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面神经不同损伤平面对针刺疗效的影响.方法:按面神经的损伤平面定位而分为5组,运动神经核段面瘫,膝状神经节段面瘫,镫骨神经段面瘫,鼓索神经段面瘫及茎乳孔段面瘫,2疗程后疗效观察和比较.结果:茎乳孔段面瘫疗效最佳,鼓索神经段、镫骨神经段疗效较好,膝状神经段次之,运动神经核段最差.结论:针刺疗效与神经损伤平面具有相关性,面神经损伤平面越高疗效越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面神经不同损伤平面对针刺疗效的影响.方法 按面神经的损伤平面定位而分为5组,运动神经核段面瘫,膝状神经节段面瘫,镫骨神经段面瘫,鼓索神经段面瘫及茎乳孔段面瘫,对120例患者针刺2疗程后疗效观察和比较.结果 茎乳孔段面瘫疗效最佳,鼓索神经段、镫骨神经段疗效较好,膝状神经段次之,运动神经核段最差.结论 针刺疗效与神经损伤平面具有相关性,面神经损伤平面越高疗效越差.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周围性面瘫神经定位诊断与针刺的疗效相关性。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周围性面瘫患者88例进行神经定位诊断,分为面神经核损害性面瘫(I型面瘫)3例、膝状神经节损害性面瘫(Ⅱ型面瘫)5例、镫骨肌神经段面瘫(Ⅲ型面瘫)13例、鼓索神经段面瘫(IV型面瘫)22例和茎乳孔处面瘫(V型面瘫)45例。予常规药物及针刺治疗,每日1次,12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3 d,3个疗程后进行疗效统计。结果:总有效率I型为66.6%,Ⅱ型为80.0%,Ⅲ、IV、V型均为100.0%。经秩和检验的两两比较,各型面瘫针刺疗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与神经定位诊断有明显相关性,茎乳孔以下神经受损者平面最低,疗效最好;病变于面神经管内以上者,平面越高,疗效越差。  相似文献   

4.
面神经炎不同部位神经受损与针刺疗效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面神经炎主要症状为一侧面部表情肌瘫痪。如患侧额纹消失 ,眼裂增宽 ,鼻唇沟变浅 ,口角下垂 ,示齿时口角歪向健侧 ,鼓腮时患侧口角漏气 ,面神经受损定位在茎乳孔外 ;如仅伴味觉缺失为鼓索支损害 ;伴听觉过敏为镫骨肌支损害 ;伴眼干 ,听力减退 ,或外耳道疱疹则提示膝状神经节及岩浅大神经受损。近几年来 ,我科通过以针刺为主治疗面神经炎 ,观察到其疗效与面神经的受损平面关系密切。本文 84例患者均为我科近 3年来住院病人 ,经体格检查 (部分行头颅CT) ,未发现其他颅神经体征 ,确诊为面神经炎。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84例患者均为首次单侧面…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贝尔麻痹面神经损伤平面和面神经功能状态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根据面神经损伤的不同平面将131例贝尔麻痹患者分为3组:A组(膝状神经节及以上段)30例,B组(膝状神经节与镫骨肌神经之间段)69例,C组(镫骨肌神经以下段)32例;用H—B面神经功能评价分级系统对131例患者进行分级,并分为3组:Ⅲ级16例,Ⅳ-Ⅴ级77例,Ⅵ级38例。结果:C组和面神经功能为Ⅲ级的患者疗效最好,B组和Ⅳ~Ⅴ级次之,A组和Ⅳ级最差(P〈0.01)。结论:面神经损伤平面越高,则损伤程度越重,疗效越差,否则反之。面神经功能越好,疗效越好,否则反之。  相似文献   

6.
面神经炎主要症状为一侧面部表情肌瘫痪 ,如患侧额纹消失 ,眼裂增宽 ,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 ,示齿时口角歪向健侧 ,鼓腮时患侧口角漏气。面神经受损定位在茎乳突孔以上而影响鼓索神经时 ,尚有病侧舌前 2 / 3味觉障碍。如在发生镫骨肌分支以上处遭受损害 ,则尚有味觉损害和听觉过敏。膝状神经节被累及时 ,除有面神经麻痹、听觉过敏和舌前2 / 3的味觉障碍外 ,还有病侧乳突部疼痛 ,以及耳廓部和外耳道感觉迟钝 ,外耳道或鼓膜出现疱疹 ,构成所谓Hunt综合征。膝状神经节以上损害时光浅大神经受损 ,出现Hunt综合征。但此时无耳道内或鼓膜上的疱疹…  相似文献   

