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总结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特点及转归。方法:对2009年4月至2010年10月我院门诊收治的160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0例患儿中,30例发展为手足口病,均为轻症,心肌酶检查80例,其中42例(52.5%)升高。经用营养心肌药和抗病毒10d后,24例恢复正常,2例10d复查较前下降,15d复查正常,16例未查心肌酶。70例检查X线胸片,20例诊断为急性支气管炎或支气管肺炎。经用利巴韦林和蒲地蓝、核黄素治疗后,130例治愈,30例手足口病治愈好转,无一例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疱疹性咽峡炎部分为手足口病早期表现,有可能发展为手足口病,需早期隔离治疗。疱疹性咽峡炎及前期表现为疱疹性咽峡炎的手足口病早期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
易天江 《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1):102-102,103
目的:总结分析现阶段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特征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5月至8月本科住院的63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该组患儿均具有典型的临床表现,符合2008年版《手足口病诊疗指南》诊断标准。30例伴发热,1例重症,没有复发病例,所有患儿经积极中西医结合治疗均治愈,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手足口病为儿科常见流行性病毒感染性疾病,本组患儿均临床表现典型,预后良好。临床医生及时正确诊断本病并给予有效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可取得良好疗效,预防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在儿童集中场所要及时隔离患儿,防止疾病流行传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儿手足口病的发病情况及转归。方法对2009年3—8月我院收治的197例手足口病患儿给予常规治疗,并积极给予对症处理,观察患儿预后情况。结果除8例疑似重症者转上级医院外,其余患儿均临床治愈出院,无一例有后遗症发生。结论临床医生应向患儿家长宣传手足口病相关知识,以增强公众的自我防范意识,同时对于手足口病要积极行相关检查,密切观察,早期识别重症,及早干预,可防止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磷酸肌酸钠联合匹多莫德治疗手足口病并心肌损害的实际临床效果。方法:我院自2007年1月30日-2012年5月15日收治手足I:7病并心肌损害惠儿1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磷酸肌酸钠联合匹多莫德治疗,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统计两组忠儿的实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80例患儿中,治愈44例,有效31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80例惠儿中,治愈14例,有效38例,无效28例,总有效率为65.00%。结论:磷酸肌酸钠联合匹多莫德治疗手足口病并心肌损害实际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手足口病的临床特征以及治疗方法,为手足口病的防治提供重要的依据,有效降低该病死亡率。方法:对53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普通型患儿经过4~8d的治疗后,均治愈出院。重症患儿2例治疗后仍下肢无力,1例转院,其余经过12~16d的治疗,均治愈出院,其中1例因并发脑膜炎且有循环不良表现,转入上级医院治疗后治愈。结论:手足口病患儿的早期识别和对症治疗是临床治愈的关键,临床儿科医师要随时保持高度的责任感,认真做好各项体检工作,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对于重症病例能够及早识别和发现,并且给予对症治疗,最大限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效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总结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对24例住院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在治疗的同时,加强消毒隔离、对症护理及并发症护理。结果:24例患儿经过治疗和护理治愈23例,死亡1例,治愈率95.8%。结论:有针对性的护理是重症手足口病患儿治疗成功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案。方法研究对象为该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间收治的64例小儿手足口病患儿,对其临床特征以及治疗方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特征为发热、恶心呕吐及手足口疱疹等;有60例为普通病症,有3例偏重症的,还有1例重症患儿。经综合性治疗后,均无后遗症和死亡病例。结论要重视对小儿手足口病患儿的治疗,结合其临床症状采取综合性的治疗方案,提高治愈效率,严控病情的传播,保障儿童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案。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8月该院接收诊治的小儿手足口病患儿480例作为研究样本,全部患儿均为该院依据相关标准确诊的小儿手足口病患儿。收集患儿临床诊治相关资料并对资料展开回顾性整合、分析,探究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及对应的治疗方案。结果选取的480例小儿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表现主要为手足口疱疹,并伴有发热、溃疡、呕吐食欲不振等,其中普通病症患儿、有重症倾向患儿及重症患儿对应病例数分别为450例、23例及7例,给予对应治疗方案后,全部患儿均获得良好预后结局,普通病症患儿在给予治疗1周后痊愈出院,伴有并发症的患儿在给予治疗2周内痊愈出院,全部患儿均不存在任何后遗症,且治疗过程中未见死亡情况。结论对于患有小儿手足口病的患儿来说,相关工作人员应对其临床表征实施密切观察,及早做出诊断,并及时对患儿实施针对性的治疗手段,采取对应措施遏制病症的传播途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检验特点;方法: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本组患儿的血清特异性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进行临床检验,同时对患儿进行血常规、尿常规、血气分析、血生化、冷凝集试验以及痰细菌培养等其他临床检验;结果:本组240例患儿中MP—IgM阳性者76例(31.7%),其中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沉及C-反应蛋门榆测方面均呈现不同程度升高,冷凝集试验阳性率较低,仪为38.2%,心肌酶谱及肝功能指标均有增高,尿常规方面存在尿蛋白及潜血,痰培养支原体阳性为18.4%;结论:肺炎支原体是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一种重要致病菌,由于临床表现不具有特异性,敞应埘其进行早期、正确的临床检验以提高临床诊治率,避免漏诊。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的临床治疗成果并加以分析。方法:122例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采用抗生素治疗,并给与辅助支持疗法。患儿人院经临床确诊为小儿支原体感染型肺炎后应立即采用阿奇霉素通过对患儿进行静脉注射给药。阿奇霉素用量为10mg/kg,一天一次,连续给药七至十天。若患儿临床症状得到有效控制后将阿奇霉素用药方法由静脉注射给药变为口服给药继续进行序贯疗法。对于重度支原体肺炎患儿进行短疗程的地塞米松给药。在所有小儿支原体感染型肺炎患儿治疗中均可根据患儿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祛除痰液的治疗方法。结果:对所有122例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进行x射线检查,结果显示患儿单侧大叶性肺炎86例,占总数的70.49%,两侧肺出现斑片状阴影30例,占患儿总数的24.59%,患儿出现肺门影增浓现象6例,占总数的4.92%。即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中单侧大叶性肺炎占大多数。利用抗生素阿奇霉素进行小儿支原体肺炎的治疗,可以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患儿体温及肺部阴影x射线显示均有所下降。122例小儿肺炎患者均治愈出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