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本文对少阳病辨证纲要进行了总结,主要包括辨提纲症、半表半里之排除法的运用及以“少阳主枢”为切入点,并提出少阳病的正邪辨证法。六经病的传变规律中邪正斗争呈动态演变,其中少阳病的邪正斗争状态主要有:正虚邪恋,胶持难解;正盛邪实,病似阳明;正不胜邪,少阳转阴。  相似文献   

3.
根据《内经》"阳化气,阴成形"的理论,以寒化、热化为线索,探讨《伤寒论》对咳喘的认识。认为机体感受外邪之后,由于失治误治以及病人体质不同,可以寒化而有寒遏卫阳、寒郁肺气、寒生水饮、寒损真阳等层次;也可以热化而有热泄营阴、热郁气血、热伤津液、热损真阴等类型。每一个层次都有不同病机及治疗法则。若寒热混杂,则应分清主次,观其脉证,随证治之。  相似文献   

4.
黄元御认为咳喘之发病责之肺胃,肺胃不降是其病机关键,扶中气、降肺气是治疗咳喘的最基本方法。黄元御重视以温阳补土为大法,"泻水补火,抑阴扶阳,使中气轮转,清浊复位",力倡温中补土,多用温阳燥湿,忌用清凉滋润。对于内伤杂病,立法重在温中健脾、和胃降逆、疏肝理气,用药多选茯苓、甘草、半夏、芍药、桂枝、人参、附子、干姜等,通过调整脾胃,维持人体阴阳平和。  相似文献   

5.
《伤寒论》虽为伤寒立论,实乃外感内伤诸种杂病论治之准绳,尤其太阳病篇变证部分,将杂病辨证思维展示得最为完整。16条言:“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之也,现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坏病”即变证,实乃杂病范畴。杂病由于证候复杂,变化多瑞,政治无定法。太阳病含上、中、下三篇,凡回74条原文j:阳主表,汗法为太阳病正治法,桂技汤证、麻黄汤证、表郁轻证为太阳病本证。主证不变,由体质、瘤疾或误治等原因致兼夹其他证候者,为太阳病兼证;其余内容当属太阳病变证范畴。…  相似文献   

6.
文中首先基于“少阳枢机”之升降出入与证候之寒热虚实进行对比分析,发现黄芩汤较小柴胡汤偏于治疗枢机“入”之不能者,其有和转而降收的功效,适用于偏热证、实证、津亏的病证;其次,基于对“合病”内涵与黄芩功效的探讨,发现《伤寒论》之合病实则病在一经,或虽有多经症状,而病机却在一经,一经的症状取决于另一经的病机,故黄芩汤亦是病在少阳,而证见两经之症候,而黄芩一药虽苦寒,但已内含宣通气机之力;最后则通过两则临床医案进一步说明。  相似文献   

7.
《伤寒论》是我国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的一部辨证论治经典著作 ,被后人称为“活人之书”、“方书之祖” ,为历代医家推崇备至、研究不舍。从历代对《伤寒论》研究著作 170 0余部 ,到近现代数千篇论文 ,多侧重经方的研究 ,然对其针灸学术精髓探讨不多 ,现就《伤寒论·太阳病》篇 2 0条针灸条文所阐述的针灸宜忌、立法处方、取穴规律等探析于下 :1 太阳病宜针慎灸观《伤寒论》太阳病篇 178条 ,其中专论火灸 8条、有关温针 5条、针刺 7条。张仲景在本篇中详细地论述了太阳病采用火灸方法导致的热盛内攻、亡阴亡阳等变证 ,对火灸多持否定态度…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伤寒论·少阴病》的病机来探讨仲景的针灸观,少阴主心肾,为人身之本,一经兼水火二气。由于致病因素和体质的不同,少阴病有从阴化寒的寒化证和从阳化热的热化证两种转归。寒化证用灸法,热化证慎用灸法,血脉壅滞的急症可用刺法。  相似文献   

9.
王付 《中医药通报》2020,19(2):16-18
运用厥阴病辨证论治体系诊治临床各科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必须重视研究三大内容:一是厥阴病本证辨证论治体系,该体系有6大证型,即厥阴热证、厥阴寒证、厥阴虚证、厥阴血证、厥阴气郁证、厥阴水气证等;二是厥阴病兼证辨证论治体系,即厥阴病本证与厥阴病本证相兼以及厥阴病本证与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病证相兼等;三是厥阴病类似证辨证论治体系,如某些少阴病证、某些脾胃证、某些肾膀胱病证等。对此只有深入研究厥阴病辨证论治体系,才能在临床各科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的辨治中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伤寒论》中有两条论及“坏病”。原文16条:“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外,仍不解者,此为坏病……”267条:“若已吐下发汗,温针,指语,柴胡杨证罢,此为坏病”,坏病由此得名。但所叙证候不详,所叙成因难辨,至于坏病的预后等,没有提及。历代医家对此各抒己见,使医学界莫衷一是。现就“坏病”的概念、范畴、成因、治则诸方面,进行探讨。显坏病的概念及范畴《伤寒论》原书中,除267条有“谚语”一症外,未具体描述坏病症状,亦未指出哪些疾病展坏病范畴。关于坏病的内容,历来有两种见解:一种认为坏病可以命名,知其…  相似文献   

