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建立小鼠Lewis肺癌移植瘤模型,探讨莪术油对移植瘤生长、转移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影响。方法以Lewis肺癌荷瘤小鼠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生理盐水组与高、中、低剂量莪术油治疗组,分别于接种第7天起予莪术油、0.9%氯化钠溶液腹腔注射,每日1次,连续7次。检测莪术油对移植瘤的抑制率,并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检测莪术油对荷瘤小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结果莪术油处理15天后莪术油对Lewis肺癌荷瘤小鼠表现出明显抑瘤作用,其高、中、低剂量抑瘤率分别为85.0%,75.0%,51.0%。免疫组化及westernblot结果显示,莪术油可有效抑制肺癌转移,能够下调VEGF的表达。结论莪术油具有抑制小鼠Lewis肺癌移植瘤生长,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VEGF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中药固本消瘤胶囊对小鼠Lewis肺癌抑瘤作用及机制。方法 :体内动物实验观察小鼠肿瘤生长 ;免疫组化染色S P法、病理彩色图像定量分析法检测小鼠肿瘤组织中微血管密度 (MV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表达。结果 :中药组、化疗组、中药加化疗组对小鼠Lewis肺癌抑制率分别为为 4 0 5 %、5 2 6 9%、6 1 0 9% ,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1)。中药组、中药加化疗组MVD、VEGF表达水平以及化疗组MVD水平明显下降。结论 :固本消瘤胶囊对小鼠Lewis肺癌有明显抑制作用 ,能够抗肿瘤新生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榄香烯逆转肺癌化疗耐药的作用,及其对P21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内研究:榄香烯、多柔比星及两者联合预处理小鼠5 d后,检测各组小鼠血中P21基因表达情况;复制Lewis肺癌小鼠模型,观察肿瘤直径长至1 cm所耐时间;然后分别予榄香烯、多柔比星及两者联合用药10 d,称瘤重,并检测肿瘤组织中P21基因表达情况。体外研究:采用榄香烯、多柔比星及二者联合预处理的小鼠血清培养A549肺癌细胞,48 h后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榄香烯联合多柔比星预处理组小鼠血清中P21基因表达水平与二者单用预处理组及正常组无统计学差异;二者联合预处理组小鼠血清培养A549肺腺癌细胞的增殖速度小于二者单用组;榄香烯联合多柔比星的抑瘤率明显高于二者单用,且二者联用组小鼠肿瘤组织中P21基因表达水平低于多柔比星组,但高于榄香烯组。结论:榄香烯具有逆转肺癌化疗耐药的作用,这一作用的可能机理与其抑制P21基因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榄香烯逆转肺癌化疗耐药的作用,及其对CDK8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内研究:榄香烯、多柔比星及两者联合预处理小鼠5天后,检测各组小鼠血中CDK8基因表达情况;复制Lewis肺癌小鼠模型,观察肿瘤直径长至1cm所需时间;然后分别予榄香烯、多柔比星及两者联合用药7天,称瘤重,并检测肿瘤组织中CDK8基因表达情况。体外研究:采用榄香烯、多柔比星及二者联合预处理的小鼠血清培养A549肺癌细胞,48小时后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多柔比星预处理小鼠血清中CDK8基因表达水平较模型组升高,而其它三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多柔比星联合榄香烯预处理组小鼠血清培养A549肺腺癌细胞的增殖速度小于二者单用组;榄香烯联合多柔比星的抑瘤率明显高于二者单用,且二者联用组小鼠肿瘤组织中CDK8基因表达水平低于多柔比星组,但高于榄香烯组。结论:榄香烯具有逆转肺癌化疗耐药的作用,这一作用的可能机理与其抑制CDK8基因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清解益肺汤及胶囊剂抗小鼠Lewis肺癌生长转移并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建立C57BL/6J雄性小鼠Lewis肺癌模型,并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清解益肺汤高、中、低剂量组,顺铂组、顺铂+清解益肺汤中剂量组、清解益肺胶囊组等7组。每组10只,连续给药14天。