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研究番荔枝科植物黄花紫玉盘(Uvaria kurzii)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和凝胶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利用谱学和合成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得到一个新的二苯甲烷类衍生物(1)和5个已知贝壳杉烷型化合物(2-6),分别鉴定为双(4-辛酰基苯基)甲烷(1),对映-16-贝壳杉烯-19-酸(2),大花酸(3),对映-15-贝壳杉烯-17-醇-19-酸(4),对映-16α,17-二羟基贝壳杉烷-19-酸(5),和对映-16β,17-二羟基贝壳杉烷-19-酸(6)。结论:化合物1是一个新的二苯甲烷类衍生物,化合物2-6皆为紫玉盘属植物中首次分到。离体大鼠心衰试验表明,与对照药哇巴因比较,化合物1能增加冠脉血流量和增强心肌收缩力。  相似文献   

2.
《中成药》2015,(11)
目的研究腺梗豨莶草Siegesbeckia pubescens Makino乙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该部位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MCI、RP-18以及HPLC色谱柱进行分离纯化,1H-NMR、13C-NMR结合报道文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中分离鉴定出7个化合物,分别为16βH-17-羟基-贝壳杉烷-19-羧酸(1)、对映-16βH,17,18-二羟基-贝壳杉烷-19-羧酸(2)、对映-16β,17-二羟基-贝壳杉烷-19-羧酸(3)、18-乙酰基-豨莶酸(4)、3,7-二甲氧基槲皮素(5)、3-甲氧基槲皮素(6)和奇壬醇(7)。结论化合物1和6为首次从该植物里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Zhang XG  Yan WQ  Lin YT  Liu XJ  Lin XY  Zhang YH 《中药材》2011,34(3):383-386
目的:对卤地菊全草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用色谱法和波谱分析法对卤地菊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结构鉴定。结果:从卤地菊全草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对映-贝壳杉-16-烯-19-酸(Ⅰ)、对映-贝壳杉-16α,17-二羟基-19-酸(Ⅱ)、对映-贝壳杉-15α-异戊烯酰-16-烯-19-酸(Ⅲ)、β-谷甾醇(Ⅳ)、豆甾醇(Ⅴ)、豆甾醇-3-O-β-D-吡喃葡萄糖苷(Ⅵ)和正二十六烷醇(Ⅶ)。结论:化合物Ⅰ~Ⅲ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两似蟹甲草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彩芳  赵昱  李俊平  王娜  张雁冰 《中药材》2008,31(11):1661-1663
目的:对两似蟹甲草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对两似蟹甲草的化学成分利用各种色谱方法分离精制,利用各种波谱方法鉴定其结构。结果:从该药用植物中分离得到四种化合物,利用波谱方法确定它们的结构分别为对映-贝壳杉-16-烯-19-羧酸(1)、13β-贝壳杉-16β-醇(2)、β-谷甾醇(3)及1-甘油醇廿六烷酸酯(4)。结论:化合物1~4均为首次从该植物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2为从本属植物中首次得到。  相似文献   

5.
广西甜茶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剑霞  吕华冲 《中药材》2007,30(7):800-802
目的:研究广西甜茶(Rubus suavissimus S.Lee)叶中的活性成分。方法:利用反复硅胶柱层析的方法对广西甜茶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IR、MS、NMR等光谱技术和化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广西甜茶叶中分离得到2个对映-贝壳杉烯型二萜类化合物,经鉴定化合物Ⅰ为对映-13-羟基-贝壳杉-16-烯-19-羧酸(ent-13-hydrox-y-kauran-16-en-19-oic acid),化合物Ⅱ为对映-贝壳杉-16-烯-19-酸-13-O-β-D-葡萄糖苷(ent-kauran-16-en-19-oic-13-O-β-D-glucoside)。结论:化合物Ⅱ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广西黄花三宝木Trigonostemon lutescens中二萜类成分。方法用色谱分离法对黄花三宝木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信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黄花三宝木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2个二萜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trigoxyphin A(1)、3,16α-二羟基-贝壳杉烷(2)、3,16α-二羟基-对映贝壳杉烷(3)、10,16α-二羟基-异贝壳杉烷(4)、3,5,16α-三羟基-对映贝壳杉烷(5)、8α-羟基-3,4-开环海松烷-4,15(18)-二烯-3-酸(6)、8α-羟基-3,4-开环海松烷-4,15(18)-二烯-3-酸甲酯(7)、3,4-开环海松烷-4,8(9),15(18)–三烯-3-酸甲酯(8)、trigoflavidone A(9)、克罗烷-2,4,11-三烯-17-酸甲酯(10)、3α-羟基-贝壳杉烷-16-烯(11)、13α-羟基-16-烯-贝壳杉烷-18-酸甲酯(12)。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黄花三宝木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从三裂叶蟛蜞菊全草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个新的化合物——蒲公英烷-14-烯-30-醛-3β-棕榈酸酯(1),以及6个已知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对映-贝壳杉-16-烯-19-酸(2)、16α-羟基-对映-贝壳杉烷-19-酸(3)、蒲公英赛醇(4)、β-香树脂醇(5)、1β-乙酰氧基-4α,9α-二羟基-6β-异戊酰氧基卤地菊内酯(6)、豆甾醇(7)。化合物结构结合红外、核磁、高分辨质谱等现代波谱技术进行鉴定。  相似文献   

