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探讨"酸甘化阴"法用于变异型心绞痛的辨治思维以及临床运用。变异型心绞痛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其急性发作病机可能与筋脉拘急、阴虚热结有关,治疗以缓急止痛、滋阴清热为要。"酸甘化阴"法临床多用于治疗阴虚血亏之痛证、痹证等,运用此法治疗变异型心绞痛亦有奇效。  相似文献   

2.
酸甘化阴法是中医学传统特色治则治法,吴鞠通所著《温病条辨》中酸甘化阴法理论的临床运用颇具特色,具有独特的代表性。吴氏创立三焦辨证,根据温病上、中、下三焦病邪初、中、后期阴伤程度不同,将顾护津液视为温病治疗第一要义,其使用贯穿温病治疗始终。吴氏以性味配伍理论为指导,选取生脉散、麦冬麻仁汤、人参乌梅汤等酸甘化阴分治上、中、下三焦病证,同时以灵活多样的酸甘化阴辛甘化阳、酸甘化阴酸苦泄热、酸甘化阴辛淡为阳等酸甘化阴复法,适应温病三焦实际存在的寒热虚实夹杂的复杂病机,灵活展现了酸甘化阴法及其复法的临床运用,具有极大的临床指导意义,值得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3.
酸甘化阴法是药味合化反应的主要形式之一,也是中医学重要的治则治法,该法不拘泥一病一证,因而临床应用广泛.本文从酸甘化阴法的源流、常用方药的临床应用分别阐述酸甘化阴法的作用以及在具体病证中的应用.总结出酸甘药物配伍在临床各科疾病中能发挥养阴生津、舒筋缓急止痛、收敛固摄、益精补血等作用,进而解决各种疾病,如肺系疾病之哮喘、肺炎缓解期,心系疾病之失眠、胸痹,脾胃系疾病之便秘、泄泻、胃痛等,为酸甘化阴法的临床及科学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肝胃阴虚忌刚用柔上海卢湾区顺昌地段医院沈经宇(200025)关键词肝胃阴虚,酸甘化阴肝胃不和证型是中医内科临床常见病证之一,指肝气郁结犯胃,引起胃失和降而言。对于肝阴不足,木失涵养,厥气犯胃,以致胃失和降者,笔者每宗《全匮要略》肝虚治法:“补用酸,助...  相似文献   

5.
探讨“柔肝缓急”法用于膀胱过度活动症的辨治思维以及具体的临床运用。本病属于中医学上的“淋证”范畴,近年来有医家从肝论治膀胱过度活动症,采用了“镇肝息风”“疏肝健脾”“调肝理血”等治法。本文则认为此病病程长久,易反复发作可能与肝阴、肝血亏虚、湿热瘀滞有关。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治疗上以柔肝缓急为要,以芍药甘草汤为基础方,酸甘化阴,柔肝缓急以息风、止痛、宁神、育阴利水,临床上加减辨证辅予清热利湿、活血化瘀之法。“柔肝缓急”法临床多用于治疗阴虚血亏的痉挛性疾病及各种疼痛等,异病同治,运用此法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亦有奇效。现从病因病机入手,剖析其内涵以及临床具体应用,为临床上治疗本病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6.
周仲瑛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撷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仲瑛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撷英周少林江苏省盐城卫生学校(盐城224001)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酸甘化阴法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临床上一种较常见病证。中医辨证多属于胃阴亏损。周仲瑛教授认为,“酸甘化阴”是治疗本病的大法,并且根据不同的临床证候,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7.
论小建中汤     
师韵  张林落  朱姗  谢忠礼 《河南中医》2016,(11):1866-1867
小建中汤以甘润胶饴为君,温中补中缓急,以酸苦微寒之芍药为臣,养精血而敛阴,桂枝助阳、生姜温胃、大枣补脾、炙甘草益气。诸药合用,辛甘化阳之中又有酸甘化阴,共奏温中补虚、和里缓急、调和气血阴阳,复建中气之功。小建中汤甘温补脾、调和阴阳,主治阴阳两虚以阳虚为主之证,其证为气血阴阳俱虚,以阳虚失温为主。小建中汤治法重在甘温建中、调和阴阳。  相似文献   

