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8 毫秒
1.
魏元锋  张宁  冯怡  林晓 《中草药》2009,40(9):1489-1492
运用中药血清药物化学方法 对中药药效物质基础进行探究是近年来中药现代化研究的一个热点.回顾了中药血清药物化学的概念、理论依据及研究模式,综述近10年来其在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中的应用概况,并对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中药血清药物化学的研究动态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41,自引:4,他引:41  
王喜军 《中国中药杂志》2006,31(10):789-792
中药血清药物化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应用学科,近年来在中药及复方的研究领域方兴未艾。作者回顾了中药血清药物化学产生的历史背景、概念的提出及独立理论体系形成的整个演变过程;总结了中药血清药物化学的成功实践经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药血清药物化学的未来发展方向、目标及具体方案;预见,中药血清药物化学必将被更加广泛地应用到中医药研究的的各个领域,并与其他相关学科相互融合,不断地发展壮大,最终成为推动中医现代化进程的主要学科。  相似文献   

3.
中药血清药物化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应用学科,近年来在中药及复方的研究领域方兴未艾。本文回顾了中药血清药物化学产生的历史背景、概念的提出及独立理论体系形成的整个演变过程;总结了中药血清药物化学的成功实践经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药血清药物化学的未来发展方向、目标及具体方案;预见,中药血清药物化学必将被更加广泛地应用到中医药研究的的各个领域,并与其它相关学科相互融合,不断地发展壮大,最终成为推动中医现代化进程的主要学科。  相似文献   

4.
中药及中药复方的血清药物化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基于药物(直接作用于胃肠道的药物除外)起作用必须被吸收进入血液的事实及传统中药口服给药的用药特点,我们建立了从口服中药后血清中直接分离鉴定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其药代动力学特性的的新方法—中药血清药物化学研究方法。利用该方法已完成了茵陈蒿汤、越桔等中药的系统的血清药物化学研究工作,分析确定了其药效物质基础及药代动力学特性。  相似文献   

5.
中药血清化学在药学相关学科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血清化学是依据中药口服后其移行入血的成分有可能发挥药效的思路,通过综合运用现代的提取、分析技术,对药物口服吸收后含药血清中的原型成分及其代谢产物进行对比分析研究,从而可直接筛选和判断出中药及复方中的有效成分并据此较快速地探明其药效物质基础,同时辅助阐明中药复方的配伍机制和意义,以此发挥对中药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和推动作用。本文结合中药血清化学的方法从其辅助血清药理学研究、药剂学的剂型和辅料筛选、中药炮制品的药性和药效优选、中药复方及院内制剂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复方加减方的配伍研究及临床上的药物热、药物基因组学及给药方案个体化等角度探讨了其在中药相关学科研究中的方法学意义。  相似文献   

6.
血清药物化学是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的新领域。文章主要论述了近年来血清药物化学在中药物质基础方面的研究现状,并结合作者自己的思路,对中药血清药物化学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中药是我国传统文化,是中医学精华的体现,在世界传统医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但中药成分复杂尤其是复方制剂,在体内的药效物质不是很明确,为筛选与判断中药中的有效成分,在中药学领域中出现了一种新方法,即中药血清化学,较迅速地探明中药中起到药效作用的物质基础是什么,深入说明了中药复方配伍的机制及意义,促进了中药现代化的发展与进程,从中药血清化学的在多个学科中的应用着手深刻探讨此方法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药及中药复方的血清药物化学研究   总被引:51,自引:10,他引:51  
基于药物(直接作用于胃肠道的药物除外)起作用必须被吸收进入血液的事实及传统中药口服给药的用药特点,我们建立了从口服中药后血清中直接分离鉴定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其药代动力学特性的新方法-中药血清药物化学研究方法,利用该方法已完成了茵陈蒿汤,越桔等中药的系统的血清药物化学研究工作,分析确定了其药效物质基础及药代动力学特征。  相似文献   

