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腧穴热敏化是腧穴敏化的一种类型,热敏化腧穴的最佳刺激为艾热刺激,且疗效优于静息态腧穴,热敏化腧穴的敏化程度高低不同。强壮穴位的持续性艾热刺激、督灸、浮针疗法、刺络放血及微针刀疗法可提高处于疾病状态下热敏化程度低的腧穴的敏化程度,高效激发热敏灸。  相似文献   

2.
腧穴热敏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59,自引:0,他引:59  
陈日新  康明非 《中医杂志》2006,47(12):905-906
探讨临床腧穴热敏化现象,阐述腧穴热敏化的特征及其与l临床疗效的关系,提出了腧穴敏化的概念。认为人体腧穴存在静息态与敏化态两种状态,人体在疾病状态下,体表腧穴可能发生敏化,敏化态的腧穴对外界相关刺激呈现“小刺激大反应”;腧穴热敏化是腧穴敏化的一种类型,“热”敏化腧穴的最佳刺激为艾灸热刺激,疗效优于常规静息态腧穴的针灸疗法;艾灸热敏化腧穴极易激发感传,表明灸法仍然是气至而有效。  相似文献   

3.
从热敏灸技术对施灸穴位的要求、探查及刺激手段与腧穴敏化类型的严格匹配等角度探讨热敏灸技术对针灸临床的启示。热敏灸技术注重穴位状态的选择、用艾灸法准确定位热敏化腧穴,根据机体的需求,用艾热刺激热敏化腧穴,故而疗效显著。由以上的探讨可知动态地把握腧穴的状态,按机体的客观需求施治,是取得临床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健康育龄女性月经周期不同时相关元穴热敏规律。方法:选取60例月经周期规律的健康育龄女性受试者,采用灸感法腧穴热敏态检测方法,于月经期、卵泡期、排卵期、黄体期测定关元穴及其对照点(关元穴左旁开4寸)进行腧穴热敏态检测,艾热出现传、扩、透、表面不(微)热深部热、局部不(微)热远部热、非热感觉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感觉时,则认为发生腧穴热敏化现象,若未出现任何一种热敏感传,或者仅仅出现皮肤潮红、局部或表面热觉,则认为未发生腧穴热敏化现象。结果:关元穴发生热敏化的次数为122次,对照点发生热敏化的次数为81次。月经期关元穴发生热敏化的次数为39次,卵泡期关元穴发生热敏化的次数为27次,排卵期关元穴发生热敏化的次数为32次,黄体期关元穴发生热敏化的次数为24次。结论:健康育龄女性月经周期不同时相关元穴热敏化出现具有位点性和时点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同一组腧穴的热敏态与静息态对治疗膝骨性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60例KOA患者以患侧内膝眼、外膝眼、鹤顶三穴区有无热敏灸感及热敏灸感发生的次数为标准,将其分成热敏组、静息组各30例,两组均对上三穴同时施灸,每天1次,治疗20d。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疼痛程度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及治疗后半年随访,热敏组VAS总积分均明显低于静息组(P<0.01)。治疗后热敏组总有效率为80.00%(24/30),半年后随访总有效率为79.17%(19/24);而静息组则为46.67%(14/30)、42.86%(6/14),热敏组均优于静息组(P<0.01)。结论:腧穴热敏状态灸法治疗KOA的临床疗效优于静息状态,临床中应更加重视腧穴的状态。  相似文献   

6.
目的:阐述灸位、灸量在提高灸疗疗效中的关键作用。方法:从《内经》对腧穴内涵的原始定义及临床热敏灸感的现象入手,论述热敏灸感的出现规律、与灸位、灸量的关系。结果:(1)腧穴的原始内涵是指个体化的、动态的、敏化态的疾病在体表的反映部位;(2)产生热敏灸感的部位是热敏态穴位,是灸疗的最佳选穴,也是施灸的准确部位;(3)以热敏灸感消失所需时间可作为指导悬灸科学定量(即达到个体化的充足灸量)的临床可操作的实用指征。结论:探感定位、科学定量是提高灸疗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正人体腧穴存在“静息”与“敏化”2种状态,静息态即生理性的腧穴状态~([1])。Li L等~([2])发现随机体状态的改变,穴位的功能会从静息态转变为致敏态。热敏灸是对具有喜热、透热、传热特性的点,以艾灸热对其刺激,患者感觉表皮不热深部热,局部不热远处热,不觉灼痛,而感到舒适;并且在热敏点上施灸易激发感传,气至病所~([3]),也就是疾病的对应腧穴被艾灸热所激活,  相似文献   