11.
王付 《中医药通报》2020,19(5):15-18
本文从理论溯源及经方合方治验等方面探讨中药“十八反”配伍禁忌的不合理性。一是厘定《神农本草经》提出的“相反”概念;二是溯源张子和等提出的中药“十八反”配伍禁忌用语的荒谬之处;三是领悟《伤寒杂病论》《千金要方》等古医籍运用中药“十八反”配伍辨治各科杂病;四是从经方合方治病中研究如何运用中药“十八反”配伍辨治各科杂病;五是从临床实际中客观认识“十八反”用药中的毒性及运用毒性药治病。认为研究““十八反””配伍用药,只有打破陈旧观念和僵局困惑,才能拥有中医药全新理论以更好地指导临床辨治各科杂病。  相似文献   

12.
《伤寒论》“坏病”浅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承祖  王宁 《陕西中医》1994,15(9):426-427
<正> “坏病”之名见于后汉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分述于太阳、少阳两篇、近现代医家沿用甚少。十余年来,笔者在研读《伤寒论》时,反复推敲原文字句,旁参有关资料,力求弄清概念,俾其指导临床。故不揣(?)陋,爱将坏病的肤浅认识概述如下: 1 仲景以误治命坏病 《伤寒论》把热性病总称伤寒,是以《素问·热论》“人之感于寒,则为热病”为理论依据,同时观察到这类热性病的发病原因,是人体受寒的反应。可知把热性病命为伤寒,是以病原为依据。以病原命各是《伤寒论》的特点之一。  相似文献   

13.
王付 《中医药通报》2019,18(6):7-10
运用太阴病辨证论治体系诊治临床各科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必须重视研究三大内容:一是太阴病本证辨证论治体系有6大证型,即太阴热证、太阴寒证、太阴虚证、太阴血证、太阴气郁证、太阴痰湿证等;二是太阴病兼证辨证论治体系有太阴病本证与太阴病本证相兼、太阴病本证与太阳、阳明、少阳、少阴、厥阴病证相兼等;三是太阴病类似证辨证论治体系如某些阳明病证、某些肝胆病证、某些心肾病证等。对此,只有深入研究太阴病辨证论治体系,才能在临床中辨治各科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黄帝内经》基于上古时期先哲“一分为三”观念及汉代“三阴三阳”思维命名经脉,将“三阴三阳”思维模式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知识体系的构建,在集成并整合相关经文之后发现,经文中应用的“三阴三阳”思维模式所构建的相关模型,具有“天文历法特征”,有“阴阳之气多少的模糊量化特征”,有“具象思维特征”,有明显的“标记符号特征”,有“多层级结构特征”,有“生物全息特征”,以及“模型排序多样性特征”。不同特征的模型具有不同意涵的医学内容,这是理解相关经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窍病论治,看易实难,其临床症状多样,病机繁杂,或寒或热,或虚或实,可单窍为病,亦可多窍同病。阮诗玮教授临证擅治九窍疾病,提出诸窍形质与脏腑相连,治窍可从治脏入手的学术观点,本文将从脏腑穿凿、窍病分治、治肾安窍三个方面概述阮师论治窍病经验,并附实案医话一则参佐。  相似文献   

16.
章浩军教授运用六经辨治自汗病收效斐然。本文从自汗病之病理机制、辨证论治等方面总结章师从六经辨治自汗病经验,并举典型病案为例,以期为临床治疗拓展思路。  相似文献   

17.
“三阴三阳”六病为《伤寒论》的“辨病”主体,六病以症状为纲领,包括病因病机分析,中国古代哲学的明显运用,使其具有动态、时间和空间的特点。其动态性具体体现在传变特点上;时间性除体现在六病的传变顺序及时间上,还体现在“欲解时”;空间性体现在“表证”“里证”与“半表半里证”的提出,特别是“半表半里证”的引入,是“三阴三阳”六病在《内经》阴阳八纲概念基础上的升华点。笔者一得之见,以为“三阴三阳”六病是一套仲景归纳出的临床运用辨证论治的理论工具,时间属性是其优于一般病名概念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18.
古今中外的诸多医家对《黄帝内经》“七损八益”的注解纷繁众多,皆有理有据,让后世学者难明所以。通过学习《黄帝内经》和众医家对此问题的研究成果,得出论断:“七损八益”是互文式写法,也可写为“八损七益”;“七”和“八”并非具体的数字,而是指代男女;“损”和“益”应该合并为词语“损益”来解释,意为变化;“七损八益”就是指代生命节律。所以,《黄帝内经》中强调“七损八益”旨在指导人们遵从生命节律以尽终其天年。希望拙文可以为广大中医学子更好地学习、研究和应用《黄帝内经》提供些许帮助。  相似文献   

19.
叶玲主任从医30余年,坚持整体辨证与局部辨证相结合的辨证方法,博采众方、遵古而不泥古,同时强调内外合治,专病专方,擅于运用中医药治疗脱肛病,现将其治疗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伤寒论》是祖国医学中最有影响的重要古典著作之一,为中医在临床治疗方面奠定了基础,称得上是"上承内、难、本经,下启诸众方书".清代医学家徐灵胎说:"医者之学问全在明伤寒之理".所以学习《伤寒论》的重点在于融会贯通,掌握辨证论治的理法原则,从而指导临床实践.《伤寒论》中的理法原则包含着辩证法的思想,所涵盖的内容较多,笔者仅就类证鉴别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