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伤寒九十论》为伤寒医案专著,所选经方医案61则,使用下法者14则,所用经方有大承气汤、小承气汤、大柴胡汤、大陷胸汤、抵挡汤、麻子仁丸、蜜兑方。每案叙议结合,辨证论治各有特色,体现了许氏在治疗伤寒时运用经方的成功经验和学术成就。  相似文献   

2.
赵允南  张蕾 《河南中医》2004,24(1):22-23
许叔微 (公元 1 0 80 - 1 1 5 4年 ) ,字知可 ,宋代著名医家 ,真州白沙人。著有《伤寒百证歌》、《伤寒发微论》、《伤寒九十论》、《普济本事方》等。除医案专著《伤寒九十论》外 ,生平医案还散见于《普济本事方》及后世类编整理的《名医类案》与《续名医类案》中。《伤寒九十论》载案 90则 ,其中经方医案6 1则 ,涉及经方 36首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案专著 ,在医案的发展史以及仲景学术的临床应用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开创意义。《普济本事方》是许氏晚年所著的方书 ,载许氏医案5 4则 ,其中经方医案 2 5则 ,所录经方医案 ,考其义理与《伤寒九…  相似文献   

3.
刘茜  李磊  陈桂敏 《国医论坛》2019,34(5):13-14
许叔微是南宋著名医家,《伤寒九十论》载有许氏临证治疗的九十例病案,其中六十一例为经方医案,许氏能宗《内经》之理,通仲景之方,将八纲辨证与六经辨证相结合,辨清表里虚实,治疗上重视脾肾,开温补先河,方药运用精当,尤擅灵活变通。《伤寒九十论》在医案学的发展及仲景学术的继承上起到了重要作用,许氏的治疗经验对当今的临床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前人医案是祖国医学的宝贵遗产,学习研讨医案是中医成才的必由之路。许叔微是北宋时期伤寒大家,其在《伤寒九十论》及《普济本事方》中记载了颇多伤寒医案,对经方的灵活运用具有很高的学术和临床价值。本文选取许叔微伤寒医案二则,进行详细分析,一为分析古人医案提供范例和思路,二为中医病案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李玲 《中医研究》2011,24(2):78-78,F0003,F0004
许叔微,字知可,宋代真州(今江苏仪征)白沙人,一说毗陵(今江苏武进)人,生于元丰三年(公元1160年),绍兴二年(公元1132年)中为进士,曾任徽州、杭州教官,后迁京,任集贤院学士,故有许学士之称。 许氏自幼家道贫寒,笃志经史。许氏归隐后潜心岐黄,钻研方书,精益求精,"救物为心",活人不可胜计。  相似文献   

6.
鲍健欣 《四川中医》2009,27(3):31-33
《名医类案》作为一本医案类书,选录的医家医案众多,体现出了医家深厚的理论造诣,具有很大的学术价值。若能将某一医家的医案进行仔细梳理,可为了解、学习及研究医家的学术经验提供一条便捷有效的途径。本文仅举其中收录的许叔微治伤寒医案七则浅析之。.  相似文献   

7.
论许叔微治伤寒学术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雅丽 《中医研究》2005,18(3):10-11
许叔微为南宋著名的医学家,对伤寒证治研究颇有造诣,其治伤寒之学在<伤寒论>基础上,有所发挥和创新,撰有<伤寒百证歌>、<伤寒发微论>、<伤寒九十论>.许氏治伤寒辨证注重八纲,论治尊仲景而不泥古,"按症类证"研究<伤寒论>,首撰伤寒医案集,启迪后学,别树一帜.  相似文献   

8.
许叔微为《伤寒论》研究的大家,其著《伤寒百证歌》《伤寒发微论》《伤寒九十论》三书均是后世学习、研究《伤寒论》的重要参考.其中《伤寒九十论》为三书之最,是许叔微结合自身医案对《伤寒论》中理论进行阐释的重要书籍.通过研究《伤寒九十论》探索许叔微六经辨证思路及处方策略,发现书中多个病案采用脉证合参、经络循行、六经提纲证、运气...  相似文献   

9.
《金匮要略》"杂病"之说概念未清。"杂病"与"伤寒"并非清晰而相对的分类,"杂病"是对《金匮要略》篇目方式的形容,因其内容较为繁杂、凌乱、多样,而不如《伤寒论》中具有三阴三阳的系统,故言其为杂病。以"杂病"之说解释仲景书的特点,概念不清,不如以"卒病"概念释之。"卒病"是张仲景的写作重点,但不代表其中不可讨论"痼疾",因"痼疾"基础上所出现的"卒病",其诊治的原则更为复杂,故篇中不少内容即从此角度进行论述。张仲景以"卒病"为写作重点,而痼疾则作顺带讨论,以《卒病论》作为书名,更能显出其写作目的,亦能够打破《伤寒论》与《金匮要略》分属"外感"与"杂病"的错误概念,恢复本为一书的统一思想。  相似文献   

