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 毫秒
1.
腹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疼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Xiang DF  Sun QZ  Liang XF 《中国针灸》2011,31(2):113-116
目的:比较腹针和口服中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疼痛的疗效差异.方法: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疼痛患者58例随机分为腹针组(30例)及中药组(28例).腹针组针刺腹针中脘、下脘、气海等穴,中药组口服田七痛经胶囊,治疗3个月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简化McGill疼痛量表评分情况、血清中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巧克力囊肿平均径线值、合并腺肌症者子宫3个径线值之和.结果:除中药组选词阳性项目数外,两组治疗后简化McGill量表中6个项目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均P<0.01),两组间治疗后6个项目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腹针组明显优于中药组.两组治疗前后CA125水平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巧克力囊肿平均径线值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及组间差值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子宫腺肌症子宫3个径线值之和组内治疗前后比较,腹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中药组及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腹针在减轻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疼痛、降低血清CA125水平方面疗效优于田七痛经胶囊,对已形成的卵巢内膜囊肿、腺肌症子宫的大小无显著改善.故以疼痛为主要表现或求诊目的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是腹针治疗的较好适应证.  相似文献   

2.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方法很多,手术仍被认为是主要措施,但手术后部分病例症状虽减轻,但遗有慢性盆腔疼痛,我们采用物理治疗,使用TDP 音频电治疗手术后下腹痛或腰骶部痛,疗效显著,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是妇科常见病、难治病。血瘀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理基础,而"瘀阻络脉"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基本病机。"瘀阻络脉"理论由"久病伤络"、"盖久痛必入于络"和"阴络伤,血内溢"组成,可以说明子宫内膜异位症缠绵难愈、术后容易复发的特点。所以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法应以化瘀通络为主。  相似文献   

4.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育龄妇女的多发病、常见病,其引起的盆腔疼痛,严重影响妇女的健康和生活质量。笔者采用血竭化瘀止痛方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疼痛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针灸治疗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汪慧敏  陈华德 《针刺研究》2000,25(2):148-150
本文观察了隔药饼灸结合水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药饼以温阳散结活血药物为主组成 ,取关元和次两穴位 ,隔天交替灸 1次 ,穴位注射选次、足三里、地机、三阴交、丰隆 ,每次选用 2个穴位 ,每穴位注射复方丹参注射液 2ml,隔天交替选穴。治疗 3 7例患者 ,对痛经有效率为 85 .70 % ,月经不调为 90 .90 % ,盆腔触痛性结节为 90 .0 0 % ,卵巢囊肿为 71.42 % ,腺肌症为 5 7.5 0 % ,不孕症为 3 7.5 0 % ,对该疾病总有效率为 81.0 8%。隔药饼灸结合水针既能调节全身的免疫、内分泌功能 ,又能温通气血 ,活血化瘀 ,调节了盆腔血流。全身作用和局部作用相结合 ,温肾舒肝 ,活血化瘀 ,可起到止痛、消除盆腔包块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针灸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4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汪慧敏  侯钦銮 《中医杂志》2001,42(6):377-378
基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理,我们采用局部疗法为主配合水针治疗,经过4年的临床和科研研究,显示较好的临床效果,现简单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共46例,来自1996年3月~2000年1月经浙江大学医学院妇女保健院及本院附属医院确诊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朱氏清热化瘀方治疗瘀热互结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相关性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瘀热互结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性疼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治疗组予朱氏清热化瘀方,对照组予血府逐瘀胶囊。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比较盆腔相关性疼痛评分、中医证候积分、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细胞间黏附相关因子(ICAM-1)及盆腔囊肿的变化情况。结果 (1)最终完成试验者117例,治疗组60例,对照组57例。(2)组间治疗后比较,痛经、非经期下腹痛、排便痛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比对照组下降更加明显(P0.05)。(3)组间治疗前后差值比较,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下降程度明显强于对照组(P0.05)。(4)组间治疗后比较,ICAM-1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CA-125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中医瘀热互结证证候积分与血清ICAM-1存在直线正相关关系。(6)组间治疗前后差值比较,盆腔囊肿径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朱氏清热化瘀方治疗瘀热互结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相关性疼痛的疗效满意,可明显减轻疼痛,改善临床症状,其机制可能与降低盆腔炎症黏附相关因子(ICAM-1)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腹针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疼痛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将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疼痛患者58例随机分为腹针组30例,田七痛经胶囊组(简称田七组)28例。分别运用腹针及田七痛经胶囊口服治疗3个月,分别进行两组组内治疗前后EHP-5各条目评分比较及组间治疗前后EHP-5各条目评分比较。结果:腹针组治疗前后EHP-5的9个条目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田七组治疗前后EHP-5中共7个条目(第1~6,9条)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组间比较,EHP-5的第7、10条目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组治疗后均可改善内异症盆腔疼痛患者的生存质量,腹针组在提高患者照顾孩子的母亲职能方面,在对治疗效果的感受方面优于田七组。  相似文献   

