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3 毫秒
1.
重视对慢性肝炎肝纤维化进程中湿热瘀毒证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慢性肝炎肝纤维化进程中各种病机要素的演变规律。针对湿、热、郁、毒、瘀、虚等重要证素在发病过程中的重要性及其转化关系,探讨了湿热致瘀、血瘀化热之"瘀热证"和因瘀而湿之"瘀湿证"的形成机制,认为本病以"邪毒致病、多因相关、相互孳生"为主要致病特征,初步阐明了"湿热瘀毒证"临床客观存在的形成基础。提出肝病"正虚"是由邪气反复克伐消灼而逐渐加重的过程,进而认为"湿热瘀毒证"是慢肝肝纤维化形成和加重的始动因素,是整个肝纤维化进程中主要的治疗靶点。提倡重新审视本病的证治规律,有助于提高临床治疗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2.
探讨全国著名老中医周仲瑛教授对慢性肝病湿热瘀毒证治经验。整理周老经治的351例慢性肝病患者完整的病历资料,对证型、证素、症状、体征和药物等数据进行规范性处理,以描述性统计方法分析周老对慢性肝病临床辨证分型及用药规律,并分析湿热瘀毒证与其他证型间的相关性。结果:慢性肝病湿、热、瘀、毒、肝郁、脾虚、肾虚等主要证素之间密切相关,湿热瘀毒证是肝病临床常见基础证型,其次为兼有肝脾不调证和肝肾阴虚证。结论:以清化瘀毒法为基础,兼顾调养肝脾和滋养肝肾法是周老治疗慢肝的主要治法。  相似文献   

3.
叶放  徐吉敏  薛博瑜  周学平  吴勉华 《中医杂志》2011,52(22):1908-1910
基于"复合病机转化论"和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肝病学术思想,提出"湿热瘀毒互结"复合病机的是慢性肝炎过程中的共性的基本病机。探讨了湿热、气滞、血瘀、毒之间存在相互转化、因果夹杂、复合为患的复合病机形成机制。提出临证之际只要把清化湿热瘀毒法作为基本治法,依据病机虚实多寡和兼夹主次,随证加减、灵活应用,就抓住了慢性肝炎祛邪的关键,提高中医治疗慢性肝炎的针对性、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湿热疫毒"角度论述了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病因病机,认为肝纤维化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感受湿热疫毒,其不断加重的关键因素是湿热疫毒未尽。  相似文献   

5.
文章介绍湿热瘀毒病机理论及其在肛周疾病治疗中的运用。肛周疾病为临床常见病,临床多采用手术方式治疗。受其解剖结构的影响,术后易发生出血、疼痛等并发症。结合20余年临床及科研实践,提出湿热瘀毒为肛周疾病的基本病机。湿热瘀毒遵循着一定的演变规律,其中湿热为首要因素,瘀血阻滞为关键因素,毒邪为重要因素。拟定清热消瘀,解毒渗湿的基本治法。临证针对病程所处阶段的病机特征,随机更法,调整治疗侧重。合以外治法集中药力、直达病处,内外合治以提高疗效。并强调生活饮食的调摄。  相似文献   