9.
中药血清药物化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中药血清药物化学是通过口服给药后,对血中移行成分进行鉴定分析,从而快速筛选药效物质基础及揭示复方配伍规律的有效方法。在近20年的发展中,得到了众多学者的认可及普遍应用。随着血清药物化学和血清药理学、药代动力学、代谢组学、网络药理学、系统生物学等学科的交叉融合,其在沟通药物体内外变化、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药物与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等方面体现出了较强的优越性,契合了中药配伍使用、多成分、多靶点、多种作用机制的复杂性。该文通过查阅2013—2016年CNKI Scholar和Pubmed 2个数据库中与中药血清药物化学相关的文献,对有关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对血清药物化学研究中供试样品制备、实验动物选择、给药方案确定、取血方式和时间、血样制备和处理、血中移行成分分析等关键技术难题及多种解决方法进行了经验性归纳,同时,展望了中药血清药物化学的拓展及综合应用,以期为该方法在中医药研究中更好的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11.
中药血清药物化学是以鉴别口服中药后血清中移行成分为基础的一种新兴研究方法,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药血清药物化学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与应用。该文通过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围绕实验动物的选择、灌胃液的制备、给药方案的设计、采血方式及采血时间的确定、含药血清的前处理、血清样品的分析等关键步骤对中药血清药物化学的方法学进行了归纳,并着重综述了中药血清药物化学在阐明中药药效物质基础、建立中药质量标准、阐明复方配伍机制三方面的应用。在此基础上,分析其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展望其发展与应用前景,旨在使人们对中药血清药物化学有一个全方位的认知,为其在中医药研究中更好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临床经验方益胃饮开展中药血清药物化学研究,阐明其体内药效物质基础,为益胃饮的药物开发和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HPLC-Q/TOF-MS)快速鉴定益胃饮水提物化学成分,及其经大鼠灌胃给药后吸收入血的移行成分。采用ACQUITY UPLC HSS T3(100 × 2.1 mm,1.8 μm)色谱柱,以0.1%甲酸乙腈-0.1%甲酸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采用电喷雾电离技术,正负离子模式扫描,对益胃饮水提物、空白血清及大鼠灌胃益胃饮水提物后的含药血清进行对比分析,确定血中移行成分。结果 通过SCIEX OS软件比较色谱峰保留时间、化合物精确分子量以及二级质谱裂解规律等方式,共归属益胃饮化学成分88个,益胃饮含药血清移行成分27个。结论 建立的基于UHPLC-Q/TOF-MS的益胃饮中药血清药物化学分析方法简便、快速、准确,为揭示益胃饮防治胃癌前病变及胃癌的药效物质基础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中药化学成分的复杂性、中医理论的特殊性是导致中药药效成分不明确、作用机制不清晰的关键原因。中药指纹图谱为中药质量评价提供了有效技术手段,并协同中药血清药物化学和中药血清药理学一起推动中医药学向中药成分明确化、作用机制清晰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4.
柯雪帆 《天津中医药》2005,22(6):444-447
日本汉方医对汉药的认识,与中医的认识相比,同中有异。试从中医古典医籍、中日双方的临床应用及认识,近年来中药实验研究结果等方面,并结合个人经验体会,选取中药柴胡、厚朴、细辛、白术、苍术,进行对比分析。通过比较、探索、研究,使知识有所增加,见解较前明确,眼界逐渐扩大,思路愈显灵活。  相似文献   

15.
柯雪帆 《天津中医药》2005,22(4):265-269
日本汉方医对汉药的认识,与中医的认识相比,同中有异。试从中医古典医籍、中日双方的临床应用及认识,近年来中药实验研究结果等方面,并结合个人经验体会,选取中药石膏、甘草、人参、黄芪、黄芩,进行对比分析。通过比较、探索、研究,使知识有所增加,见解较前明确,眼界逐渐扩大,思路愈显灵活。  相似文献   

16.
中药超细粉体及其在中药配方颗粒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讨论了微米中药的优势,发展前景及其在中药配方颗粒(原称单味中药浓缩颗粒)的应用情况,分析了产业化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工程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7.
对近些年来国内外文献进行查阅,整理分析了复杂网络在中医药方面的研究和应用情况.利用复杂网络技术研究以生命系统为对象的中医药知识和其中规律已处于起步阶段,是具有开创性的尝试和探索.通过复杂网络在中医学基本规律构建生物-中药-方剂-疾病多靶点效应网络、针灸和穴位敷贴、具体临床治疗等方面的研究应用,可以预见这种基于复杂网络的分析理念,将对创新中医药理论,指导临床组方用药及中药新药研发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