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药活性成分研究与中药现代化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作者认为中药现代化研究是中药和天然药物发展的良好机遇,同时传统中药和我国医药产业正面临严峻的挑战,与中药现代化相结合是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物的主要源泉和必由之路。作者也阐明了传统中药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中药活性成分研究的物质基础、现状及研究难点作了深刻的分析。作者指出,中药现代化是中药国际化的前提,中药现代化要结合国情,分初步目标和高级目标两步走。  相似文献   

2.
随着对肿瘤研究的深入,人们已从中药中寻找出抗癌的活性成分,经过大量的实验和临床研究,对抗肿瘤的中草药进行筛选和应用,有些已显现出较好的疗效。主要的中药抗癌活性成分有:  相似文献   

3.
从中医药理论探讨中药微量元素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介绍了有关微量元素与中药治病机理和药效之间关系的研究概况,作者从中医药理论的观点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4.
从中医药理论探讨中药微量元素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了有关微量元素与中药治病机理和药效之间关系的研究概况,作者从中医药理论的观点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5.
中药抗肿瘤活性成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归纳中药抗肿瘤活性成分的研究进展.方法 检索近年来中药抗肿瘤实验研究方面的文献并进行总结.结果 多糖、生物碱、皂苷等多种中药活性成分均有抗肿瘤效应,其作用机制多样.结论 中药抗肿瘤具有疗效确切、毒性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中药活性成分抗肿瘤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整理、分析与总结抗癌中草药化学和药理研究前沿文献,对抗癌中药活性成分的作用类型和机制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以疗效为指导,利用现代先进科技,加强对抗癌中草药的研究,以期研制出更多的高效低毒的抗癌新药。  相似文献   

7.
中药对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闫军 《中草药》2002,33(4):378-380
酪氨酸酶是皮肤黑素生物合成的关键酶、限速酶,其活性与某些色素障碍性皮肤病有关。综述了中药对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8.
中药热敏活性成分是指中药所含的热不稳定活性成分。从中药生物碱类、醌类、黄酮类、苷类、萜类等不同类型热敏活性成分及其提取、浓缩、干燥等工艺技术进行归纳总结,对中药热敏性活性成分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为中药热敏活性成分的提取、分离、浓缩、干燥、贮存等制剂工艺的合理设计和中药质量保证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中药抗内毒素活性初步筛选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刘云海  王迎春  韩洪刚  黄明生 《中药材》2000,23(12):762-763
目的:筛选抗大肠杆菌O111B4内毒素中药。方法:分别对134种清热中药的70%醇提取物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作体外抗内毒素活性检测、对有抗内毒素作用的提取液分别作倍比稀释后重复实验,找出抗内毒素最低有效浓度。结果:134种中药中75种不同程度的体外抗内毒素活性。结论:清热中药中有相当多数有不同程度的体外拮抗大肠杆菌O111B4内毒素作用。  相似文献   

10.
加强中药活性成分方面的研究对于进一步了解中药的作用机理及其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综合分析已报道的相关文献,将降脂中药的活性成分分成皂苷类、蒽醌类、黄酮类、蛋白质类、多糖类、生物碱类、不饱和脂肪酸、多酚类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本文阐述了微波提取技术的原理、特点及其应用于中药和天然药物提取的国内外相关研究情况,讨论了其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该技术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核磁共振技术具有定性鉴别和定量测定的双重优势,既是有机化合物结构解析的重要工具,也是药品质量控制领域快速发展的现代定量分析技术。中药化学对照品主要从天然产物中提取精制而得,结构复杂多样且常存在异构体。结合首批中药化学对照品实例,阐述了核磁共振技术在定性鉴定结构相近成分、同分异构体和立体异构体中的解析要点,以及定量核磁共振技术测定结果与质量平衡法的比对分析。核磁共振技术为充分保障首批中药化学对照品结构与定值的准确性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微波提取技术在中药及天然药物提取中的应用及展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阐述了微波提取技术的原理、特点及其应用于中药和天然药物提取的国内外相关研究情况,讨论了其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该技术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类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肝脏疾病。中医药在临床辨证及对证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等方面具有独特作用,但复杂的病证关系依然制约了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发展。本文从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病证机制出发,分别从基因、蛋白、代谢及表观遗传学水平阐述了慢性乙型肝炎“病”的分子机制及“证”的生物物质基础,以期为慢性乙型肝炎中医精确治疗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慢性乙型肝炎(乙肝)后肝硬化是慢性乙型肝炎进展至终末期的常见表现,临床治疗一直收效甚微。中医辨证治疗乙肝后肝硬化具有独特作用。近年来,中医药在临床辨证及对证治疗慢性病已经有了大量的探索,但复杂的“病”、“证”关系依然制约了中医药治疗乙肝后肝硬化的发展。本文从乙肝后肝硬化病证机制出发,分别从基因、蛋白、代谢及表观遗传学水平阐述了乙肝后肝硬化“病”的分子机制及“证”的生物物质基础。并展望了基于病证结合的中医精准医疗在乙肝后肝硬化个性化治疗上的应用前景,以期为乙肝后肝硬化中医精确治疗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中药质量是中药安全有效的保障,中药质量关乎国民生命健康,也关乎中药产业的健康发展。以往中药质量研究与质量控制模式难以满足中药复杂体系的质量控制要求,需要在理论、模式、技术方法和研究路径上实现质的突破。在对中药复杂体系和产业特点客观分析的基础上,针对中药质量研究与质量控制现实问题,提出基于中药质量标志物的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技术策略。以此建立与中药临床效用密切关联、特有专属、整体评价和面向中药全产业链的质量标准和质量控制体系,并为行业监管提供科学、有效的“监管工具”,对于提高我国中药质量标准和质量控制水平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山东中医杂志》2017,(9):734-736
以精准医疗理念为基础,提出中医药防治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研究思路:首先,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以辨证论治为基础,辨识患者不同体质和易感基因,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准确分型分层,精准诊断;然后,借助基因组学、代谢组学、转录组学等方法和手段,制定个体化诊疗方案;最后,运用中医药进行多靶点、多环节、多途径、多层次的整体精准调节,提高中医药防治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水平。主要从治未病与精准预防、治已病与精准治疗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8.
胆管癌近年来有增多的趋势,大部分患者发现时多为中晚期,因此手术治疗较困难。所以,尝试用中医方法治疗胆管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期,值得探索。  相似文献   

19.
分析认为人才和中药质量是目前有碍中药发展的关键因素,并从人才培养、提高中药生产质量及完善中药质量标准等方面提出了中药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现代中医药理论发展的创新研究方法。方法:通过分析中医药理论的来源及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论证了中医药理论的发展建立在中药的临床新用上;以"反治调平衡"学说和中药外治新用为切入点,阐述了现代中医药理论创新。结果:中药临床新用广泛,但缺乏归纳和系统研究;中药新用系统性分析,是发展中医药理论的突破口。结论:归纳、分析中药临床新用,是中医药理论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