6.
瘀热相搏证病理机制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7.
试论瘀热相搏证及其病理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瘀热相搏证形成及病理机制,病变特点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本证之瘀热相搏是由火热毒邪,内蕴血分,搏血为瘀或瘀郁酿热所致,既可由于外感,亦可因于内伤,主要病理变化为瘀热相搏、络伤血溢、脏腑受损。本证可分为外感瘀热相搏证和内伤瘀热相搏证两大类别,其病变特点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8.
应用清木丹颗粒对30例慢性乙型肝炎湿热留恋瘀毒型肝纤维化指标异常者治疗3月,可使血清学指标HA、LN及PCⅢ均值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及P<0.01)。提示本药在一定程度上可达到延缓或逆转肝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重型肝炎瘀热相搏证治探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肝病患者湿热疫毒之邪深入营血,出现瘀热相搏的病理状态,是重型肝炎的重要发病机制,也是重型肝炎发生发展过程中肝细胞变性、坏死及功能障碍和产生严重并发症的重要病理基础,并认为重型肝炎的临床表现兼具外感和内伤瘀热相搏的临床特点.同时指出,凉血化瘀是治疗重型肝炎瘀热相搏证的基本大法,需在辨证的基础上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10.
近5年来,中医药对慢性肝炎研究的重点之一是防治肝纤维化,热点是寻找有效抗肝纤维化药物.从中药单体到复方作用机制、从细胞水平到分子生物学水平、从实验到临床相结合的众多方面的研究,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中医对肝纤维化病因病机的深入探讨较少,值得引起重视.笔者对此研究现状作一综述,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11.
姚希贤瘀血论治慢性肝纤维化经验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姚希贤教授对慢性肝病治疗经验丰富,疗效显著。他结合现代医学理论,立足瘀血证,对慢性肝病的治疗除病因治疗,更强调对肝纤维化的治疗,以减缓、阻止乃至逆转其病理进程。注重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倡导以重用丹参“活血化瘀”为主,辅(兼)“扶正补虚”为治疗本病的基本方法,在中医的整体观和辨证施治原则指导下以益气活血化瘀为主从根本上治疗本病。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法治疗慢性肝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确诊为慢性肝功能衰竭的住院患者9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49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对症支持治疗及中成药护肝退黄,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解毒化瘀颗粒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记录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情况,记录治疗第4周和第8周后肝功能[包括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血清白蛋白(serum albumin,ALB)];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blood prothrombin time,PT)、凝血酶原活动度(prothrombin activityprothrombin time activity,PTA)]的变化情况;记录腹水最深度及两组治疗后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MELD)评分情况。结果:试验组治疗后TBi L、ALT、AST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后ALB、胆碱酯酶、MELD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后凝血酶原时间、腹水最深度水平、凝血酶原活动度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有效率为81.6%,对照组有效率为53.7%,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法治疗慢性肝功能衰竭疗效优于单一西医综合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肝脏功能,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为血液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其病程迁延,病势缠绵,病久常因虚致实邪内生,也因受邪致气血阴阳受损,临床中夹湿、夹瘀者多见,导师张慧认为湿邪内阻、瘀血阻滞是使慢性再障病情缠绵,反复不愈的主要病理因素,主张在脾肾双补基础上贯穿从"湿"、从"瘀"论治。  相似文献   

14.
郭振球 《河南中医》2004,24(9):17-18
甲芪肝纤颗粒具有疏肝活血以化瘀、健脾益气以祛湿及解毒抗纤的作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郁血瘀、脾虚湿滞证,显效率及有效率优于对照药和络舒肝胶囊。其作用机制与解毒化瘀,增强自身免疫,抑制纤维细胞增殖及胶原生成率等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化纤保肝方治疗气滞血瘀型肝纤维化的疗效。方法:将45例肝纤维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7例,对照组16例,空白组12例。空白组给予基础保肝治疗:口服硫普罗宁片0.1g/次,3次/d;治疗组在基础治疗基础上加用化纤保肝方(胶囊剂),4粒/次,3次/d;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扶正化瘀胶囊,5粒/次,3次/d,3组均以治疗12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评分的变化,肝功能、肝纤4项、血清转化生长因子卢。(TGF-β1)、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基因表达以及瞬时弹性检测仪检测的Fibroscan值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在改善肝纤维化患者的症状、恢复肝功能、降低肝纤4项指标,抑制TGF-β1、PDGF、TNF-α等基因的表达、降低Fibroscan值方面明显优于空白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明显优于空白组。结论:化纤保肝方具有很好的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朱氏盆炎汤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3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妇科门诊治疗的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患者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治疗组给予朱氏盆炎汤治疗,对照组给予妇科千金胶囊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局部体征评分、VAS评分、中医症状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有效率为88.6%,对照组有效率为69.7%,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腰骶胀痛、肢倦身重、月经不调等中医症状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C反应蛋白、血流变学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朱氏盆炎汤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疗效显著,具有肯定的安全性,值得进一步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7.
谷风  宋卓敏 《辽宁中医杂志》2007,34(11):1601-1602
目的:观察利湿化瘀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以利湿化瘀药组成的利湿化瘀方治疗慢性盆腔炎患者30例;并以中药妇乐冲剂治疗的30例作对照。同时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及局部体征与中医证候的评分。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愈显率分别为80.00%、36.67%;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0%、56.6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可使异常升高的血流变学指标降低,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运用利湿化瘀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显著,能改善全身及盆腔的血液循环,改善组织营养,提高机体的新陈代谢,有利于盆腔炎性分泌物的消散和吸收,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曾健  第五永长 《河南中医》2015,35(2):349-351
目的:观察脑清通汤加减治疗眩晕肝热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眩晕肝热血瘀证患者38例,所有患者均给予脑清通汤加减治疗,日1剂,早晚温服,7d为1个疗程。结果:临床控制10例,显效14例,有效12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4.74%。结论:脑清通汤加减治疗眩晕肝热血瘀证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