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5 毫秒
1.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10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自 1998年以来 ,运用中医辨证施治的方法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10 0例 ,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10 0例均系门诊及住院患者 ,其中男 6 2例 ,女 38例 ;年龄最大者 6 5岁 ,最小者 2 3岁 ,平均 4 1 5岁 ;病程最长者 2 5年 ,最短者 1年 ,平均 8年。所有病例均符合 1990年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中医辨证属肝郁脾虚型 5 0例 ,肝肾阴虚型 2 4例 ,肝胆湿热型 14例 ,瘀血阻络型 12例。2 治疗方法肝郁脾虚型治拟疏肝健脾、和胃解毒 ,方以逍遥散化裁 :柴胡、当归、枳壳、香附、党参、炒白术各 12 g ,赤白芍、黄芪、…  相似文献   

2.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证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是目前临床最常见,危害最大的传染病。本病症状多端,病机复杂。中医药在乙肝的治疗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正  相似文献   

3.
4.
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中医辨治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是由乙肝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全世界约有3亿多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我国约占1.3亿,其中1/4的携带者将发展成为慢性肝炎.我国现有慢性肝炎患者1200万,约40%左右会形成肝硬化,发展到晚期会出现腹水、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肝性脑病等致命性合并症.由于缺乏有效治疗手段,该病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严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传染病 ,其流行广、发病率高。在病毒性肝炎中 ,目前乙肝病毒 (HBV)感染率达40%~70% ,每年间接死亡约20万~30万人。然而 ,对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普遍认为尚无特效药物。中医药近年来对防治乙型病毒性肝炎做了大量的工作 ,特别是在临床研究方面 ,获得较好的疗效。现就1997年以来有关文献综述如下。l基本方治疗基本方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的治疗方法 ,是以传统中医理论为依据 ,针对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证候特点 ,根据个人的辨证思路和经验体会 ,拟订治疗法则和处方 …  相似文献   

6.
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是由于正气虚损,湿热疫毒乘虚侵入,郁结阻遏中焦,肝郁气滞、血瘀不通所致,笔者以自拟方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病,在改善症状、恢复肝功能、清除乙型肝炎病毒方面均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胥昊 《江西中医药》2008,39(1):68-70
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表现与中医学的“黄疸”、“胁痛”、“肝瘟”、“臌胀”等记载颇相类似,目前现代医学尚缺乏理想的治疗方法,而使用中医药治疗,可收到很好的效果。现将近年来中医对慢性乙型肝炎的认识及治疗概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黄大斌 《国医论坛》1996,11(3):26-28
病毒性肝炎是感染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传染病,目前主要分为甲型和乙型两种。现在国际上对病毒性肝炎尚缺乏特效治疗,中医药对该病的治疗效果尚你满意,其疗效、疗程及临床治愈率均比西医药好。然而在辩证用药诸方面,也颇有讲究之处,临证时必须加以重视。1急性病毒性肝炎急性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表现,除重症肝炎外,通常发病比较缓慢,肝炎病毒进入人体后,先引起病毒血症,然后由血液侵入肝脏,引起肝细胞变性、坏死及肝脏的炎性反应,临床常表现为肝肿大、肝区疼痛、消化系统症状、肝功能改变、黄道等。中医学对该病的记载甚多,涉及…  相似文献   

9.
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从临床表现、临床过程及肝、脾、肾三脏病理生理功能进行分析,认为脏阳虚衰、病邪深入三阴是乙型病毒性肝炎慢性化的根本原因,浊毒内侵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重要发病因素,并立温阳扶正,透毒于三阳,化浊解毒,驱邪于体外之法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慢性迁延性肝炎的中医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性迁延性肝炎的中医治疗李金华,黄存垣(江西中医学院330006)关键词慢性迁延性肝炎,病因病机,诊断,辨证分型,中医药治疗慢性迁延性肝炎(以下称“慢迁肝”)多由急性肝炎迁延不愈复发而成。或HBsAg携带者,经年累月,逐步转成慢性或肝硬变。“慢迁肝”...  相似文献   

11.
中医对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萍  周滢 《辽宁中医杂志》2012,(11):2160-2162
文章论述中医对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提出该病在临床上分为湿热蕴结型;肝郁脾虚型;肝肾阴虚型;瘀血阻络型;脾肾阳虚型五个常见类型。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的特点,分析各型的临床表现,提出各自不同的治疗法则,不同的遣方用药,为临床对该病的治疗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求现代临床中药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检索CBM、CNKI、VIP、万方等国内中文数据库中中药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相关临床文献,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处方,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进行药物频次及关联规则分析,提取高频药物及高关联规则的药物组合。结果:纳入的98首方剂中共涉及156味药物,提取了9味常用临床药物(支持度15%,置信度0.9);3味核心药物组合(25%,0.9)。结论:疏肝解郁、健脾利湿为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主要治法,根据兼证配伍清热、凉血、活血、升阳等药物为主要组方规律。  相似文献   

