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药及中药复方的血清药物化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基于药物(直接作用于胃肠道的药物除外)起作用必须被吸收进入血液的事实及传统中药口服给药的用药特点,我们建立了从口服中药后血清中直接分离鉴定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其药代动力学特性的的新方法—中药血清药物化学研究方法。利用该方法已完成了茵陈蒿汤、越桔等中药的系统的血清药物化学研究工作,分析确定了其药效物质基础及药代动力学特性。  相似文献   

2.
血清药物化学应用于中药复方配伍研究的思路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近年来中药配伍药效对比研究、体外成分分析、药代动力学研究等研究方法的特点和不足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血清药物化学这一研究方法在中药配伍研究中的应用现状进行了系统总结,并且提出了综合应用多元数据统计分析方法对配伍前后血清指纹图谱以及不同时间取血点血清指纹图谱进行整体分析,同时结合血清药理学对入血成分与药效相关性进行分析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3.
中药血清药物化学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药血清药物化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应用学科,近年来在中药及复方的研究领域方兴未艾。就中药血清药物化学的研究现状、应用、发展前景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中药复方化学与创新药物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中药复方化学与创新药物研究是中药现代化研究中的关键课题,本文简要回顾了中药复方化学研究的概况,论述了中药复方化学研究的思路和方法学,结合研究实践,阐明以中药复方化学研究所发掘出的中药复方有效部位(群)或有效成分(群)为基础,研制创新药物是实现中药现代化与国际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中药血清药物化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中药血清药物化学是通过口服给药后,对血中移行成分进行鉴定分析,从而快速筛选药效物质基础及揭示复方配伍规律的有效方法。在近20年的发展中,得到了众多学者的认可及普遍应用。随着血清药物化学和血清药理学、药代动力学、代谢组学、网络药理学、系统生物学等学科的交叉融合,其在沟通药物体内外变化、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药物与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等方面体现出了较强的优越性,契合了中药配伍使用、多成分、多靶点、多种作用机制的复杂性。该文通过查阅2013—2016年CNKI Scholar和Pubmed 2个数据库中与中药血清药物化学相关的文献,对有关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对血清药物化学研究中供试样品制备、实验动物选择、给药方案确定、取血方式和时间、血样制备和处理、血中移行成分分析等关键技术难题及多种解决方法进行了经验性归纳,同时,展望了中药血清药物化学的拓展及综合应用,以期为该方法在中医药研究中更好的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中药血清化学在中药及中药复方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7,他引:5  
中药血清化学是在传统的口服给药模式的基础上,依据中药口服后只有移行入血的成分才可能发挥药效的思路,通过综合运用现代的提取、分析技术,对药物口服吸收后含药血清中的原型药物及其代谢产物进行分析研究,从而可直接筛选和判断出中药及复方中的有效成分并据此较快速地探明其药效物质基础,同时辅助阐明中药复方的配伍机制和意义,对中药新药的研发起到加速和推动作用。文中作者总结了一些血清药物化学的成功实践经验,并对血清药物化学的研究方法进行了归纳和概述。  相似文献   

7.
中药血清药物化学的研究动态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41,自引:4,他引:41  
王喜军 《中国中药杂志》2006,31(10):789-792
中药血清药物化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应用学科,近年来在中药及复方的研究领域方兴未艾。作者回顾了中药血清药物化学产生的历史背景、概念的提出及独立理论体系形成的整个演变过程;总结了中药血清药物化学的成功实践经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药血清药物化学的未来发展方向、目标及具体方案;预见,中药血清药物化学必将被更加广泛地应用到中医药研究的的各个领域,并与其他相关学科相互融合,不断地发展壮大,最终成为推动中医现代化进程的主要学科。  相似文献   

8.
中药血清药物化学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药血清药物化学是主要研究血清中的外源性物质,观测血清中活性物质及其作用和代谢规律,是最近发展起来的研究中药在体内药效物质的一种科学方法.文章对中药血清药物化学的理论基础、研究方法及研究内容、发展情况等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中药复方安替威血清药物化学和抗SARS病毒试验研究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7  
非典型性肺炎是由SARS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强,发病率、死亡率较高的流行性疾病。据研究,SARS病毒是一种变异的冠状病毒,在进入人体后进行大量复制,同时干扰人体免疫系统,使免疫应答紊乱,从而出现以呼吸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病症。目前已知的抗生素对SARS病毒无确切疗效,而中医药在治疗非典型性肺炎上显示出一定的优势,在缓解症状,缩短发热时间,减轻病人痛苦等方面有着很好的疗效。因此,积极探索中医药防治SARS的规律,用现代研  相似文献   

