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张友堂  付青青 《河南中医》2012,32(9):1105-1106
通过对168例五苓散验案进行分类、统计和整理分析,基本可以确定五苓散证的参考指征为:①主症:小便不利,口干渴(渴欲饮水或不欲饮水),腹胀满;②兼症(或然症):浮肿,汗出,短气,尿频,倦怠乏力,呕恶,眩晕;③舌脉:舌淡苔白腻、白滑或薄白,或可见舌胖大;脉沉细或沉滑。在临床应用中有三项主症加上舌脉征象,或两项主症,两项兼症,加上舌脉征象即可初步诊断为五苓散证,选用五苓散进行加减论治。  相似文献   

2.
近代应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已不限于伤寒太少两感证,而广泛应用于阳虚感寒所致的多种病证,收效满意。现将近10年来对本方的理论研究和临床应用情况,综述如下。1 理论研究1.1 辨证唐氏等认为本方为温阳发表之剂,故辨证凡属肾阳不足,寒邪外袭,但见发热恶寒,四肢厥冷,身困乏力,面白唇淡,舌淡苔白等症者,皆可大胆使用,不受中西医各种病名所限。郭氏指出本方的辨证要点,主症是发热恶寒,无汗,四肢冷凉,苔白,脉沉弱;次症为头痛,神疲倦怠,面色晦滞。其中发热而不高,恶寒而喜温,无头痛则偏重少阴,有头痛则偏重太阳。傅氏的经验认为本方临床应用的机会颇多,只要抓住恶寒,无汗,不渴,脉沉,苔薄白等主要指征,就可投用。吴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医痰证的辨证要素的项目以及权重,为中医痰证诊断标准的建立提供证据支持。方法:通过文献研究得出痰证最相关的10个病种,收集病例519例以及辨证相关宏观表征,通过频数筛选进一步缩减辨证要素数目,最后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筛选出中医痰证辨证要素。结果:经过两次回归分析后,最后形成12个辨证要素,分别为x1神疲、x2胸闷、x3短气、x4咳嗽、x5咯痰、x6口渴、x7舌淡暗、x8苔白、x9苔腻、x10脉弦、x11脉滑、x12脉细,根据统计分析结果,去掉反向指标为x3短气、x6口渴、x12脉细,获得中医痰证相关辨证要素为9个,为x1神疲(1.27)、x2胸闷(3.33)、x4咳嗽(3.57)、x5咯痰(1.37)、x7舌淡暗(1.49)、x8苔白(1.21)、x9苔腻(2.66)、x10脉弦(1.65)、x11脉滑(1.73),组织相关中医临床专家进行了2次讨论,将辨证要素分为主要诊断参考指标及次要参考指标,分别为主要参考指标:x2胸闷、x4咳嗽、x5咯痰,x11脉滑、x9苔腻;次要参考指标:x1神疲、x7舌淡暗、x8苔白、x10脉弦。结论:中医痰证诊断辨证要素主要参考指标胸闷、咳嗽、咯痰,脉滑、苔腻;次要参考指标:神疲、舌淡暗、苔白、脉弦。但是由于该研究为病例回顾性研究,证据支持级别不高,其推广仍需要更多的研究支持及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中医证型诊断条件。方法 对2004年1—12月住院的319例经冠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胸痹心痛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运用描述性分析、样品聚类及频数归一法,结合临床得出不同证型的诊断条件。结果 气虚证(178例)诊断:主症:胸痛、胸闷;次症:疲倦乏力、气促、纳少;舌脉象:舌淡,脉沉、脉细。气虚痰瘀证(114例)诊断:主症:胸闷、胸痛;次症:疲倦乏力、失眠、心悸、形体肥胖;舌脉象:舌暗、舌红,脉弦、脉滑。痰浊阻络证(27例)诊断:主症:胸闷;次症:咳嗽、咯痰、痰多、痰白、疲倦乏力、气促、纳少;舌脉象:舌淡、苔白、苔腻,脉滑。结论 中医诊断标准的研究可建立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及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同时结合专家意见,初步建立中医证候诊断参考条件。  相似文献   