9.
子宫内膜异位症多发生在25-45岁育龄妇女,发病率大约在10%-15%,其中80%的患者有痛经症状,近50%的患者导致不孕。在慢性盆腔疾病而又不孕的妇女中经腹腔镜检查证实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保守性手术在改善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患者盆腔疼痛中的意义及影响因素。方法收集行保守性手术治疗的437例内异症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后盆腔疼痛缓解情况,分别纳入缓解组335例和未缓解组71例,利用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对可能影响患者治疗效果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335例(82.5%)患者术后盆腔疼痛症状缓解,71例(17.5%)患者盆腔疼痛症状未缓解甚至加重,缓解组平均年龄明显大于未缓解组(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内异症患者术后盆腔疼痛与年龄、子宫腺肌病、子宫直肠陷凹重建术、骶前神经切断术和术后药物辅助治疗有关(P0.05);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内异症患者术后盆腔疼痛的保护性因素是年龄(HR=0.817,P0.05)、子宫直肠陷凹重建术(HR=0.254,P0.05)、骶前神经切断术(HR=0.183,P0.05)和术后药物辅助治疗(HR=0.368,P0.05),而子宫腺肌病则是术后发生盆腔疼痛的危险因素(HR=1.972,P0.05)。结论内异症患者保守性手术治疗术后盆腔疼痛与年龄、子宫腺肌病、子宫直肠陷凹重建术、骶前神经切断术和术后药物辅助治疗有关,应从这几个方面采取必要的治疗策略以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妇科常见疑难杂症,属中医痛经不孕症癥瘕等范畴,对育龄期女性的身体和心理健康有很大影响,现代医学治疗存在副作用大、术后易复发等缺陷,然而本病发病率居高不下,对其病因病机及治疗的探讨尤为重要。王建玲主任临床论治此病有独特心得,治疗效果颇佳,笔者总结老师临床辨证论治及用药规律,供广大同仁借鉴。  相似文献   

12.
王成荣研究员长于以中医药诊治子宫内膜异位症(EMT),根据其临床经验认为“火热致瘀”是EMT的基本病因、病机,且火热与瘀血互为因果、恶性循环,致使EMT病程缠绵不愈、反复复发。王老据此提出“清热解毒、化瘀散结”的治疗法则,为治疗EMT开辟了另一思路和理论。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温针灸、普通针灸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温针灸治疗组和普通针刺对照组各40例。2组同取关元、中极、天枢、足三里、三阴交、太冲,普通针刺组不加温针灸。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和症状、体征方面的改变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5.0%,对照组的有效率为77.5%(P〈0.05);且治疗组在痛经、腰骶痛、肛门坠胀、月经不调、性交痛、不孕症等方面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针灸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冲任学说的再认识,立足中医理论,结合临床资料;并对临床上各种针灸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文献进行分析整理,探讨国内外针灸治疗该病的现代机制,从中医冲任生殖轴这一全新视角,深入评析了针灸治疗本病的取穴规律和疗效机制,总结出针灸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新的术效方案。依托针灸和妇科学科交叉,创新中医经络理论关于生殖调控的"冲任学说",目标导向是提高针刺的生殖疗效。  相似文献   

15.
中药综合治疗对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盆腔状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中药综合治疗对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盆腔状态的影响。方法将手术病历按术前用药与否进行分组,包括莪棱系列治疗组、中成药组、西药组、空白组,将手术病历手术所见的记录按AFS-r评分法进行评分,SPSS统计软件包统计分析。结果莪棱系列治疗组临床评分最低,与术前未使用药物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而中成药组、西药组与空白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莪棱系列药物术前应用可使盆腔粘连与腹膜异位病灶减少,从而使手术难度与手术风险降低。  相似文献   

16.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T)是指具有功能的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异位在子宫腔和基层以外的部位,是一种雌激素依赖性和自身免疫反应疾病.EMT是妇产科常见的疾病,以继发性痛经、进行性加重、性交痛、腰骶痛、月经失调、肛门坠胀、不孕、局部痛性结节为主要临床表现,其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明确.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消瘀汤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4例给予中药消瘀汤口服,对照组24例给予达那唑口服,2组均治疗3个月后评定疗效,观察血清CA125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7%,对照组为79.2%,两组CA125比较无显著差异性,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改变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治疗组治疗3个月后复查肝肾功能未见异常,对照组3例ALT升高。结论:以益气化瘀法立方的消瘀汤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疗效显著,可通过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CA125水平从而改变盆腔血液循环达到缓解和治疗内异症的目的,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8.
本文整理了近15年针灸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的临床和实验研究文献,归纳分析针灸治疗该病的机制研究进展。以"针灸""子宫内膜异位症"和"acupuncture therapy""endometriosis"等为检索词检索2003年1月至2018年10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Embase中的相关文献。最终筛选出针灸治疗EMS的临床研究论文41篇,动物实验研究论文18篇,并对其中涉及到作用机制的20篇研究(包括18篇动物实验研究和2篇临床试验)加以总结,从针灸对各种生长因子、酶、酶抑制剂等的影响来探讨针灸治疗EMS疼痛、抑制异位组织血管生成和侵袭黏附、调节免疫功能及调节内分泌的机制,并提出目前研究中的不足及展望,以期为临床针灸治疗EMS提供证据。  相似文献   

19.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常见妇科疾病,发病率为7%~10%。最主要的临床表现是盆腔疼痛与不孕。就女性的生活质量而言,长期而难以根治的盆腔疼痛可能比不孕更能摧残妇女的身心健康[1]。本文综述了现代医学与祖国传统医学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所引起的疼痛的治疗,从而为子宫内膜异位症与疼痛关系的研究提供进一步的理论平台。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内异止痛方对复发性子宫内膜异位症(EM)盆腔疼痛的影响。方法:50例本病患者均口服内异止痛方。1剂/a,3个月经周期为1疗程。结果:服内异止痛方后,对复发性EM盆腔疼痛镇痛疗效;近期治愈18例(36%),显效23例(46%),有效6例(12%),总有效率94%。结论:内异止痛方对复发性EM所致的盆腔疼痛有良好的镇痛作用,且无副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