观察Lewis肺癌小鼠的肿瘤生长情况,肺转移瘤结节数,采用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Western Blotting印记法检测Lewis肺癌小鼠肿瘤组织CD34蛋白表达并计数微血管密度(MVD)。结果清解益肺汤及胶囊能减少小鼠Lewis肺癌瘤重和肺转移灶数,并能降低其血清VEGF水平以及肿瘤组织CD34蛋白(MVD)表达,中药组中以高剂量组和胶囊组效果最佳,联合组效果明显优于其他各组。结论清解益肺汤及胶囊能抗小鼠Lewis肺癌生长与转移,其机制可能与该药能降低VEGF表达和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MVD),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加味四君子汤对H22荷瘤小鼠移植瘤血管生成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小鼠成瘤实验观察加味四君子汤对荷瘤小鼠的抑瘤和对癌周血管生长的影响。苏木素-伊红(HE)染色及免疫组化(IHC)检测荷瘤小鼠移植瘤中血管分布水平和血管内皮标记物(CD31)的表达水平。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肿瘤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mRNA表达。结果:加味四君子汤低、中、高剂量组(ig,11. 83,23. 66,47. 32 mg·kg~(-1)·d~(-1))抑瘤率分别达到29. 97%,59. 80%,82. 34%。与模型组相比,加味四君子汤中、高剂量组的平均瘤重明显降低(P 0. 05)。通过观察癌周血管数及形态发现,加味四君子汤中、高剂量组癌周血管数较模型组有所减少(P 0. 05),且血管管腔较窄。HE染色显示加味四君子汤中、高剂量组移植瘤中的血管分布均少于模型组。免疫组化显示加味四君子汤各剂量组的CD31阳性表达量均低于模型组(P 0. 01)。RT-PCR结果显示加味四君子汤中、高剂量组移植瘤VEGF,VEGFR2,TNF-αmRNA表达量均低于模型组(P 0. 01)。结论:加味四君子汤能够抑制H22荷瘤小鼠肿瘤生长,并抑制移植瘤血管新生,这可能与降低TNF-α,VEGF,VEGFR2的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7.
蝎毒多肽提取物对小鼠Lewis肺癌免疫逃逸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蝎毒多肽提取物(PESV)对Lewis肺癌(LLC)免疫逃逸的影响。方法:取40只C57BL/6J小鼠,右腋下接种Lewis肺癌细胞悬液,建立皮下种植瘤模型,随机分为荷瘤对照组和PESV治疗组,连续灌胃给予PESV 18 d,检测肿瘤体积并计算抑瘤率;免疫组化法和ELISA法分别检测瘤组织及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白介素10(IL-10)的表达,免疫组化法和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肺癌组织中浸润的DC表面共刺激分子CD80,CD86的表达。结果:PESV抑瘤率为56.60%。与荷瘤对照组相比,瘤组织和血清中VEGF,TGF-β1和IL-10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DC共刺激分子CD80,CD86的表达明显增加(P0.05)。结论:PESV可干预肺癌免疫逃逸,其机制可能与减少肿瘤微环境中VEGF,TGF-β1和IL-10的表达,增加DC共刺激分子CD80,CD86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中肺合剂对Lewis肺癌小鼠肿瘤组织血管生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肺合剂对Lewis肺癌小鼠肿瘤组织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取C57BL/6小鼠50只,接种Lewis肺癌瘤株后,随机分阴性对照组(0.9%生理盐水),中肺合剂低、中、高剂量组(12.7、25.4、50.8g.kg-1),阳性对照组(CTX组,30mg.kg-1),每组10只。观察12天停药。无菌条件下取肿瘤组织,采用EnVision法检测肿瘤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CD34蛋白的表达情况,并计数微血管密度(MVD)。结果:中肺合剂能降低肿瘤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VEGF表达和MVD之间呈正相关(P〈0.01)。其中以中、高给药剂量组抑制作用显著,与生理盐水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低剂量组与生理盐水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中肺合剂能抑制Lewis肺癌小鼠肿瘤组织新生血管的形成,降低Lewis肺癌小鼠肿瘤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以中、高剂量组最明显。  相似文献   

9.