5.
少阴头痛     
<正> 李××,女,41岁,社员。初起发热,头巅顶痛,继之呕吐抽搐,病已六日,经治不效。遂送××医院内科,拟诊脑炎。曾用脱水剂、抗感染及对症处理。脑脊液检查正常。住院4天症状未减,请中医会诊。检查:精神萎靡,呈嗜睡状。恶寒踡卧,舌淡苔白滑,脉沉微,趺阳脉伏,双手足冷过肘膝,汗出湿衣,头汗如洗,体温37.7℃,头痛纳呆。辨证:脉沉为里,咏微为虚;恶寒踡卧,神疲嗜睡,当属阳衰之症。今汗出如洗为阳虚  相似文献   

6.
汗为心液,精气所化,出汗过多必伤正气,所以不可过泄。手术后汗证是一种临床常见病证,它影响了病人的术后康复。笔者自1993年以来运用壮蛎散为主加减治疗手术后汗证58例,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116床资料本组58例均为手术后病人,其中男性25例,女性33例;年龄最大78岁,最小21岁;病程最短3天,最长半个月;盗汗21例,自汗37例。盗汗表现为:睡则汗出,醒则汗止,可伴有心悸少寐、气短神疲,舌质淡、苔白,脉沉;或面部潮红,五心烦热,舌质偏红、苔薄、脉细。自汗表现为时时汗出,或夜间尤甚,伴心悸少寐、气短神疲,舌淡、苔白,…  相似文献   

7.
我们在临床上遇到的一些疾病,虽然病种、病位、病程长短各有不同,但其临床表现的证候相似,采取异病同治的治疗方法,常常收到预期的效果。现举几个脾肾阳虚证的病例介绍如下:病例一刘××男49岁初诊:79年5月7日主诉:咳嗽数十年,现感胸闷气短,喘息不止,呼长吸短,动则尤甚,心悸汗出恶风,四肢乏力,纳少便溏,胃脘时痛,腰膝痠楚,神疲肢冷,遇寒则诸证加重,其面色晦暗,舌淡苔白滑,脉沉缓而弱,西医诊为慢性气管炎肺气肿。  相似文献   

8.
缺乳治验     
高××女25岁农民诊于1991年10月25日。产后18日乳汁点滴、体质虚弱,面色皝白,汗出较多,尤以四肢为甚,食欲不振,口淡无味,便溏。舌淡胖,晦暗不泽,苔厚而白腻,触其乳房硬而不痛,脉沉而无力。证属寒湿凝结,中阳不振,乳络失于清展。治宜燥湿运脾,通阳行乳为法,二陈平胃汤加减。  相似文献   

9.
脏腑辨证治疗汗证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汗证,包括自汗、盗汗,是指人体不因外来因素而汗出,并作为临床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至于因某些疾病所导致的出汗症状,一般不属于汗证的范畴。笔者在临床中,依据脏腑辨证的方法对汗证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兹将初步体会简介如下: 1.辨证方法 心阳(气)虚:汗出畏寒,心悸怔忡,面色(白光)白,胸闷气短,动则气喘,或身体(目闺)动,舌质淡或隐隐青紫,苔薄白而润,脉迟缓或结代。治疗以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加减,酌加酸枣仁、茯神、远志等安神宁心药物。如冷汗淋漓,恶寒踡卧,肢冷,脉沉迟之阳虚甚者,可配合参附汤同用。心气虚而汗出心悸,活动后加重,无明显阳虚症状者以养心汤化裁治之。  相似文献   

