴道灌洗液中MCP-1及MIP-2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阴道组织病变在光镜下观察发现,实验动物造模成功后,阴道充血、分泌物增多.给地锦草乙醇提取物治疗7d后,阴道局部充血病变显著减轻,分泌物显著减少.结论:地锦草可以通过抑制真菌的生长,减少有关趋化因子的产生,从而发挥了对霉菌性阴道炎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3.
五倍子有效部位抗病原微生物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五倍子抗细菌和抗白假丝酵母真菌的有效活性部位。方法:采用琼脂平板二倍稀释法测定了五倍子醇提物的石油醚、三氯甲烷、乙酸乙酯、正丁醇、乙醇和水6个有效部位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埃希菌等5个种属细菌和白假丝酵母真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分析不同活性部位对受试菌株抑菌活性的强弱。结果:五倍子石油醚、三氯甲烷和乙醇有效部位均无抗细菌和真菌活性,水部位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一定抗菌活性,MIC为733.69 g·L-1,正丁醇部位仅对5种细菌有较强的抗菌活性,MIC为2.06~32.96 g·L-1,而乙酸乙酯部位对受试细菌和白假丝酵母真菌均有强的抗菌活性,MIC分别为2.88~23.07 g·L-1和0.36~27.28 g·L-1。统计分析表明,乙酸乙酯和正丁醇部位对革兰阳性菌的抑菌活性强于对革兰阴性菌的抑菌活性(P<0.01,P<0.05),两者对同种属细菌的抑菌活性强弱相当,对耐药株和敏感株具有相似的抗菌活性。虽五倍子乙酸乙酯部位对白假丝酵母真菌临床分离株的MIC(95.15±96.34)mg·L-1明显高于克霉唑(8.00±8.92)mg·L-1(P<0.01),但克霉唑对临床分离株的耐药率为14.29%(2/14),而乙酸乙酯部位对所有临床分离株均有相似的抗菌活性(MIC为0.36~0.72 g·L-1)。结论:五倍子抗细菌和真菌的活性部位为乙酸乙酯部位。  相似文献   

14.
蔡伟  马月  方杰  吴方  余陈欢 《中草药》2015,46(7):977-981
目的利用中药材提取液来还原Ag+获得相应的银纳米材料,并对其抑菌活性进行研究。方法利用大黄等15种中药材提取液还原制备了银纳米溶液,采用激光粒度仪(HPPS)、透射电镜(TEM)、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测定了银纳米颗粒的尺寸和分布。采用纸片琼脂扩散法和倍比稀释法,测定了银纳米颗粒的抑菌作用。结果大黄、制首乌、香薷水提液还原制备的银纳米颗粒得率和反应速率较理想。制备所得的银纳米粒径为100 nm左右,均匀性好,分散性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生长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以制首乌-银纳米抑菌作用最强。结论中药材作为天然生物还原剂,可用于银纳米颗粒的制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皮肤黑色素瘤患者皮肤组织与非癌皮肤组织的基因表达微阵列数据,筛选出皮肤黑色素瘤的差异表达基因,预测可用于诊断和治疗皮肤黑色素瘤的生物标志物及潜在中药。方法 从基因表达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提取GSE3189、GSE114445、GSE46517基因芯片,使用GEO2R工具筛选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利用DAVID数据库对DEGs进行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分析;使用String数据库构蛋白-蛋白互作网络,应用Cytoscape软件及其插件筛选PPI网络中关键基因,应用GSCA数据库进行关键基因的突变分析。通过Gepia 2.0数据库结合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集(Cancer Genome Atlas,TCGA)对关键基因进行生存分析。根据度(degree)值和生存分析结果综合筛选出核心基因(集),应用GSCA数据库对核心基因(集)进行泛癌分析和免疫浸润分析,并使用TIMER 2.0数据库对核心基因分别进行免疫浸润分析。使用Coremine Medical数据库预测作用于关键基因的潜在中药。结果 共筛选出DEGs 114个,其中上调基因36个,下调基因78个。上调DEGs主要富集在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Toll样受体信号等通路,下调DEGs主要富集在细胞黏附、细胞增殖的正调控等方面。15个关键基因为EGFRKPNA2GATA3AURKATYMSPKP1SPP1MMP1KLF4EPCAMKIF23DTLCLDN1LCP2FGFR2,其中共3个基因KPNA2AURKADTL被视为核心基因(集)。潜在治疗中药有丹参、人参、构皮、高良姜、甘草、蓖麻子、油桐叶等。结论 皮肤黑色素瘤中关键基因的突变以FGFR2的错义突变为主,突变方式多为胞嘧啶(C)向胸腺嘧啶(T)的转换。EGFRKPNA2GATA3AURKAPKP1DTLLCP2对皮肤黑色素瘤的生存预后存在显著影响。核心基因集在多种癌症中显著上调,并与自然调节性T细胞(natural regulatory T-cells,nTreg)细胞、树突状细胞、单核细胞等免疫细胞的浸润有关。潜在调控中药包括补虚药、清热解毒药、拔毒生肌药、消肿拔毒药、温里药、健脾利湿药、利水渗湿药、活血化瘀药、安神药9类,在相关古籍中存在对应的中医内外治经验记载,其中药活性成分亦被证明对皮肤黑色素瘤存在一定的调控和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Aqueous-ethanol 90% extracts of leaves, roots and stem barks of Zanthoxylum leprieurii and Zanthoxylum xanthoxyloides were examined for their antifungal properties against nine fungi by dilution methods on a solid medium and in a liquid medium. 