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慢性肥厚性喉炎的主要病理是喉粘膜充血,局限性结缔组织增生。中医认为本病辨证属气滞、血瘀、痰凝为主。对本病至今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笔者以清代医学家王清任的会厌逐瘀汤为主方辨证加减治疗本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孙园园  季光 《吉林中医药》2011,31(7):623-624
季光主任中医师认为,在治疗慢性盆腔炎时,如果将“炎症”等同于“热毒”,一味地使用清热解毒化湿之品,往往疗效不佳。慢性盆腔炎患者多兼有肾阳不足的一面,故主张以温肾清化为大法治疗本病,处方以薏苡附子败酱散为主,在辨证的基础上,酌加温肾清利之药,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3.
王灵台运用大黄治疗慢性肝病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王灵台教授善取大黄为主药治疗慢性肝病的临床经验,即据大黄通降、逐瘀、泄壅、止血等功效合理配伍,辨证分治不同证型的慢性肝病,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重度慢性黄疸型肝炎分四型辨证治疗,慢性黄疸“深”且持续不退,因此,治疗本病不能见有黄疸就拘于清热利湿而投以大剂量苦寒之品,必须掌握辨证要点,以证立法,药证合拍,坚持守方。从临床实际观察到,本病多有“痰”、“淤”互结,故临证要“活淤勿忘治痰,治淤须顾痰”的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和总结金实教授治疗慢性肝病的辨证与治疗思路。方法:通过Medcase V3.2仓公诊籍国医脉案数据记录挖掘系统,运用频数分析与关联规则分析,从症状、证型、病机、治法等多方面对金实教授治疗慢性肝病的典型医案进行数据挖掘。结果:在纳入的1 915例慢性肝病医案中,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最多,占43.1%;临证中所见慢性肝病病机以湿热瘀毒互结、肝脾失调为主,分别占19.7%,10.6%;证型分类以热毒内结证、肝胆湿热证最为常见,分别占22.6%,19%;治法以调肝运脾、清热化湿最为常见,分别占12.2%,8.2%。结论:金实教授临床辨证慢性肝病以热毒内结、肝胆湿热证为主,重视湿热瘀毒互结的病理因素,治法以调肝运脾为主,辅以清热、化湿、解毒、化瘀等,可归纳为"清、疏、运、化、补"。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黄芪汤为主辨证治疗慢性肝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6例慢性肝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3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强力宁静脉滴注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黄芪汤为主的辨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分析比较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明显,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3.35%)明显高于对照组(79.0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汤为主辨证治疗慢性肝病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从慢性肾衰竭的中医辨证着手,分析其病机关键是本虚标实,用“五脏相关”理论,以“脾肾虚损”为中心,拟定以“肾康汤”为主的中医综合治疗方案,进一步探讨慢性肾衰竭的中医药辨证治疗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张冬余 《中国中医急症》2011,20(5):722-723,726
众所周知临床上重型肝炎治疗难度大,死亡率可高达70%以上,其中88.5%是慢性重型肝炎,而大于95%的慢性重型肝炎又是由乙型病毒性肝病所致。近年来。国内通常采用中西医结合(主要以西医加强全身支持疗法为主)的内科治疗方法,已使慢性重型肝炎的病死率下降至60%左右,中医讲究辨证论治,笔者查阅相关资料发现对于慢性重型肝炎的中医辨证主要以脏腑辨证、卫气营血辨证及三焦辨证为主.但关于相关六经辨证论述较少。  相似文献   

9.
蔡积 《光明中医》2014,(5):945-946
以卫气营血理论为指导,阐述中医学对慢性肝病病因、病机的独特认识,针对中医药治疗慢性肝病的优势与不足,探讨结合卫气营血辨证分期治疗慢性肝病的方法,充分发挥卫气营血辨证在改善症状、保肝护肝、提高疾病预后等方面的优势,继续加强中医理论在慢性病治疗方面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我国慢性肝病患者较多,大部分是病毒所致的慢性肝炎,尤以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为主。关幼波先生运用中医中药治疗肝病,取得较好疗效,通过对关幼波先生临床经验等书的学习,总结其治疗肝病辨证体系的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11.
师翁马智先生,幼承家学,深究典籍,勤求古训,博采众长,用心临证,从医4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并形成了独到的学术见解,以呼吸系疾病、神经系统疾病、脾胃系统疾病为主攻方向,尤其对间质性肺疾病、眩晕、癫痫、高血压病、顽固性失眠、抑郁症、更年期综合征、慢性结肠炎、胃炎等杂病有独到之处,总结出"化痰瘀、调气血"为治疗内科杂病的心法。他认为,内科杂病病理因素以痰瘀居多,未成痰瘀则多以气血论治,多抓住"痰""瘀""气""血"为内科杂病的重要辨证论治要素,其认为"气病百病生""无痰不作病""久疾无不瘀"(言瘀即言血)。  相似文献   

