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 毫秒
1.
目的:通过观察柴胡疏肝汤对氯化锂-匹罗卡品慢性颞叶癫痫-抑郁共病模型大鼠TNF-α和5-HT含量的影响,探讨柴胡舒肝汤对TNF-α、5-HT参与癫痫抑郁共病机制的干预作用。方法:建立氯化锂-匹颞罗卡品慢性颞叶癫痫大鼠模型,造模完成6周后,随机分为5组:西酞普兰组(A)、生理盐水组(B)和柴胡疏肝汤高、中、低剂量组(C、D、E),连续灌胃给药4周,每天2次。干预前后,RT-PCR法检测大鼠海马TNF-α水平,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大鼠海马5-HT含量,通过强迫游泳和糖精偏好实验进行抑郁行为学监测,大鼠痫性发作次数通过录像监测系统24 h监测。结果:与干预前比较,药物干预后,A、C、D组大鼠痫性发作次数明显减少,强迫游泳累计不动时间明显缩短(P<0.01),糖水消耗量明显增加(P<0.01);与B组相比,A、C、D组药物干预后,大鼠海马TNF-α mRNA的表达明显下调(P<0.01),5-HT的含量明显增加(P<0.05,P<0.01);A与C、D组相比,均无明显变化。结论:TNF-α通过调节5-HT的水平参与癫痫抑郁共病的发病机制,柴胡疏肝汤具有下调慢性颞叶癫痫抑郁共病模型大鼠海马TNF-α mRNA表达,提高5-HT含量,减少大鼠痫性发作次数,改善抑郁行为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氯化锂-匹罗卡品慢性颞叶癫痫抑郁共病大鼠模型,探讨柴胡疏肝汤通过抑制脑吲哚2,3-双加氧酶(IDO1)治疗癫痫、改善癫痫相关性抑郁样行为的作用。方法腹腔注射匹罗卡品诱发大鼠癫痫持续状态(SE),约至第8周形成癫痫抑郁共病模型,表现出癫痫相关性抑郁样行为。将成功模型随机分为1-甲基-色氨酸(1-MT)组(A组),柴胡疏肝汤高、中、低剂量组(B组、C组、D组),生理盐水组(E组)。通过强迫游泳(FST)和蔗糖消耗实验检测抑郁行为的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RT-q PCR)检测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和吲哚2,3-双加氧酶(IDO1)mRNA的表达,液相色谱-质谱法检测海马犬尿素(KYN)、色氨酸(TRY)及五羟色胺(5-HT)的浓度。结果慢性颞叶癫痫模型呈时间依赖性诱导海马IL-1β、IL-6的表达上调,进而激活IDO1,导致TRY代谢通路的改变,致使KYN浓度增加,5-HT浓度降低,最终诱发慢性颞叶癫痫相关的抑郁行为。柴胡疏肝汤通过抑制海马IDO1的激活阻止了慢性颞叶癫痫相关性抑郁样行为,减少癫痫自发发作次数。结论柴胡疏肝汤高、中剂量具有抑制脑IDO1的激活,改善大鼠癫痫相关性抑郁样行为,减少癫痫发作次数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观察经皮电刺激耳迷走神经支配的耳穴区对颞叶癫痫大鼠自发癫痫发作频率及海马区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蛋白及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耳穴刺激对颞叶癫痫的缓解效应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治疗组,每组12只。采用氯化锂-匹罗卡品腹腔注射复制慢性自发性颞叶癫痫大鼠模型,对治疗组大鼠耳迷走神经支配的"心""肺""皮质下"耳穴区进行经皮电刺激干预,每日1次,每次20min,连续6周。用长时程视频监测动物的癫痫发作情况,治疗后采用免疫荧光与荧光定量real-time PCR方法观察癫痫大鼠海马区IL-1β、TNF-α蛋白及mRNA表达情况。结果:颞叶癫痫大鼠有反复自发的癫痫发作,模型组大鼠的自发癫痫发作频率随时间延长有增加的趋势,治疗组大鼠的自发癫痫发作频率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减少(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CA 1、CA 3区IL-1β、TNF-α免疫活性增强,免疫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P0.05),海马内IL-1β、TNF-αmRNA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1);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大鼠海马CA 1、CA 3区IL-1β与TNF-α蛋白的免疫活性降低,免疫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P0.05),海马内IL-1β、TNF-αmRNA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0.05,P0.01)。结论:耳迷走神经支配的耳穴区经皮刺激干预能显著降低颞叶癫痫大鼠反复自发的癫痫频率,此效应可能与下调海马区炎性因子IL-1β、TNF-α蛋白的免疫反应及mRNA表达水平有关,即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的抗癫痫效应可能与其海马内的抗炎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汤对炎症诱导的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hypothalamic-pituitary-adrenal,HPA)轴亢进和内脏高敏的影响。方法:4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匹维溴铵组,柴胡疏肝汤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采用乙酸灌肠法造模。