7.
1一般资料 29例均为门诊病人,对可疑病例经本院或外院CT或MRI排除其它脑部疾患而确诊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其中男15例、女14例;年龄最小8岁、最大82岁,平均年龄为46.6岁;病程最短发病半天、最长3个月。面神经的损伤部位:面神经茎乳孔外损伤:20例(面肌麻痹)、面神经鼓束支损伤5例(面肌麻痹伴味觉缺失)、面神经镫骨肌支损伤3例(面肌麻痹伴味觉缺失和听觉过敏)、面神经膝状神经节及岩浅大神经损伤1例(面肌麻痹伴味觉缺失、眼干、听力下降、外耳道疱诊)。  相似文献   

8.
陶春祥 《中医杂志》2005,46(12):948-949
答:贝尔(Bell)面瘫为单纯性面神经麻痹,又称为贝尔综合征.本病起病突然,往往在清晨起床时发现嘴角偏向一侧,鼻侧唇沟变浅或平坦,眼裂扩大不能闭合,额纹变浅或消失,表情肌瘫痪.研究认为,当面部、耳部受冷风侵袭引起血管痉挛时,面神经因同在缺氧而肿胀,而神经管相对狭窄,以致进一步压迫面神经使其变性.茎乳孔(面神经管)本身的炎症也可引起面神经管狭窄导致本病发生,也有认为可能与病毒感染和免疫反应有关.由于面神经内受累部位不同,症状表现亦各异.当茎乳孔受损未累及鼓索时,仅表现为患侧表情肌瘫痪;若损害到茎乳孔以上的鼓索神经时,则伴有同侧舌前2/3的味觉障碍;若累及镫骨肌支就发生听觉异常.  相似文献   

9.
<正>面瘫是常见的多发病,起病急,见于一侧面部肌肉麻木不利,额纹、鼻唇沟变浅,露睛流泪,眼裂变大,口角歪斜,病侧皱眉、蹙额、闭眼、鼓颊、露齿不能,起病前偶见耳后、乳突区疼痛。西医认为本病多是乳突孔内面神经的急性病毒感染和水肿所致神经受压或局部循环障碍导致的。而面神经出颅后的走行处,如膝状神经节、鼓索、镫骨肌支、乳突孔等,都可能发生病变,且随节段越高病症越重,治疗也越困难。中医认为本病多为脉络空虚,卫阳不固,复感风寒或风热之邪,邪中经络致手足阳明、太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粗针神道穴平刺和传统针刺两种方法对不同损伤程度面神经炎的疗效。方法:将1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成粗针平刺组和传统针刺组,在口服西药治疗基础上,分别予粗针神道穴平刺及传统针刺,10次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比较疗效。结果:粗针平刺组总痊愈率及不同程度面神经损伤面神经炎的痊愈率均优于传统针刺组,尤其对第2节段(鼓索和膝状神经节)以下面神经损伤和M波波幅比在50%-30%的面神经炎的疗效优势更为明显(P〈0.05)。结论:粗针神道穴平刺治疗不同损伤程度面神经炎较传统针刺有一定优势,且该方法简便易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面瘫神经损伤定位和治疗方法之间的相关关系,为临床选择最佳治疗方案.采用随机、按神经损伤定位分层对照的方法,将199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分为针刺治疗组(A组)、西药治疗组(B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C组).结合临床和肌电图作出准确神经损伤定位,用House-Brach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标准,结合临床症状、体征进行疗效分析,并作6个月随访.结果表明面神经管内损伤,中西医结合疗法优于针刺组和西药组(P<0.05),后遗症少;面神经管外损伤,3组之间疗效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说明定位在面神经管内的面瘫,以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为最佳选择;定位在面神经管外的面瘫,有明显的自然痊愈趋向.  相似文献   