10.
李亚琼  黄家诏 《陕西中医》2009,30(6):760-761
《伤寒杂病论》所载诸方经历代医家沿用,疗效卓著而可靠,世称之“经方”。纵观《伤寒论》与《金匮要略》,包括汤、散、丸、酒、栓剂等,这些不同剂型的使用,为经方疗效的发挥起了很大的作用,对现今临床仍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有鉴于此,本文就仲景对散剂的运用作一浅析。  相似文献   

11.
衄血 [原文] 伤寒衄血,何以明之?鼻中出血者是也。杂病衄者,责热在里;伤寒衄者,责热在表。何以言之?《病源》曰:心主血,肝藏血。肺主气,开窍于鼻。血得热则散,随气上从鼻中出,则为衄。是杂病者,责在里热也。经曰:伤寒脉浮紧,不发汗,因致衄者,宜麻黄汤。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者,与小承气汤。其小便清者,知不在  相似文献   

12.
烦躁【原文】伤寒烦躁,何以明之?烦为扰忧而烦,躁为愤躁之躁。合而言之,烦躁为热也。析而分之,烦也躁也,有阴阳之别焉。烦,阳也;躁,阴也。烦为热之轻者,躁为热之甚者。经有烦疼、烦满、烦渴、虚烦,皆以烦为热也。有不烦而燥者,为怫怫然便作躁闷,此为阴盛格阳也。虽大躁欲于泥入中卧,但欲饮水不得入口者是也。所谓烦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煮散的起源、盛行、临床宜忌、药量、理论依据及优点作了扼要阐述。  相似文献   

14.
半夏作为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在我国中医药史上有着悠久的历史,倍受历代中医药学家所推崇.张仲景在其传世名著《伤寒杂病论》(后世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书)中亦多出用到半夏,其功效可总结为降逆止呕、蠲饮降气、消痞散结、利咽化痰、健脾益气等.同时,仲景对于半夏的毒副作用,也分别从配伍技巧、煎煮方法、炮制方法、用量多寡等方面多有论述,启人深思,值得寻味.  相似文献   

15.
周岱翰 《新中医》2016,48(1):1-3
《伤寒杂病论》成书千余年来,其临床实践和学术思想对临床各科产生普遍的启示作用,探讨《伤寒杂病论》方药的抗癌功效意义重大。《伤寒杂病论》独创对病人方证的精巧辨治,提出"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科学而精辟地指导中医肿瘤临床,奠定以脏腑经络学说为核心的肿瘤辨证论治规范。现在经方广泛应用于癌症本病、兼证或中西医结合治疗,大黄虫丸、鳖甲煎丸等治疗肝癌已取得较好的疗效,未来开发和扩大经方防治癌瘤方兴未艾。  相似文献   

16.
《伤寒杂病论》不仅是中医临床治疗学专著,也同样蕴含着重要的护理学思想。文中从未病先防、整体调护、服药护理、药后护理、饮食护理等四个方面,对《伤寒杂病论》的护理学思想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张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成《伤寒杂病论》。仲景虽制方不多,但立法精当,组方严谨,遣药微妙,后世称之为“经方之祖”。其后世众多医家将其方辨证运用,每每桴鼓相应。笔者崇仲景之学,尊仲景之旨,从医多年,多将其方用于临床,屡收良效。现将验案三则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伤寒明理论》选取了《伤寒论》中常见的50个症状以“定体、分形、析证”进行论述,所论条文不出《伤寒论》的范围,是单纯《伤寒论》的阐释之作。《伤寒明理续论》采用了《明理论》的编写体例,选取的症状有70余个,辨证时较注重温热病与伤寒的辨别,摆脱了单纯《伤寒论》的范围,所选的方剂不限于《伤寒论》中的方剂,采用了许多时方。  相似文献   

19.
喻嘉言对伤寒学术的贡缺,集中反映在《尚论篇》中。喻嘉认为 《伤寒论》历遭劫火,其篇先后差错不全,故在条文绝序方面,偶三纲之说:对仲景原文的阐释,明辨详尽,类证汇聚,深透仲景之旨,且富有创见。喻嘉在临床用药方面亦得心应手,遵循“法随证立,方随法出”。  相似文献   

20.
依据历代文献资料,对林亿等校定的《伤寒论》序中所载方之总数为“一百一十二方”、《金匮要略》序中所录“二百六十二方”加以考证。并分析《伤寒杂病论》的桂林本和长沙本的版本异同、医方特点等,认为两种版本《伤寒杂病论》均系后人有意托古所作,非仲景之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