造模后第7周,予匹维溴铵和柴胡疏肝汤治疗2周,检测血清IL-1β、IL-6水平,结肠5-HT含量及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受体1和2(corticotropin releasing hormone receptor 1 and 2,CRH-R1和CRHR2)mRNA的表达,地塞米松/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测试各阶段的皮质酮(Corticosterone,CORT)水平,评价内脏高敏情况。结果:肠易激综合征大鼠模型出现IL-6、IL-1β水平升高,地塞米松/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测试不同时间段CORT水平升高,结肠5-HT含量增加,CRHR1 mRNA的表达上调,回缩反射中压力阈值降低,而避水应激实验中粪粒数明显增加。柴胡疏肝汤(5、10g/kg)下调肠易激综合征大鼠模型IL-6、IL-1β水平,降低地塞米松/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测试不同时间段CORT水平,减少结肠5-HT含量,抑制结肠CRH-R1 mRNA的表达,正常化回缩反射中压力阈值和减少避水应激实验中粪粒数。结论:柴胡疏肝汤通过下调IL-6、IL-1β水平,纠正失调的HPA轴,减少结肠5-HT含量,抑制结肠CRHR1 mRNA的表达,降低大鼠肠道敏感性而治疗肠易激综合征。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百合地黄汤对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抑郁大鼠模型血清炎症因子及其海马5-HT表达水平的影响,探究其抗抑郁的作用机理。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百合地黄汤低剂量组、百合地黄汤高剂量组、湘百合地黄汤组、氟西汀组,每组10只。采用孤养加慢性温和不可预知性应激的方法建立慢性应激抑郁大鼠模型,造模时间为28 d,造模结束后,通过旷场实验,强迫游泳实验评价大鼠的抑郁样行为,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抗炎因子IL-1β的水平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海马神经递质5-HT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的自主活动次数明显少于正常组,强迫游泳不动时间明显长于正常组,血清IL-1β含量明显高于正常组,海马神经递质5-HT表达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百合地黄汤高剂量组及湘百合地黄汤组大鼠的自主活动次数明显多于模型组、强迫游泳不动时间明显短于模型组,血清IL-1β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海马神经递质5-HT表达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百合地黄汤高剂量组大鼠的行为学、血清IL-1β含量及海马5-HT表达情况与湘百合地黄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百合地黄汤对抑郁模型大鼠抗抑郁疗效显著,抑制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血清IL-1β含量升高,提高其海马5-HT表达水平,可能是其抗抑郁作用机理之一;百合地黄汤方中选用湖南龙山百合与选用江西百合比较,对其抑郁作用影响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加味逍遥散对抑郁大鼠行为学及海马组织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氟西汀组、加味逍遥散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均腹腔注射LPS建立抑郁大鼠模型。氟西汀组每天灌胃盐酸氟西汀1.54 mg/(kg·d),加味逍遥散低、中、高各剂量组每天分别灌胃加味逍遥散2.5 g/(kg·d)、5 g/(kg·d)、10 g/(kg·d),空白组及模型组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通过旷场实验及强迫游泳实验观察大鼠行为学的变化,采用高效液相-质谱联用(HPLC-MS/MS)技术检测海马组织中5-羟色胺(5-HT)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检测海马组织IL-1βm RNA、IL-6 m RNA、TNF-αm RNA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起立数、穿格数、修饰数均明显减少,强迫游泳不动时间延长,海马组织5-HT浓度显著降低,而IL-1βm RNA、IL-6 m RNA、TNF-αm RNA表达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氟西汀组、加味逍遥散高剂量组大鼠起立数、穿格数、修饰数显著增加,强迫游泳不动时间缩短,海马组织5-HT浓度显著升高,而IL-1βm RNA、IL-6 m RNA、TNF-αm RNA表达量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加味逍遥散对LPS诱导抑郁模型大鼠具有明显抗抑郁作用,通过抑制IL-1βm RNA、IL-6m RNA、TNF-αm RNA的过度表达,增加大鼠海马组织5-HT的含量来改善大鼠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7.
