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0 毫秒
1.
根据我国<传染病防治法>(1989年发布)的规定,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是各级医务人员的神圣职责.因此临床医师在搞好临床诊断与治疗工作的同时,也应努力做好传染病的预防工作.传染病预防措施可分为:①疫情未出现时的预防措施;②疫情出现后的防疫措施;③治疗性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2.
宋乃光 《北京中医药》2006,25(2):109-111
2 疫病病因 上古时代有专门祈祷、诅咒、驱鬼、逐疫的巫师,那时人们认为传染病的到来是鬼神在操纵.自<内经>始,人们对传染病之病因有了科学的观察和分析.中医学对疫病病因的认识总的来说为以下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3.
感染性腹泻是当今发病率最高、危险性较大的肠道传染病之一,以发病快、传染性强为特点,所以腹泻病门诊消毒隔离制度的建立显得尤为重要.<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要求对各种腹泻病进行专门管理,专设门诊,加强防治.现就我院多年腹泻病门诊的消毒隔离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霍乱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烈性肠道传染病.本病发病急、传播快,易造成暴发流行,在我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被列为甲类传染病.本病临床上以剧烈吐泻大量米泔样排泄物、脱水、肌肉痉挛、代谢性酸中毒和急性肾功能衰竭为特征,如不及时抢救可危及生命.2005年秋季本院收治霍乱患者147例,其中老年人38例,现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肘后备急方>(简称<肘后方>)原名<肘后救卒方>,为东晋医药学家葛洪编著,内容系葛氏摘录自著的<玉函方>中可供急救医疗的单方、验方及针灸等疗法编成.全书共八卷,计七十三篇,所列疾病有急性传染病及内、外、妇、儿、五官等病症.对于每一病侯,略述病源,详列病状,细论治法.尽管本书卷帙不多,但内容丰富,颇有科学价值.是两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的医学典籍,也是现存最早的急症诊治专著,亦被视为岭南医学的第一书.  相似文献   

6.
2009年3月墨西哥和美国等先后发生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我国已经将甲型H1N1流感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作为临床工作者,每日接触的病人、陪护及探视人员百余人,在当前形势下,适时对人群进行预防宣教,是医护人员义不容辞的职责.  相似文献   

7.
2003年春,非典型肺炎在我国的爆发,给我们所带来的恐慌及反思,至今记忆犹新.中医认为:疾病的发生与变化,是在一定条件下邪正斗争的反映.早在<内经·素问·遗篇·刺法论>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强调了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根据;同时<素问·评热病论>说"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指出了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对于传染病,内经中也提出了要"避其毒气",<素问·上古天真论>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作为个人,我们无法控制"邪气",在传染病流行期间,提高自身免疫力,就是首要而切实的任务.专家提醒非典可能会"卷土重来",笔者想就<百症赋>中"岁热时行,陶道复求肺俞理",谈谈浅见.  相似文献   

8.
<素问·遗篇·刺法论>有"染易"一词,其中"染易"之"易"字,历代<内经>注家多缺解,因该篇属<素问>之<遗篇>,乃由宋·刘温舒所补入,故历代注家多未载而无注.至清·高士宗<黄帝素问直解>问世,始渐有注释但高士宗之注释属随文串解,"易"字之叉不明.经过参阅历代医籍及相关文史书籍考证后认为,"染易"之"易"字系"传染、传染病"之义,并例举了"易"字与其他有"传染"之叉的相关字,如:延、转、换、传、注(疰)、染、移等,组成"延易、转易、换易、传易、注(疰)易、染易、移易"等名称,表示传染或传染病.另外,易,通"疡",乃古今字,亦表传染之义,一并给予详细说明.  相似文献   

9.
《黄帝内经素问·热论篇》伤寒涵义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崇典  杨宁 《中医研究》2005,18(11):9-11
本文探讨了<素问·热论篇>伤寒的涵义.认为<素问·热论篇>中的"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这句话并不含有所谓"广义伤寒"的涵义.分析<素问·热论篇>全篇内容得出,伤寒是伤于寒邪引发的有着复杂的、轻重不同的、多种多样表现,且具有传染病某些特征和临床特点的,全身性感染的一个种类病病名.<素问·热论篇>论伤寒之类有"两感于寒"和"不两感于寒"两种表现,并指出因季节不同伤寒之类患病有"病温"、"病暑"的不同,<素问·热论篇>仅从伤寒之类不同时期的临床"热病"特点来论伤寒.而目前所谓"狭义伤寒"的说法实为伤寒之类中多种不同类型的病证之一.  相似文献   