8.
尹常健教授对中医药防治肝脏疾病具有丰富的临证经验,古方今用,治法独特,组方灵活,一药多用,既辨证用药,又辨病治疗,既遵循归经,又参考药理,如治慢性肝炎施以酸甘化阴药,治肝硬化腹水以行气、清热药配伍,治高甲胎蛋白血症以清热解毒药,治乙型肝炎相关性肾小球肾炎用祛风、固精药,治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用化痰利窍药等。  相似文献   

9.
采用加味散偏汤重用川芎治疗气滞血瘀型头痛,结合临床实际,试论加味散偏汤在治疗偏头痛一证中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效果,对方中重用川芎取其辛香走窜之势,及巧用酸甘化阴法制其燥性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溃疡性结肠炎(UC)常见中医证型调查及其与肠道菌群的相关性。方法:回顾2019年9月~2021年1月于本院就诊的145例UC患者,调查UC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情况,分析不同证型患者肠道菌群检测结果的差异,对比不同中医证型患者的溃疡分期、活动性、病变范围分布情况。结果:145例UC患者中,湿热内蕴证共53例,脾胃虚弱证39例,脾肾阳虚证共18例,肝郁脾虚证共15例,阴血亏虚证共12例,气滞血瘀证共8例,以上中医证型占比分别为36.55%、26.90%、12.41%、10.34%、8.28%、5.52%;湿热内蕴证UC患者肠道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表达量低于其它证型,肠球菌、肠杆菌、梭杆菌表达量高于其它证型(P0.05);脾胃虚弱证UC患者乳酸杆菌表达量较脾肾阳虚证、肝郁脾虚证、阴血亏虚证偏低,肠球菌表达量较脾肾阳虚证、肝郁脾虚证、阴血亏虚证偏高,肠杆菌、梭杆菌表达量较脾肾阳虚证、肝郁脾虚证、阴血亏虚证、气滞血瘀证偏高(P0.05);除脾肾阳虚证UC患者乳酸杆菌表达量略高于气滞血瘀证之外,脾肾阳虚证、肝郁脾虚证、阴血亏虚证、气滞血瘀证UC患者的其它各类肠道菌群表达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期患者多为湿热内蕴证,缓解期患者多为脾胃虚弱证,轻度活动UC中脾胃虚弱证最为常见,中度、重度活动UC中湿热内蕴证最为常见;直肠型溃疡中脾胃虚弱证、脾肾阳虚证、肝郁脾虚证等证型较为常见,结肠型溃疡中大多为湿热内蕴证,混合型溃疡中多为湿热内蕴证和脾胃虚弱证。结论:UC常见中医证型包括湿热内蕴证、脾胃虚弱证、脾肾阳虚证、肝郁脾虚证、阴血亏虚证及气滞血瘀证,不同证型肠道菌群的表达存在一定差异,中医证型分类有助于临床进一步明确UC病情的具体进展。  相似文献   

11.
仲景不仅善于温阳,亦善于养阴.吴鞠通师承仲景,运用并发展了养阴法,其创制的多首滋养阴液及祛邪存津的著名方剂,为养阴存津治法的理论建立和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文章从清热育阴、泄热存阴、泻火滋阴、酸甘化阴、通阳益阴等方面具体论述了吴鞠通对仲养阴法的运用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介绍边天羽教授运用补气养血法治疗皮肤病的临床经验。从理论依据、辨证思路及常用治法和用方3个方面阐述了边教授运用补气养血法治疗皮肤病的经验。常用治法和用方分别从单纯气虚血亏证和实证兼气虚血亏证2个大的类别进行辨证论治,列举常用方药。并附2例典型病案予以佐证。  相似文献   

13.
总结范伏元教授治疗干燥综合征的经验。介绍了其临证思路及临床遣方用药经验,临床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总的治疗原则是"燥者濡之",选用酸甘化阴、甘寒滋润之品,治疗时擅长运用沙参麦冬汤、滋水清肝饮、六味地黄丸等方。  相似文献   

