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孙少丽  韩济生 《针刺研究》1989,14(1):143-143
以往的工作表明,给大鼠低频或高频电针在脊髓中分别释放出脑啡肽或强啡肽,产生镇痛效果。本工作用交叉耐受方法对此进行实验。结果表明:(1)给大鼠2Hz电针6小时,镇痛作用逐渐降低导致耐受后,100Hz电针仍有明显的镇痛作用;100Hz电针耐受后,2Hz电针仍然有效。说明低频和高频电针镇痛相互之间无交叉耐受。  相似文献   

2.
雷剑 《中医药信息》2015,(3):101-103
目的:探讨辨证取穴结合不同频率电针用于痔疮手术辅助麻醉中的镇痛效果。方法:将80例需要行痔疮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四组,每组20例,在辨证取穴后运用不同频率的电针在痔疮手术辅助麻醉过程中进行干预。其中A组选用2Hz连续波针刺刺激,B组选用15Hz的连续波进行针刺刺激,C组选用100Hz的连续刺激波进行针刺刺激,D组为对照组,给予针刺,但不予电针刺激。每组的术中都给予芬太尼追加麻醉,剂量每次给予1μg/kg的追加,观察四组患者辅助用药量的情况,采用疼痛程度的分级评分标准进行镇痛效果的观察。结果:B组15Hz的镇痛效果最好,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四组患者中D组术中辅助药的用量最多,与A、B、C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辨证取穴结合不同频率电针在痔疮手术麻醉中15Hz的效果最佳,可以减少麻醉药物的术中使用量,同时减轻患者的疼痛。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OT和AVP增强电针镇痛与脑内阿片肽镇痛系统之间的关系,本工作观察了大鼠侧脑室注射抗β-内啡肽血清(AEPS)和抗强啡肽血清(ADYNS)对OT和AVP增强电针镇痛效应的影响。本实验中电针的穴位是双侧“足三里”,电针频率为18Hz。以钾离子透入—甩尾反应为痛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不同频率电针对阿尔茨海默病(AD)小鼠学习记忆功能和脑内胰岛素信号转导通路相关蛋白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AD的作用机制。方法:将72只SPF级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2 Hz电针组、15 Hz电针组、30 Hz电针组,每组12只。模型组和各电针组均采用左侧脑室注射链脲佐菌素(STZ)溶液(8 mg/kg)的方法制备AD模型;假手术组于左侧脑室注射等体积0.9%氯化钠溶液。造模成功后,各电针组于“百会”“大椎”“肾俞”行相应频率电针干预,每日1次,7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1 d,共干预2个疗程。造模后和干预后,各组小鼠行Morris水迷宫测试;采用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blot法检测小鼠干预后海马胰岛素受体(IR)、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2 Hz电针组、15 Hz电针组、30 Hz电针组造模后逃避潜伏期、首次跨越平台时间均延长(P<0.01),跨越平台次数均减少(P<0.01)。干预后,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逃避潜伏期、首次跨越平台时间均延长(P<0.01),...  相似文献   

5.
不同频率电针足三里、太冲穴对大鼠游泳耐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不同频率的电针对大鼠游泳耐力的影响,筛选出最佳频率参数。方法 选用wistar大鼠,以大鼠负重游泳时间为指标,分为对照组、非穴组、电针组[2Hz(低频)组、15Hz(中频)组、100Hz(高频)组],取足三里、太冲穴,观察针刺前后游泳耐受时间的变化。结果针刺后,15Hz和100Hz组游泳时间有增加,针刺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15Hz组游泳时间升高的百分率与其他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提示足三里、太冲穴给予频率为15Hz的电针具有提高大鼠游泳耐力效应,15Hz电刺激可能是所要筛选的最佳频率参数。  相似文献   

6.
周岩  罗非 《针刺研究》1990,15(4):310-314
<正> 大量资料提示,电针刺激可在中枢神经系统中释放阿片肽而发挥镇痛作用。近年来又发现,不同频率的电针刺激可激活大鼠中枢神经系统不同种类的阿片肽:低频(2Hz)电针促进脑啡肽释放,高频(100Hz)电针促进脊髓中强啡肽的释放。值得注意的是:有一部分大鼠电针不能引起镇痛效果,称为“电针无效鼠”,测定这些大鼠脊  相似文献   

7.
不同频率电针镇痛效应的实验与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吕颖颖  陈华德 《光明中医》2008,23(1):129-130
疼痛是一种与组织损伤或潜在的损伤相关的不愉快的主观感觉或情感体验,是人类特有的感觉。西药镇痛疗效差且易成瘾,而针刺因其镇痛效果好,无副作用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针刺治疗疼痛是祖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特色之一。电针镇痛是在毫针针刺穴位获得针感后,在针柄上通以微量脉冲来兴奋穴位,以达到镇痛效果。大量的研究表明,电针不同的刺激频率对机体可以产生不同的镇痛效应。本文对不同频率电针镇痛效应的实验与临床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不同频率电针治疗单纯性肥胖病的临床疗效,探讨不同频率电针治疗单纯性肥胖病的关系,以期从中观察出电针减肥的最佳频率。方法:采用不同电针频率治疗,患者共分为两个治疗组,一组电针频率为15Hz,另一组电针频率为2/15Hz,1个月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观察电针治疗前后患者各项肥胖指标变化。结果:80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两组电针治疗单纯性肥胖病疗效皆明显,频率为2/15Hz电针治疗与15Hz频率电针比较,体重、肩胛角下皮褶、腹壁皮褶均明显下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腰围、腰髋比值、内脏脂肪也明显下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电针减肥的临床疗效是非常好的,说明电针是单纯性肥胖病有效而且非常可靠的治疗手段之一,但电针频率为2/15Hz的治疗组临床疗效更加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不同电针刺激参数在人流过程中的镇痛效果及预防或降低人流综合征发生的有效性.方法:将375例行人工流产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125例,分别应用频率50Hz连续波、2Hz连续波、2~15Hz的疏密波电刺激行人工流产术,观察患者的镇痛效果和预防人流综合症发生率.结果:不同电针刺激参数在镇痛和预防或降低人流患者的人流综合征的发生率,没有明显优势.结论:不同电针刺激参数在人流过程中的镇痛效果及预防或降低人流综合征发生没有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不同条件下电针治疗慢性炎症疼痛的的作用差别.为进一步改进针药结合治疗炎症痛的操作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在佐剂关节炎大鼠模型上.采用辐射热缩腿反射的方法.以痛敏分数作为观察指标.每日分别针刺致炎侧、对照侧的“环跳”(GB30)与“阳陵泉”(GB34)。观察电针24h后痛敏分数变化.比较两侧穴位的镇痛效应;比较不同时间间隔(每日或隔日)电针及其与曲马多合用的镇痛效应。结果 电针致炎侧、对照侧的GB30与GB34连续7d.大鼠的痛敏分数均显著提高。但电针两侧穴位的镇痛效应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每日电针累计7次、隔日电针累计4次以及这两种电针间隔与曲马多合用.大鼠的痛敏分数均显著提高。结论 分别针刺致炎侧或对照侧的GB30与GB34对关节炎大鼠的镇痛作用相似;隔日电针与小剂量曲马多合用具有显著的协同效应。与每日电针合用曲马多相比.可减少针刺的治疗次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