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中医治疗疾病的核心是辨证论治,其理论依据源于《灵枢·外揣》提出的“司外揣内,司内揣外”和《丹溪心法》提出的“有诸内必形诸外”。因此,可以说人体体表的每一个部位,都是内在脏腑的一个延伸。本文就乳房、头面、牙齿、鼻等疾病,对上述观点作出阐述。  相似文献   

2.
摘要:“经脉脏腑相关”是体表经络诊察法在脏腑病中应用的理论基础。目前经络诊察法已应用于临床诊断治疗多种脏腑疾病,以王居易经络诊察法应用最多。本研究整理近20年相关文献,发现经络诊察法在现代临床中已应用于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多种脏腑病,为认识疾病部位进而指导治疗靶点提供重要依据,但不同医师选取诊察经脉的原则不同,含有个人主观性。其作用机制的研究主要通过刺激体表与病变脏腑相对应经脉或腧穴,观察刺激信号在脊髓或大脑出现反映的作用规律,或从基因水平研究经脉脏腑与疾病的关系,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经脉脏腑相关”的科学内涵,但尚未见变动经脉或阳性反应点与病变脏腑间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提示今后可进行大数据脏腑疾病变动经脉及阳性反应点出现部位的规律性研究和其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3.
贾育新 《光明中医》1999,14(3):8-11
中医在临床上诊察疾病采用望、闻、问、切四诊方法。凡此四诊是“司外而揣内”(《灵枢·外揣》)之法,即诊察外在经络系统之变化而定向诊知内在脏腑之病态的方法。四诊法中尤以望诊与切诊为寻找疾病客观指征的主要方法,故古来十分强调“色脉含参”。其中之“脉”诊即代...  相似文献   

4.
〈灵枢·刺节真邪〉篇说:"凡用针者,必先察其经络之实虚,切而循之,按而弹之,视其应动者,乃后取之而下之".经脉穴位除了为治疗外,首先可以帮助我们诊断疾病,司外以揣内,如何通过经脉、穴位的反应了解脏腑疾患,〈灵枢经〉对气口诊经脉之虚实,原穴段五脏之疾,络脉辨寒热虚实,六经诊痹症等方面均有论述.  相似文献   

5.
<正> 四、络脉理论的临床运用《内经》将络脉理论运用于诊断和治疗方面,不仅能够诊治络脉本身的病变,而且还可以诊治脏腑和经脉的病变。 (一)诊络脉法:《灵枢·经脉》说:“经脉者,常不可见,其虚实也,以气口知之“脉之常见者,皆络脉也。”经脉深伏而难见,络脉浅显而易察,所以二者病变的诊察方法亦有所不同。经脉的病变,以诊气口知之;络脉的病变,以察络脉知之。但由于经络内属脏腑,外连体表,脏腑经脉气血的病变常常可由络脉反映出来,所以察络脉亦可测知脏腑经脉有关方面的病变。具体而论,诊络脉法首先可  相似文献   

6.
内容简介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人体十二正经是肺、心包、心、肝、脾、肾六脏和大肠、小肠、三焦、胃、胆、膀胱六腑,共12个内脏所分出的12条经脉,均从体内脏腑发出走向体表,顺沿四肢百骸,遍布周身上下。任督二脉作用于头面和躯干,合称为十四正经。经脉是人体营、卫、气、血运行的途径。腧穴是经络脏腑之气转输和聚集所在,也就是针灸、按摩施术的特定部位。通过经络和腧穴的作用,来调整人体气血,以达到治愈疾病恢复健康的目的。《内经·经脉篇》说,经络可以控制人体一切功能,具有决死生,除百病的作用。现将"全身经络按摩法"按人体部位分为(一)按摩头面颈项保证五官气血通畅,(二)按摩胸腹防治心脏疾患,(三)按摩肚腹防治肠胃下腹疾患,(四)按摩肩背腰尻防治腰脊疾病,(五)按摩四肢防治全身疾病五个部分分述。  相似文献   

