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苍术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研究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8  
龚慕辛  李敏 《中成药》2000,22(7):464-466
研究β-环糊精包合苍术挥发油的最佳工艺。方法:正交实验法,考察挥发油利用率,包合物收得率及包合物含油率3个指标。结果:优选出包合工艺为:苍术挥发油:β-环糊精1:6,包合温度40℃,包合时间1h,挥发油利用率为86.5%,结论此工艺适合大生产。  相似文献   

2.
柴胡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采用不同方法制备柴胡挥发油的β-环糊精包合物,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量,方法简便可行。  相似文献   

3.
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探讨了β-环糊精包合挥发油的特点、在中药制剂上的应用、包合方法、影响包合率的因素和使用注意。指出此技术能提高挥发油的稳定性,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炮姜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年来,在中药配方颗粒的生产中,对于挥发油成分,有人利用β环糊精(βCD)包合技术[1,2 ] ,将易挥散的挥发油制成包合物,提高其稳定性,保证产品的质量和疗效。在βCD包合挥发油的过程中,油利用率、包合物产率及含油率是衡量包合效果的主要指标,其影响因素主要有βCD的用量、包合时间、包合温度等。在多数文献中,一般采用βCD与挥发油比例为2∶1~10∶1(g·mL- 1) ,其中6∶1~9∶1较为适当;包合温度在4 0~70℃[1 4 ] ;包合时间随....  相似文献   

5.
狄留庆  张余生  潘红英 《中药材》2000,23(2):99-101
采用蒸馏法提取挥发油,超声法制备包合物.同时经正交试验法,分别以挥发油的提取率及β-CD包合物的包结率为指标,考察最佳的提取及包合物制备工艺,经薄层层析法及差示热分析法鉴定包合物的形成.结果表明干姜挥发油的最佳提取工艺为药材加8倍量水浸泡3小时,水蒸气蒸馏8~10小时;包合物最佳制备工艺为挥发油加9倍量β-CD,在40℃时,超声包结1.5 h,平均包结率达88.0%.  相似文献   

6.
益智油β-环糊精包合物制备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红  宋小平  纪明慧  陈艳  韦长鹏 《中草药》2002,33(11):994-995
益智为姜科山姜属植物益智Alpinia osyphyllaMiq.的干燥成熟果实.  相似文献   

7.
丹皮酚-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药牡丹皮具有清热凉血,活血化淤的功效.其主要成分丹皮酚具有挥发性,因此,常影响其成品的稳定性.把丹皮酚转化为不具有挥发性的物相形式,对于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疗效具有重要的意义.本实验用β-环糊精(β-CD),以搅拌法将丹皮酚制成包合物.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片姜黄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毛春芹  谢辉  狄留庆 《中成药》2002,24(8):581-583
目的:研究β-环糊精包合片姜黄挥发油的最佳工艺。方法:正交实验法,考察挥发油包结率、包合物收得率及包合物含油率3个指标。结果:优选出包合工艺为:片姜黄挥发油:β-环糊精(1:9),包合温度为40℃,包合时间1.5h,挥发油利用率为86.5%。结论:此工艺得率较高可以应用。  相似文献   

9.
陈国宝 《时珍国医国药》2005,16(10):1011-1012
目的:研究β-环糊精包合郁金挥发油的最佳工艺。方法:正交实验法,考察挥发油包结率、包合物收得率及包合物含油率3个指标。结果:优选出包合工艺为:郁金挥发油:β-环糊精(1:10),包合温度为40℃,包合时间2h,挥发油利用率86.5%。结论:此工艺适合大生产。  相似文献   

10.
巴豆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徐乃焕 《中药材》1995,18(6):308-310
用饱和水溶液法制备了巴豆油-β-环糊清包合物(下称包合物),以正交试验考察了影响包合效果的因素。包合物中巴豆油含量可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经紫外吸收光谱、薄层层析、粉末X射线衍射法鉴定,巴豆油与β-环糊精(下称β-CD)确已形成包合物。  相似文献   

