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亚健康是一种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又称第三状态、灰色状态。根据中医的"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理论,经多年的临床观察验证,小儿"脾常不足"的先天性生理特点易导致小儿营养不良,我们称之为脾虚型亚健康状态。充分认识小儿"脾虚"的状态,采取相应的措施及时地纠正这种病前状态,可有效地控制小儿疾病的发生,进一步体现中医的"治未病"的思想。1小儿亚健康现状及主要原因分析小儿亚健康状态可见于各个年龄组,临床多表现为:纳呆、  相似文献   

2.
亚健康是近年来提出的新概念,是指人体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中间状态,是中医所认为的人体阴阳失衡的早期体现。其概念的正式提出与传统中医"治未病"的思想不谋而合。亚健康情绪作为一种心理现象,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有重要的影响,探索情绪与疾病之间的关系,合理地引导与调控情绪对疾病有不可忽视的作用。防治亚健康属于中医"治未病"的范畴,故可从中医"治未病"思想及其理论体系探析亚健康状态的辨识及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3.
由于亚健康状态是一种中间状态,不具备西医学对疾病的诊断标准,所以西医学对其治疗往往束手无策。中医学认为其主要病因病机是,长期情志不遂、疲劳过度、饮食不节、起居无常、年老体衰,导致脏腑气血阴阳失调或正气耗伤,而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其中情志不节,七情内伤是亚健康状态的主要病理环节。中医学早在《内经》就提出“治未病”的防治思想。从整体观念出发,一方面或轻者,通过心理治疗,自我调节,从而达到调和阴阳,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同时另一方面或重者,运用中医的辨证施治,调整脏腑气血阴阳,从而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平衡状态。运用中医“治未病”思想对亚健康状态进行防治,发挥着独特重要的作用,具有潜在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治未病”思想首见于《黄帝内经》,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两个方面的内容.而亚健康状态就是气血阴阳轻度的失衡,但是并未达到疾病状态,在中医学中称“未病”.中医中药对亚健康各种临床症状的治疗有着独特的优势和特点,针对不同个体采用不同的诊疗方案辨证施治,通过个性化用药治疗及调养,使个体达到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5.
正孙晋营主任是山东省第一批五级中医药师承教育的指导老师,是国家重点专科-山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治未病中心的学术带头人。孙老师认为,治未病思想运用到临床上上应做到四点:未病先防,即病防渐,已病防变,瘥后防复。笔者有幸侍诊左右,跟师学习,受益匪浅,现将孙老师运用治未病思想防治2型糖尿病的学术思想简介如下,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6.
仲景“治未病”思想与亚健康状态的诊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治未病”思想最早见于《内经》。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所言:“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历代医家在此基础上不断有所发挥,尤以汉代医圣张仲景阐述得更为翔实、具体。在其《金匮要略》一书中,所涉及的范围就有未病先防、有病早治、已病防传、病盛防危、新愈防复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亚健康是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健康需求的提高而提出的新概念。现代医学认为。亚健康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中间状态,如不及时加以干预。可能进一步发展为疾病,采取积极的治疗可使机体恢复到健康状态。这种理念早在《黄帝内经》时代就有体现,已有两千多年积淀的中医学在亚健康状态的干预方面存在很大优势。在亚健康的研究中引入中医“治未病”思想,将进一步促进亚健康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8.
目的以中医"治未病"理念为指导,观察掀针疗法对小儿脾虚型亚健康状态的调治作用。方法 70例脾虚型亚健康小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2组均采用常规综合性干预措施,观察组另给予掀针疗法。治疗4周。观察2组疗效、主次症状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4.3%(33/35),高于对照组82.8%(29/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主症评分(6.54±2.59)分,次症评分(5.54±2.21)分,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中医"治未病"理念为指导,掀针疗法调治小儿脾虚型亚健康状态具有理想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健康的追求越来越高,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健康新概念:健康不仅仅是免于疾病和衰弱,而是保持躯体上、精神和社会诸方面的完美状态。然而常人眼中的健康者却有很多处于“亚健康”状态。 1 亚健康状态的概念及干预的必要性 80年代,  相似文献   

