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观察大角度仰卧前屈拔伸牵引法治疗老年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5例患者采用大角度仰卧前屈拔伸牵引法治疗,分别于首次治疗后即刻、2周、6月后采用颈椎病疼痛积分、JOA评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首次治疗后即刻疼痛症状改善明显;经过1~2疗程的治疗,颈椎病疼痛积分、JOA评分显著改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大角度仰卧前屈拔伸牵引法能迅速改善老年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疼痛症状,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以控制机械压迫为核心的仰卧前屈拔伸牵引法治疗老年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200例老年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采用仰卧前屈拔伸牵引法治疗。男86例,女114例;年龄43~76岁,平均57岁。分别于首次治疗后即刻、2周、6个月后采用颈椎疼痛积分、JOA评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经过首次牵引能缓解,治疗2周内持续牵引,第2周疼痛评分、JOA评分明显改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期间症状继续缓解,治疗过程中未出现脊髓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以控制机械压迫为核心的仰卧前屈拔伸牵引法能迅速改善老年患者疼痛症状,并能控制老年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复发,改善患者的生活状况,对临床颈椎病治疗方案的选择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初步探究中老年神经根型颈椎病社区健康管理模式的可行性。方法:19例中老年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采取社区管理模式干预,应用仰卧前屈拔伸牵引法、颈托轻度前屈位制动、调节高度角度后的颈椎保健枕头睡眠等家庭自主治疗,分析其VAS评分、JOA评分、神经根型颈椎症状与功能评分、生存质量、治疗依从性及患者满意度。结果:治疗后疼痛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JOA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治疗2周、6个月后症状与功能评分高于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生存质量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满意为84.21%,依从性好占89.47%,所有患者随访未见不良反应。结论:中老年神经根型颈椎病社区健康管理模式可迅速缓解患者疼痛症状,治疗中老年神经根型颈椎病效果确切,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治疗依从性及满意度,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初步探讨仰卧前屈拔伸牵引治疗中老年根型颈椎病的疗效及机制。方法:共纳入60例中老年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应用仰卧前屈拔伸牵引法进行保守治疗,并结合多体位磁共振(MRI)评价椎管矢状径的变化与疗效之间的关系。结果:60例患者全部完成多体位MRI检查和10d的治疗干预,58例患者得到随访,有效随访率96.7%.治疗2,4,6,8,10d及1年随访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10d及1年随访的NDI评分也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立位、前屈位和后伸位的椎管有效矢状径分别为(8.48±1.71)mm,(9.09±2.19)mm和(7.79±2.04)mm,前屈位中立位后伸位。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前屈中立体位椎管有效矢状径的差值与治疗前后VAS评分差值、NDI评分差值之间,没有显著相关性。结论:仰卧前屈拔伸牵引法是治疗中老年根型颈椎病的有效疗法。前屈位可扩大中老年根型颈椎病患者的椎管有效矢状径,但椎管有效矢状径的变化与疗效的变化之间,并没有显著相关性。仰卧前屈拔伸牵引法治疗中老年根型颈椎病的具体作用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谢绍盈  陈裕曦  林定坤 《新中医》2022,54(8):179-183
目的:观察仰卧前屈拔伸牵引法、八段功联合颈三针综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作回顾性分析,按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仰卧前屈拔伸牵引法联合颈三针、八段功综合治疗,对照组采用颈三针治疗。2组疗程均为2周,并随访6个月。比较2组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田中靖久颈椎病症状量表20分法评分,评价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0.00%,对照组为58.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4.00%,对照组为56.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NDI、VAS、田中靖久20分法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及随访6个月后,2组NDI、VA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田中靖久20分法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仰卧前屈拔伸牵引、八段功联合颈三针综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能明...