10.
正组成:黄芪30g,生晒参10g,炒白术12g,桂枝10g,白芍15g,茯神15g,桑叶末(冲服) 15g,墨旱莲30g,仙鹤草30g,浮小麦30~50g,生龙骨、生牡蛎(先煎)各30g,炙甘草6g。功效:益气固卫,潜阳敛汗。主治:自汗、盗汗等汗证。症见动则汗多,夜卧尤甚,倦怠乏力,心悸易惊,虚羸短气,舌淡红苔白,脉沉细弱等证属肺脾气虚、卫气不固、阴液外泄者均可加减运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中风先兆证临床特征表现。[方法]在文献系统评价的基础上,建立专家调查问卷,预调查信度(Cronbachα系数):0.96和效度(累积方差贡献率)82.22%,分半信度(Guttman Split-half):0.90、分半相关系数:0.87。对资料进行主成分分析降维处理,经球形检验(KMO and Bartlett’s Test),提示可以进行因子分析。[结果]专家问卷调查发放问卷600份,收回问卷588份,失访12份,失访率2%(小于15%),总体信度0.97和效度73.11%,分半信度0.92、分半相关系数0.91。中风先兆证的临床特征表现如下:病史为冠心病和糖尿病;危险因素为高血压病、年老、环境污染、微循环异常;病因病机为年老体衰、体质不良、气血津液紊乱、脏腑功能失调、腑实壅塞、气候变化、房事不节;证候为气虚血瘀证、痰瘀证、肝风内动证、肝阳上亢证、肾精不足证;症状有倦怠乏力、语言不利、肢体麻木、头昏/头晕/目眩、感觉异常/感觉减退、黑蒙、头胀痛、口角流涎/流涎;舌象有舌淡、舌暗/舌黯/舌暗红/舌暗淡、舌绛红/舌红绛、苔薄白、苔白腻、无苔、苔白;脉象有脉弦滑、脉涩/脉细涩、脉细/脉细弱、脉虚/弱。[结论]以上研究进一步完善了前期文献系统评价的结果,对学会标准的修订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基于层次分析法对冠心病痰瘀互结证的各大症状进行重要程度评价。[方法]在全国范围内,开展3轮层次分析法专家咨询,计算冠心病痰瘀互结证各诊断要素的权重系数。[结果] 3轮咨询共回收有效问卷81份,第一轮回收3份问卷,第二轮回收19份问卷,第三轮回收59份问卷,回收率为100%。经统计,一级指标的权重由高到低依次为临床症状、舌象、脉象。二级指标权重由高到低依次为胸闷胸痛、舌质紫暗、苔腻、舌有瘀斑瘀点、脉弦滑、舌下络脉青紫、脉弦涩、体胖、唇青紫、面色晦暗、口黏、肢体困重。[结论]以冠心病痰瘀互结证为范例,探索基于层次分析法研究证候辨证依据的权重,为进一步研究冠心病痰瘀互结证宏观诊断标准提供依据,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芒针透刺背俞穴联合黄芪桂枝五物汤对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3月于重庆市北碚区中医院康复科和脑病科住院治疗的84例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纳入研究的病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取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采用黄芪桂枝五物汤,观察组采用芒针透刺联合黄芪桂枝五物汤进行治疗。1周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个疗程,疗程结束后统计疗效,并对比两组患者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和总分、Berg平衡功能量表(BBS)评分和Fugl-Meyer平衡功能评定量表(FMB)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脑卒中疗效分级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感觉减退、面色?白、气短乏力、自汗以及中医症状积分总分均下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BBS评分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FMB评分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芒针透刺背俞穴联合黄芪桂枝五物汤对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患者疗效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坐位、站立、行走不稳等临床症状,改善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艾滋病相关慢性腹泻的中医临床表现特点和证候要素,探讨证候的特点.方法:多中心、前瞻性收集311例确诊的艾滋病相关慢性腹泻患者,采用描述性统计和探索性因子分析的方法研究其中医证候的规律和特点.结果:常见的中医临床表现有:疲乏(229例,73.63%)、肠鸣(229例,68.81%)、便溏(194例,62.38%)、薄苔(201例,64.63%)、淡红舌(166例,53.38%)、腻苔、细脉(126例,40.51%)、沉脉(64例,20.58%)、滑脉.提取了17个公因子,常见的病位证候要素为脾、胃、肝、胆及大肠,病性证候要素有气虚、阳虚、气滞、湿浊和热邪.结论:艾滋病相关慢性腹泻的证候表现涉及多个脏腑,病性属于虚实夹杂.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单纯胸腰椎骨折患者早期症状分布特点,归纳单纯胸腰椎骨折常见的中医证候类型及其诊断要点。方法:对广东省中医院2002~2006年近5年确诊为单纯胸腰椎骨折的病例采用回顾性病历研究工作,收集相关的证候学资料建立SPSS数据库,用频数分析统计中医证型和辨证要点。结果:单纯胸腰椎骨折的主要症状和体征按频次排列主要为:疼痛,舌暗,脉弦,便秘,舌红,脉细,腹胀,纳差。