10.
中医“治未病”思想与“亚健康”的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亚健康状态是一种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非健康非疾病的“第三状态”,是由健康向疾病转化过程中的一个过渡阶段,属于中医学的“未病”范畴。如若不及时干预治疗,进一步发展会形成多种疾病,甚至导致心脑血管、肿瘤等严重疾患。中医学早在《内经》中就已经提出了“不治已病,治未病”,该思想正符合现代预防医学诊治亚健康状态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亚健康指人体处于健康和疾病的中间状态,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是中医阴阳失衡的早期体现。探索亚健康的影响因素,给予适当、合理的调理,使机体达到“阴平阳秘”,对防治亚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中医治未病由来已久,科学地阐述了疾病预防思想。该文从中医治未病的“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个理论体系,阐述亚健康防治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2.
亚健康是一种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又称第三状态、灰色状态.现代医学认为,儿童亚健康如不及时干预,与成人相比,更易发展为疾病,如采取积极的防治,也更易使机体恢复到健康状态.中医"治未病"思想对亚健康防治包括两层含义:即未病先防(从健康到亚健康的预防)和既病防变(从亚健康到疾病的预防).本文试结合中医"治未病"理论探讨对小儿亚健康的防治.  相似文献   

13.
从中医学"治未病"思想及亚健康思想的内涵入手,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认为治未病思想对防治亚健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主要体现在指导诊断病因,提供防治思路和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4.
以“治未病”思想指导干眼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眼是目前世界和我国最常见的眼表疾病,文章探讨了以中医治未病思想指导干眼的防治,强调治疗干眼未病先防,从改善环境、合理用药、合理饮食方面着手进行调治。对己出现干眼症状及眼表损害的应本着己病早治及既病防变的原则,强调内养外调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现实压力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经过2年的临床观察,我们发现该群体囊括了中青老各个年龄段。亚健康状态已经成为普遍的社会问题,妥善处理此问题可以大大降低国家医疗费用的支出及对疾病预防方面的投入,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社会问题。中医学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出现了防患于未然  相似文献   

16.
明确了中医学"治未病"理论的学术内涵,探讨了从"治未病"调治亚健康状态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从"治未病"角度阐述了调治亚健康状态的常用方法与措施。  相似文献   

17.
"治未病"是中医学预防与诊治疾病的理想境界。本文从未病先防,调养防传;已病早治,自我调节;初期干预,祛邪扶正;既病防变,标本兼顾等方面综合探讨如何运用中医"治未病"思想防治"痹症"。  相似文献   

18.
<正>作为一种非药物疗法,针刺治疗对亚健康状态有良好效果。《内经》云:"杂合以治,各得其所宜。"脏腑气血功能紊乱是亚健康状态发生的病理基础,针刺通过手法、针法激发与引导经络系统,以扶正祛邪,平衡阴阳,调节脏腑气血功能,从而使机体的正常活动得以恢复和维持,将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的功能调节到或接近于最佳生理状态,使机体内部正气旺盛,增加免疫功能,从而起到预防疾病、强身健体的作用。因此,进一步深化针刺治疗亚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加味逍遥散对肝郁脾虚型亚健康状态的干预。方法:将诊断为肝郁脾虚型亚健康状态的人群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予以加味逍遥散干预和常规干预。结果:治疗组证候疗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加味逍遥散可有效干预肝郁脾虚型亚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20.
亚健康状态与“未病”防治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现代之亚健康状态理论与中医所述"未病"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近年来的社会调查及临床工作体会,对亚健康状态问题及"未病"预以分析。[结果]中医所说的"未病"其实包含着现代之亚健康状态。并对"未病"产生的原因早有认识。[结论]用中医治"未病"亦早有防治方法,如中药、针灸、理疗、按摩、熏蒸、气功、导引、饮食起居方面的调节、道德修养等进行实施行之有效,已被众多专家认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