王倩  曾培  袁莉莉  张永玲  白永利  范文涛 《陕西中医》2021,(10):1327-1332,1362
目的:基于NF-κB信号通路观察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对癫痫大鼠炎症因子的影响,研究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癫痫的内在机制。方法:随机将60只SD雄性大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低剂量组(4.5 g/kg)、中剂量组(9 g/kg)、高剂量组(18 g/kg)、丙戊酸钠对照组。造模结束后,各组均予以灌胃治疗4周,空白组和模型组每日给予10 ml/kg0.9%氯化钠灌胃,阳性对照组给予丙戊酸钠灌胃,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各组给予中药灌胃。造模与治疗期间,进行行为学观察。治疗结束后,检测血清中炎性因子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HE染色,观察海马的病理变化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NF-κBp65、IκBa蛋白表达情况。结果:①大鼠行为学变化:柴胡加龙骨牡蛎汤高、中、低剂量组灌胃治疗2周后,各组大鼠癫痫发作的次数和级别都有所减少,体重也不断增加,柴胡加龙骨牡蛎汤高剂量组效果最为明显。②海马病理变化:与模型组相比,中药高、中、低剂量组和丙戊酸钠组颗粒细胞和锥体细胞数量较多,形态完整、边界清晰,分布较紧密。③ELISA法检测:与模型组相比,柴胡加龙骨牡蛎汤高、中组和丙戊酸钠组的IL-6和TNF-α表达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④Western blot蛋白检测:与模型组比较,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与丙戊酸钠组IκBa相对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和丙戊酸钠组NF-κBp65相对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可以抑制癫痫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可以减少癫痫发作的次数和频率,可以降低癫痫大鼠血清炎症IL-6、TNF-α的表达,可以降低NF-κBp65表达,升高IκBa蛋白表达,对海马神经元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柴胡疏肝汤对氯化锂-匹罗卡品所致的慢性颞叶癫痫模型大鼠NMDA(N-methyl-D-aspartate)受体亚单位NR2B和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II(Calcium/Calmodulin-dependent Protein Kinase II,CaMKII)表达及行为学的影响。方法:将50只制备成功的Wistar慢性颞叶癫痫大鼠(B)随机分为5组(B1-5),艾芬地尔组(B2)予艾芬地尔(ifenprodil)10 mg?kg-1 腹腔注射,柴胡疏肝汤低、中、高剂量组(B3-5)分别予柴胡疏肝汤2.5,5,10 g?kg-1 灌胃,空白对照组(A)和生理盐水组(B1)均予等容积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各组连续干预8周,同时进行行为学视频监测,8周后运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海马、颞叶皮层NR2B和CaMKII的表达情况。结果:艾芬地尔组和柴胡疏肝汤高剂量组大鼠的发作次数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在大鼠海马、颞叶皮层,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NR2B和CaMKII的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艾芬地尔组及柴胡疏肝汤高剂量组NR2B和CaMKII的表达水平降低(P<0.05);艾芬地尔组与柴胡疏肝汤高剂量组的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柴胡疏肝汤高剂量可减少慢性颞叶癫痫大鼠痫性发作次数,且具有抑制NR2B及CaMKII的作用,这可能是柴胡疏肝汤发挥其抗癫痫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贾奎  冯龙  黄晨杰  李金耀 《中成药》2023,(12):3943-3949
目的 探讨柴胡疏肝散对卒中后抑郁大鼠行为学及额前皮质与纹状体区5-HT2A、BDNF表达的影响。方法 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柴胡疏肝散组、氟西汀组、联合用药组,每组9只,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术后给予慢性不可预见的温和刺激造模4周,结束后分别灌胃给予生理盐水5 mL/kg、柴胡疏肝散2 mg/kg、氟西汀12.5 mg/kg、柴胡疏肝散2 mg/kg+氟西汀12.5 mg/kg,每天1次,连续4周。实验期间测定各组大鼠体质量,并行行为学(糖水偏好实验、旷场实验及Morris水迷宫实验)评定。实验结束处死大鼠后,采用RT-qPCR法检测额前皮质与纹状体区5-HT2A、BDNF mRNA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大鼠额前皮质与纹状体区5-HT2A、BDNF的阳性细胞表达,Westren blot法检测额前皮质与纹状体区5-HT2A、BDNF蛋白表达。