7.
经络腧穴既可循经治疗疾病亦可反应病症,"远者司外揣内,近者司内揣外"。募穴又称腹募穴,是脏腑之气血汇聚于胸腹部的腧穴,乃"脏气结聚之所","经气聚于此也",脏腑气血阴阳变化可通过经络而体现于相应的募穴,募穴好比脏腑在体表开的一扇窗口。通过经络诊察,问询患者穴位异常感受或体会腧穴体表寒温、指下异常感觉等,可以判断疾病归经、病变属性,"腹爆满,按之不下,取太阳经络者,胃募也"、"胆虚气上溢而口为之苦,治以胆募俞","凡刺之数,先视其经脉,切而循之,审其虚实而调之"。气街是经气纵横汇通的共同道路,系脏腑和诸经气、气血横向输注的捷径,脏腑气血通过气街而直达于外,灌注诸经。期门、日月作为肝胆募穴生理条件下肝胆脏腑气血阴阳平衡,脏腑之气灌注;病理条件气血阴阳失衡将影响肝胆募穴正常功能活动,造成气血输注障碍,引起期门与日月的体表病理性反应,如寒温异常、压痛、触诊异常感觉等;期门、日月与肝胆还存在着解剖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单侧复合病脉,是指两经或两经以上病脉,是刘老分经脉诊理论的又一重要组成部分,隶属分经脉诊的第二部分内容.单经病脉理论可用于指导临床中病因简单的单一脏腑疾病的诊治,寸、关、尺各部位的脉象强弱与相对应的单个脏腑病变呈一一对应关系.但临床疾病的发展,变化多端,常可涉及两个或多个脏腑尤其是脏腑的慢性疾病,随其病程的延长,脏腑的表、里、虚、实、气、血、阴、阳均相互影响,脏腑与脏腑间亦相互影响,根据脏腑五行生克关系,脏腑间可出现“相乘”、“反侮”等现象,相对应的寸、关、尺各部脉象强弱亦随之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9.
司内而揣外出自《灵枢·外揣》,作为中医临床的两种辨证思维方法,历代医家以及教科书均较重视司外而揣内,很少提及司内而揣外,这种片面性直接影响了对辨证论治的全方位理解,进而影响到临床疑难性和复杂性疾病的诊疗。司内揣外辨证的基本涵义大致有以下五种意思:即按部位、色脉、望闻诊和问切诊、天人关系、有形无形之意,分出"内"和"外"。司内辨证思维的侧重点不是"揣外",而是"司内",不应停留于病家的外在脉证和体征方面去考虑问题,而应聚焦于机体的内在因素。内在因素包括阴阳关系,脏腑关系、气血关系、六淫致病特点等人体内部的生理、病理变化规律,并以此作为判断病机,确立治法,处方用药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1主张“司外揣内”的辨证方法《灵枢》虽非一人之作,但对疾病的认识方法则是惊人的一致,均提倡辨病证要以表知里、“司外揣内”,从病之表象综合分析。所以,当时对医疗技术高明医生的要求是“善审尺者,不待于寸,善调脉者,不待于色。能参合而行之者,可以为上工”。《灵枢·邪气脏腑病形》将脉之六变,即“缓、急、小、大、滑、涩”与每脏之6种病变相合,体现出五脏疾病脉证相合的辨证方法。2辨证强调虚实二端在《灵枢》中,对疾病辨识论述最多、涵盖范围最广的要数对虚实二证的认识。如脏腑虚实、经脉之气有余不足、六气有余不足、四海有余不足等…  相似文献   

11.
望诊自古至今被中医视为四诊之首,并有“望而知之谓之神”之说.论述笔者恩师、深圳高级师带徒国家师承指导老师、广东省名老中医罗陆一教授,临床运用望印堂诊治肺系疾病的经验.  相似文献   