10.
中药血清药物化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应用学科,近年来在中药及复方的研究领域方兴未艾。本文回顾了中药血清药物化学产生的历史背景、概念的提出及独立理论体系形成的整个演变过程;总结了中药血清药物化学的成功实践经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药血清药物化学的未来发展方向、目标及具体方案;预见,中药血清药物化学必将被更加广泛地应用到中医药研究的的各个领域,并与其它相关学科相互融合,不断地发展壮大,最终成为推动中医现代化进程的主要学科。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临床经验方益胃饮开展中药血清药物化学研究,阐明其体内药效物质基础,为益胃饮的药物开发和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HPLC-Q/TOF-MS)快速鉴定益胃饮水提物化学成分,及其经大鼠灌胃给药后吸收入血的移行成分。采用ACQUITY UPLC HSS T3(100 × 2.1 mm,1.8 μm)色谱柱,以0.1%甲酸乙腈-0.1%甲酸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采用电喷雾电离技术,正负离子模式扫描,对益胃饮水提物、空白血清及大鼠灌胃益胃饮水提物后的含药血清进行对比分析,确定血中移行成分。结果 通过SCIEX OS软件比较色谱峰保留时间、化合物精确分子量以及二级质谱裂解规律等方式,共归属益胃饮化学成分88个,益胃饮含药血清移行成分27个。结论 建立的基于UHPLC-Q/TOF-MS的益胃饮中药血清药物化学分析方法简便、快速、准确,为揭示益胃饮防治胃癌前病变及胃癌的药效物质基础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中药血清药物化学是以鉴别口服中药后血清中移行成分为基础的一种新兴研究方法,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药血清药物化学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与应用。该文通过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围绕实验动物的选择、灌胃液的制备、给药方案的设计、采血方式及采血时间的确定、含药血清的前处理、血清样品的分析等关键步骤对中药血清药物化学的方法学进行了归纳,并着重综述了中药血清药物化学在阐明中药药效物质基础、建立中药质量标准、阐明复方配伍机制三方面的应用。在此基础上,分析其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展望其发展与应用前景,旨在使人们对中药血清药物化学有一个全方位的认知,为其在中医药研究中更好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介绍中药色素的提取和应用情况。方法:查阅文献,分析总结。结果:介绍了中药色素的提取方法,讨论了溶剂萃取法、超临界CO2萃取法、微波辐射提取法、酶法、超声提取法的特点。针对天然色素不稳定的特点,介绍了天然色素的稳定化方法。综述了中药色素的药理作用,对类胡萝卜素、黄酮类、花色苷类等色素的抗氧化活性、抗菌活性及保健功能作了简要介绍。结论:开发中药色素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在中药专利申请中药物名称的书写是一个非常重要但又常被忽视的问题,为避免因为中药名称书写不规范而导致专利不能授权情况,以一件专利复审案件为例,分析了中药专利申请中药物名称书写的常见问题,并提供了相应的书写要求及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5.
考希良 《世界中医药》2012,7(6):540-541
根据《中医内科学》课程的教学特点和要求,作者结合自己教学工作和学习体会,对《中医内科学》的学习方法进行了个人经验总结。分别从强调疾病基本概念的熟练记忆、理解掌握疾病的病因病机、证型记忆要融会贯通三个环节进行了经验凝练,以期对初学者有一个较好的指导或者指引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中医的不传之秘,在于药物的用量上。”中药的用量一直是学习中医颇难掌握的一个方面,本文从与中药用量密切相关的一些方面就这个问题做了一些初步的探讨,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7.
在中药产业现代化的大趋势下,中医药院校要准确明晰自己的定位,以实践主体的身份给自己提出更高更明确的要求,笔者从三个方面来阐述:1人才培养计划定位;2课程设置定位;3科研技术平台定位。只有科学正确的定位,院校才能在这个大的趋势中与时俱进,而中药产业现代化才能走得更深更远。  相似文献   

18.
杭州中医养生旅游发展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既能完全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特色,又能充分彰显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中医养生旅游,不但是面临困境的我国中医药产业发展的新途径,也是旅游需求多元化发展的必然产物.因此,立足于对中医养生旅游发展的背景分析,本文以著名旅游城市杭州为例,对杭州发展中医养生旅游的优势进行深入剖析,指出其发展过程中暴露的诸多问题,着重针对杭州中医养生旅游的未来发展提出了本文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