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明代医家孙一奎在辨治痹证时首先指出朱丹溪将痹证以痛风命名所造成的因名迷实之弊,重视辨证论治。其论治痹证多从五脏按经选药;孙氏以温补著称,在辨治痹证时常选用温补肾阳的药物,以达阳中求阴之目的;在用药方面又善于应用动物类药:在选用祛风药物时多选防风。这些辨治痹证的方法对后世影响颇深,对当今中医临床辨治痹证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临证指南医案》痹证医案的核心用药情况,认识叶天士辨治痹证的用药规律,为临床痹证辨治开拓思路。方法:通过分层切片算法的应用,进行《临证指南医案》痹证病案数据的目标关键词频率统计的计算。利用Cytoscape可视化,提取医案的中药及药物性味归经规律。结果:卷七痹所载55例医案,共有处方79条,共使用中药122种。叶天士常用茯苓、桂枝、白术、当归等药物辨治痹证。叶天士治痹喜用温药、寒药、平药维多,甘味药、苦味药、辛味药次之。用药归经方面,叶天士治痹注重调肝、肺,其次为调脾、肾、胃、心。对《临证指南医案》中提及的4种痹证进行总结发现:4种痹证在补气、养血、健脾、祛湿方面存在共同之处,且各有特色及不同侧重。结论:叶氏在辨治痹证时,学宗《内经》,尊经不泥,重视脾胃,培补中焦,认为痹证多病久入络,善用虫药以通为用。  相似文献   

3.
朱良春教授辨治痹证的经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朱良春教授辨治痹证经验丰富,如认为顽痹及肾,治以补虚化瘀、标本兼顾;痹证症情复杂,其辨治要点是痛、肿、僵、挛;治疗用药经验是热痹寒之、须热药辅佐等。  相似文献   

4.
新安医家汪机、孙一奎对痹证的诊治卓有见解,汪机擅长温补,培本固元,孙一奎承丹溪之学,受汪机温补思想的影响,阐发命门动气,以温养下元为重。他们对痹证的分类和证候辨别亦均始于经典,治疗上汪机善用参芪,孙一奎多用虫类药,同时配伍益气健脾之药。两位医家在痹证的诊治思路与方法上有异曲同工之妙,又各有千秋,为当今痹证的诊治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5.
对明代医家孙一奎的医著中辨治五脏气血虚损的有关论述加以分析、归纳,总结研究其辨治虚损的经验,并对<赤水玄珠>辨治虚损所选的63首方剂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其用药规律与特点.经过研究认为,孙一奎虽被后世称为温补派的著名医家,但在辨治虚损时用药并不囿于温补,并批判时医滥用苦寒、误用温补之弊,在其临证诊治中重视治病求本,选方用药颇具特色,其治五脏气血虚损经验丰富,可为当前中医临床提供新的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痹证多因风寒湿三邪为病,但其病机复杂。三气合至,辨治应分主次;痹证多瘀,治以行血通络;瘀而化热,犹当清热养津,久病易虚,治宜扶正祛邪。禁忌大辛、大热、大寒、俊利之品。  相似文献   

7.
明代医家秦昌遇著有《症因脉治》一书,在继承前人治痹思想与经验的基础上推陈出新。《症因脉治》将痹证分为外感痹证与内伤痹证两类,外因为风湿寒热之邪,内因责之情志饮食劳倦,正气内虚、邪气侵袭是发病的关键。在遣方用药方面,秦氏于《症因脉治》一书中主张使用风药配伍祛湿药、温阳药以祛除外邪,强调养血行气药、归经药物的使用,同时重视调和脏腑功能。  相似文献   

8.
基于龙砂医家柳宝诒医案研究,探析其六经辨证学术思想与用药特色,发现柳宝诒力畅寒温统一,明辨六经,依六经之证辨治六经,以"欲解时"辨治六经,以脉证相合辨治六经,以腹诊之象辨治六经,临床据证选用剂型,汤丸并用,讲求药物炮制,以药制药,善用鲜药,注重服药时间,分时而服,注重体质,善用膏方缓图调治。  相似文献   

9.
总结旷惠桃教授"温养治痹"用药经验;旷师治疗痹证,首重"温养",临证强调辨病情之轻重、病期之早晚;痹痛初起,气血阻滞,治以温通经脉气血;痹证迁延,肿胀畸形,治以温壮筋骨关节;痹病难愈,正气虚损,治以温养藏腑元真;同时根据具体症状随症加减,在"温养"之基础上力求"方-药-症-证"四者相符,充分发挥中医药治疗痹证之特色。  相似文献   

10.
选取《女科百问》治疗月经病的方药,构建临证方药数据库,通过数据统计对药物的类别、使用频次、性味、归经进行统计发现,齐仲甫辨治月经病,多选用补虚药和活血化瘀药,单位用药中当归、肉桂、干姜、川芎位居前四;在性味选择上,以温、辛、苦、甘为主;在归经选择上,多选用入肝经、脾经、心经之药。齐仲甫辨治月经病,病因强调风冷,辨证首重气血,治疗肝脾同调,善化用四物汤,为月经病中医临床诊治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