12.
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若干影响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14,自引:6,他引:14  
王声强  白亚平  于溯 《中国针灸》2003,23(6):367-370
目的:研究分析影响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的相关因素,为临床治疗及科研工作提供相应的参考依据。方法:共综合了35篇相关文献的内容,从治疗时机、面神经损伤程度、面神经损伤部位、辨证分型、针刺手法及腧穴选择6个方面进行了归纳总结,并作了简要的评述。结论: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容易受到临床相关因素的影响,加强对影响针刺治疗面瘫疗效相关因素的分析研究,能够更好地把握面瘫的针刺治疗作用规律。  相似文献   

13.
针刺结合埋线疗法治疗面神经麻痹158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李玲 《中国针灸》2005,25(3):167-168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埋线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将212例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158例应用针刺结合埋线疗法,对照组54例应用针刺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3%,对照组为83.3%,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治疗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刺结合埋线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4.
分期针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瘫31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目的:寻找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最佳治疗方法。方法:运用“分期针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31例,并与对照组30例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的愈显率为90.3%,对照组为70.0%,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相似文献   

15.
浅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观察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王晶 《中国针灸》2004,24(1):47-48
目的 :观察不同深浅刺法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 :将 96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 2组 ,分别采用浅刺法 (治疗组 )和沿皮透穴刺法 (对照组 )进行治疗。结果 :治疗组愈显率为 95 8% ,对照组愈显率为 81 3%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浅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优于沿皮透穴刺法。  相似文献   

16.
以面肌对电针刺激的反应判断周围性面瘫预后和针灸疗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判断周围性面瘫的预后和针灸疗效的检测方法.方法:以瘫痪侧表情肌群对电针治疗仪断续波刺激的反应为指标将154例患者分为良好型102例,一般型24例和不良型28例,再采用电针断续波配合温和灸治疗.结果:在不超过30次的治疗次数下,良好型治愈率为96.1%,一般型为50.0%,而不良型为0,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5).结论:瘫痪侧面肌对电针刺激的反应可以用来判断预后和预测针灸疗效.  相似文献   

17.
电针与常规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对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潘华  李守然 《中国针灸》2004,24(8):531-533
目的:观察不同针刺方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0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电针治疗组和常规针灸治疗组各70例,两组患者针后均进行面部功能锻炼.结果:电针治疗组对受损伤的面神经的恢复疗效优于常规针灸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疗法对面神经麻痹引起的面部肌肉瘫痪有较快、较好的恢复作用.  相似文献   

18.
针刺分段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周围性面瘫不同神经损伤节段、不同分期及治疗方法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将86例周围性面瘫患者按神经损伤节段不同分为A组14例,B组19例,C组20例和D组33例。A组为面神经Ⅰ段损伤,B组为面神经Ⅱ段损伤,C组为面神经Ⅲ段损伤,D组为面神经Ⅳ段损伤。四组均采用针刺方法进行分期治疗,治疗4个疗程后采用面神经功能评分标准,结合临床症状及体征进行疗效分析,6个月后回访患者后遗症发病情况。结果四组患者治疗后面神经功能评分与同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患者治疗后面神经功能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和D组总有效率与A组和B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和D组后遗症发生率与A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是一种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有效方法,且面神经损伤平面越低,疗效越好。  相似文献   

19.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针刺时机选择   总被引:80,自引:6,他引:74  
目的;观察选择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不同时机进行针刺的疗效。方法:将144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按病程分为2组,发病7天以内的急性期患者为治疗组,发病7天以上的静止期及恢复期患者为对照组,采用相同的穴位进行针刺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85.2%,有效率100.0%;对照组治愈率66.7%,有效率97.2%。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急性期给予面神经良性刺激,会大大提高治愈机率,故周围性面瘫针刺治疗的最佳时机为急性期。  相似文献   

20.
电针加中药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电针在周围性面瘫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86例患者分为电针加中药组(治疗组)45例,针刺加中药组(对照组)41例,对照组针刺患侧太阳、阳白等穴,并服用加味牵正散,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电针。对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与评定。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7.8%,对照组有效率82.9%,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在针刺加中药基础上加用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