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消法消法是以具有消化散导作用的方药消除积聚于人体的有形之邪的治法。《素问》所谓“结者散之”、“留者攻之”、“坚者软之”、“坚者削之”等,都是消法的理论依据。程钟龄说:“消者,去其壅也。脏腑筋络肌肉之间,本无此物,而忽有之,必为消散,乃得其平。”  相似文献   

2.
消法是以八纲为依据的治法之一,本于《内经·至真要大论》“坚者削之,结者散之”之义。清·程钟龄之《医学心悟》对此法论之更详,谓:“消者,去其壅也,脏腑、经络、肌肉之间,本无此物,而忽有之,必为消散,乃得其平。”目前消  相似文献   

3.
所谓消法,就是以消导药为主组成,具有消食导滞、消痞化积等作用,用于治疗积滞痞块的方剂,统称为消导剂。它的立法依据是根据《素问·至真要大论》“坚者消之”和“结者散之”的原则立法的。凡是由气、血、痰、食、水、虫等有形实邪壅滞而成的  相似文献   

4.
浅论"消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法是通过消积导滞、消坚散结作用,使气、血、痰、食、水、虫等有形之结聚、积滞渐消缓散的一种治法。其核心是“消”与“散”,适用于蓄积有形之邪的病证。临床有消导食积、消痞化癜、消痰祛水、消疳杀虫、消疮散痈等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5.
消法是临床上重要的治疗法则之一。《内经》有关“结者散之”、“坚者削之”、“其实者,散而泻之”、“血实宜决之”等论述,是其理论基础和立法原则。根据各种病证形成的原因不同,消法具有行滞、散结、消积、除痰、逐饮、决淤等不同作用。《伤寒论》中,就消法的运用说理详明,辨治极确,其所创众多方剂,法度井然,每多切中肯綮。在此,笔者略陈管见,冀就正于同道。  相似文献   

6.
临床上常见老年人患胆石症用中药攻下排石疗法,往往排石不理想。因老年人胆石症多属本虚标实,若单纯用苦寒通腑,不能收功,反伤正气,排石思路转向中药“化石”或“溶石”。《内经》中早有“结者散之”,“坚者削之”的治疗原则,为消法提供理论依据。消即通过消导和散结的方法,使有形之邪得到渐消缓散。常用药有:槟榔、山查、内金、枳实、木香、大黄、莪术、三棱、延胡、乌药。在运用消积行瘀散结之同时,要适当加入健脾益气之品,以免攻伐太过,损伤正气。  相似文献   

7.
消法是中医内治"八法"之一,是通过服用具有消食导滞、行气、化痰、利水等作用的方药,使积滞的实邪渐消缓散的一种治疗大法。《素问.至真要大论篇》谓"坚者削之"、"结者散之",清代医家程钟龄《医学心悟》曰:"消者,去其壅也。脏腑、筋络、肌肉之间,本无此物而忽有之,必为消散,乃得其平。"笔者临证采用消法治疗疑难杂症每能取效,现结合典型验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消法自古有之,《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中满者,泻之于内……其实者,散而泻之",《素问·至真要大论》中又有"坚者削之,客者除之……结者散之,留者攻之……有余折之,不足补之,得其平矣……正气微者调补之,其次平定之,邪气盛者辟夺之".其中,"中满者,泻之于内……其实者,散而泻之","坚者削之","客者除之","结者散之","有余折之","邪气盛者辟夺之",都是指通过"消"与"散"的方法而祛除体内有形或有余之实邪.  相似文献   

9.
中医外科,遵循“以消为贵”这一治疗法则,使外疡内消,不但能缩短疗程,还能避免手术之苦。《疡科纲要》说:“治疡之要,未成者必求其消,治之干早,虽有大证而可以消散于无形……胖疡治疗总以消散为第一要义”。运用内消法治疗外疡,是中医外科之特长,现将个人在临床和教学中的一点心得体会,仅供自学中医或初搞中医外科临床的青年同道作参考。所谓“消法”就是用消散药物,使初起的外疡得到消散,这是一切外疡初起的治法总则,此法适用于尚未成脓的肿疡。  相似文献   

10.
全国著名肾脏病专家,博士生导师叶传蕙教授擅长治疗疑难重症。尤其在肾脏病的诊断与治疗上集验甚丰。叶师躬身临床,并不断探索,形成了具有自身特点的肾脏病辨证治疗体系。她颇具匠心地将肾脏病治疗方法归纳为消、通、补、固、和五个方面,验之临床不仅取效甚佳而且易于掌握。笔者试就五法论述如下:1消法 消有消散、解除之意。消法的内容包括解表散邪、清热解毒、清热祛湿诸法。解表散邪法用于急性肾炎和慢性肾炎急性发作之风水证,除具有解除表邪之作用外,更有宣畅肺气、通调水道之功能。此即《金匮要略》“风水相搏……汗出乃愈”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