11.
花锚属植物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全面综述了花锚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为该属植物的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13.
14.
杨慧丹  刘志宏  林密真  吴博  宋洪涛 《中草药》2015,46(24):3766-3770
中药骨架缓释制剂成分复杂,其多组分、多靶点的药效学特征要求各组分达到同步缓释,但药物组分之间理化性质差异常常影响其释放的同步性。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亲水凝胶骨架材料、不溶性骨架材料、溶蚀性骨架材料以及混合骨架材料对多组分中药的同步缓释的影响进行概述,为中药骨架缓释制剂进一步的研究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代谢组学是继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之后的一门新兴学科,旨在系统研究机体代谢产物的变化规律,揭示机体生命活动代谢本质,尤其在现代药理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代谢指纹图谱分析(metabolic finger printing analysis)是对所有代谢物整体进行高通量的代谢分析的方法,研究药物本身、机体本身及药物引起的机体内源性代谢物的变化,找出与之相关的生物标志物,因此可以更直接地反映体内状态的动态变化,阐明药物及疾病作用机制.该文综述了目前用于代谢指纹图谱的一些新的分析手段和数据处理方法,阐述其优缺点,并展望了其与中医药研究相结合,有望促进中医药复杂理论体系研究新方法和新途径产生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痛经舒巴布膏制备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确立痛经舒巴布膏最佳制备工艺.方法:以剥离强度、内聚力为量化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优选基质,同时对最佳含水量进行单因素考察.结果:最佳工艺由浸膏:聚丙烯酸钠:甘油:粘合剂为0.2:4:8:1.2的比例,膏体含水为35%时粘贴性能好,剥离无残留,皮肤无刺激、无过敏现象.结论:痛经舒巴布膏配方合理,制备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17.
杜仲叶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杜仲Eucommia ulmoides是中国名贵滋补药材,由于一直以来以皮入药,加上资源较为稀缺,因此人们开始以杜仲叶Eucommiae Folium代替杜仲皮入药.杜仲及杜仲叶具有多种药理活性,且在临床上也有一定的应用,是极具开发价值的道地中药材.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杜仲叶具有降压、调节血脂、心血管保护、预防肥胖、抗炎、抗病毒、增强免疫、延缓衰老、抗疲劳等作用.临床上杜仲叶主要应用于降压、治疗妇产科疾病等.笔者对杜仲叶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的国内外最新研究现状作一综述,为杜仲叶的新药研究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黄连有效成分小檗碱抗动脉粥样硬化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敏  王阶 《中国中药杂志》2008,33(18):2013-2016
黄连是一味传统中药,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小檗碱是黄连中含量最高的生物碱,近年来研究发现,小檗碱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作者从抗炎、调节血脂、调节血压、调节血糖、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等方面对小檗碱抗动脉粥样硬化(AS)相关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邓青芳  周欣  陈华国 《中国中药杂志》2016,41(16):2958-2967
肝损伤是各种肝脏疾病共有的一种病理状态,其持续恶化会导致肝硬化、肝纤维化、肝癌。因此,寻找对抗肝损伤有效物质受到广泛关注。活性多糖广泛存在于植物、微生物、动物内,具有高效、低毒、副作用小的特点,已成为抗肝损伤天然药物制剂领域的研究热点,也取得了较多的进展。该文从抗肝损伤的多糖类型、肝损伤的发病类型及发病机制等方面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归纳分析,并对多糖在抗肝损伤方面的开发利用前景进行了展望。研究结果显示,植物多糖、动物多糖和微生物多糖具有良好的抗肝损伤效应,主要通过抗自由基损伤、对抗肝细胞钙超载、调节线粒体功能等发挥抗化学性肝损伤功效,和通过调节细胞因子、抑制补体系统激活、抑制炎性介质产生、防止肝细胞凋亡等发挥抗免疫性肝损伤功效。可见多糖具有资源丰富、效应多样、作用靶点多、作用途径广等特性,是潜在的抗肝损伤药物制剂。  相似文献   

20.
内源性甲醛与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外源性甲醛对人体的损害及机制早已引起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然而最新研究证实哺乳动物体内具有生成和清除甲醛的完整系统,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体内生成和清除甲醛系统的平衡破坏,将导致内源性甲醛在体内出现异常聚集。内源性甲醛的异常聚集与学习、记忆功能障碍有密切关系,内源性甲醛浓度增高可能是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诱导因素之一。探讨内源性甲醛与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为中药防治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