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针对水气病治疗规律,进一步探讨了李可学术思想。李可治水气病常用方:麻黄汤、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小青龙汤、人参败毒散、麻黄附子细辛汤、瓜蒌薤白白酒汤、千金苇茎汤、泽泻汤、小半夏加茯苓汤、防已黄芪汤、海藻甘草汤、吴茱萸汤、真武汤、四逆汤、附桂理中汤、大黄附子汤、温氏奔豚汤、补中益气汤;治水气病经验方:小青龙虚化汤、瓜丹桂枝苇茎汤、麻辛四逆汤、麻辛附桂理中汤、麻辛真武汤、三饮四石汤、黄芪五苓三妙散、真武麻灵蛰虫丸、大附夏苓醒脾汤、破格救心汤、破格真五黄芪汤、奔豚干姜紫石汤;治水气病思路:水肿皆当先解表,伏邪入里当外透,中气不足二便变,命火阳根蒸气化,下病治上补中上;勿因局部专治水,起死回生汗法妙,五味主药大法握,三焦合一调整体。  相似文献   

2.
针对肺痨甘寒养阴的传统定法,进一步探讨了李可学术思想。李可研究肺痨的思路:误用清热退蒸,险铸大错顿悟;肺痨病灶在肺,但波及肝脾肾;甘寒养阴伤脾阳,苦寒泻火致戴阳;久病气血大虚,脾肾元气动摇;肺痨潮热,乃肝脾肾虚极之假热;当遵"劳者温之",理血痹治肺痨;重温东垣《脾胃论》,补土生金探新径;欲行补土生金,先得补火生土;肺痨夹寒饮者,反其道而行之。  相似文献   

3.
针对“古之一两,即今之一钱”之说,进一步探讨了李可学术思想。李可研究经方的思路:经方的返朴归真;经方的基础有效量;经方的改良;经方的突破口;经方是攻克急症的仙丹妙药;经方是破解世界性医学难题的一把金钥匙。  相似文献   

4.
针对李可验方数量之谜,进一步挖掘了《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李可验方百首:李氏命名方22首,笔者拟名方78首;李可验方归纳思路:从个案中找灵感,从类案中找规律;从对药中找素材,从治法中找特点;从按语中找提示,从疗效中找亮点。  相似文献   

5.
针对李可验方数量之谜,进一步挖掘了《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李可验方百首:李可命名方22首,笔者拟名方78首;李可验方归纳思路:从个案中找灵感,从类案中找规律;从对药中找素材,从治法中找特点;从按语中找提示,从疗效中找亮点。  相似文献   

6.
针对肿瘤之世界医学难题,进一步探讨了李可学术思想。李可后期治肿瘤思想:以阴阳为纲,寒热虚实分型;阳虚寒凝型,攻癌2号方;阴证化阳型,攻癌基础鳖蚤英;组方思路:中医证,西医病,找原点;处方公式:(基础方+主治方)+化痰攻瘤方。  相似文献   

7.
针对经方附子丸散的状况,进一步探讨了李可学术思想。李可关于附子小剂量论述:四逆汤,金匮肾气丸,药王续命散,偏正头风散,类关乌头酒;李可附子丸散的研发:李氏破格救心丸,李氏麻细梅参丸,李氏培元固本丸,李氏偏正头风丸,李氏四逆丸,李氏青龙丸,李氏金匮肾气丸,李氏乌头丸,李氏附子理中丸,李氏奔豚丸;附子丸散的设计思路:附子丸散的基础方,附子丸散的基础有效量,附子丸散的改良,附子丸散的变通,附子丸散的禁忌。  相似文献   

8.
针对中医未病先防、已病防传和愈病防犯的含义,进一步探讨了李可学术思想。李可关于愈病防犯的思路:恪守疾病禁忌,以免重蹈覆辙;培元固本治体,药分3个层次;万病不治求脾肾,不治之治最上乘。  相似文献   

9.
针对见血止血和苦寒止血问题,进一步探讨了李可学术思想。李可之血证分型:胃气上逆,血热妄行;脾气不升,血失统摄;肝不藏血,血热妄行;火不归原,上热薰蒸;肾不封藏,气随血脱;阴损及阳,阳微欲绝。李氏之血证论特点:血证关键在脾胃;重要一环肝传脾;气随血脱肾不固;阴损及阳阳欲绝;善后固本拔病根;选方用药偏于温;四炭三七平淡神。  相似文献   

10.
李可后期治肿瘤思想:以阴阳为纲,寒热虚实分型;阳虚寒凝型,攻癌2号方;阴证化阳型,攻癌基础鳖蚤英。组方思路:中医证,西医病,找原点。处方公式:(基础方+主治方)+化痰攻瘤方。  相似文献   

