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温胆汤最早见于《千金要方》卷十二胆虚寒篇,方由半夏、竹茹、枳实、橘皮、生姜、甘草组成。用于治疗大病后虚烦不得眠。  相似文献   

2.
温胆汤源于唐·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由半夏、竹茹、枳实、橘皮、生姜、甘草组成。有清热化痰,和胃止呕之功。主治胆虚痰热上扰,虚烦不得眠。笔者以本方随证化裁,治疗精冲分裂症、顽固性头痛及甲状腺  相似文献   

3.
温胆汤首出于唐代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由半夏、竹茹、枳实、橘皮、生姜、甘草组成。用于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之“胆寒症”。后人多用《医宗金鉴》所载之方,由上方减生姜用量而加茯苓,主用于胆虚痰热之证。又多加减变化,使该方应用日渐扩大。我们于临证之时,凡遇属痰浊中阻之证者,常用该方加减治疗,每获良效,兹列几案,以资说明。  相似文献   

4.
温胆汤是《外台秘要》引《集验方》所载之方剂,由生姜、半夏、橘皮、竹茹、枳实、甘草组成.有理气化痰,清胆和胃之功效,可治疗胆胃不和、痰热内扰、虚烦不眠或呕吐呃逆、惊悸不宁、癫痫等病症.  相似文献   

5.
温胆汤出自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二胆腑“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宜服温胆汤方:半夏、竹茹、枳实各二两,橘皮三两、生姜四两,甘草一两”。后世温胆汤所载方药与之有所不同,《三因极一病证方论》载药为半夏、竹茹、枳实各二两,橘皮三两,炙甘草二两,白茯苓一两半,姜五片,枣一个,较《备急千金要方》增白茯苓、大枣,减生姜用量而成,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  相似文献   

6.
温胆汤源于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该方由半夏、竹茹、枳实、橘皮、甘草、生姜6味药组成,具有温养胆气、和胃化痰之功。后《三因极一病症方论》加茯苓、大枣,并加重生姜量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笔者在跟随我院唐林斌副主任医师临床学习2年来,应用该方治疗内科病症,疗效满意,兹将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温胆汤出自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宜服温胆汤方:半夏、竹茹、枳实各二两,橘皮三两,生姜四两,甘草一两。”而《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温胆汤载药为半夏、竹茹、枳实各二两,橘皮三两,炙甘草二两,白茯苓一两半,姜五片,枣一个,较《备急干金要方》增白茯苓、大枣,减生姜用量而成,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黄连温胆汤是在《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所载温胆汤基础上加黄连而成,具有清热化痰、开窍醒神、活血化瘀之功效。笔者在临床实践中以黄连温胆汤为主加减化裁治疗痰热内扰诸证,取得了较好疗效,兹介绍几例如下。  相似文献   

8.
黄连温胆汤出自清代陆子贤的《六因条辨》,由半夏、竹茹、枳实、橘皮、甘草、白茯苓、黄连、生姜组成,具有清热化痰和中之功。凡“痰热”所致的各种病症,均可通过加减使用此方。笔者在临床工作中,以辨证论治为准则,灵活应用黄连温胆汤,治疗小儿神经系统疾病获得较好疗效,现报道  相似文献   

9.
<正> 温胆汤方首见于唐代孙思邈之《备急千金要方》,由半夏、竹茹、枳实、橘皮、生姜、甘草组成。后《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在原方基础上增茯苓、大枣,减生姜之量,是为今日习用之温胆汤。后世医家更灵活变通,加减化裁  相似文献   

10.
伍炳彩教授是我院名老中医,临床以见病知源,辨证准确著称。他善用成方治疗内科疑难疾病。其中温胆汤就是他临床常用的方剂之一。温胆汤出自《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由半夏、竹茹、陈皮、枳实、茯苓、生姜、大枣、甘草组成。具有理气化痰,清胆和胃之功。方中半夏燥湿化痰,降逆和胃;竹茹清热化痰,止呕除烦;枳实、陈皮行气消痰;茯苓健脾渗湿;生姜、大枣、甘草益脾和胃,调和诸药。全方共奏理气化痰,和胃清胆之功。伍老根据异病同治的原则,运用温胆汤加减治疗多种疾病,效果显著,现略举一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