8.
浅论腧穴敏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静霞  刘阳阳  赵雪  李中正  郭义 《河北中医》2011,33(7):1039-1041
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并散布于体表的部位,是与脏腑经络之气相通并随之活动、变化的感受点、反应点和传导点。人体腧穴存在"静息"与"敏化"2种状态,静息态即生理状态下的腧穴状态[1]。病理状态下,脏腑相关腧穴可发生敏化,腧穴敏化的形式主要有功能改变和形态改变。功能改变如腧穴痛敏化、热敏化、电敏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不同发病时期周围性面瘫腧穴热敏化规律。方法采用热敏灸疗法配合普通针刺对80例周围性面瘫不同发病时期患者进行治疗。根据患者就诊时发病时间的不同分为:急性发作期组1~10天,共40例;恢复期组11~30天,共22例;缓解期组31~60天,共18例。腧穴热敏化探查方法:以陈日新教授等所著的《热敏灸实用读本》腧穴热敏化"四步"探查法为依据。结果在80例患者中探查到的高探热敏化腧穴分别为:百会穴、翳风穴(急性发作期);牵正穴、下关穴、头维穴(恢复期);颊车穴、颧髎穴、神阙穴、足三里(缓解期)。结论在周围性面瘫不同发病时期,热敏化腧穴分布不同,且各有规律可循,可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岐伯归来——论腧穴"敏化状态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hen RX  Kang MF  Chen MR 《中国针灸》2011,31(2):134-138
从<内经>对腧穴的原始定义与定位方法及热敏灸临床证据入手,论述腧穴"敏化状态说".腧穴具有状态之别,即"静息"与"敏化"两种功能状态,敏化态腧穴是疾痛在体表的反应部位,也是治疗疾病的最佳针灸部位,即腧穴是与疾病过程相关的体表特定的敏感部位,具有治疗疾病的较佳功能.因敏化态腧穴具有动态变异性,临床上只能应用<内经>中粗定位与细定位(探感定位)的二步定位法才能准确定位,而不能仅仅依靠骨度分寸定位或体表标志定位的一步到位法.腧穴的本质属性具有功能状态之别,而不仅仅是固定部位之别.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近5年来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s)中敏化态与非敏化态关元穴的主治范围与规律。方法 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光盘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以及PubMed数据库,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以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纳入文献进行统计,归纳和分析出两种状态关元穴的主治疾病和治疗相关情况。结果 非敏化态关元穴共纳入370篇文献,其文献发表数量呈现先增加再逐渐减少的趋势,治疗的疾病有121种,尿潴留和原发性痛经文献数量最多,其次为多囊卵巢综合征、失眠症等,共纳入15707例患者;作用于关元穴的治疗方式有20种,以单纯针刺和艾灸为主;针刺角度以直刺为主,深度多在1-1.5寸之间,平补平泻法和补法是其常用补泻方法;常见病治疗频次主要为1次/日,不同疾病的配穴和疗程各有不同。敏化态关元穴共纳入24篇文献,文献发表数量趋势无明显变化,主治疾病有16种,共纳入919例患者,治疗方式主要为热敏灸,以热敏化形式为主。结论 非敏化态关元穴的主治疾病范围较广,且治疗方式多样,具体治疗时间、配穴和疗程因疾病种类不同而有所区别;敏化态关元穴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但研究较少,有待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选穴规律,为针灸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提供借鉴。方法:检索2008年-2018年在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Wanfang)收录的针灸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期刊文献,通过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进行筛选,将收集到的腧穴按归经、所属部位、穴位特性进行分类统计,分别记录使用频次,最后进行频次、频率统计分析、绘制表格并总结出选穴规律。结果:收集到相关文献36篇,穴位46个,其中有33个经穴,2个经外奇穴和11个阿是穴,总频次325次。分析得出肾俞、委中、夹脊、环跳、腰阳关、阳陵泉等为最主要穴位;选穴所属经脉主要为膀胱经、胆经、督脉等;选穴所属部位主要为背腰部和下肢部;特定穴类别主要选取的为五输穴、背俞穴、八脉交会穴等。结论:总结出针灸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穴位的常用组合规律,为临床针灸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提供借鉴,以及针灸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穴位选取具有一定规律,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基于复杂网络技术,分析近20年临床观察类文献中针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KOA)的腧穴配伍规律,为临床针灸治疗KOA提供选穴依据和治疗思路。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ScienceDirect数据库,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建立针灸治疗KOA处方数据库,运用SPSS Mode-ler18.0进行关联性分析,分析核心腧穴节点和配伍关系,利用Gephi0.9.2软件展示复杂网络示意图。结果:最终提取针灸处方444条,单穴处方为6条(1.35%),多穴处方为438条(98.65%),共涉及112个腧穴,总使用频次3 389次。其中内膝眼使用频次最高(354次,10.45%),其次为犊鼻、血海、阳陵泉、梁丘、足三里等穴。腧穴归经主要为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特定穴以五输穴使用最多,其次为交会穴和下合穴。结论:针灸治疗KOA的腧穴配伍规律是以下肢局部取穴为主,特定穴以五输穴为主,配穴方式以表里经配穴为主,尤其注重脾经与胃经腧穴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技术探究针灸治疗阿片类毒品稽延性戒断综合征(POAS)的用穴规律。方法:通过检索中英文数据库收集有关治疗POAS的针灸临床文献,建立其处方数据库,采用SPSS 21.0对其进行描述性分析和聚类分析,采用SPSS Modeler18.0对其进行关联规则分析,探究针灸治疗POAS的腧穴运用特点及其规律。结果:对纳入的36篇文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针灸治疗POAS最常用的干预措施为电针;所选腧穴以特定穴为主体,注重上下配穴;腧穴配伍存在固定搭配,经穴置信度最高的关联群为足三里-内关;通过聚类分析可得到4个聚类群。结论: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发现针灸治疗POAS存在一定规律,特定穴是处方的主要组成部分,足三里-三阴交-神门-内关为针灸治疗POAS的主要腧穴。  相似文献   