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仰卧前屈拔伸牵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有效椎管横截面积的影响,探讨其改善有效椎管横截面积、减轻脊髓压迫的可能性。方法:纳入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30例,其主要压迫节段均为C_(4~7)任一节段,压迫区域均位于椎管内,并已行仰卧前屈拔伸牵引、中立位、后伸位三种状态下的颈椎动态磁共振检查。利用Image J软件测量每个患者三种状态下主要压迫节段的有效椎管横截面积,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30例患者在仰卧前屈拔伸牵引下的平均有效椎管横截面积为(147.79±28.87)mm~2,中立位为(137.45±31.97)mm~2,后伸位为(118.50±31.23)mm~2,三者之间差异明显(P0.01)。结论:在三种状态下,有效椎管横截面积存在明显的变化规律:仰卧前屈拔伸牵引中立位后伸位,提示仰卧前屈拔伸牵引法能增大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有效椎管横截面积,减轻脊髓压迫,提供一定的修复空间,为防止脊髓进一步受压导致病情进展提供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仰卧前屈拔伸法治疗伴无症状脊髓压迫的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评估。方法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经颈椎MRI筛查后,将脊髓受压的患者纳入压迫组,其余纳入非压迫组,全部患者在医务人员指导后,在家中进行2周系统的颈椎牵引及个性化颈椎枕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3天、1周、2周、2月随访,通过VAS评分、症状体征积分、JOA20分及JOA17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非压迫组和压迫组分别随访了80和16例患者。与治疗前相比,在各时间点上非压迫组的VAS评分和症状体征积分降低、JOA20分和JOA17分升高均有明显改善(P0.05),压迫组除治疗后3天JOA20分和JOA17分与治疗前没有统计学差别外(P0.05),其他各时间点的评分均与治疗前均有升高,VAS评分和症状体征积分均有下降(P0.05)。非压迫组与压迫组之间各时间点各评分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伴颈椎退变性脊髓压迫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症状与普通患者相似,MRI明确脊髓受压情况后,通过社区系统牵引和睡姿调整治疗可获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8.
邓明 《中医药导报》2012,18(4):37-38
目的:比较仰卧拔伸与坐位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的差异。方法:将64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仰卧拔伸组和坐位牵引组各32例,分别施以仰卧位拔伸手法和坐位吊带牵引治疗。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仰卧拔伸组总有效率为93.8%,坐位牵引组为81.2%,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仰卧位拔伸手法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林强  蔡杨庭  苏国义  王羽丰 《新中医》2014,46(8):155-157
目的:观察铍针疗法结合前屈位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3例颈肩痛患者予以铍针疗法结合前屈位牵引治疗,2周后评定疗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日本整形外科学会颈椎疾患治疗成绩评分表(JOA)评分观察临床疗效。结果:综合治疗后,治愈26例,显效18例,有效14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2.06%。VAS评分及JOA评分,治疗后7天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14天与治疗前7天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铍针疗法结合前屈位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观察仰卧拔伸牵引配合推拿、四天穴针刺法与后侧入路针刀治疗神经根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仰卧拔伸牵引配合推拿、四天穴针刺法;B组行后侧入路针刀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疼痛缓解情况、症状积分变化情况及颈椎生理曲度变化情况。结果:A组治疗总有效率94.44%明显高于B组80.56%,两组患者治疗前VAS评分及症状积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A组VAS评分及症状积分同B组比较,明显较低(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颈椎生理曲度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A组同B组比较,明显较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神经根颈椎病治疗中,采用仰卧拔伸牵引配合推拿、四天穴针刺法治疗,效果显著,患者预后较好,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1.
