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天津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中医证候特征,为临床辨治提供参考。方法对天津地区确诊的88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进行中医证候调查,主要包括基本信息、发病初期临床症状、入院后临床症状以及舌象等。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进行关联规则及复杂系统熵聚类分析。结果 88例患者中发病初期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87.5%)、咳嗽(42.0%)、乏力(26.1%)、咯痰(21.6%)等。入院时最常见中医症状排名前5位的为纳呆(46.7%)、腹泻(45.5%)、低热(39.8%)、少汗(36.4%)、咳嗽(34.1%),最常见舌象包括腻苔(79.5%)、白苔(47.7%)、薄苔(34.1%)等。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显示,最常见条目组合为低热、腹泻、纳呆、白腻苔。熵聚类后的条目组合指向证候包括肺表证(咳嗽、咯痰、黄痰、恶寒),火热证(口苦、口干、口渴或渴不欲饮、小便黄),气阴两虚证(渴不欲饮、盗汗、少津苔、乏力)及气虚血瘀证(暗舌、淡舌、齿痕舌、心悸),气虚痰浊证(腻苔、无汗、齿痕舌、少气懒言)。结论天津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早期以上焦肺系病症为主,入院时多以中焦脾胃表现为主,重症多以痰热壅肺为主,后期又多见气阴两虚及气虚痰浊、气虚血瘀等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甘肃地区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中医证候特点,为中医干预和辨证论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中医证候量表收集甘肃地区60例普通型COVID-19患者基本信息、中医症状、体征、舌象、脉象、中医证型,采用描述性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观察不同性别、年龄、发病时间的COVID-19患者的中医证候特点,分析其病机演变规律。结果 60例患者中医临床症状频数高低依次为咳嗽、发热、咳痰、乏力、肌肉酸痛、气短、胸闷憋气、咽痛、咽干、口渴、头痛。舌质主要见淡红舌、红舌和黯红舌;舌苔主要见黄腻苔、白腻苔、薄白苔;脉象主要见滑脉、濡脉、浮脉。中医证型频数高低依次为湿热郁肺证、寒湿犯肺证、湿热并重证、热毒闭肺证、肺脾气虚证、温邪犯肺证、湿毒血瘀证。男性患者以湿热郁肺证、寒湿犯肺证为主,女性患者以寒湿犯肺证、湿热并重证较为常见。20~29岁患者以寒湿犯肺证为主,30~49岁以湿热郁肺证、湿热并重证较多,50~59岁以肺脾气虚证为主。发病时间3 d者,以寒湿犯肺证多见,3~7 d者以湿热郁肺证、湿热并重证较为多见,7 d者以热毒闭肺证、肺脾气虚证为主。结论甘肃地区普通型COVID-19患者中医证候分布具有一定规律性,60例普通型COVID-19患者中,湿热郁肺证最为常见,其次为寒湿犯肺证、湿热并重证、热毒闭肺证、肺脾气虚证等。不同性别、年龄、发病时间的患者中医证候存在差异性,其病机演变为寒湿向热郁夹湿、热毒进展,后期出现肺脾气虚。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重庆市万州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中医临床特征和证候特点,为中医相关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重庆市万州区集中治疗点COVID-19患者病例资料,于入院第1日采集流行病学史、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CD4~+计数、CD8~+计数、胸部CT、症状体征等信息,分析患者基本特征及中医证候特点。结果 80例COVID-19患者中男45例,女35例,男女比例1.29∶1。年龄18~82岁,平均年龄(54.20±12.76)岁。62例(77.50%)有明确武汉/湖北旅居史,13例(16.25%)有明确与确诊人员接触史,5例(6.25%)无明确流行病学史。20例(25.00%)有基础疾病。实验室检查显示,患者白细胞水平多无明显变化,多见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胸部CT以多肺叶下野外带病变为主;重型患者多见白蛋白水平偏低、白细胞介素-6水平偏高。临床症状按频次高低依次为咳嗽64例(80.00%)、发热54例(67.50%)、纳差32例(40.00%)、腹泻30例(37.50%)、乏力22例(27.50%)、气促21例(26.25%)等。