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陈伯坛是广东近代四大名医之一,通过查阅《新会县志》等资料,搜集了广东近代名医陈伯坛的生平事迹,并对陈伯坛的医学活动、中医教育及著作作了评述,对了解陈伯坛的生平和学习陈伯坛的学术思想将有一定的裨益。  相似文献   

2.
陈伯坛是广东近代四大名医之一,通过查阅《新会县志》等资料,搜集了广东近代名医陈伯坛的生平事迹,并对陈伯坛的医学活动、中医教育及著作作了评述,对了解陈伯坛的生平和学习陈伯坛的学术思想将有一定的裨益。  相似文献   

3.
陈伯坛(1863-1938年),字英畦,广东新会人,近代岭南著名经方派医家,著作有《读过伤寒论》。《读过金匮》、《麻痘蠡言》等。近年来对其学术思想研究,如肖衍初“陈伯坛与《读过伤寒论》”[1]等,一般认为陈氏是伤寒派名家,而实际上陈伯坛不但精于伤寒,而且对仲景金匮的阐述也很有成就,《读过金匮》一书乃陈氏毕生研究之结晶。1《读过金匮》与《读过伤寒论》版本及关系陈伯坛《读过伤寒论》写于前,原为1924年怕坛中医夜馆讲义,全书十八卷,刊行于民国己巳(1929)年,现有广州陈养福堂线装木刻本,十一册,近40万字,1954年由其弟…  相似文献   

4.
陈伯坛先生是清末民初著名的伤寒派岭南名医,为人乐善好施,医术精湛,热衷培育英才,著述颇丰。本长编以文献和实地考证形式介绍了陈氏的出身家世、启蒙、科举、从医、任教、办学、迁居、著书,乃至病卒、墓葬、后辈纪念等内容,较充分地展示了陈伯坛先生富有传奇色彩的大医人生。  相似文献   

5.
正谭述渠,广东新会人,曾行医于香港并享誉东南亚,擅长治疗高血压心脏病及高血压眩晕,临证善用大剂量附子,尤多用真武汤治疗高血压眩晕、心悸,多获良效,在岭南医家中用药尤有特色。谭述渠承岭南经方四大金刚之陈伯坛及黎庇留之遗风,善用陈伯坛八片附子于临床,对于附子的应用得心应手,台湾中国医药研究所李焕燊在《名医心得丛辑》序中提到"以善用八片附子治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民国时期著名医家陈伯坛的学术思想。方法 :通过对陈伯坛主要著作《读过伤寒论》和《读过金匮》的探究,分析并归纳陈氏学术思想。结果:陈氏主要观点体现在:探讨《金匮要略》,当与《伤寒论》合观;治卒病注重"风"字;脏腑辨证注重五脏五行之传变等思想,并对历代注家之误进行了批驳。结论:陈氏见解对于后世研究仲景学术思想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马伟辰 《光明中医》2011,26(2):205-206
<伤寒论>中最关键的概念是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陈伯坛在<读过伤寒论>中说明人体由六气到五行,到脏腑,又化出三阴三阳的一系列过程.解释了三焦、心包的概念,阐述了真火、相火、真心等重要中医学概念,突破了一般传统单纯从经络角度对六经辨证的认识,从更深的角度探讨了三阴三阳的真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岭南伤寒名家何志雄学术思想简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岭南近代涌现不少伤寒名家,如本世纪初号称“四大伤寒名家”的有陈伯坛,黎庇留、易巨荪、谭星缘等。至本世纪末亦涌现一批批的伤寒家,何志雄就是其中之一。现对何氏的学术思想简介如下。一、生平与着作简介何志雄(1913~1983年),广东大埔人,为岭南现代伤寒家之一。曾于1932年就读于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1934年又攻读于上海国医学院,从师近代名医恽铁樵,颇得其传。学成之后,远涉南洋,行医于印尼、新加坡等地,并  相似文献   

9.
广州已故名老中医郭梅峰,生于清光绪五年五月(公元1879年),于1970年元月7日逝世,享寿91岁。15岁时从父学医,并拜老中医张惠农为师,随其在善堂助理诊症。当时广州章果、陈伯坛、黎庇留医学渊深,亦私淑为问业弟子。他19岁独立就任崇实善堂医席,21岁受提学奖为附生,斯时新军兵士患脚气肠热死亡甚众,督宪招考医生,郭老被录取为军医长,  相似文献   

10.
陈伯坛与《读过伤寒论》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陈伯坛先生字英畦,广东新会外海人,是清末民国间广东四大名医之一。他博览经史、精通《周易》,尤其笃好医学。陈氏中过举,但他并不醉心于科第功名,而是努力进行医学研究,并专攻仲景之学。行医数十年,甚负时誉。晚年迁居香港,创办“伯坛中医专校”,培养了很多学生,其中不少人成为伤寒派临床家,在广东、港澳及南洋一带都有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