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男,83岁。1986年11月19日因右下腹持续疼痛,伴畏寒发热、恶心呕吐2天,收入外科住院。查:腹部膨隆,右下腹有明显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白细胞9.2×10~9/L(9200/mm~3),中性0.83。诊断急性阑尾炎。经输液、抗减染及对症治疗一天后,腹痛稍缓,但膨隆更甚。2小时前右下腹  相似文献   

2.
肠痈(一)     
《实用中医内科学》正在编撰中,该书编委会寄来其中“肠痈”一节,征求意见,兹分两期照登。读者有修改意见者,请寄上海市瑞金路上海科技出版社《实用中医内科学》编委会办公室。  相似文献   

3.
张××,男,4岁,住院号783268.发热4天,腹痛一天余,于1978年9月23日入院.入院时印象为阑尾穿孔合并腹膜炎,经红、氯霉素等保守治疗2天,腹腔脓液从直肠穿破,大便每日7次,腹胀减轻.体温仍波动于38℃左右.右下腹仍感疼痛拒按.入院后9天,腹痛未改善,体温逐步上升,直肠刺激症状明显,大便不易解出.血检:白细胞18700/立方毫米,中性88%,淋巴12%.考虑盆腔脓肿.第10天,右下腹压痛减轻,右上腹压痛明显.肝在肋下5厘米,局部皮肤有凹陷浮肿.超声波探查:肝肋下4~5厘米,腋中线肋下见液平2.5~3厘米.提示肝脓肿,脓肿位于肝右叶前侧.腹部透视:结肠与小肠普遍积气,肝右叶增大.  相似文献   

4.
<正> 治疗方药:金银花、青连翘、野黄菊、红藤、紫花地丁各30g,乳香、没药各20g。水煎服,每日3次,剧痛者宜4h服1次。治疗结果:服药4~8h疼痛消失为显效,共48例;服药10~20h疼痛消失为有效,共68例;20h以上疼痛减轻或持续疼痛,或疼痛缓解,或消失后又  相似文献   

5.
<正> 笔者临证曾遇积急劳而误诊为肠痈(酿脓期)一例,后经外科剖腹探查确诊为恶性组织细胞病,术后3天死亡,现报告分析如下。病历摘要卢某,男,45岁,南宁市郊人,壮族,已婚。因发热13天伴右下腹包块,疼痛3天于1987年3月14日入院。病者于3月1日起因劳累后发热,咽痛,咳嗽,乏力,多汗,在当地按感冒治疗一周,症状不减。体温在39~40℃之间。3月9日出现右下腹持续性疼痛,无明显恶心呕吐,无腹泻,诊为“阑  相似文献   

6.
慢性肠痈多由急性肠痈失治或误治迁延而成,常呈现正虚邪实之临床特点。治疗时除清热解毒,消痈排脓,活血止痛外,尤宜扶助患者正气,顾护津液。为此,笔者选用苦寒清热与甘寒养阴之品,组成“消痈导火汤”(虎杖、生地、玄参、泽泻、车前子、冬瓜仁),治疗慢性肠痈患者多例,收到满意效果。现择病例两则介绍于后。  相似文献   

7.
重用大黄治疗肠痈4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玉玲 《河北中医》1994,16(4):10-11
重用大黄治疗肠痈40例邱玉玲(石家庄市第七运输公司医务室050091)肠痈,西医称阑尾炎,是外科急腹症中较常见的病种。笔者以重用大黄与清热解毒活血药组成配方,治疗肠痈40例,取得较满意疗效,总结如下。1一般资料4O例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最大5...  相似文献   

8.
9.
一般资料:48例中,男39例,女9例。年龄15~0岁11例;31~40岁30例;41~60岁7例。48例中有急性单纯性阑尾炎、轻型化脓性阑尾炎、阑尾周围脓肿等。辨证论治 (1)淤滞型:微热或不热,脘腹胀闷,右下腹痛,气滞重则绕脐走窜;血淤重则痛有定处,痛处拒按。便秘或泄泻。脉象弦紧或涩细。舌苔白,舌质正常或有紫斑。右下腹有压痛或轻度反跳痛,腹肌紧张不明显。治法:行气消淤。处方:金银花30g蒲公英20g 赤芍15g 陈皮丹皮各10g 桂枝没药木香各6g 乳香5g 生姜6g 大枣4枚。针刺取穴:上巨虚、天枢、三阴交用平泻手法。(2)蕴热型:右下腹阵痛明显,腹肌微紧,拒按,反跳痛阳性,  相似文献   

10.
肠痈治验     
肠痈治验陈和平陈××,男,62岁,学舍管理员。1993年8月30日诊。腹痛腹胀伴恶寒发热16小时。昨晚食不洁食物,夜半突发腹胀不舒,脐周疼痛。伴恶寒,发热(体温未测),恶心,烦躁不安,辗转难眠。至今日午后,前症加重,觉腹胀欲裂,故来诊治。刻下脐腹疼痛...  相似文献   

