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祝宝刚 《光明中医》2012,27(5):1024-1025
目的 研究抗感颗粒治疗手足口病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将80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抗感颗粒治疗组,共50例;另一组为一般对照组,共30例.抗感颗粒治疗组使用抗感颗粒,每天3次,每次10g,一般对照组给予葡萄糖和双黄连来治疗,静脉滴注.每隔24 h观察药物的疗效.结果 一般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是86.3%,抗感颗粒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是100%,明显高于对照组,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抗感颗粒的临床疗效好,具有较好的抗病毒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抗感颗粒(儿童装)对轻症型手足口病儿童免疫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将60例普通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抗感颗粒(儿童装)口服治疗.观察治疗前及治疗5天后两组免疫指标及炎性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免疫球蛋白A(immunoglob...  相似文献   

3.
抗感解毒颗粒提取工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抗感解毒颗粒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方法:以挥发油得率为评价指标,筛选挥发油的最佳提取工艺;以浸膏收率、葛根素含量综合评价指标优选水提取工艺.结果:金银花等药味挥发油最佳提取工艺为加10倍量水,提取5h;葛根等药味最佳提取工艺为第1次加8倍量水煎煮1h,第2次加8倍量水煎煮45 min,第3次加6倍量水煎煮45 min.结论:该提取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抗感灵颗粒的急性毒性反应,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抗感灵颗粒小鼠灌胃,测定其毒性反应、死亡情况和最大耐受量.结果 小鼠最大耐受量(MTD)为39.02g/kg,为临床用药的118倍.结论 本制剂未发现毒性作用,其临床应用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芩翘抗感颗粒提取工艺优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优选芩翘抗感颗粒提取工艺。方法:以干膏量、黄芩苷提取量为评价指标,选择加水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为考察因素,利用正交试验L9(34)确定了芩翘抗感颗粒的水提取工艺。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加水8倍量,煎煮3次,每次煎煮2 h。结论:提取工艺简单、可行。  相似文献   

6.
利巴韦林喷剂和炎宁颗粒治疗普通手足口病患儿4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手足口病(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者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死亡.少年儿童和成人感染后多不发病,但能够传播病毒.目前,手足口病的防治仍处于比较严峻的时期.我院用利巴韦林喷剂和炎宁颗粒治疗普通手足口病患儿80例,疗效理想,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孙亮  项艳 《新中医》2016,48(4):140-141
目的:观察金莲花颗粒治疗小儿手足口病临床疗效。方法:60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各30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金莲花颗粒治疗。治疗7天。观察2组临床疗效;退疹时间、退热时间、咽痛消失时间、食欲改善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总有效率研究组90.0%,常规组7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退疹时间、退热时间、咽痛消失时间、食欲改善时间均低于常规组,2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研究组3.3%,常规组2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金莲花颗粒治疗小儿手足口病临床疗效显著,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快,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优选芩翘抗感颗粒提取工艺。方法 以干膏量、黄芩苷提取量为评价指标,选择加水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为考察因素,利用正交试验L9(34)确定了芩翘抗感颗粒的水提取工艺。结果 最佳提取工艺为加水8倍量,煎煮3次,每次煎煮2小时。结论 提取工艺简单、可行。  相似文献   

9.
1 仪器与试药高效液相色谱(岛津10AVP);超声波振荡器;电子天平;绿原酸对照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抗感颗粒(购自医药公司);甲醇为色谱纯,其余为分析纯.  相似文献   

10.
百蕊颗粒治疗手足口病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百蕊颗粒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00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50例及对照组50例,治疗组口服百蕊颗粒及利巴韦林静脉点滴,对照组给予静脉点滴利巴韦林,两组治疗5d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体温下降、皮疹、口腔溃疡消退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66% (P<0.01),从发热、皮疹、口腔溃疡消退情况观察,治疗组病程明显短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百蕊颗粒配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普通型病例具有明显抗病毒、退热及改善症状作用,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缩短病程,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抗感颗粒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选抗感颗粒最佳提取工艺。方法以总黄酮和甘草酸的含量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实验法对抗感颗粒的提取工艺进行优选。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加水量为14倍,提取时间为1 h,提取次数为3次。结论该工艺稳定性好,适合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2.
青银抗感颗粒治疗风热感冒28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自制青银抗感颗粒(金银花、赤芍、大青叶、柴胡、绵马贯众等)治疗风热感冒取得满意疗效,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运用抗感退热颗粒(柴胡、生石膏、葛根、羌活)治疗外感发热风热证72例,速效、显效率和80.55%,与对照组(56.14%),P<0.01。提示本颗粒对外感发热风热证有良好的退热及缩短病程作用。  相似文献   