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抑郁样行为未见改善,5-HT2A及BDNF mRNA表达、阳性细胞表达、蛋白表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柴胡疏肝散组、氟西汀组和联合用药组大鼠抑郁样行为改善,5-...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疏肝解郁经典名方柴胡疏肝散对Aβ1-40诱导的肝郁证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disease,AD)病理模型大鼠行为学和海马神经递质等指标的影响,以期阐明柴胡疏肝散对肝郁证AD的治疗作用及其基本机制。方法:雄性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对照组、AD模型对照组、西药安理申对照组、柴胡疏肝散高、低剂量组,每组l5只。束缚法连续3周,建立实验性大鼠肝郁模型;肝郁模型大鼠的海马内注射Aβ1-40建立肝郁型AD病证结合模型。Morris水迷宫试验观测实验各组行为学指标的变化,HPLC-ECD技术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神经递质NE、DA和5-HT含量。结果:糖水偏好实验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糖水偏好度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安理申组和柴胡疏肝散组大鼠糖水偏好度明显提高(P<0.01),柴胡疏肝散高剂量组较安理申组提高更明显(P<0.05)。Morris水迷宫试验结果发现,模型组大鼠寻找平台时间及逃避潜伏期较正常组明显延长(P<0.01);与模型组比较,安理申组和柴胡疏肝散组大鼠寻找平台时间及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P<0.01),安理申组和中药高剂量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大鼠海马组织神经递质的含量监测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NA、5-HT和DA水平较正常组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安理申组和柴胡疏肝散组大鼠海马组织NA、5-HT和DA水平明显升高(P<0.01)。结论:Aβ1-40结合束缚法可成功建立病症结合的肝郁证AD动物模型;柴胡疏肝散能增加动物对糖水的偏好度,可显著改善模型动物的抑郁状态与记忆和学习能力,其机制可能与其明显提高大鼠海马内的神经递质NE、DA和5-HT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营分证与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关系。方法将104例患者按不同病种分为急性白血病、非急性白血病2类。根据中医辨证急性白血病分为卫分证组(白卫组)10例,气分证组(白气组)12例,营分证组(白营组)20例。非急性白血病分为卫分证组(非白卫组)20例,气分证组(非白气组)24例,营分证组(非白营组)18例。另选择体检健康者15例为健康对照组(对照组)。主要观察不同病种及不同阶段卫分证、气分证、营分证患者IL-1β、IL-6I、L-10水平的变化。结果急性白血病各组中IL-1β、IL-6呈连续上升,各组间差异显著,且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1)。IL-10水平白卫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别(P>0.05),白气组明显升高(P<0.01),白营组显著下降,且低于对照组(P<0.01)。白气组与非白气组比较、白营组与非白营组比较,IL-6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均<0.01),而IL-10水平显著下降(P均<0.01)。结论急性白血病发展到营分证阶段时,IL-1βI、L-6显著升高,高于卫分证、气分证,IL-10则显著下降。可见急性白血病发展到营分证阶段与细胞因子网络的紊乱密切相关,尤其与IL-6和IL-10的失衡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痛泻要方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大鼠下丘脑中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6受体(IL-6R)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SPF级Wistar大鼠运用复合方法进行溃疡性结肠炎造模后,随机分为5组:模型组,痛泻要方低、中、高剂量(2.75,5.5,11 g·kg~(-1))组,美沙拉嗪(5-ASA)组。药物处理大鼠21 d后麻醉处死,肉眼观察结肠大体形态损伤并进行评分。分离各组大鼠血清,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清中IL-6含量,分离大鼠下丘脑组织并提取总RNA后,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al-time PCR)法检测IL-6和IL-6R基因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下丘脑组织IL-6和IL-6R的分布及蛋白表达量。结果:ELISA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中IL-6含量明显升高,经过药物处理后,药物组血清中IL-6含量均有所下降,其中以痛泻要方高剂量组效果最为明显(P0.05)。Real-time PCR结果表明,模型组大鼠下丘脑组织中IL-6和IL-6R基因表达量明显高于空白组(P0.05),经药物治疗后,药物组IL-6和IL-6R基因表达均有所降低,其中以5-ASA组和痛泻要方高剂量组降低最为明显(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表明,与空白组比较,溃疡性结肠炎大鼠IL-6和IL-6R蛋白表达量明显增加(P0.05),药物处理可以降低大鼠下丘脑IL-6和IL-6R蛋白表达量,其中以5-ASA组和痛泻要方高剂量组降低最为明显(P0.05)。