15.
针灸组方配穴是针灸临床疗效得以发挥的关键因素之一,近年来有关腧穴间配伍规律及协同效应的研究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该文通过探讨腧穴协同作用的概念,古代常用腧穴的配伍,腧穴配伍的临床应用和现代研究,并结合作者的相关研究,提出对今后腧穴协同作用研究的思考和展望,旨在进一步揭示腧穴间协同效应及选穴配伍的规律,以指导临床配穴,提高针灸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刘清国 《中国针灸》2008,28(4):297-301
杨甲三教授是我国当代著名的针灸学家,少年习医,17岁独立悬壶,一生致力于发展针灸学术,师古不泥,勇于创新,成功地将现代医学知识与传统针灸相结合,在针灸取穴方法、针刺技术、穴理研究、临床用穴等方面,形成了独特的学术思想体系。临床以深厚的理论素养和精湛的技术,取得了卓越的疗效。以针灸名世,但方药的应用也炉火纯青。担纲北京中医药大学的针灸科研、教学、临床工作,培养了大批针灸人才,为针灸学术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长期承担中央首长的医疗保健工作,并多次为外国高级领导人治愈顽疾,为祖国赢得了声誉。  相似文献   

17.
针灸治疗肩周炎的近况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胡波  马惠芳  郭长青 《针刺研究》2004,29(3):236-239,216
本文通过对近年来针灸治疗肩周炎的文献报道进行整理 ,从辨证分型、取穴、治疗方法、疗效等方面做一总结 ,介绍了针灸在肩周炎治疗中的应用和成果的状况 ,并分析了各类方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效果 ,在肯定其疗效的同时 ,指出随着针灸治疗肩周炎的拓展 ,尚需从诊断标准、疗效评定标准、设置对照组等方面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8.
王军  赵吉平 《针刺研究》2008,33(4):280-283
腧穴是针灸处方的基本要素之一,恰如中药处方要考虑中药的性质一样,针灸处方的制定要充分考虑每一个腧穴的特性。中药之药性可以表现为升降浮沉、寒热温凉、五味、归经、毒性及中药的功能等方面,然而腧穴的穴性又该如何去认识呢?我们采用与中药类比的手段,对腧穴的穴性进行了归纳、总结,与中药相对应,穴性则可表现为升降浮沉、寒热、针感、经络归属、不良反应及功能等方面。对穴性的把握,将更加有利于准确选穴、配穴,增强疗效,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符合统计要求的62篇关于肥胖的论文,发现常用治疗方法有针刺、针灸、电针、耳穴贴压、耳针、(耳穴)埋针、穴位敷贴、穴位埋藏及针灸配合其他疗法等;常用耳穴为胃、内分泌、神门、肺、脾、饥点和三焦;临床总有效率为75.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