针刀配合中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摘要:目的:观察针刀配合中药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302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采用针刀配合中药辨证及手法治疗,分别于首次治疗后,即刻、14d、30d,0.5a后采用VAS(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首次治疗后,即刻、14d、30d,0.5a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经中药汤剂及手法14d-0.5a的治疗,VAS评分改善明显,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刀配合中药、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能迅速改善疼痛症状,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牵引、夹脊穴穴位注射配合艾灸与牵引、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差异.方法:将62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牵引、推拿治疗;治疗组行牵引、夹脊穴穴位注射疏血通2ml和腺苷钴胺1mg的混合液配合温和灸,比较治疗一疗程后的数字疼痛评分(NPRS)、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NPRS疼痛评分、CASC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1),治疗组2项评分较常规组改善更明显(P<0.05),临床疗效治疗组为100%,对照组为74.19%.结论:穴位注射配合艾灸、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近期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颈椎牵引、推拿治疗加用针刺和艾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7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2例)和对照组(94例)。两组均予颈椎牵引和推拿治疗,治疗组同时加用针刺和艾灸治疗。观察患者临床积分变化情况,并对治疗结束后4个时间点(3、6、9、12个月)进行随访,观察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对照组临床治愈率分别为62.19%、40.43%,总有效率分别为89.02%、85.11%;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临床积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复发率明显高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针刺和艾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在改善临床症状和体征积分、减轻疼痛、降低复发率等方面均优于单纯使用常规牵引和推拿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邵氏诊疗法"治疗臀中肌后部损伤所致腰腿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所有80例患者采用"邵氏诊疗法"(按对臀部的划线、分区,确定治疗部位,对治疗部位进行手法治疗,同时配合牵引、中药透敷)进行治疗。治疗后进行VAS评分并比较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V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治愈率为87.5%。结论:"邵氏诊疗法"治疗臀中肌后部损伤所致腰腿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恢刺合电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疗效。方法:共收治52例患者,结合颈部X线或CT表现,用指切法在颈部病变棘突两侧寻找压痛点或阳性反应点为主穴1组,肩胛骨上角的压痛点或阳性反应点,肩井,天宗为主穴2组,采用恢刺合电针的方法,配合后溪及昆仑穴,隔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52例患者中,治愈31例,好转16例,未愈5例,总有效率为90.38%。治疗1个疗程后VAS评分为(3.87±2.03),明显优于治疗前(7.75±1.15)。结论:恢刺合电针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针刺手法配合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给予针刺手法配合牵引治疗;对照组60例,单纯给予针刺治疗。各组均每日治疗1次,5次为1个疗程,休息2d后,进行下一个疗程。4个疗程后,评估疗效。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0%、71.6%,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比较,治疗组有非常显著性改善(P〈0.01),对照组则有显著性改善(P〈0.05);在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差上,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针刺手法配合牵引治疗疗效优于单纯针刺治疗。结论:针刺手法配合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穴位按压加旋转复位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9例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治疗组67例,采用穴位按压加旋转复位法治疗;对照组52例,单纯牵引治疗。治疗14d,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颈椎病颈椎功能评定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2周对疼痛及综合症状进行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后VAS、颈椎功能综合评分均有改善(P<0.01),而且穴位按压加旋转复位改善颈椎疼痛及症状优于单纯牵引治疗(P<0.01)。结论:穴位按压加旋转复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颈源性头痛的临床分型与枕颈部个体化手法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颈源性头痛的临床分型、及其枕颈部个体化手法治疗对颈源性头痛患者镇痛效应。方法:将64例确诊为颈源性头痛患者试分为肌肉筋膜型、关节紊乱型和混合型。所有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2例,根据此临床分型予以枕颈部个体化手法治疗;对照组32例,予牵引和药物治疗。评估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及月发作次数,并观察治疗效果。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评分及月发作次数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均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治疗组评分及月发作次数下降(6.2±1.9)分和(8.1±1.4)天,较对照组的(3.9±2.6)分和(4.7±1.9)天明显,二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治愈率为81.3%,好转率为15.6%,无效率为3.1%;对照组的治愈率为37.5%,好转率为31.3%,无效率为31.3%,2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及影像学表现对颈源性头痛进行分型,采取相应的枕颈部个体化手法治疗,疗效显著,患者头痛症状可得到明显改善,较牵引加药物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项八针"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颈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项八针"法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牵引疗法治疗,两组每星期均治疗3次,1星期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2个疗程后进行Northwick Park Questionnaire颈痛(NPQ)评分及临床疗效评定。结果两组治疗1、2个疗程后NPQ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1、2个疗程后NPQ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为8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项八针"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颈痛症状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且疗效优于牵引疗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旋转斜板手法配合中药外敷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33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19例采用旋转斜板手法配合中药外敷治疗,对照组114例采用颈椎牵引治疗,2组均以治疗3周为1个疗程。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积分及疼痛积分的变化情况。结果:症状、体征及疼痛积分2组治疗前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旋转斜板手法配合中药外敷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可较好的缓解临床症状及体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