结论:痛泻要方对2,4,6三硝基苯磺酸(2,4,6-trinitrobenzene sulfonic acid,TNBS)/乙醇法UC大鼠下丘脑组织中IL-6和IL-6R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具有明显抑制作用,提示痛泻要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机制可能与抑制下丘脑中IL-6/IL-6R信号通路的异常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通窍鼻炎颗粒联合针刺治疗过敏性鼻炎(AR)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4,IL-6,IL-10水平的影响。方法:11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AR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55)和观察组(n=55)。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通窍鼻炎颗粒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针刺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积分及炎性因子IL-4,IL-6,IL-10水平。并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复发率。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4%,明显高于对照组85.4%的总有效率(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喷嚏、流涕、鼻塞及鼻痒等症状积分显著降低,IL-4,IL-6,IL-10水平明显降低,比较都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的复发率为5.4%,明显低于对照组18.2%的复发率(P0.05)。结论:通窍鼻炎颗粒联合针刺治疗AR疗效可靠,能够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临床症状,减轻炎性反应,且复发率低,临床上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痛风泰颗粒剂对痛风患者外周血IL-1β、IL-8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侠  张剑勇  于丽  张燕英 《河南中医》2009,29(5):460-462
目的:探讨痛风泰颗粒剂对痛风的抗炎机理。方法:选择痛风病人6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35例以痛风泰颗粒剂合双氯芬酸钠双释放肠溶胶囊(戴芬)75 mg,qd治疗,疗程7 d;对照组25例,给予戴芬75 mg,qd治疗,疗程7 d,观察药物对患者外周血细胞因子IL-1β、IL-8以及ESR、CRP、BUA、关节情况的影响。结果:两组外周血细胞因子治疗前后均有异常表达,治疗后异常水平均有下降,治疗组治疗前后自身比较,两种细胞因子的下调均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治疗前后,治疗组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自身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对照组自身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ESR、CRP、BUA差异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痛风泰颗粒剂治疗痛风,能够影响外周血异常细胞因子表达,对痛风患者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指标均有一定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营分证白细胞介素(IL)-1β、IL-6、IL-10变化规律,探讨温病营分证的病机实质。方法将104例患者按不同病种分为急性白血病、非急性白血病。根据中医辨证,急性白血病分为卫分证组(白卫组)10例,气分证组(白气组)12例,营分证组(白营组)20例;非急性白血病分为卫分证组(非白卫组)20例,气分证组(非白气组)24例,营分证组(非白营组)18例。另选择体检健康者15例为健康对照组。观察不同病种营分证与卫分证、气分证患者IL-1β、IL-6、IL-10变化规律。结果在营分证阶段,急性白血病、非急性白血病IL-1β、IL-6的表达显著升高,而IL-10显著下降,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病种间IL-1β无差异(P〉0.05),而IL-6与IL-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IL-1β、IL-6,IL-10的变化规律可为营分证病机实质提供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侗药五味止泻汤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结肠损伤的修复作用及对血清IL-1和IL-10的影响.方法:以2,4,6-三硝基苯磺酸和乙醇灌肠法制备UC大鼠模型,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侗药五味止泻汤低、中、高剂量组(5.5,11,22 g·kg-1)和美沙拉嗪(0.5 g·kg-1)组,共6组,每组10只.