主要辨证分型是:肝肾不足、气滞血瘀型,以及气滞血瘀型。与单纯胸腰椎骨折各辨椎骨折各辨证要素密节相关的临床症征:气滞血瘀要素:疼痛、便秘、腹胀、舌暗与脉弦;肝肾不足要素:年龄≥50岁,(腰脊部)疼痛、脉弦、脉细、头晕、耳鸣;热要素:便秘、口干苦、舌干、舌红、苔黄、苔黑、脉数;湿要素:便秘、腹胀、纳差、脉弦、舌红、脉细、苔黄、苔腻、口干苦;气阴两虚要素:便秘、腹胀、纳差、脉细、脉弱、舌红、口干苦、苔干、眠差、苔少、脉数。结论:单纯胸腰椎骨折早期主要症状是疼痛,舌暗,脉弦,常见的中医证候类型是肝肾不足、气滞血瘀型以及气滞血瘀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4年11月—2015年5月在天津医科大学代谢病医院住院治疗的98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其中对照组(49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甲钴胺片,治疗组(49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黄芪桂枝五物汤,连续治疗12周。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血糖、血脂、血液流变学及神经传导速度。[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血糖、血脂、血液流变学及神经传导速度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76%,明显高于对照组69.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伤寒论》太阳病篇的条文,归纳其用药特点,挖掘其用药规律和药症规律。探究药症评分较高的桂枝汤和以“发热,头痛,汗出,恶风,浮脉”为主症的桂枝汤证的相关治疗机制,为现代化和科学化解释经方的治疗机制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使用FangNet(http://fangnet.org)平台对太阳病篇有方症的条文以医案的形式进行录入,使用数据挖掘分析其用药的性味归经特点,药对和药症组合规律,并运用网络药理学相关方法揭示桂枝汤和桂枝汤证共有靶基因和相关的生物学过程与通路。结果:太阳病篇符合研究条件的条文共121个病例,58味中药,症状210余种。经平台分析桂枝汤证的主要症状发热,浮脉,恶寒,出汗,恶风为太阳病篇的高频症状,与组成桂枝汤的甘草、大枣、桂枝、生姜、芍药这五味中药关系密切,且这五味中药属太阳病篇的核心及高频用药。经网络药理学分析,发现桂枝汤在治疗桂枝汤证时主要与细胞磷酸化从而促进程神经元的死亡,激活DNA转录因子的活性和RNA聚合酶Ⅱ正向调控pri-miRNA转录的生物过程相关; 并与免疫系统和心血管通路相关。结论:58味中药可以治疗210余种症状,足以体现仲景用药精妙,组方严谨。组成桂枝汤的中药位居前列,印证了桂枝汤为“群方之首”。不论是平台分析的药症关系还是从分子生物学机制,均能证明桂枝汤与桂枝汤的证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8.
刘长青 《天津中医药》2016,33(9):536-537
[目的]观察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门诊2015年1月—12月收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80例(临床以麻木疼痛为主),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0例,采用糖尿病药物基础降糖治疗及口服弥可保营养神经治疗;治疗组40例,采用糖尿病药物基础降糖治疗加用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口服治疗;评价治疗4周后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导致的麻疼症状效果确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采用因子分析的方法,探讨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RITP)中医临床证候特征,为中医药合理规范地治疗RITP提供思路。方法对75例RITP患者临床证候进行回顾性调查,统计患者症状、体征、舌脉的发生频率,并对发生频率在10%以上的症状或体征进行因子分析。结果气虚血瘀是RITP主要的证候类型,其代表症状为神疲乏力、气短、皮下紫斑、面唇紫黯、经血色黑有血块,代表舌脉为舌质黯淡、苔白,脉细弱或细涩;阴虚为其次的证候类型,代表症状为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口干,代表舌脉为舌红少津、脉细数。结论气虚血瘀是RITP最主要中医证型,益气活血法为RITP最基本的中医治则。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伤寒论》桂枝汤主治证及其禁忌。方法:引《伤寒论》第53条、第54条有关桂枝汤主治证的条文,分析治表治里的原则。结果:①桂枝汤既可治疗六经中风,又可治疗其他众多病证,所以桂枝汤证不能等同于太阳中风证;②六经皆有中风,不唯太阳可有中风;③六经的经络分布既有皮表,也有肌里,还络属脏腑,所以既有经证,也有腑证;经证既有经表证,还有经里证;④阳明中风与太阳中风症状类似,且重是因为太阳主肌表,而阳明主肌肉的缘故;太阴中风是表里同病,既有太阴经经气的失常,也有太阴脾、肺的功能失常;⑤桂枝汤治疗杂病卫气不和的自汗出和发热汗出,其病机失常的表现方式并不相同,虽同是卫外不谐,但分别是卫气浮散和卫气聚集所致。结论:《伤寒论》桂枝汤主治证及其禁忌证的研究,对临床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