10.
论运气学说在传染病诊治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代中医在传染病的治疗上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现代医学已经高度发展的今天,中医在某些传染病的治疗上仍有着突出的优势.<内经>的五运六气理论在传染病的预防、诊断及治疗方面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深入学习和研究运气理论,将会使人们对传染病的认识和治疗水平进一步提高,也能使中医理论得到更好的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11.
<肘后备急方>为东晋葛洪所著,共8卷,是葛洪选取其所著<玉函方>中简易有效的药方编辑而成.最初名<肘后救卒(一作卒救)方>,后经梁代陶弘景将其整理、增补,改名<补阙肘后百一方>.金代皇统四年(公元1144年)杨用道参考<证类本草>中的单方作为附方,共增510方,名为<附广肘后方>,即现存的<肘后备急方>.全书共73篇(现缺3篇).内容涉及急救、传染病以及内、外、妇、五官、精神、骨伤各科,所载方剂大多价廉效著,治法简便易行.共载药方1 060首(不计杨用道的附方),其中供内服使用者714首,外用方346首[1].<肘后备急方>中葛洪和陶弘景收集的药方在该书内容混杂、难以区分[2],因其生活年代较近,研究过程中把二人的成果糅合进行考证.因杨补均以附方列出,划分清楚.故本研究的剂型统计均未列入.  相似文献   

12.
<急就篇>是西汉时期一部小学类著作,涉及中医病名约有40余种,病种涉及内科、外科、五官科、传染病及精神疾患等方面,内科类如"寒气泄注腹胪胀"、"消渴欧(呕)逆咳懑让".外科类如痴疤疥痈疽,五官科如聋盲眵蔑(目良).传染病如温病疠病,精神疾患如痴癫狂.其中保存了许多古病名.如"让"、"瘼"、"(廢)"、"(目良)"等.由于<急就篇>收录的是汉代常见字、正字,故其所记载的病名,大多为汉代常见的疾病,对我们研究古病名以及病名的沿革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吴有性<温疫论>中关于温疫的病因、传播途径、特异性定位、流行情况、地域和时间性等方面的内容介绍,说明吴有性对传染病学作出了创新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出版的全国高等中医药规划教材<中西医结合传染病学>为主,对中西医结合传染病教学法进行改革与探讨.从理论教学的内容精选、具体病种的教学要求、中西医教学内容讲解及侧重要点和注意事项;实践性教学方法的步骤,即多媒体影像教学、模拟临床实验、见习实习、毕业技能综合考试;考核方法以及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和分析.  相似文献   

15.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第二十六条的规定:食品生产经营人员每年必须进行健康检查;新参加工作和临时参加工作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必须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包括病原携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及其他食品卫生疾病者.不得参加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为全面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加强对饮食从业人员的健康检测十分重要,实施对饮食从业人员每年一次的健康检查,重点检查病毒性肝炎及肠道致病菌是食品卫生监督部门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6.
王肯堂(约1552~1613),字字泰,号损庵、念西居士、郁冈斋主,是明代一位阅历多、学识广的学问家、医学家.其撰述涉及多方面,包括<律例笔释>、<(尚书)要旨>、<(论语)义府>、<五经义府>、<(洗冤录)笺释>、<六科证治准绳>、<医论>、<医镜>、<医辨>、<郁冈斋笔尘>、<古今医统正脉全书>等,诚为著作等身.兹略陈医事五则于后.  相似文献   

17.
<黄帝内经>是中医理论体系的莫基之作.<内经选读>是现代高等中医药教学过程中的一门必修主干课程,是中医药学人才必备的知识.多年来,在探索与挖掘<黄帝内经>学术价值的同时,<黄帝内经>的传承与发扬在高等中医药院校专业教学中地位章显.尽管如此,<内经>教学中仍存在课程结构、课时安排、教学重点与方向模糊等方面的不足.因此,笔者认为还应正确处理<内经>教学与相关基础学科教学间的关系、<内经>教学中精读与泛读问的关系、<内经>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手段间的关系.如此,将有利于在良好继承的基础上提高现代中医药院校<内经>教育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18.
作家梁晓声先生为人们立下了许多文字碑:<今夜有暴风雪>、<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雪城>、<浮城>、<年轮>、<父亲>、<母亲>等数十部长中篇小说与影视剧,计700余万字.作家用道德的尺度看待社会.梁晓声希望自己是真善美的张扬者、讴歌者.  相似文献   

19.
李怀之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5,23(10):1881-1882
王冰编次<素问>,是在全元起本及别本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分析全元起本<素问>、通行本<灵枢>、通行本<素问>的篇目卷次,认为全元起本<素问>及通行本<灵枢>,前后篇目内容安排杂乱,缺乏相关性.而王冰编次的通行本<素问>,内容论述集中,系统性较强,对后世影响很大,故王冰对整理中医古籍的贡献,不容置疑.  相似文献   

20.
胡志勇 《养生月刊》2009,30(12):1136-1138
在中华智慧宝典<论语>里,孔子有15次引用或论及<诗经>.这不仅是他对<诗经>地位、作用及其学习态度、方法的理性阐发,也是他主张以诗养生的生动记载. 首先,孔子提出"仁者寿"(<论语·雍也>)重要养生理念.仁,是孔子对人生价值取向精炼而深刻的概括.<论语>说"仁"有109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