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se extracts, to varying extents, inhibit the in vitro growth of Candida albicans, Cryptococcus neoformans and seven filamentous fungi tested. Only the extracts obtained from the roots and stem barks of Z. xanthoxyloides showed antifungal activity on the germs studied, with 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varying, respectively, from 0.5 to 1 mg/ml for the roots and from 0.125 to 1 mg/ml for the stem barks.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寻找新的抑菌类化合物及开展昆虫天然产物化学的研究,通过药理实验找出昆虫的有效抑菌活性部位。方法:采用溶剂两段提取法提取昆虫虫体,用二氯甲烷溶剂浸渍2次,再用70%甲醇浸渍2次获得昆虫提取物。并采用了药敏试验法给药物定性和浓度梯度稀释法测出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值。结果:在11种昆虫中,只有蝉蜕和蝼蛄2种昆虫的昆虫提取物(分别为蝉蜕正丁醇部、蝼蛄乙酸乙酯、蝉蜕乙酸乙酯和蝉蜕水部位),对金黄色葡菌球菌和结核杆菌有较明显的抑菌活性,其中蝉蜕乙酸乙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作用极强。结论:该研究将为抗生素新药先导化合物的发现和拓展昆虫化学研究方向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白头翁汤正丁醇提取物(butyl alcohol extract of Baitouweng decoction,BAEB)在碱性条件下对白念珠菌VVC(vulvovaginal candidiasis)临床分离株酵母-菌丝形态转化的影响。方法:采用肉汤稀释法测定白头翁汤不同溶剂萃取物对VVC临床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倒置显微镜观察不同p H环境下VVC临床株形态;采用XTT还原法评价在p H 8.0时菌丝活性;扫描电镜观察白念珠菌菌丝形态;荧光显微镜观察菌体代谢活力;固体培养基上观测菌落形态;半固体培养基上观察菌丝侵袭能力;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菌丝特异性基因ALS3,CSH1,SUN41,HWP1和Ca PDE2的表达量。结果:白头翁汤正丁醇提取物(BAEB)对VVC临床株的MIC为64~128 mg·L-1,低于总提取物、石油醚提取物、乙酸乙酯提取物和水提取物的MIC;p H 8.0时VVC临床株的菌丝形成能力最强;扫描电镜结果显示512,1 024 mg·L-1的BAEB明显抑制VVC临床株的形态转化,荧光显微镜结果显示1 024 mg·L-1的BAEB可以降低VVC临床株的代谢活性;512,1 024 mg·L-1BAEB浓度的固体菌落未出现褶皱,1 024 mg·L-1BAEB浓度的半固体培养基内部未见菌丝侵袭;qRT-PCR检测显示1 024 mg·L-1时,ALS3,CSH1,SUN41,HWP1分别下调4.26,3.2,2.74,5.12倍,Ca PDE2上调2.38倍。结论:BAEB在碱性p H条件下对白念珠菌VVC临床株的形态转化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基于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运用计算机虚拟筛选技术寻找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3CL水解酶的中药小分子抑制剂,推测潜在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中药及中药复方。方法以SARS-CoV-2 3CL水解酶蛋白为靶点,利用Autodock Vina软件和Python脚本实现高通量分子对接,结合"ADME-Lipinski"规则进行再次筛选,以优选活性成分,推测关键中药及复方。基于网络药理学角度,构建成分-靶点-通路网络,推测核心药对的作用机制。结果以SARS-Co V-2原配体为阳性对照,筛选出66个药动学性质良好的天然小分子抑制剂,优选出12味中药单味药,2个中药药对甘草-桑白皮和金银花-连翘,以及桑菊饮、桑菊饮合银翘散加减等12个中药处方作为抗SARS-CoV-2的候选方案。结论基于高通量分子对接技术虚拟筛选SARS-CoV-2 3CL水解酶的中药小分子抑制剂及中药,结合网络药理学分析潜在分子机制,为中药抗击SARS-Co V-2提供了科学指导与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菊花、叶和茎的体外抗氧化活性,为菊花、叶、茎资源的充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绿原酸为对照组(CHA),分为菊花水提物组(JH-S),菊花醇提物组(JH-C),菊叶水提物组(JY-S),菊叶醇提物组(JY-C),菊花茎水提物组(JJ-S),菊花茎醇提物组(JJ-C),分别测定提取物的还原能力及对羟基自由基(·OH),二苯代苦味酰基自由基(DPPH·),脂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O-2·)的清除率,研究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菊花,叶,茎提取物和绿原酸的抗氧化作用与浓度呈正相关。菊花、叶、茎的水、醇提取物(0.20 g·L-1)和绿原酸相比,还原能力分别为2.260,2.270,2.261,2.260,2.261,2.272,2.256均无差异,且各醇提物和水提物之间也无差异;对·OH,O-2·均具较强的清除作用,且水提物的作用均好于其醇提物,尤其抗O-2·作用明显强于绿原酸清除DPPH·,脂自由基方面效果均优于水提物,菊茎醇提取物对DPPH·清除率略高于绿原酸,相同浓度下菊叶清除脂自由基作用胜于菊花。结论:菊花、叶和茎提取物均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菊叶抗氧化作用与菊花相当。菊叶和茎作为天然抗氧化剂有较好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