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方剂治法的分类论“同证异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治法在理、法、方、药中是证治的中介体谈起,提出方剂治法的逐级分类体现出治法的层次性,治法的分类和层次性中存在同证异治的现象。同证异治可以使辨证更加精细,更为准确,从而提高辨证水平,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苓桂术甘汤出自《伤寒论》,为临床治疗心悸、水饮、眩晕的常用经方之一。王庆国教授认为苓桂术甘汤证与“水心病”的临床表现非常契合,临证只要辨证准确,抓住本方证“心脾阳虚,水气上犯”的核心病机,采用类方化裁、合方应用,临床获效满意。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3.
经方不加减,固守一方而无变化,是不对的,要根据症状变化进行加减。关于这一点,张仲景已经给我们做了很好的示范,只要方证对应,就是一个好方,中医治病有无疗效就是看方证是否对应,辨方证是否准确。经方的方证相应说,实质也是强调辨证的整体观念,方必须与证相应,证以方名,方以证立,方随证转。临床上重视抓主证,但更要注重患者的整体状况予以辨证,有是证则用是药,无是证则去是药,不可顾此失彼、一叶障目。  相似文献   

4.
《山东中医杂志》2017,(5):424-426
齐向华老师总结多年临床经验,融合古今医家的脉法,创立了以25对脉象要素为基础的具有系统性与回溯性的系统辨证脉学体系,并在"方证相应"的基础上创新归纳出"脉证方相应"规律。列举系统辨证脉学临证验案3则,并总结"脉证方相应"需遵循的四个原则,为系统辨证脉学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方证对应与方证标准规范探讨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王阶 《中医杂志》2002,43(7):489-491
辨证论治是中医理论的精髓,准确辨证和合理用方是取得临床疗效的关键。因此,将方证结合进行研究,有是证用是方,方证对应,方与证达到某种统一和契合,标准规范,切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张仲景在《伤寒论》中有较多"一方二法"的运用,而在《金匮要略》中则更多的是运用了"一证二方"的施治。"一方二法"的证治特点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张仲景在治疗上不但做到了辨证型选方用药,而且针对同一病机证型的轻重、兼症等的不同而采取不同剂量或不同服法,以此来达到更精确有效的治疗。而在《金匮要略》杂病方面的"一证二方"运用,除了上述作用之外,我们认为,还体现了张仲景对水饮、痰气等邪气变动变易病理性质的证治特点的认识。学习张仲景这种灵活的辨证用方思想,能为我们的临床辨证用药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连建伟教授3则验案的分析,总结连教授在临证中运用"平脉辨证"的思路及方药运用特色。连教授平脉辨证,善用经方,随证候加减,疗效甚佳,对中医师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罗艳老师是首届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辽宁省名中医,从事临床工作近30年,临床辨证准确,用药精当,擅长用精方治疗内,妇科疑难杂证,效如桴鼓。近日在跟随罗艳老师出诊时,运用中医中药收治一名患有鼻腔坏死性肉芽肿的病人,取得满意疗效,特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中医的现代科研应以提高临床诊疗水平为目标,而从辨治理论的细化着手。辨治细化是为了辨证和用药更加细致、具体和规范,使之能更为准确的指导临床诊疗。证结构、症规范、辨证量化和辨证标准是证研究急待解决的问题,用药细化则应以药效、药量、方剂结构为主体。由于中医的思维逻辑以多因素辨析为基本模式,因而瞄准中医辨治核心之"证、症、方、药",围绕"组团、主核、多向关联"展开科学研究,是中医传统理论发展与创新的基本思路与方向。  相似文献   

10.
《山东中医杂志》2017,(12):1008-1010
脉诊是中医准确辨证的基础,系统辨证脉学是对传统脉学的发展与创新,通过脉象要素之间的关联性分析,表征出疾病发生发展的"证据链",搭建出"脉-证-方"相应的辨治体系。以眩晕为契点,系统总结其脉象要素、证候特点和辨治方药规律,验证系统辨证脉学"脉-证-方"诊治体系,为临床辨治疾病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