12.
151例慢性心力衰竭血瘀证患者的证、治规律的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血瘀证及其兼夹证的演变规律和用药特点.方法:收集中日友好医院中西医结合心内科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全部资料完整的151例CHF患者病历,采用单中心回顾性病例研究方法分析患者的入院时中医证候要素、辨证分型、心功能分级及首剂中药方药,分析CHF的临床流行病学特点、证候要素、血瘀证兼证在不同心功能分级间的分布规律以及中药用药规律.结果:CHF的中医证候要素有气虚、阴虚、阳虚及血瘀、痰浊、水饮,其中出现频数最多的是血瘀(69.54%),血瘀常兼夹气虚、痰浊.CHF血瘀证亚型与心功能的关系:CHF心功能Ⅱ,Ⅲ,Ⅳ级的中医证型均以气虚血瘀证为主,心功能Ⅱ,Ⅲ级还常见痰瘀互阻证,心功能Ⅳ级还常见血瘀水停证和阳虚血瘀证.中药治疗以活血、益气、利水、化痰为主,活血化瘀中药的应用频率依次为:丹参、当归、川芎、益母草等.结论:血瘀证是CHF最常见证候,病程不同时期常兼夹气虚、阴虚、阳虚、痰浊、水饮,活血化瘀中药应用频率最高,常配合益气、温阳、利水、化痰药.  相似文献   

13.
以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基础,对疑难杂症的辨证思路与方法进行了系统的探讨,提出了双向调节法、治风祛风法、扶正缓治法、活血化瘀法、豁痰泄浊法等为辨治疑难杂症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4.
探析中医药治疗膜性肾病的治法。认为治疗时既应补益脾肾以治其本,又须清理湿、热、瘀等病理产物,还宜调理肝肺,协调气、血、水运行。同时积极治疗原发病,病证结合论治。  相似文献   

15.
中医证候模型研究起步较晚,发展迅猛,近年来随着中医病证方药的研究不断加深,为了中医现代化的发展,要求中医证候模型研究更加具体和深入。气虚血瘀证作为一种临床上常见证型,在心脑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肾病、癌症等疾病中多有出现。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重,因老年人多气虚,多血瘀的体质特点,气虚血瘀证的研究已成为中医学界的热点问题。综合近年来气虚血瘀证动物模型造模方法,将其造模思路概括为病理造模、病因造模、病证结合造模三方面。通过观察实验动物出现符合中医理论的宏观表征、肢体行为学表现,以及血液流变学等指标,评价造模方法,为气虚血瘀证造模方法提供思路与借鉴,针对气虚血瘀证类模型的研究应遵循因-脉-证-治的思路,即病因-外在表征-病理机制-辨证论治,将中医证候模型研究同现代科学结合,令造模方法规范化发展,构建相对完善的气虚血瘀动物模型造模方法,为今后探究气虚血瘀证的发病机制及新的治疗思路提供模型支持。  相似文献   

16.
周围血管疾病包括:动脉性疾病、静脉性疾病和淋巴管性疾病三大类。临床实践中发现,周围血管疾病是血瘀证疾病。随着病程进展,久瘀成毒,瘀毒互结,具有病程缠绵、难治、难愈的特点。陈柏楠教授认为瘀毒是血瘀病机的延伸,瘀毒症候群是周围血管疾病血瘀后期的重要表现。瘀可化毒,毒可致瘀,瘀毒互结,病势缠绵,难消难愈;瘀毒日久变生急难重症。因此我们需重视瘀毒证治,瘀毒同治,应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类药物,使瘀祛毒清,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17.
劳贝妮 《河南中医》2016,(6):972-974
孙维峰教授认为痛风性关节炎间歇期及慢性期的病因多为肝肾阴虚,脾失健运,痰湿内生,久则痰瘀互结,留滞经脉、关节、脏腑,强调"肝脾肾虚、痰瘀互结"为痛风的发病根源。孙教授认为痛风性关节炎间歇期及慢性期的治疗原则为"泄浊祛邪、化湿清热、活血化瘀",自拟"泄浊除痹汤"治疗痛风间歇期及慢性期。孙维峰教授特别注重对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生活上的预防调摄。  相似文献   

18.
水血同病是慢性肾脏病常见的病机之一,中医证候表现为水瘀互结证,治疗时需兼顾活血化瘀、利水渗湿。血不利则为水,血分与水分相互关联、互为因果,可见血病及水、水病及血诸证。古代医家如陈无择、唐容川、喻嘉言、叶天士等均有使用活血利水法治疗水肿、尿血等属慢性肾脏病证情的相关记载。当今通过动物实验研究、临床疗效观察、临床运用体会等方面,证明活血利水法能有效改善慢性肾脏病的相关症状。  相似文献   

19.
许润三教授运用补法治疗慢性盆腔疼痛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盆腔疼痛是妇科常见症状,中医药治疗是缓解非手术指征慢性盆腔疼痛的重要方法。妇科知名专家许润三教授60余年的临床经验认为,虚型慢性盆腔疼痛在临床占有一定的比例,病程较长、反复发作的慢性盆腔疼痛以气虚、阳虚,血行迟滞而痛或虚中夹瘀为主要病机者居多。慢性盆腔疼痛病因复杂,根据中医"异病同治"理论,对各种引发慢性盆腔疼痛的疾病,只要见到气虚、阳虚证候,均可从虚论治,采用益气升阳、温中补虚,或补虚行滞、温通化瘀、缓急止痛等"补而通之"之法。临证抓住其辨证要点,灵活运用补中益气汤、黄芪建中汤等补方,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王德明教授认为,慢性胰腺炎多因食积、痰积、热积、酒积、虫积等所致,病变主要在脾,治疗亦在脾。调治肝脾、重在治脾为治疗慢性胰腺炎的关键,同时还需注意通畅气机、化瘀。临证应分期治疗,常用"平胰方",颇有良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