12.
临床决策是十分复杂的专业劳动,良好而科学的临床决策取决于众多因素,包括医师的临床经验、知识水平、医师的爱心与责任心、患者病情的复杂性、医疗水平与条件、患者及家属的条件与配合程度等等,辩证法的"度"在临床的良好应用会帮助医师准确地把握病情,给予更加适度治疗,真正的个体化临床决策必须由医师与患者及家属的密切配合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13.
从中医理论建构的方法学角度,探讨基于老中医经验的自下而上建构中医中层理论的研究思路。通过解读中层理论的概念与内涵,例举分析近年来名老中医经验传承研究的主要成果和问题,提出基于老中医经验开展中医中层理论建构的策略,包括提高自觉意识、资料收集阶段引入质的研究方法、在分析和建构阶段运用质性研究中扎根理论方法,探索系统化、程序化理论建构方法等。  相似文献   

14.
杜俊毅  章薇  范洪桥 《世界中医药》2013,8(10):1213-1214
王行宽教授系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第二批、第三批、第四批及第五批指导老师,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经验传承工作室指导老师,湖南省名中医,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首届终身教授,湖南省中医内科学术带头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王教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50余年,对内科疑难杂症及急危重症最为擅长,对杂症治疗另辟蹊径,常获奇效。笔者有幸侍诊,获益良多,兹将其治疗便秘的经验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15.
全国名老中医继承人指导老师吴寿善教授,是全国著名的中医肝病临床专家,对中医经典特别是《温病学》理论在肝病中的临床应用,造诣颇深。吴寿善教授中医肝病学术思想的主要体现点是:把握中医主要证型,灵活论治病毒性肝炎;HBeAg阳性慢乙肝患者中医治疗有优势;慢乙肝的病机关键是湿热蕴结;慢乙肝的病机枢纽是肝络瘀阻;慢乙肝无症可辩,舌诊当先;慢乙肝治中焦如衡,治湿勿忘清透气机、平调寒热;重症肝病患者,大黄量重须防白蛋白低下;衷中参西,重视肝病中医微观辨证。  相似文献   

16.
述著名中医商德明先生20世纪三四十年代在重庆的中医学术活动及其提出的中医改进思路,认为高先生是那个年代中医改革派的一个缩影,中医改进之路的学说有巨大的历史功绩,然而至今也有部分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7.
破伤风是一种急性特异性感染性疾病,是由破伤风杆菌经创口入侵人体后引起的。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破伤风抗毒素与免疫球蛋白预防和治疗。祖国医学对其有一套有别于其他证候的诊疗程序和理论。本文借导师冯五金教授运用五虎追风散治疗破伤风的一则验案,与大家分享名医经验。  相似文献   

18.
朱俊程 《山西中医》2009,25(10):1-3
脉诊是中医四诊方法之一,临床学习应用有一定难度。清代著名中医学家陈修园对脉诊的阐述深入浅出,他继承《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脉诊理论,结合临床经验,主张以《内经》理论为主,具体分析王叔和、李时珍、张景岳等医家论述,创立八纲脉法,对脉诊理论的整理做到提纲挈领,知常达变。  相似文献   

19.
张磊老师是国家第二批师承制导师,在当今国家大力发展中医的情况下,如何遵循中医药科学自身的发展规律,继承弘扬传统中医特色和优势,培养和造就一批名中医,是新形势下的一个重要命题。本文根据作者侍医过程中的心得体会,从写实的角度,思考张磊成为名医的必然性;文章从他艰苦勤奋的学习历程、充满强烈事业心和责任感的工作经历出发,结合其知识结构,治学态度,高尚情操,敬业精神,专业素养,以及个人人格魅力,展示张磊多才多艺的丰富医学人生,从而为大家学习中医树立榜样。  相似文献   

20.
中医诊法分为望、闻、问、切四诊,临床医生通过四诊所收集的资料,尤其是疾病的各个症状,作为判断各病种,辨别各证候的主要依据,故四诊法是中医认识和掌握疾病的基本手段。本文通过对临床资料的收集分析,整理归纳出中医四诊在中医外科皮肤病中运用的独特之处,旨在为中医四诊在皮肤病的临床诊断中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