黄河清  王世聪  陆顺意  李希 《光明中医》2013,28(8):1572-1575
目的研究中药祛毒扶正汤对肺癌小鼠血清TK1表达及对肺癌细胞周期的影响,初步探讨其抑制小鼠Lewis肺癌肿瘤生长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 C57BL/6纯系小鼠80只,构建小鼠肺癌模型,随机分成4组:生理盐水组(A组),祛毒扶正方低剂量组(B组)、高剂量组(C组),顺铂(DDP)组(D组),每组20只。测定各组小鼠的皮下瘤重,计算抑瘤率;采用增强化学发光法测定各组小鼠血清胸苷激酶(TK1)的含量;应用流式细胞术进行肺癌细胞周期测定。结果①B组、C组、D组小鼠的肿瘤生长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其抑瘤率分别为26.87%、34.35%、57.14%;在减轻瘤重方面,与A组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C组的瘤重低于B组(P<0.05),D组的瘤重低于B组、C组(P<0.05);②增强化学发光法测定结果显示各治疗组小鼠血清TK1表达均较A组降低(P<0.05);③流式细胞术检测各治疗组均能影响肿瘤的细胞周期,能有效地阻滞细胞于G0、G1期,从而减少S期细胞的分布(P<0.01)。结论祛毒扶正方能有效降低小鼠Lewis肺癌血清TK1的表达和抑制细胞增殖作用,从而抑制Lewis小鼠肺癌肿瘤生长,其抑瘤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TK1水平及抑制肺癌细胞增殖周期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桃红四物汤对小鼠Lewis肺癌移植瘤自发性肺转移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建立小鼠Lewis肺癌移植瘤自发性肺转移模型,分组对比观察桃红四物汤对小鼠Lewis肺癌移植瘤自发性肺转移的影响及移植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微血管密度(MVD)的影响.结果 桃红四物汤组及顺铂对照组的自发性肺转移平均数小于模型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桃红四物汤组及顺铂对照组VEGF和MVD均明显降低,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桃红四物汤具有较好的抑制肺转移的作用,且能明显下调肿瘤组织VEGF的表达,从而抑制肿瘤微血管生成.这可能是其抑制肺癌转移的重要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观察癌痛消胶囊调节小鼠荷H22 移植性肝癌细胞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 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p53和p21ras的表达作用,以探讨该药抑制肿瘤的作用机理。方法:昆明种雄性小白鼠60只,按随机区组分为6组(A -F组) ;A -E组每鼠均于前肢右腋皮下接种0 2mlH22 肿瘤细胞悬液(浓度为1×107/ml) ,接种24h后按体重给药。A组、B组、C组分别给予大、中、小剂量的癌痛消胶囊,D组予康赛迪胶囊,E组予生理盐水,均灌胃给药,每日1次。连续用药10天,停药24h ,称重并处死动物,剥取瘤块称重,计算出肿瘤生长抑制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癌细胞中VEGF ,p53 ,p21ras ,VHL的表达程度。F组予饲料及水分正常饲养。结果:A ,B ,C ,D组均有明显的抑瘤作用,其中以A组的抑瘤作用最明显(P<0 05或P<0 01)。造模各组动物的肝癌细胞中均见VEGF ,p53和p21ras的阳性染色,但阳性表达程度不同,与B ,C ,E组比较,癌痛消胶囊大剂量组和康赛迪胶囊组均可明显降低肝癌细胞中VEGF ,p53和p21ras的阳性表达(P<0 05或P<0 01)。结论:癌痛消胶囊对小鼠H22 移植性肝癌有抑瘤作用,抑制肿瘤生长的机理可能与下调VEGF ,p53和p21ras的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2.