舌象以红舌、淡红舌为主,舌苔以厚/腻苔多见(56.25%),脉象以滑脉为主(60.00%)。中医辨证分型以湿毒郁肺证最多(53.75%),其后依次为气阴两虚证(25.00%)、肺脾气虚证(11.25%)、邪犯肺胃证(10.00%)。结论重庆市万州区COVID-19患者以中青年居多,93.75%患者有直接或间接接触史,以发热、咳嗽为主要症状,中医证型以湿毒郁肺证为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脂异常患者证候、证候要素规律,期望能为临床治疗血脂异常提供参考。方法采集1019例血脂异常患者的四诊信息,建立数据库,采用复杂系统熵聚堆、复杂网络展示方法对数据库进行数据挖掘分析。结果研究发现:1019例血脂异常患者的核心症状为:倦怠乏力、咳嗽、咳痰、喘憋、眩晕、胸闷、失眠、心悸、苔腻、脉弦、苔白、舌质紫暗等,此症状分为脾虚、血瘀、痰浊3类;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方法的研究发现血脂异常常见证候(15%)为:痰浊阻滞306次(30.03%)、气虚血瘀177次(17.37%);基于复杂系统熵聚堆方法得到的证候靶位(10%)为:脾306次(30.03%)、肝122次(11.97%)。结论脾虚、血瘀、痰浊为核心证候要素,中医临床治疗血脂异常可着重考虑此3类证候要素。中医临床治疗血脂异常可以抓住痰浊阻滞、气虚血瘀2个主要证候,治法以化浊(化痰、活血)、益气为主,主张从脾论治,兼顾肝。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舌象在不同临床因素分布规律以及对辨证的重要意义。方法:共纳入原发性肺癌患者207例。对肺癌患者舌象进行人工判读及中医辨证分型,从定性角度对舌象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舌质颜色与肺癌患者病理及分期无明显关联(P0.05),苔色在不同病理和分期中分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舌苔厚度在不同病理分期中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不同分期中的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鳞癌患者主要以白腻、黄腻苔为主,腺癌患者以薄白苔占多数,早期肺癌患者以薄白苔多见,而晚期则多以白厚腻苔和黄腻苔为主;舌质颜色在不同证型中分布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精气两亏证患者以淡红舌和淡紫舌为主,脾虚痰湿证患者以淡白舌为主,痰热内蕴证患者以淡红舌为主,阴虚内热证患者以红绛舌占主要地位;舌苔颜色和厚度在不同证型中分布均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痰热内蕴证中淡黄苔与黄苔共占66.6%,其余三组证型以白苔为主;78.8%的肺癌患者舌苔表现为腻苔;精气两亏证患者以薄白苔为主,脾虚痰湿证患者以厚苔和薄苔为主,痰热内蕴证患者以厚苔占主要地位,阴虚内热证患者舌苔少或薄。结论:舌诊对肺癌中医辨证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观察患者病势进展亦具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李筱  冯敖梓  马文  吕军  徐安定 《世界中医药》2020,15(3):305-309,314
目的:通过系统评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中医证候学特征,为COVID-19中医辨证及治疗方案的制定及优化提供参考。方法:检索相关数据库和权威网站网站,并筛查参考文献,纳入COVID-19患者中医证候学得临床研究,研究类型不限。采用JBI评价工具和STATA 13分析软件进行质量评价和单组变量的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0项研究。COVID-19确诊患者中医证候50个,发生率前10的主要症状为发热、纳差、乏力、咳嗽、口干、咳痰、纳呆、腹泻、肌肉酸痛、食欲减退。舌质分类4种:中淡红舌、红舌、暗红舌和绛红舌的发生率分别为33.4%,39.1%,23.3%和3.9%。舌苔表现15种,以腻苔(65.3%)、白苔(58.8%)为主。脉象分类8个,以沉脉(44.4%),、滑脉(40.1%)和数脉(21.3%为主)。