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龙虎交战是一种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的复式补泻手法,首见于明代徐凤《金针赋》:"龙虎交战,左捻九而右捻六,是亦住痛之针"。龙,指苍龙,为左,意指左转捻针,为补法;虎,指白虎,为右,意指右转捻针,为泻法。左转、右转两法反复交替使用,称为"龙虎交战"。它具有调和阴阳、疏通经络、调畅气血的功效,古代医家常以‘住痛’、‘移疼’来概括其治疗作用。该法在临床中治疗痛症涉及范围较广,近20年来的报道中也表明运用龙虎  相似文献   

2.
王家涛  卢泳 《中国针灸》2002,22(6):42-50
“龙虎交战”作为针刺手法之一,首见于《金针赋》(明·徐凤):“龙虎交战,左撚九而右撚六,是亦住痛之针”。其止痛特色一目了然。《针灸大成·三衢杨氏补泻》(明·杨继洲):“龙虎交战手法,三部俱一补一泻……龙虎交争战,虎龙左右施,阴阳互相隐,九六住疼时……凡用针时,先行左龙则左拈,凡得九数,阳奇零也。却行右虎则右拈,凡得六数,阴偶对也。乃先龙后虎而战之,以得气补之,故阳中隐阴,阴中隐阳,左捻九而右捻六,是亦住痛之针,乃得返复之道,号曰龙虎交战,以得邪尽,方知其所,此乃进退阴阳也”。龙虎交战通过左右反复交替捻转以镇痛,属于《金针赋》中“治病八法”之一。“龙”,指左转,即大指向前捻转;“虎”指右转,即大指向后捻转;左转右转两法反复交替进行,称“交战”。  相似文献   

3.
正偏头痛是针灸科常见病、多发病,针灸在偏头痛的治疗中具有明显优势[1]。龙虎交战针刺手法是融合了提插、捻转、九六等手法的复式补泻手法,以捻转补泻为主。龙指左转,虎指右转,反复进行,故称交战,因在捻转补泻过程中,寒热相替,又似龙虎相争之义,故名。本法首载于明·徐凤《针灸大全?金针赋》,为"住痛之针"。笔者采用龙虎交战镇痛针法治疗偏头痛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相似文献   

4.
重新认识捻转补泻针刺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捻转补泻是常用的针刺补泻手法。《针灸大成》说“补针左转大指努出,泻针右转大指收入”,就是说左捻针,即拇指向前,次指向后为补;右捻针,即拇指向后,次指向前为泻。  相似文献   

5.
傍针刺龙虎交战法治疗梨状肌综合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成汝梅 《四川中医》2007,25(9):111-112
目的:观察环跳穴傍针刺,施龙虎交战法治疗梨状肌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梨状肌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傍针刺,施龙虎交战法;对照组30例采用普通针刺法。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6.7%,痊愈率76.7%;对照组有效率90.0%,痊愈率50.0%。两组痊愈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傍针刺龙虎交战法治疗梨状肌综合征能缩短治疗时间,提高痊愈率。  相似文献   

6.
祖国医学确立的复式针刺补泻手法种类较多,"龙虎交战"针法是一种补泻兼施且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的众多复式补泻手法之一,首见于徐凤《针灸大全》中,后世各代医家对其理论进行了发展和扩充,多将其用于临床镇痛以治疗各种痛症,疗效确切。文章结合古今文献对龙虎交战针法理论渊源及临床应用作一简要小结。  相似文献   

7.
龙虎交战针法治疗坐骨神经痛169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詹德琦 《中国针灸》2000,20(8):481-482
将221例坐骨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运用龙虎交战针刺手法治疗组169例,一般针刺手法对照组52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9.4%,对照组84.6%,经过临床疗效观察,二者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提示龙虎交战针刺手法治疗坐骨神经痛优于一般针刺手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原发性高血压应用针刺曲池穴治疗的血压变化,探讨得气、不得气、捻转泻法与补法的临床效应。方法:随机抽选254例患者,分得气组、得气右转(以下简称右转组)、得气左转(称左转组)及不得气组,又将右转组中实证和左转组虚证合为虚补实泻组,将右转组虚证与左转组实证合为虚泻实补组,观察在针刺前、进针10min、起针即刻、起针10min时各自的血压变化。结果:针刺前与针刺后患者血压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不得气组的降压效果显著低于得气组、右转组、左转组、虚泻实补组、虚补实泻组;得气组、右转组、左转组、虚泻实补组、虚补实泻组的降压效果,各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针刺曲池穴,对原发性高血压降压效果明显,但得气才能达到较好的临床效果,以捻转方向来划分补泻手法,右转为捻转泻法,左转为补法,本文研究未发现相应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9.
龙虎交战法是针刺补泻的一种手法 ,在《金针赋》《针灸大成》等古医籍中均有记载。笔者通过十余年的临床 ,发现用此手法针刺风池穴治疗足跟痛、震颤麻痹、失眠等亦颇有效。兹举例说明如下。1 足跟痛孙某 ,男 ,46岁 ,教师。 1 993年 9月 1 0日诊。 3天前因站立行走过久 ,突感右足跟疼痛 ,行走不便 ,动辄痛甚。查右足跟压痛 ,X片检查未见异常。治疗时嘱其取坐位 ,以 2 8号 1 .5寸毫针刺右风池穴 ,针刺方向是穴位对侧眼眶口之内下角 ,深约 0 .5~ 1寸。待得气后 ,行龙虎交战手法 ,左右反复快速捻转 1 0~ 2 0次 ,留针 45分钟 ,其间每隔 1 0…  相似文献   

10.
古今医家龙虎交战针法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龙虎交战"针法起源于明代徐凤的<金针赋>.其操作手法被概括为"左捻九而右捻六",其作用为"住痛之针";汪机和李梃均巧妙地发展了徐凤的理论,汪机是在分层的基础上又结合了青龙摆尾和白虎摇头的操作;李梃则认为应根据疾病的寒热性质决定操作步骤,行气而达到热补凉泻的目的;杨继洲的论述更加详细而明确.其操作是在天、人、地部分别施术,各左转九数,右转六数.现代医家陆瘦燕和奚永江继承并发扬了徐凤的学术思想,管遵惠则是在杨继洲分天地人三部操作的基础上,结合了辨证施治的原则,使龙虎交战手法的运用更加合理.该文主要通过对古今各位医家的龙虎交战针法进行总结和整理,对比分析了古今龙虎交战针法的异同之处,从而为临床运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