榄香烯对人胃癌细胞SGC-7901的体外生长及CD44v6、CD44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榄香烯对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体外生长及细胞黏附分子CD44v6、CD44的影响。方法:Cell Counting Kit-8(CCK-8)检测榄香烯对SGC-7901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DAPI荧光染色法进行细胞核形态学分析;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膜表面CD44v6、CD44表达。结果:榄香烯抑制SGC–7901细胞增殖,其呈量效和时效关系;DAPI染色显示榄香烯诱导SGC-7901细胞凋亡并显示特征性的凋亡细胞核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榄香烯20、30、40μg/mL组与对照组相比,SGC-7901细胞膜表面CD44v6表达明显减少(P<0.01),CD44表达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榄香烯能抑制SGC-7901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其抗肿瘤转移的机制可能与下调CD44v6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牛眼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DNA合成的影响,并观察榄香烯注射液的抗增殖作用。方法采用3H-TdR掺入法,在体外培养的牛眼RPE细胞中加入不同浓度的VEGF以及VEGF和榄香烯,应用液闪仪测定3H-TdR掺入的脉冲数(CPM)。结果不同浓度的VEGF均使CPM值明显增加,且与VEGF浓度呈剂量依赖关系,不同浓度的榄香烯均使RPE细胞的CPM值明显下降,且与榄香烯浓度呈剂量依赖关系。结论VEGF有促进RPE细胞的DNA合成的作用,榄香烯可抑制生长因子诱导的RPE细胞的DNA合成。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榄香烯对裸鼠胃癌移植瘤的作用并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 雄性裸鼠建立人胃癌SCG-7901细胞裸鼠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榄香烯组、PD98059组、榄香烯和PD98059联合组(榄香烯+PD98059组).对比榄香烯和PD98059对裸鼠胃癌移植瘤的作用,测量对比裸鼠胃癌移植瘤的大小及药物对裸鼠生长的抑制作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各组ERK1/2蛋白、p-ERK1/2、p-P38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3个实验组在治疗后移植瘤大小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减小,榄香烯组较对照组p-ERK1/2蛋白表达显著增多,3个治疗组相比对照组p-p38蛋白表达显著增加,两药联合比单一药物作用显著(均P< 0.05或P< 0.01).结论 榄香烯和PD98059都能促进肿瘤组织凋亡,其中榄香烯促进裸鼠胃癌移植瘤凋亡可能与p-ERKl/2蛋白和p-p38蛋白上调有关,而PD98059促进裸鼠胃癌移植瘤凋亡可能与p-P38蛋白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了解姜黄提取物-姜黄素抗肿瘤血管生成的具体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BALB/C雄性裸小鼠分为4组,每组10只。分别为A组(SP亚群细胞姜黄素组)、B组(SP亚群细胞荷瘤对照组)、C组(NONSP亚群细胞姜黄素组)、D组(NON-SP亚群细胞荷瘤对照组)。A、B两组于实验前建立肺腺癌A549 SP细胞亚群荷瘤模型,C、D两组建立肺腺癌A549 NON-SP细胞亚群荷瘤模型,建立模型后观察16 d,于A组、C组小鼠腹腔注射姜黄素,隔天1次,B、D两组注射生理盐水。16 d后将小鼠称重后处死,剥离瘤块组织,比较各组瘤质量;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组织中血管生长因子(VEGF)、核因子-κB(NF-κB)的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Notch1 m RNA含量。[结果]肺腺癌A549 SP细胞亚群荷瘤模型组小鼠瘤体与NON-SP细胞亚群荷瘤模型组小鼠相比体积较大;SP亚群细胞姜黄素组抑瘤作用及抗肿瘤血管生成优于NON-SP亚群细胞姜黄素组,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姜黄素可以抑制肿瘤生长,考虑可能与其抑制NF-k B的表达,下调Notch1 m RNA含量,阻断Notch信号通路,抑制肿瘤组织中VEGF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榄香烯对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体外生长及细胞黏附分子CD44v6、CD44的影响。方法:Cell Counting Kit-8(CCK-8)检测榄香烯对SGC-7901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DAPI荧光染色法进行细胞核形态学分析;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膜表面CD44v6、CD44表达。结果:榄香烯抑制SGC–7901细胞增殖,其呈量效和时效关系;DAPI染色显示榄香烯诱导SGC-7901细胞凋亡并显示特征性的凋亡细胞核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榄香烯20、30、40μg/mL组与对照组相比,SGC-7901细胞膜表面CD44v6表达明显减少(P〈0.01),CD44表达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榄香烯能抑制SGC-7901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其抗肿瘤转移的机制可能与下调CD44v6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17.
