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刺配合促通仪治疗肩—手综合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肩—手综合征是中风偏瘫的并发症之一 ,发生率为 2 1.0 %~ 2 3.4 %。临床主要表现为持续肩、手疼痛 ,运动受限 ,手肿胀等病症 ,直接影响着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 ,甚至将导致永久性手及手指畸形。笔者采用针刺配合促通仪治疗本病 ,疗效较好 ,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 2 0例病人 ,其中男性 12例 ,女性 8例 ;30~ 4 0岁 2例 ,4 1~ 6 0岁 7例 ,6 0岁以上 11例 ;病程 1~ 3个月 10例 ,4~ 6个月 6例 ,7个月以上 4例 ;CT诊断脑梗塞 16例 ,脑出血 4例。1.2 诊断依据根据“脑卒中的康复评定和治疗”(1)患者有神经系统疾病 ;(2 …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研究红花化瘀汤结合针刺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120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患者知情同意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A、B、C 3组,A组采用红花化瘀汤结合针刺治疗,B组单针刺治疗,C组单用红花化瘀汤治疗;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偏瘫上肢运动功能、肩关节疼痛、生活质量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A组前后偏瘫上肢运动功能、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及B、C 2组(P0.01),肩关节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及B、C 2组(P0.01);不良反应均显著低于B、C 2组(P0.05)。结论:红花化瘀汤结合针刺能显著改善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前后偏瘫上肢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降低肩关节疼痛,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温电针治疗偏瘫后肩手综合征28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肩手综合征 (SHS)又称反射性交感神经性营养不良 ,是中风偏瘫后继发的合并症 ,据估计发生率为1 2 .5%~ 70 .0 % [1] 。近年来笔者采用温电针、电针加TDP照射对 56例 SHS患者进行治疗观察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临床资料56例患者 ,男 2 1例 ,女 35例 ;年龄最大 68岁 ,最小 41岁 ;发病最长者在中风后 1 0 2 d,最短 1 1 d。全部病例均有偏瘫体征 ,肩手综合征诊断标准见文献 [1]。其中 I期者 48例 ,II期者 8例 ,均排除丘脑病变和病前明显肩关节疾病所致疼痛或运动障碍者。采用抽签法将患者随机分成温电针组和电针加TDP组 ,每组 2 8例。治疗…  相似文献   

4.
新肩三针穴位注射治疗中风后偏瘫肩74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肩三针穴位注射治疗中风后偏瘫肩74例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610072)李常度蒋振亚李应昆主题词新肩三针/针刺疗法穴位注射/中医治疗偏瘫肩/中医偏瘫肩是指中风后偏瘫侧的肩关节由于大脑中枢损害因素和肩关节周围肌肉、肌腱、滑囊等软组织的慢性无菌性炎症...  相似文献   

5.
火针治疗中风后早期肩手综合征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火针治疗中风后早期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纳入的62例中风后早期肩手综合征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在常规药物和康复治疗基础上,治疗组以火针点刺所选穴位,隔日1次;对照组为常规针刺治疗,每日1次。1周为1个疗程,研究时间为2个疗程。对治疗前后偏瘫侧上肢运动功能、疼痛及肿胀程度进行评价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前Fugl-Meyer数据、VAS评分及偏瘫侧肿胀程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前后各项差值比较显示治疗组在改善上肢运动功能、疼痛及偏瘫侧手部肿胀的效果上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火针和常规针刺对中风后早期肩手综合征都有效果,且前者疗效优于后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针药配合功能训练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予以针药配合功能训练,对照组予以功能训练。治疗前后采用手部肿胀程度测量、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肩关节活动度量表、简化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FMA)量表对患者的手部肿胀、疼痛、肩关节活动度及上肢运动功能进行疗效评价。结果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均能不同程度地减轻手肿及疼痛,扩大肩关节活动度和改善上肢运动功能(P0.01),且治疗组的改善作用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药配合功能训练综合疗法可提高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优于单纯功能训练。  相似文献   

7.
偏瘫肩痛症是中风病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国内报道其发生率为 5%~ 84%。肩痛症不仅影响患者的情绪 ,而且影响上肢的功能恢复 ,且其临床治疗较为棘手。笔者运用武当道医促通法治疗本症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偏瘫肩痛症患者 45例 ,男 2 8例 ,女 1 7例 ;年龄 39~ 78岁 ,平均 63岁 ;肩痛病程 1 6天~ 2 6月 ,平均 1 42 .5天 ;病在左侧者 2 1例 ,在右侧者 2 4例 ;原发病为脑梗塞者 31例 ,脑出血者 1 4例 ;伴有肩关节半脱位者 2 6例 ,肩手综合征者 6例 ,冻结肩者4例 ,损伤及其它病症者 9例。治疗方法1准备 :患者仰卧位 ,患肩下垫薄…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八邪透刺配合系统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中风偏瘫后肩手综合征患者17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89例,对照组予系统康复训练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八邪透刺法治疗,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上肢肿胀、疼痛及患肢损伤程度评分、上肢运动功能、神经功能及相关生活能力评分、SF-36生存质量评分,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后上肢肿胀程度评分、视觉模拟(VAS)评分、肩手综合征评估量表(SHSS)评分、上肢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DS)评分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简化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评分、SF-36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对照组为77.5%,低于研究组的9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八邪透刺配合系统康复训练能够减轻中风偏瘫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上肢肿胀、疼痛等临床症状,减轻患肢损伤,促进患者运动功能及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和生存质量,临床疗效优于单纯系统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9.
中风肩:是指中风后,以肩关节活动受限为主要表现,也可伴有肩痛,上肢肿胀,肩的半脱位等。本症候是因中风后卧床,半身不遂,导致肩关节活动受限。在中风的诸多并发症后遗症当中,肩关节活动障碍肩痛最普遍,笔者对2006年-2012年本科住院患者和北医三院门诊患者共200例进行观察,几乎所有的中风患者都出现不同程度的肩关节功能活动受限,同时伴肩痛,肩关节半脱位,肩手综合征,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肩—手综合征 (SHS) ,是中风偏瘫后常见的并发症 ,临床主要表现为偏瘫侧肩痛、手肿和疼痛及被动运动时疼痛加剧[1] 是影响中风病人上肢康复的重要原因之一。笔者采用穴位透刺配合超光治疗本病 4 0例 ,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符合中风偏瘫SHS诊断[1] 的住院患者 74例 ,其中脑出血 13例 ,脑梗塞 6 1例 ;男性 38例 ,女性36例 ;年龄最大 74岁 ,最小 38岁 ;病程最长 35天 ,最短 10天。随机分成治疗组 4 0例 ,对照组 34例。两组病人年龄、性别、病情、病程等临床资料 ,经统计学处理 ,无明显差异 ,有较好的可比性(P >0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