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 毫秒
1.
目的:考察山楂叶总黄酮的稳定性影响因素及体外溶出特征,为其剂型选择、工艺设计与贮存方法确定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山楂叶总黄酮置适宜容器中,湿度条件为相对湿度75%,温度为60℃,光照条件为(4500±500)Lx照度,考察高湿、高温、强光照射对山楂叶总黄酮的重量、总黄酮和牡荆素鼠李糖苷含量的影响;动态透析法检测山楂叶总黄酮的体外溶出特性。结果:高温和光照条件对山楂叶总黄酮的重量和含量几乎无影响;而高湿条件下吸湿明显,重量变化较大;山楂叶总黄酮在磷酸盐缓冲液(pH 7.4)溶液中的溶出遵循Higuchi方程。结论:山楂叶总黄酮的稳定性较好,但具有吸湿性,应在干燥的条件下保存;山楂叶总黄酮的溶出以被动扩散为主。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山楂叶总黄酮磷脂复合物进行表征,并考察其体外释药特性。方法:采用紫外光谱、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分析法与溶解度法,表征山楂叶总黄酮磷脂复合物;动态透析法评价山楂叶总黄酮磷脂复合物的体外释放特性。结果:与原辅料及其物理混合物比较,山楂叶总黄酮磷脂复合物的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图均有一定改变;山楂叶总黄酮磷脂复合物在磷酸盐缓冲液(pH 7.4)溶液中的释放遵循Higuchi方程。结论:山楂叶总黄酮磷脂复合物的体外释放以被动扩散为主。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山楂叶总黄酮(HLF)对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20只清洁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山楂叶总黄酮低剂量组(15 mg/kg)、山楂叶总黄酮中剂量组(30 mg/kg)、山楂叶总黄酮高剂量组(60 mg/kg)和舒血宁组。除假手术组外,其余组均采用无创动脉夹夹闭左肺门45 min然后去夹的方法制备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各给药组大鼠于术前30 min通过腹腔注射给予相应药物。再灌注2 h后,测定动脉血氧分压[p(O2)],计算肺组织湿/干质量比(W/D),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TUNEL染色观察肺细胞凋亡情况;检测血清丙二醛(MDA)含量、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水平,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肺组织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结果山楂叶总黄酮高剂量组p(O2)和血清T-AOC水平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均0.05),山楂叶总黄酮中、高剂量组大鼠血清MDA含量和MPO活性及肺组织W/D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均0.05);山楂叶总黄酮各剂量组大鼠肺组织病理学改变和肺细胞凋亡状况均较模型组明显好转,以高剂量组效果最为显著;山楂叶总黄酮中、高剂量组大鼠肺组织中SOD、CAT活性显著高于模型组(P均0.05)。结论山楂叶总黄酮对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剂量依赖性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山楂叶总黄酮能够有效提高机体自由基清除能力、抑制氧化应激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山楂叶总黄酮磷脂复合物提高总黄酮有效部位中不同极性成分的油水分配系数,从而改善口服生物利用度.方法:采用摇瓶法,运用HPLC测定山楂叶总黄酮中牡荆素鼠李糖苷、芦丁、槲皮素的含量,并计算山楂叶总黄酮、山楂叶总黄酮与磷脂的物理混合物以及山楂叶总黄酮磷脂复合物中此3种成分在正辛醇/水系统的表观油水分配系数.结果:山楂叶总黄酮磷脂复合物中牡荆素鼠李糖苷、芦丁、槲皮素3种成分的表观油水分配系数均高于山楂叶总黄酮、山楂叶总黄酮与磷脂的物理混合物中相应的成分.结论:对于含有不同极性成分的中药总黄酮有效部位,制备磷脂复合物可能是提高口服生物利用度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制备山楂叶总黄酮自微乳化膜控释包衣滴丸,并对其进行体内外的相关性研究。采用自微乳化技术,将水溶性较差的山楂叶总黄酮制备成水溶性较好的山楂叶总黄酮自微乳液,解决山楂叶总黄酮溶解性问题。采用聚乙二醇6000作为基质,将山楂叶总黄酮自微乳液固化成滴丸,采用包衣技术制备成山楂叶总黄酮自微乳化膜控释包衣滴丸。对山楂叶总黄酮自微乳化膜控释滴丸进行体外释放度的研究,进行SD大鼠体内药动学的研究。山楂叶总黄酮自微乳化滴丸处方为0.25 g山楂叶总黄酮,0.25 g肉豆寇酸异丙酯,0.375 g聚乙二醇400,0.375 g cremophor RH 40,2 g聚乙二醇6000。包衣优化处方为4 g乙基纤维素20,0.64 g聚乙二醇400,1.8 g邻苯二甲酸二乙酯,3.5%包衣增重。山楂叶总黄酮自微乳化膜控释包衣滴丸在体外释放及大鼠体内药动学参数符合12 h缓控释制剂的设计,而且缓控释滴丸的生物利用度是速释滴丸的2.47 倍。通过自微乳化及包衣技术可以将难溶性药物山楂叶总黄酮制备成缓控释制剂。  相似文献   

6.