11.
史红 《天津中医药》2005,22(3):222-223
以《金匮要略》痰饮的理论及治疗原则为依据,从痰饮产生的病因病机、痰饮致病的特点和痰饮的治法等三方面对痰饮病进行探讨,痰饮的产生主要由于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其致病具有阳虚阴盛、证候繁杂、易兼夹其他病邪的特点。痰饮病的治疗应遵循“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治疗原则,详审病机,分辨饮停部位,抓住痰饮病阳虚阴盛,本虚标实这一特点,结合病人的具体情况,根据病势之轻重缓急,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12.
张仲景痰饮论治体系与方药配伍脱胎于《内经》,相对于《内径》其痰饮论治理论更系统,药物使用更丰富,方剂配伍更完善,体系架构更加缜密。  相似文献   

13.
王莉华  钱俊华 《河南中医》2009,29(8):737-739
先秦时期对饮病已有初步认识,《黄帝内经》时代饮病学说的思想就已萌芽;后汉张仲景首创“痰饮”病名,《金匮要略》对饮病论治的总结,形成了饮病学说的系统理论;至宋元,饮病学说研究较前人有了较大发展,其中最具有代表意义的当属巢元方痰饮分治;明清时代,饮病学说的研究逐渐完善,医家在理论上大多遵循前人观点,许多医家已经主张痰饮分治,逐渐改变了以往痰饮混称、混治的局面,痰饮病学说发展为独立体系。  相似文献   

14.
肺胀本虚标实,虚实夹杂。虚为致病之基;痰瘀既为病理产物,又为致病之根。痰瘀为肺胀虚实夹杂之因,二者互结。治疗时应辨证论治,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标本兼治,同时防止过药伤正。  相似文献   

15.
关于痰饮与细胞间质液pH的相关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蒋明 《中医杂志》2003,44(9):645-646
中医痰饮的客观化问题,虽经种种研究,尚未取得重大进展。就这一问题提出与细胞间质液pH具相关性的设想。  相似文献   

16.
《辽宁中医杂志》2017,(7):1348-1355
目的:探讨高血压痰湿壅盛证代谢组学产物的相互作用及生物学通路。方法:从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Embase、Pubmed数据库中检索高血压痰湿壅盛证患者血浆代谢组学研究。对纳入研究代谢产物进行汇总。信号通路分析采用KEGG,代谢产物分子注释、相关的酶或转运蛋白及其相关性质分析采用HMDB,代谢产物路径可视化采用metPA网络软件。结果:共有6篇文献纳入研究,15个代谢产物主要参与了28条代谢通路。通过通路拓扑分析选出了10条P值小于0.05的代谢通路作为高血压痰湿壅盛证的代谢通路,分别是:糖酵解和糖异生作用、D-谷氨酰胺和D-谷氨酸代谢、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的生物合成、磷酸戊糖途径、维生素B6代谢、丙酸代谢、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降解、半乳糖代谢、维生素C代谢、淀粉与蔗糖的代谢。结论:高血压痰湿壅盛证代谢组生物信息分析显示其病理机制涉及到糖类、脂肪、氨基酸、维生素等物质代谢及其代谢通路。本研究从分子水平阐述了高血压痰湿壅盛证的发病机制,并为其寻找诊断、鉴别诊断方法及药物作用靶点有一定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7.
论痰饮致积     
积 (聚 )是一种以腹内积块或胀或痛为主症和特征的病证。积之病机 ,中医多认为终究应归结于瘀血 ,有“治积重活血”之说。通过旁引文献 ,纵观临床 ,并联系现代医学的有关内容 ,强调痰饮之邪可独立致积 ,并讨论了痰饮积聚积块的表现特征及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18.
历代注家对《金匮要略》湿病、水气病、痰饮病研究甚多,但传统的研究方法并未带来新的认识。现引入隐喻认知的方法,推测湿病、水气病、痰饮病,分别以雾、云、水(或冰)为原型进行认识,探讨这些自然现象与疾病之间的关系。指出水气病并不等同于水肿病,《金匮要略·水气病篇》多论水肿的原因更多源于始源域云的一般特征。在治疗方面,对相关方剂进行取象解读,发现其配伍体现了天地间水液循环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痰饮"理论在中医学2000多年的发展史中具有鲜明的理论特色及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试图从隐喻认知的角度,结合中医发生学方法,探讨了"痰饮"作为一种病理产物,同时作为一种致病因素,以及"痰饮"理论作为一种病因病机理论,如何基于认知科学得以架构并系统化,并展望了以隐喻研究为论理工具的中医"痰饮"理论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0.
慢性支气管炎为西医病名,中医古籍无此专论,而见诸"咳嗽"、"上气"、"痰饮"等证中的相关论述.咳嗽是其主要症状,与痰浊的关系最为密切,有谓"肺不伤不咳,脾不伤痰不多,肾不伤咳不喘",其辨证关键在于治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