14.
抗感泡腾片治疗感冒(风热证)10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感颗粒由金银花、赤芍、绵马贯众组成,治疗感冒具有较好的疗效,但服用量较大,口感较差.为了克服这些不足,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将颗粒剂研制成泡腾片剂,缩小了服用剂量,改善了口感,服用更为方便.本临床观察的目的在于观察抗感泡腾片治疗感冒的疗效,现将临床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抗感病毒颗粒主要成分绿原酸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C18柱,以甲醇∶水∶冰醋酸(20∶80∶2)为流动相,检测波长325nm ,柱温35℃,流速1ml/min ,理论板数不低于2500。结果:绿原酸与其他组份均可达基线分离。结论:HPLC法可用于抗感病毒颗粒制剂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6.
李鹏 《光明中医》2016,(13):1908-1909
目的观察馥感啉口服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给予馥感啉口服液治疗,对照组给予蓝芩口服液治疗。两组均予以退热等对症治疗,合并细菌感染者予以口服抗生素治疗,连用7天,比较两组的疗效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两组在治愈率、疱疹消退时间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95%,治疗组总有效率95.65%,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馥感啉口服液治疗手足口病普通型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抗感颗粒治疗小儿流行性感冒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方法,将240例患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20例,治疗组口服抗感颗粒及利巴韦林颗粒模拟剂,对照组口服抗感颗粒模拟剂及利巴韦林颗粒,两组疗程均为7天,疗程中临床痊愈者,随时停药,按完成病例处理。观察两组患儿完全退热时间、临床痊愈时间、主要症状(发热、头痛、鼻塞、流涕、咽痛)的曲线下面积(AUC)以及中医证候疗效与安全性,同时采用全分析集分析(FAS)与符合方案分析集分析(PDS)。结果完全退热时间FAS治疗组中位时间为32.00 h,对照组为72.00 h(P<0.01)。临床痊愈时间FAS治疗组中位时间为56.00 h,对照组为80.00 h,PPS与FAS结果相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患儿发热、咽痛AUC面积治疗组小于对照组(P<0.01)。PPS与FAS结果一致。两组患儿中医证候疗效比较:FAS治疗组总有效率100%,愈显率92.50%。对照组分别为91.67%及72.50%。PPS治疗组总有效率100%,愈显率93.40%;对照组分别为91.26%及73.79%。治疗组总有效率及愈显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PPS与FAS结果一致。两组患儿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抗感颗粒治疗小儿流行性感冒疗效优于利巴韦林颗粒,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8.
用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亢进、小鼠二甲苯耳廓炎症及小鼠扭体反应等实验方法,观察了金平感颗粒抗炎、止痛作用,结果表明金平感颗粒对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具有显抑制作用,对小鼠二甲苯致耳廓肿胀具有显抑制作用,对醋酸致小鼠扭体的潜伏期具有显延长作用和具有显减少扭体次数的作用,提示金平感颗粒具有抗炎、止痛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儿童抗感颗粒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利用TLC法对处方中荆芥、桔梗、甘草进行定性鉴别,利用HPLC法对方中黄芩进行含量测定。结果:TLC法检出荆芥、桔梗、甘草,HPLC法测黄芩苷含量稳定可靠。结论:本方法可快速有效地对儿童抗感颗粒进行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20.
感毒清颗粒抗炎镇痛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感毒清颗粒的抗炎、镇痛作用。方法: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法、鸡蛋清和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法、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亢进法、小鼠棉球肉芽肿法和大鼠棉球肉芽肿法考察感毒清颗粒的抗炎作用;采用热板法和醋酸扭体法考察感毒清颗粒的镇痛作用。结果:抗炎作用研究表明,感毒清颗粒高、中、低剂量均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蛋清和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冰醋酸致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亢进有显著的拮抗作用,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大、小鼠棉球肉芽肿均无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热板法和醋酸扭体法研究结果表明,感毒清颗粒高、中剂量能明显提高小鼠热刺激致痛阈值,显著减少化学刺激致痛的扭体次数,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有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感毒清颗粒具有良好的拮抗急性和亚急性炎症的作用,对慢性炎症无明显拮抗效应,且具有较好的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