结论:本研究首次采用循证医学方法进行COVID-19中医证候学研究,为全面考虑中医证候、降低漏诊、初步辨证提供当前可参考的综合证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靶向药物治疗后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观察506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阻滞剂(EGFR-TKI)治疗后的NSCLC患者症状、体征、舌脉四诊资料,运用聚类分析方法观察靶向药物治疗后NSCLC患者的中医证候特征规律,进行因子分析,观察各个证型辨证的主次症。结果患者中医证型主要为肺阴亏虚证(281例,55.53%)、气阴两虚证(145例,28.66%)、肺脾气虚证(80例,15.81%)。肺阴亏虚证主要证素为咳嗽、痰少、痰黏、皮疹瘙痒、皮肤干燥、口干渴、舌红、裂纹舌、脉细;次症为苔薄或苔白(P=0.001)。气阴两虚证主要证素为头晕、口干不欲饮、脉弱、少寐;次症为气促、干咳无痰、咽干、心烦(P=0.001)。肺脾气虚证主要证素为神疲乏力、恶心、纳差、大便不成形、舌淡红、苔腻、胖大齿痕舌、脉滑;次症为面萎黄或胸闷(P=0.001)。结论靶向药物治疗后NSCLC患者的证型主要为肺阴亏虚证、气阴两虚证和肺脾气虚证,其核心证型是肺阴亏虚证。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分析火神山医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简称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武汉地区新冠肺炎的中医证候特点和发病机制,为进一步指导临床救治提供依据。方法:分析笔者参与诊治的武汉火神山医院228名患者的临床表现及中医证候特点。结果:228例患者中有发热症状228例(100%);咳嗽、咯痰198例(86.8%),倦怠乏力138例(60.5%)、胸闷气短178例(78.1%),咽痛97例(42.5%)、食欲下降119例(52.2%)、肌肉酸痛74例(32.5%)。通过分析舌象,辨证分型包括寒湿郁肺证16例(7.0%)、湿毒郁肺证57例(25%)、疫毒袭闭证147例(64.5%)、虚证8例(3.5%)。结论:武汉地区新冠肺炎患者的中医病性多数为"湿热证",舌红苔黄说明热象突出,中医药治疗要遵循"三因治宜"的原则进行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78例重型和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中医证候进行分析,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020年2月8日至2020年3月1日收治于武汉协和医院的78例重型和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统计基本信息、基础疾病情况、症状、体征及舌象等信息,分析重型和危重型患者证型分布。结果重型和危重型患者主要临床症状占比排前5位:胸闷气喘(92.30%)、纳呆(82.05%)、自汗(76.92%)、咳嗽(64.10%)、发热(43.59%),其余还有咯痰(41.03%)、咽干咽痛(38.46%)、胸痛(23.07%)、乏力(15.38%)、肌肉酸痛(10.26%)、心悸(7.69%)、便秘(8.97%)等全身症状。舌象方面,舌质以淡红舌(43.58%)和暗红舌(38.46%)多见,另有紫暗舌8例(10.26%),红绛舌6例(7.69%);舌苔多为腻苔(71.79%),其中黄腻苔有38例(48.72%),白腻苔26例(33.33%),少或无苔者6例(7.69%);另有舌体胖大者18例(23.08%),齿痕舌22例(51.28%)。中医证型分布为湿热壅肺证(23.08%)、疫毒闭肺证(64.10%)、内闭外脱证(10.26%)、阴竭阳脱证(2.56%)。结论重型COVID-19中医证候以湿热壅肺证、疫毒闭肺证为多见,疾病至危重期,可能出现内闭外脱、阴竭阳脱等危症。  相似文献   

10.
分析三种新发疫病: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甲型H1N1流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舌象特征,发现SARS与甲型H1N1流感舌色特征均以红舌为主,SARS病程后期多见绛舌、青紫舌,甲型H1N1流感初期多见舌尖红,危重型则多见青紫舌、胖大舌,COVID-19舌色则以淡红舌为主,重型多见青紫舌。在舌苔方面,SARS、甲型H1N1流感及COVID-19舌苔均多见腻苔特征,但SARS、甲型H1N1流感病程初期尚多见薄白苔、薄黄苔、薄腻苔,而COVID-19病程初期舌苔即以白厚苔、厚腻苔为主。不同的舌象表现反映了不同的病因病机,同时舌象的阶段性变化也体现了温病过程中卫气营血的传变规律。三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腻苔表现,且患者多有胖大舌或齿痕舌,说明平素脾虚湿盛之人更易感受疫邪,对疫病临床辨证论治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