11.
肠痈是常见病、多发病,历代医家对其诊治均有论述。肠痈发黄是肠痈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少见而且较为严重的合并症,古代文献无记载,近年来也未见报道,兹将我院用中医药治疗的2例介绍如下。病例一:柳×,男,48岁,行政干部,住院号27254。主诉:腹痛6天,全身发黄3天。病者于6天前因腹痛疑“胃病”住某医院。腹痛后第4天出现皮肤、巩膜黄染并逐渐加重,给予抗菌素和一般支持疗法,腹痛愈加历害,血压下降,于1979年12月26日急诊转来我院。患者平素身体健康。查体:脉率100次/分,血压80/60毫米汞柱,神志恍惚,面色  相似文献   

12.
肠痈案一则     
祖国医学认为肠痈多因饮食不节、寒温不适、暴食后剧烈运动、六邪侵袭、忧思郁怒等因素致肠腑气壅、热瘀互结、血败肉腐而发为此病,治疗以清热通腑止痛为主。  相似文献   

13.
病有顺逆,证有显隐,治有正反,法有常变,处常达变,治病求本。今举肠痈三则,并予分析,以便加深对辨证论治在具体运用上的  相似文献   

14.
肠痈可以说等于急性阑尾炎。虽然从定义上说,肠痈包括大、小肠的痈肿,但肠痈之好发部位为阑尾部,因为那是一条盲管,容易阻塞成病,旧称盲肠炎。中医还有缩脚肠痈之名,就更加与阑尾炎相吻合了。在学医时期,虽已读过《金匮要略》,但真正会治肠痈,是在读了上海伤寒名家曹颖甫  相似文献   

15.
肠痈治验     
笔者自1967年以来,运用中医药治疗急慢性肠痈4000余例,效果可靠,疗程短,无副作用,愈后巩固,兹举验数例,供其隅反。  相似文献   

16.
肠痈治验     
宋××,男,26岁。1981年4月23日诊。九天前出现脘腹闷痛,持续两天后,下移至右少腹,胀痛拒按,微有恶寒发热,饮食锐减,体倦乏力,口微臭,大便不爽,肌肤灼热,  相似文献   

17.
肠痈治验     
杨××,男,7岁。83年10月25日诊。两天前发生腹痛,在当地医疗站诊治,用“阿托品、驱蛔灵”等药,疼痛有所缓解,次日中午时腹痛又作,呕吐二次,伴有发热,下午急入我院。症见:腹痛剧烈,大便三发日未行,食呆腹胀,时而呕吐,发热溺黄。体温39.5℃,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有力。右下腹肌紧张,麦氏点压病阳性,肠鸣音亢进。血检:白细胞  相似文献   

18.
肺痈与肠痈     
肺痈与肠痈的证治,早在东汉《金匮要略》上就有专篇详述,今天,我们运用这些有效的经方,仍然在临床上解决不少问题,有些甚至是要动手术的病例。笔者择录两案,以供同道参考。一、右肺上中8×9cm脓疡熊××,男,29岁,矿工,以高烧41℃,咳铁锈色血痰已五日入院。住院日期76年9月23日,住院号5186,同时伴有咳嗽,胸痛,出汗,头晕。血检白血球16400,中性82%。X线拍片,片号13634。胸片后前位报告右中上肺野有一8×9cm大小的类圆形,外缘与侧胸壁相连,内缘、边缘锐利,病灶密度均一,其上界有一6cm长的液平面,两下野肺纹理增多。胸片侧位报告病灶位于右肺上叶的后  相似文献   

19.
肠痈治验     
邱××,男,35岁。1980年8月28日初诊。患者两年前曾患“急性阑尾炎”经住××县医院保守治疗缓解。八天前,始觉右下腹灼热、疼痛,阵发性加剧;大便秘结、小便短店;寒热时作。刻诊:烦躁不安,右下腹肌紧张、有反跳痛,可扪及7×7厘米~2肿块。舌  相似文献   

20.
肠痈三则     
<正> 一、赵某,女,61岁。1972年5月29日初诊。右下腹痛已四天。前两天伴发烧,呕吐,纳差,口干。大便正常,小便色黄。检查:右下腹有压痛和反跳痛,隐约可触到肿块。验血:白细胞15600。舌质红,苔边白、中微黄,脉象细数。西医诊断为急性阑尾炎。中医辨证病属湿热积滞,肠络不通。治宜清热解毒,行气活血。处方:银花12克,连翘12克,蒲公英30克,败酱草30克,红藤30克,赤芍9克,丹皮9克,桃仁9克,丹参12克,元胡12克,生火黄4.5克。3剂。6月2日二诊:药后腹痛消失,纳增,唯觉下腹作胀。淤滞已行,毒邪渐解,仍有气滞未除。上方加减续进,处方:银花12克,连翘12克,蒲公英30克,败酱草30克,红藤30克,赤芍9克,丹皮9克,乌药9克,青陈皮各9克,枳壳9克。3剂。6月10日三诊:腹胀消失,食欲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