山楂叶总黄酮对PPARγ-PPRE信号调控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应用爪蟾卵母细胞中建立的人类PPARγ-PPRE调控信号系统,研究山楂叶总黄酮通过该系统对LPL表达的影响。方法将重组质粒pXOE-PPARγ和pPPRE-d2EGFP共注射入爪蟾Ⅴ和Ⅵ期卵母细胞中,分别用含前列腺素El(PGEl),山楂叶总黄酮等中药的培养液培养3 d,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并做荧光扫描。将pXOE-PPARγ质粒注射入爪蟾Ⅴ和Ⅵ期卵母细胞核中,分别用PGEl,山楂叶总黄酮培养液培养3 d,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卵母细胞表达的脂蛋白脂酶含量。结果含PGEl阳性对照组的卵母细胞中观测到绿色荧光蛋白;山楂叶总黄酮的高、中、低3个浓度均使卵母细胞中荧光蛋白表达量增加,并有显著的量效关系。PGEl和山楂叶总黄酮所表达的LPL含量比对照组高,且2.5-10μg·mL-1的山楂叶总黄酮与LPL表达量也呈明显的量效关系。结论中药提取物山楂叶总黄酮可能含有PPARγ配体样成分,通过与PPARγ结合,诱导PPRE下游目的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7.
崔升淼  张慧文  张建  叶珍珍  廖华卫 《中成药》2012,34(7):1250-1254
目的对山楂叶总黄酮自微乳化释药系统及其大鼠体内药动学进行评价。方法以粒径、zeta-电位和乳化时间为指标,采用伪三元相图法、星点设计-效应面优化法筛选和优化山楂叶总黄酮自微乳化释药系统处方;考察自乳化制剂的乳化效率、溶出度与药动学。结果该自乳化介质处方为吐温-80、Transcutol P和油酸乙酯,其比例为47∶39∶13,遇水可自发形成粒径为47.25 nm的稳定微乳。该自乳化释药系统的乳化效率与溶出度高。大鼠体内药动学结果表明:与山楂叶总黄酮混悬液相比,山楂叶总黄酮自微乳化释药系统达峰时间提前,tmax为40.0 min,而其混悬液tmax为100.0 min;AUC0-∞提高了79%。结论山楂叶总黄酮自微乳化释药系统显著提高了山楂叶总黄酮的体外溶出和体内吸收。  相似文献   

8.
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山楂叶总黄酮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许英爱  范国荣  高申 《中药材》2007,30(2):228-230
目的:研究D101大孔树脂吸附、纯化山楂叶总黄酮的工艺条件及参数。方法:以山楂叶总黄酮的收率为指标,对D101大孔树脂吸附纯化山楂叶总黄酮的工艺条件进行了筛选。结果:D101大孔树脂对山楂叶总黄酮吸附纯化的最佳条件为树脂投量与生药比为4∶1,以70%乙醇作为洗脱剂,洗脱流速为2 ml/min,溶剂用量与生药比为20∶1,吸附时间为1.5 h。采用本工艺山楂叶总黄酮的得率达5.17%,纯度达67.22%。结论:该工艺简便,适于山楂叶总黄酮的吸附纯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本实验以山楂叶总黄酮干预STZ-DN模型大鼠,观察山楂叶总黄酮对STZ-DN模型大鼠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骨形成蛋白-7(BMP-7)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加高脂高糖喂养制作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STZ-DN模型对照组、山楂叶总黄酮组(FHL组)。结果:STZ-DN组大鼠血糖、BUN、BCr和尿蛋白明显增高;山楂叶总黄酮能够显著降低STZ-DN大鼠的血糖、尿蛋白并改善肾脏功能;STZ-DN组大鼠肾组织TGF-β1mRNA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组,而FHL组则显著低于STZ-DN对照组;STZ-DN组大鼠肾组织BMP-7的mRNA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减少,FHL组较STZ-DN组显著增多。结论:山楂叶总黄酮可通过上调BMP-7的表达,下调TGF-β1的表达从而对STZ-DN起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
山楂叶总黄酮对糖尿病小鼠糖脂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叶希韵  张隆  沈菊  王耀发 《中草药》2005,36(11):1683-1686
目的研究山楂叶总黄酮对糖尿病小鼠血糖和血脂等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采用四氧嘧啶(45mg/kg)尾iv建立糖尿病小鼠模型,并ig不同剂量的山楂叶总黄酮,给药30d后用生化方法检测相关指标。结果山楂叶总黄酮可明显降低糖尿病小鼠血清中血糖、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丙二醛(MDA)、果糖胺(FA)、山梨醇和大脑脂褐质水平(P<0.01),升高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P<0.05),呈剂量效应关系,对由糖尿病引起的肝脏组织脂肪积累有一定的清除作用。结论山楂叶总黄酮具有显著降低糖尿病小鼠血糖和血脂的作用,并对糖尿病并发症和肝脏组织脂肪积累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