14.
芍药甘草汤由芍药、甘草两味药组成,二药相伍,酸甘化阴,开关利肾,制胜脾胃,使脾为胃行其津液,达到筋荣、阴养、营充、肾利、脾濡、胃润之目的。故此笔者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从"酸苦泄阴、酸甘化阴""肾为胃之关""甘伤脾、酸胜甘""脾为胃行其津液"四个方面对芍药甘草汤的临证理论进行再探讨。  相似文献   

15.
吴鞠通对仲景养阴法的运用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仲景不仅善于温阳,亦善于养阴。吴鞠通师承仲景,运用并发展了养阴法,其创制的多首滋养阴液及祛邪存津的著名方剂,为养阴存津治法的理论建立和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文章从清热育阴、泄热存阴、泻火滋阴、酸甘化阴、通阳益阴等方面具体论述了吴鞠通对仲养阴法的运用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光明中医》2021,36(8)
慢性萎缩性胃炎属中医"胃脘痛""痞满""嘈杂"等范畴。胃阴虚证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常见证候分型,但临床上单纯胃阴虚者属少数,多兼杂他证,笔者在临床上将胃阴虚兼证总结为阴伤轻证,肝胃不和;阴伤重症,胆胃不合;阴伤轻症,兼脾气虚。并灵活运用酸甘化阴法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酸甘化阴是酸味与甘味药物配伍应用,藉以增强滋阴养血、生津补液药效的一种治法。其常用药物有白芍、乌梅、山萸肉、五味子、木瓜、甘草、人参、熟地黄、麦冬、山药等,临床可根据病情与各药的归经、性味选择配伍。在具体运用酸甘化阴法时,尚须留意凉润与温润之分,并酌情参入苦味坚阴、苦温燥脾之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中医证型慢性结肠炎患者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变化,为临床辨证提供客观化指标。方法:采用快速免疫比浊法检测70例不同中医证型慢性结肠炎患者免疫球蛋白(IgA、IgG、IgM)。结果:1)不同证型慢性结肠炎患者IgA、IgG、IgM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P〈0.05);2)不同证型之间IgA无差异(P〉0.05);湿热内蕴证和气滞血瘀证组IgG、IgM水平显著高于脾胃虚弱证、脾肾阳虚证、肝郁脾虚证和阴血亏虚证(P〈0.05),湿热内蕴证和气滞血瘀证两组之间IgG、IgM水平无差异(P〉0.05),脾胃虚弱证、脾肾阳虚证、肝郁脾虚证、阴血亏虚证之间IgG、IgM水平无差异(P〉0.05)。结论:IgG、IgM水平增高可以做为湿热内蕴证和气滞血瘀证的客观化指标。  相似文献   

19.
酸甘化阴配伍是指导中医临床组方用药的重要依据。从"酸""甘""酸甘化阴"的概念及源流、药性内涵、常用药物及方剂分别阐述酸甘化阴配伍的临床应用规律。提出酸甘二味药配伍使用能甘补酸敛、甘缓酸补、五味合化,主要包括养阴生津、益精补血,固涩止汗、涩肠止泻、敛肺止咳、缩尿止带、收敛止血,缓急止痛,安神定志的功效。常用的酸味药物包括白芍、乌梅、山萸肉、五味子等,常用的甘味药物包括人参、麦冬、地黄、山药、天花粉等。  相似文献   

20.
《辽宁中医杂志》2015,(11):2136-2138
目的:研究酸甘化阴法对2型糖尿病气阴两虚证患者血糖的影响,从调节胰岛素抵抗角度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60例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在饮食、运动治疗的基础上,分别加用芪贞降糖方和安慰剂,疗程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的变化,评定所有入组患者服用芪贞降糖方3个月后的中医证候疗效,探讨芪贞降糖方酸甘化阴法对胰岛素抵抗(IR)作用的可能机制。结果: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改善FBG、Hb A1c、HOMA-IR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2 h PG、FINS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BMI值均较前下降(P<0.05),但两组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芪贞降糖方酸甘化阴法可显著改善气阴两虚型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临床证候,降低FPG、Hb A1C、HOMA-IR,证实酸甘化阴法可通过改善胰岛素抵抗从而改善患者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