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不同剂量侗药五味止泻汤ig,美沙拉嗪组予以美沙拉嗪ig,正常组及模型组灌服等体积蒸馏水.10d后观察大鼠一般情况及组织病理学改变,透射电镜观察结肠超微结构改变,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的血清白介素-1(IL-1)、白介素-10(IL-10)的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侗药五味止泻汤3个剂量组均能有效提高大鼠血清IL-10含量,降低IL-1含量(P<0.01),并对损伤的结肠黏膜有明显的修复作用,降低结肠黏膜损伤指数(P<0.01).结论:侗药五味止泻汤通过抑制促炎细胞因子IL-1,促进抗炎细胞因子IL-10生成,发挥对UC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小肠内滴注健脾通里中药对胃癌术后早期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和白细胞介素-12(IL-12)调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60例将要手术的胃癌患者随机分为研究和对照两组。研究组(30例)术后第1天小肠内滴注健脾通里中药;对照组(30例)术后第1天小肠内滴注生理盐水;疗程均为7天。观察手术前后IL-2、sIL-2R和IL-12变化。结果与术前比较,两组IL-2、IL-12升高,sIL-2R降低,研究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上述指标虽有所改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IL-2升高和sIL-2R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胃癌术后早期肠内滴注健脾通里中药能够提高机体免疫功能;这对防治术后早期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改善预后、提高临床生存率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莪红片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疗效,探讨不同证型UA与白细胞介素-6、18(IL-6、18)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相关性,以寻找对UA辅助诊断及中医辨证具有一定意义的客观化、量化指标。方法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莪红片,疗程20d。治疗前后检测2组IL-6、IL-18、hs-CRP。结果2组均能缓解UA,2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83%(P0.01),主要适用于标实为主患者;同时能明显降低患者血清中IL-6、IL-18和hs-CRP(均P0.01)。治疗组治疗前IL-6、IL-18、hs-CRP标实为主患者明显高于本虚为主及对照组(P0.01、P0.05),治疗组降低hs-CRP效果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莪红片可有效治疗UA,不同证型UA与IL-6、IL-18和hs-CRP的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补肾活血方对肾虚血瘀型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RSA)患者分泌晚期血清中IL-11及其受体的影响。方法第一部分实验测定肾虚血瘀型URSA患者15例(6~10周)及无自然流产病史正常早孕的15例(6~10周)流产蜕膜组织中IL-11、IL-11R及蜕膜化标志物PRL、IGFBP-1mRNA的含量。第二部分实验将未孕的肾虚血瘀型URSA患者80例,随机分为服用中药补肾活血方实验组(40例)、服用西药阿司匹林对照组(40例),收集有过至少一次妊娠史的正常妇女40例作为正常组,检测未孕的肾虚血瘀型URSA患者治疗前后与正常妊娠妇女分泌晚期血清中IL-11、IL-11R及蜕膜化标志物PRL、IGFBP-1的表达水平。结果IL-11、IL-11R、PRL及IGFBP-1mRNA表达在URSA组中较正常组中低;IL-11、IL-11R、PRL、IGFBP-1水平在URSA患者血清中较正常妊娠女性血清中表达低;URSA患者口服补肾活血方治疗4周后,血清中IL-11、IL-11R、PRL、IGFBP-1表达升高,结果好于阿司匹林,且与正常人血清无显著差异。结论肾虚血瘀型URSA患者蜕膜组织中IL-11、IL-11R及蜕膜化标志物PRL、IGFBP-1表达减少,与URSA妊娠早期蜕膜化不足流产相关。补肾活血方可能通过适当升高肾虚血瘀型URSA患者分泌晚期血清中IL-11、IL-11R及蜕膜化标志物PRL、IGFBP-1的表达,促进滋养细胞蜕膜化和胚胎发育,并且比西药阿司匹林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临床疗效观察和实验指标检测探讨苍柏湿毒清作用机制,探求解脲支原体感染优化的治疗方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01组(苍柏湿毒清颗粒)、02组(左氧氟沙星)、03组(苍柏湿毒清颗粒+左氧氟沙星),比较症候积分和检测实验指标。结果:①有效率:03组69.70%01组33.33%02组45.45%。02组耐药率54.55%,复发率33.33%。②血清白介素IL-2、IL-12变化:01组03组02组。结论:①中药合用抗生素复发率低,并且使耐药菌株有敏感化趋势。中西医结合治疗模式为最优化的治疗方案。②中药与IL-2、IL-12变化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