13.
中医纠正亚健康状态,养颜美容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多样的手法,内服药物美容是其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内服药物通过对全身的调理来达到局部治疗或补益身体的目的,以全身心的健康来保证局部的美,具体地说有健脾益气、滋补肝肾、补益气血、疏肝理气和血、温补肾阳、除湿化痰、清脾泄热六法,并论述了其病因病机,介绍了常用方剂和药物。  相似文献   

14.
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病因病机包括湿毒内侵,伏邪发病;正气内乏,邪气留恋;肝失疏泄,久病及肾三方面,而肝肾同源、水木相生是其发病的中医藏象学基础.肝肾不调是所有慢性乙型肝炎发病的内在根本机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乙肝清热解毒颗粒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72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5例予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37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乙肝清热解毒颗粒治疗,疗程为8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各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胁痛、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少寐多梦和五心烦热症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研究组患者胁痛、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少寐多梦和五心烦热症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患者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HBV-DNA载量和HBe Ag滴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ALT水平、HBV-DNA载量和HBe Ag滴度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对照组HBV-DNA转阴率为51.43%,HBs Ag转阴率为0.00%,HBe Ag转阴率为17.14%;研究组HBV-DNA转阴率为72.97%,HBs Ag转阴率为2.70%,HBe Ag转阴率为24.32%。研究组各指标的转阴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对照组显效20例(57.14%),有效7例(20.00%),无效8例(22.86%),总有效27例(71.43%);研究组显效29例(78.38%),有效6例(16.22%),无效2例(5.41%),总有效35例(94.59%)。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乙肝清热解毒颗粒联合西医常规治疗能明显改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转阴率,改善肝功能。  相似文献   

16.
针刺对乙肝血清病毒标志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刺治疗乙型肝炎56例,并设西药治疗30例作对照,观察乙型肝炎血清病毒标志物(HBsAg、HBeAg、HBV-DNA)的阴转率。结果:治疗组HBsAg、HBeAg、HBV-DNA阴转率分别为7.1%、53.6%、25.0%,对照组分别为0、33.3%、16.7%。两组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1),且治疗组患者CD4+、CD8+阳性细胞治疗前后有明显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7.
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中西医诊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正光 《河南中医》2011,31(3):240-243
从病因病机、证型研究、辨证论治等方面概述了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的中西医诊治概况。该病发病机制复杂,多数学者认为其与湿热疫毒有关,但湿热疫毒之间的具体关系,以及制定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和疗效判定标准面临许多问题;提高中医药临床研究水平,寻找合适的治疗路径等均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侯君  唐偲 《西部中医药》2011,24(10):107-109
对近些年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文献进行整理,探讨该病的病因病机及治疗方法,以期为临床研究提供相关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法多样,证型繁杂,辨证标准不统一,临床不易掌握和推广,对其治疗方案加以分析。[方法]分别从中医、西医和中西医结合方面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法以及各自的弊端进行总结。[结果]中西医疗法,辨证施治,在乙肝治疗中继续探索高效安全的专方与专药。  相似文献   

20.
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中医证候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浙江地区慢性乙型重型肝炎(CSHB)中医证候特点及分布规律,为建立规范的中医证候标准进行前期探索。方法:临床收集2009年5月-2010年1月在杭州市第六人民医院住院CSHB患者的一般情况、中医四诊信息及相关实验室指标,以国家"十一五"科技重大专项"慢性重型肝炎证候规律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研究"制定的辨证分型方案进行辨证,分析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及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1)总计99例CSHB纳入研究,其中慢加急(亚急)性肝衰竭80例(80.08%);年龄15~72岁,平均(44.48±12.26)岁,男性74(74.75%)例;(2)中医证型以瘀热发黄27例(27.27%)、气虚瘀黄26例(26.26%)和湿热发黄21例(21.21%)3型较为常见,其次为阴虚瘀黄型16例(16.16%)、阳虚瘀黄型9例(9.09%);(3)各证型间性别和年龄分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4)80例慢加急(亚急)性肝衰竭中,不同临床分期的证型分布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早期以气虚瘀黄型(43.6%)为主,中期以瘀热发黄型(27.3%)和湿热发黄型(22.7%)为主,晚期以阴虚瘀黄型(27.8%)为主;(5)实验室指标中,仅阴虚瘀黄型的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明显高于气虚瘀黄型(P<0.05);血清生化学指标胆红素、白蛋白等均与中医证型无关(P>0.05)。结论:瘀热发黄、气虚瘀黄和湿热发黄型是浙江地区CSHB的主要证型;在构成CSHB的主要人群慢加急(亚急)性肝衰竭中,早期以气虚瘀黄型为主,中期多以瘀热发黄、湿热发黄型为主,晚期以阴虚瘀黄型多见;阴虚瘀黄型患者的凝血功能明显较气虚瘀黄型差,但不能从临床常规实验室指标对证型进行明确区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