8.
高辉  李平亚  李德坤  杜晓平 《中草药》2002,33(6):495-496
目的研究腺梗豨莶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分离,通过IR,1H、13CNMR、MS波谱分析确定化学结构.结果分得3个化合物,经光谱数据的分析,分别鉴定为对映-16β,17,18-三羟基-贝壳杉-19-羧酸(I)、对映-1 6β,17-二羟基-贝壳杉-19-羧酸(Ⅱ)、奇任醇(Ⅲ).结论其中化合物I为一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9.
尾叶香茶菜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吴月霞  张伟  李继成  杨丽嘉  刘娜 《中草药》2011,42(12):2402-2406
目的 研究尾叶香茶菜Rabdosia excisa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硅胶柱色谱法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尾叶香茶菜中分离鉴定了15个化合物,分别为山香三萜二烯酸(1)、α-香树脂醇棕榈酸酯(2)、豆甾醇(3)、β-谷甾醇(4)、棕榈酸(5)、熊果酸(6)、1α,6,11β,15β-四乙酰基-6,7-断裂-7,20-内酯-对映-贝壳杉-16-烯(7)、2α,3α-二羟基乌苏-12-烯-28-酸(8)、马斯里酸(9)、2α,3α,19-三羟基-12-烯-28-乌索酸(10)、毛叶香茶菜素E(11)、6β,11α,15α-三羟基-6,7断裂-6,20-环氧2-1α,7-内酯-对映-贝壳杉-16-烯(12)、对映-7α,20-环氧-贝壳杉烷-16-烯-1α,6β,7β,14β,15β-五醇-1-O-葡萄吡喃糖苷(13)、冬凌草甲素(14)、胡萝卜苷(15).结论 除了化合物3、5、6、14、15外,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尾叶香茶菜中发现.  相似文献   

10.
毛叶香茶菜中的二萜化合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河南产毛叶香茶菜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运用各种色谱技术和波谱分析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结果:分离鉴定了20个二萜化合物。结论:化合物1—3为三个新的对映-贝壳杉烷二萜类化合物,结构分别为7β,15β,16β—三羟基—6β,17β—二乙酰氧基—7α,20-环氧—对映—贝壳衫烷(1)、16(S)—6β,11α,17β—三羟基-6,20-环氧—1α,7β—内酯—6,7—断裂—对映—贝壳杉-15酮(2)和6α,11α—二海基—1α—乙酰氧基—7,20内酯—6,7—断裂—对映—贝壳杉—16—烯—15—酮(3),依次命名为毛叶香茶菜丙素、丁素和戊素;化合物4和5为—对新化合物,其结构为3α,15α,1β6,17β,18β—五羟基。对映—松香—7(8)—烯的丙酮化物,其丙酮化缩合部分互为对映体,分别命名为毛叶香茶菜庚素(4)和辛素(5)。  相似文献   

11.
云南常见药用红景天的RAPD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云南常见药用植物红景天的遗传背景。方法采用RAPD技术对3种6个居群59个红景天样品进行了遗传关系研究。结果大花红景天3个居群的多态位点百分率(PPB)分别为37.97%、46.15%、39.45%,Nei's基因多样性(h)分别为0.1103、0.1437、0.1371,Shannon's信息指数(I)分别为0.1736、0.2221、0.2067,物种水平的PPB为70.47%,I为0.2583,基因分化系数Gst为0.2630;长鞭红景天2个居群的PPB分别为43.67%、44.42%,I分别为0.2153、0.2174,物种水平的PPB为65.51%,Gst为0.3132,I为0.3139;云南红景天的PPB为36.97%,I为0.1881。结论RAPD分子标记可很好地用于红景天物种的分子鉴定和遗传背景研究。  相似文献   

