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60例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TI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口服阿托伐他汀钙及阿司匹林6个月,对照组仅口服阿司匹林。治疗前后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观察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粥样硬化斑块面积;同时检测血脂,比较治疗6个月内两组患者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血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水平比治疗前明显下降,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明显升高(均P〈0.01);颈动脉IMT变薄及斑块面积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为10.3%,对照组为35.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能不仅有调整血脂的作用,阿托伐他汀钙能明显降低血脂水平,并能显著减轻或稳定TIA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预防卒中再发。支持阿托伐他汀钙具有降脂以外的多效性作用,值得临床应用。并能消除或稳定TIA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阿托伐他汀钙可预防卒中再发,改善卒中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通脉愈心浓缩丸对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类型的影响与临床疗效。方法:13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5例,服用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65例,在服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通脉愈心浓缩丸,1年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斑块类型。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与对照组均能明显的降低颈动脉内膜中层的厚度与不稳定斑块类型,提高临床疗效(P〈0.05),治疗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脉愈心浓缩丸能较好的降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稳定斑块,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脉管通胶囊联合西药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与对照组60例,对照组口服辛伐他汀,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脉管通胶囊;两组均治疗3个月后观察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分别检测两组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血脂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变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临床疗效和血清TC、TG、HDL-C、LDL-C较治疗前有明显好转,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治疗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较对照组变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较对照组缩小,血清TC、TG、LDL-C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脉管通胶囊联合辛伐他汀可显著增加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效果,使粥样硬化斑块减小,降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调节血脂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消斑胶囊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斑块面积变化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出6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O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消斑胶囊,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斑块面积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斑块面积较治疗前均显著减少,观察组减少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消斑胶囊可显著降低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且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缩小的趋势,表明消斑胶囊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脑心通胶囊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98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纽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脑心通胶囊3粒,每日3次,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以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以及斑块情况,包括斑块最大厚度(Tmax)、横切面最大面积(Smax)及斑块个数和斑块体积等,并检查血糖和血脂,同时记录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IMT、Tmax变薄,Smax缩小,斑块体积变小(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治疗后斑块个数均无明显变化(P〉0.05)。随访1年治疗组脑血管不良事件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脑心通胶囊可以明显减轻颈动脉粥样硬化痛变,减少脑血管疾病发生,有效防治脑血管疾病。  相似文献   

6.
蒲参胶囊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蒲参胶囊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116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67例,对照组49例。治疗组口服蒲参胶囊、肠溶阿司匹林片,对照组口服辛伐他汀片、肠溶阿司匹林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血脂有明显的改善;颈动脉不稳定斑块个数、面积亦有明显减少,IMT有明显下降;炎症指标CRP、Fib也明显下降;6个月内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P〈0.01或P〈0.05)。结论:蒲参胶囊可以明显减轻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其机制可能通过调节血脂代谢,并下调各项炎症相关因子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钙对动脉易损斑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92例伴有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6例,服用阿托伐他汀钙20mg,每晚1次;对照组46例,服用安尉剂,每日1次,疗程6个月。治疗前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的厚度及斑块大小。结果:治疗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斑块大小治疗后明显减小(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可以明显减轻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可作为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常规用药。  相似文献   

8.
〔摘 要〕 目的:探讨分析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应用他汀类药物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斑块面积和脑血管不良事件发 生的影响。方法:将 2014 年 11 月至 2020 年 8 月潮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 80 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两组: 观察组(n = 40),给予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对照组(n = 40),给予阿司匹林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平均血流速度(Vmean)、平均血流量(Qmean)比治疗前高,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比治疗前薄, 斑块面积比治疗前小,且观察组治疗后的 Vmean、Qmean 比对照组高,IMT 比对照组薄,斑块面积比对照组小,差异均具 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以阿托伐他汀钙作为他汀类药物代表,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联合使用他汀类药物与阿司匹林治疗可以有效缩小患者颈 动脉斑块面积,减小 IMT 厚度,改善患者脑循环动力学参数,降低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风险,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9.
降浊汤联合辛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降浊汤联合辛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56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76例)和治疗组(80例),对照组为常规西药和辛伐他汀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降浊汤。比较两组症状改善,血清总胆固醇(TC)、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DL-C)、血清甘油三酯(TG)水平的改变;颈总动脉内膜一中层厚度(IMT)、颈动脉斑块厚度(Tmax)、颈动脉斑块长度(Lmax)、斑块个数(N)变化。结果:两组在治疗前各项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过12周的治疗后,治疗组各种症状改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TC、LDL-C、TG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P〈0.001),但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两组IMT、Tmax、Lmax、N治疗后,治疗组较治疗前、较对照组均明显下降(P〈0.001,P〈0.001),对照组较治疗前无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降浊汤联合辛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斑块疗效比单用辛伐他汀好,其机理可能与调脂、抗氧化、抗血小板、抗凝、保护血管内膜有关,从而起到降浊化瘀、疏通脉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中医药养阴清热活血法治疗颈动脉硬化斑块并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将应用中医药养阴清热活血法治疗的240例颈动脉硬化斑块患者病历资料完整者作为治疗组,予以养阴清热活血方药,每日1剂,水煎服,8周为1疗程;与对照组86例口服肠溶阿司匹林100mg每日3次口服;辛伐他汀5~20mg,每日1次口服;血脂康胶囊(北京北大维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10950029)2粒,每日2次口服。治疗6个月后观察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分别监测两组患者颈动脉内径(CAD)、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血清TC、TG、HDL-C、LDL-C、脂联素等指标及临床症状体征。结果:治疗组比对照组颈动脉内径增宽;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缩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变薄;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蛋白胆固醇等指标显著降低;血清脂联素水平明及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药养阴清热活血法治疗及预防颈动脉硬化斑块形成、使颈动脉内径增宽;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缩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变薄;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蛋白胆固醇、血清脂联素等指标显著降低;显著改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临床症状体征等,具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