半枝莲联合反应停治疗肝癌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BALB/C小鼠皮下接种肝癌H22细胞建立移植瘤模型,采用半枝莲乙醇提取液瘤内注射联合反应停治疗小鼠肝癌,探讨两药联合对肝癌移植瘤的抑制作用。方法体外培养小鼠肝癌H22细胞,取对数生长期细胞试验。乙醇回流提取半枝莲。接种H22细胞于BALB/C小鼠皮下建立肝癌H22的移植瘤模型。28只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7只。A组:反应停灌胃;B组:半枝莲乙醇提取液瘤内注射;C组:半枝莲乙醇提取液、反应停联合用药;D组:1%乙醇0.2~0.5mL瘤内注射。观察肿瘤大小和瘤重,比较抑瘤效果。移植瘤采用抗CD31单抗做免疫组化染色,测定移植瘤组织微血管密度(MVD)。结果A、C组之间瘤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C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抑瘤率分别为18.11%、53.15%和71.65%;协同系数0.74。3个治疗对照组之间微血管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NK—q检验显示A组和B组之间差异不明显(P〉0.05),A、B组分别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半枝莲乙醇提取液瘤内注射联合应用反应停对小鼠H22肝癌移植瘤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半枝莲和反应停均有抗血管生成作用,两药联用对肿瘤微血管生成的抑制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榄香烯注射液与化疗联合治疗晚期肺癌的疗效,并观察其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1例晚期肺癌患者分为化疗组25例和联合组26例,分别治疗6周,观察肿瘤客观缓解率、不良反应及凝血功能。结果:化疗组肿瘤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分别为25.0%及76.0%,联合组为26.9%和80.8%,联合组较化疗组有升高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两组不良反应和KP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联合组治疗后较治疗前纤维蛋白原(FIB)及血小板(PLT)水平降低(P<0.05),而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凝血酶原活动度(PTA)、D-二聚体(D-D)和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改变不明显。结论:榄香烯注射液与化疗联合治疗晚期肺癌可通过降低FIB及PLT水平减轻患者血液的高凝状态,同时可能提高肿瘤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二者联合使用具有一定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金龙胶囊对肺腺癌A549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建立裸鼠移植瘤模型,随机分成阴性对照组( A组)、单药金龙胶囊组(B组)、单药顺铂组(C组)和联合用药组(D组)4组,连续用药4周。观察肿瘤生长情况,计算抑瘤率;免疫组化法检测移植瘤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RT-PCR分析各组治疗后VEGF及凋亡基因Bcl-2mRNA表达情况。结果与阴性对照组比较,金龙胶囊治疗组( B、D组)抑瘤率分别为26.94%、51.61%,联合用药组( D组)效果最佳。治疗组微血管密度分别为18.83&#177;0.75、14.17&#177;0.75,联合用药组最为显著,而单药顺铂组与对照组在抑瘤率和微血管密度表达上均无差异( P>0.05)。金龙胶囊治疗组(B、D组)Bcl-2mRNA表达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01),但两组之间无差异(P=0.369);四组之间在VEGFmRNA表达上无明显差异( P>0.05)。结论金龙胶囊对荷A549裸鼠移植瘤有抑制作用,联合顺铂用药有显著协同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肿瘤微血管形成、诱导细胞凋亡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20.
高乌甲素硬膜外注射术后镇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观察了高乌甲素硬膜外腔注射术后镇痛的效能和副作用。患者50例随机分为5组,A,B,C3组为观察组,分别用高乌甲素4mg,8mg,12mg,D,E两组为对照组,分别用生理盐水6ml和吗啡2mg,于手术结束时将药注入硬膜外腔,结果:5组镇痛的疗效和维持时间顺序为E组〉C组〉B组〉A组〉D组,其中C组能达到患者有效镇痛的基本要求,其镇痛效能足不及E组的吗啡,但无吗啡的不良反应。表明应用高乌甲素行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