12.
拟缺香茶菜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拟缺香茶菜Rabdosia excisoides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法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谱学分析鉴定单体化合物结构。结果从拟缺香茶菜分离鉴定2个化合物,化合物Ⅰ命名为拟缺香茶菜甲素(excisoidesinA);化合物Ⅱ鉴定为齐墩果酸。结论化合物Ⅰ为首次发现的新二萜成分。  相似文献   

13.
三七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王楠  万建波  李铭源  王一涛 《中草药》2008,39(5):787-790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Ierosis,AS)是导致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关键因素,为多种心脑血管疾病共同的病理生理基础.其证候、病机等属于中医理论的"血瘀证".而三七自古便是历代医家常用的活血化瘀之要药.综述近年来三七在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三种方案治疗小儿幽门螺旋杆菌(H.Pylori)相关胃病中焦积热证前后的C13-呼吸试验DOB值变化,寻找最佳治疗方案。方法:108例H.Pylori胃病患儿按1∶1∶1对照原则随机分为3组:中药组、西药组和中西药组,每组各36例。中药组口服安幽颗粒(大黄、槟榔、黄连、丹参、香附、白芍);西药组口服克拉霉素、洛赛克;中西药组口服同疗程安幽颗粒加克拉霉素、洛赛克。结果:H.Pylor临床转阴率,中药组、西药组和中西药组分别为38.24%、15.63%、66.67%,中药组与中西药组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西药组与中药组、中西药组相比,存在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呼气试验DOB值指标变化方面,西药组与中西药组间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西药组与中药组间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中药组与中西药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中西药结合治疗能使H.Pylori相关胃病中焦积热证小儿C13-呼吸试验DOB值明显下降,并能提高H.Pylori临床转阴率。  相似文献   

15.
陈莉  蓝秀万  李珅  朱华  吴耀生 《中草药》2006,37(7):1080-1083
目的对三七法呢基焦磷酸合酶(FPS)进行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方法采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法,以三七根总RNA为模板扩增出三七FPS基因。结果序列分析表明,所克隆的cDNA序列全长1 409 bp,开放阅读框共编码343个氨基酸残基,推测的氨基酸序列与积雪草、灰白银胶菊、黄花蒿的FPS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最高,分别达95%、87%、86%。结论首次分离并报道了三七FPS cDNA克隆,为进一步研究三萜皂苷生物合成机制及其在提高植物药用价值方面的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三七指纹图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三七的指纹图谱。方法采用反相C18柱,乙腈-水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03 nm;流速1.0ml/min进行试验。根据相对保留值α和相对面积Sr对色谱指纹图谱进行分析对比研究,建立了一个快速、简易鉴别三七样品的色谱指纹图谱分析方法。用指标成分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人参皂苷Re进行了定位,并测定了它们的含量。结果建立了HPLC指纹图谱共有模式,并根据相对保留值α和相对面积Sr进行了比较。结论该法为中药样品的鉴定提供了较全面的信息,三七样品指纹图谱及指标成分含量测定可用于全面控制三七药材的质量。  相似文献   

17.
三七本草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从多个方面对三七的历代文献记载及本草考证进行了概述,一是三七的发现,二是名称由来,三是原植物的来源情况,四是原产地分析,五是主要功效及应用。  相似文献   

18.
米口袋为云南习用地丁的品种之一,来源于豆科米口口袋的全草,在云南各民族中广泛应用。本文对川滇米口袋及白花米口袋的植物来源,药栲生关 微及理化鉴别特征作了初步研究,为云南地丁的品种事理研究提供了资料,并为开发 这一药物资源提供了理化依据。  相似文献   

19.
从云南文山栽培的三七[Panax notoginseng(Burk. )F. H. Chen]叶中首次分得一种黄酮甙,用化学方法及紫外、红外、质谱、~1H核磁共振,~(13)C核磁共振等方法鉴定为槲皮素-3-O-槐糖甙。  相似文献   

20.
显脉香茶菜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高幼衡  程怡  吴顺华 《中草药》1999,30(6):407-408
从显脉香茶菜茎叶中分得一新二萜化合物,命名为rabdonervosinB,根据光谱数据分析确定其结构1α,15β-二羟基-6β,7-B-断裂-对映-对映-贝壳杉-16烯-6,20-环氧-7,20-δ-内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