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伤寒论》中方剂的煎煮法、愈兆及调摄法等,是《伤寒论》理、法、方、药诊治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也是仲景精于辨证施治、善于遣方用药的具体体现之一。现将《伤寒论》中有关煎药方法、欲愈征兆及调摄方法等相关内容分析如下,以供临床参考。1煎药法煎药方法是方药发挥效用的重要环节,正如徐大椿所言"煎药之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不效,全在乎此"。仲景《伤寒论》中方剂的煎法,并不是单一的千篇一律的复制,而是基于对药方及证候等多方面、多  相似文献   

2.
李继荣 《时珍国医国药》2004,15(11):761-761
中药汤剂的用法.历代医家都极为重视。我国最早的方剂专著《五十二病方》对煎药之法就有详细记载。徐灵胎《医学源流论》强调指出“煎药之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不效,全在乎此”本文拟将部分古方对浸药溶媒及其用量、煎药火候、煎法、服法等作些分析,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3.
1中药的煎法 我国历代名医很重视中药的煎煮方法。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提到“凡服汤药,虽品物专精,修治如法,而煎药卤莽造次,水火不良,火候失度,则药亦无功”。徐灵胎在《医学源流论》中说“煎药之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不效,全在乎此”。这讲的就是煎法的重要。  相似文献   

4.
<正> 中药汤剂的用法,历代医家都极为重视。我国最早的方剂专著《五十二病方》对煎药之法就有详细记载。徐灵胎《医学源流论》强调指出:“煎药之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不效,全在乎此”。本文拟将部分古方对浸药溶媒及其用量、煎药火候、煎法、服法等作些分析,供临床参考。煎药溶媒《五十二病方》记载有水煎者40方,酒煎者13方,油脂煎者9方,溺煎者6方。此后尚有用长流水、泉水、甘澜水、米泔水、酒水、醋以及麻沸汤等为溶媒的记载。各种液体溶媒有其本身的作用,选用得当会增加疗效,扩大治疗范围。如截疟方剂,多数加入酒煎,前人认为酒能温通气血,使药物加速发挥作用,有利于制止疟疾发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仲景用药的方法以及对临床指导作用。方法:总结《伤寒论》中关于药物煎法的条文,寻得仲景药物煎法的不同方式。结果:仲景不同的煎药方法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结论:仲景论煎药之法匠心独具,深得其道,药之取效与否,全在于此。  相似文献   

6.
<正>中药汤剂是中医临床常用剂型,接受和使用这种剂型的患者越来越多。但是,大多患者甚至部分司药人员未能掌握正确的煎煮方法。历代医家对汤剂的煎法都很重视,如清朝著名医家徐灵胎在《医学源流论》中说:"煎药之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不效,全在乎此。"由此可见,掌握正确的煎药方法是至关重要的。第一,煎煮器具古人认为:"银器瓦罐最好,铜铁器忌用。"现代多首选瓦罐、沙锅,其次可用搪  相似文献   

7.
古今经方煎服方法差异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学源流论》云:“煎药之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不效,全在乎此。”“方虽中病,而服之不得其法,则非特无功而反有害,此不可不知也。”可见,煎服方法对疗效的重要性。笔者通过分析  相似文献   

8.
<正>汤剂是中药最古老也最常用的一种服法。古人对煎药的器具、火候、方法等,早就有了论述。如《医学源流论》中就说道:"煎药之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不效,全在乎此。"用中药治病无论是用单味药,还是用多味药配成的方剂,都需要进行一定的煎制,加水、酒或其他药液做成汤剂后,才能服用,因此汤剂的煎法是很有讲究的,它对药物的疗效有很大的决定作用。煎汤药的程序虽然简单,但其中包含的学问可大了,那么,怎么样煎才能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曾宪斌 《江西中医药》2009,40(12):11-12
中药煎煮的质量优劣,直接与疗效相关。清代名医徐灵胎把煎药方法提到很高的位置。他说:“煎药之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不效,全在于此。”(《医学源流论》)火候、水量和煎煮时间等是中药煎煮方法中很重要的方面,其中煎煮火候也是最容易被人们所忽视的一环。诚如李时珍所云:“凡服汤药,虽品物专精,修治如法,而煎药者,鲁莽造次,  相似文献   

10.
1中药的煎法我国历代名医很重视中药的煎煮方法。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提到“凡服汤药,虽品物专精,修治如法,而煎药卤莽造次,水火不良,火候失度,则药亦无功”。徐灵胎在《医学源流论》中说“煎药之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不效,全在乎此”。这讲的就是煎法的重要。1·1忌用热水煎药中药材表层的淀粉、蛋白质等成份会因受热而糊化或凝固,阻碍有效成份的浸出。所以在煎药时用凉开水为好,加水量至超过药面2~3cm,浸泡30~60min,以药物浸透为度。1·2煎药的器皿用具以陶器、瓷器为佳。陶瓷器导热均匀,化学性质稳定,不易与药物成份发生化学反应。不宜使…  相似文献   

11.
汤剂的煎服法恰当与否,对疗效有一定影响,古代医家均予以重视。如徐灵胎说:“煎药之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不效,全在乎此”,说明煎药方法对药效至关重要。已故名医张锡纯先生,学习前人经验不仅限于医理,而且对古方煎服法等细微之处也善于学习。他对《内经》所载半夏秫米汤的煎法十分赞赏:“观古人每服一方,并其所用之薪与水及其煎法、服法,莫不详细备载,何其用心之周至哉”。在古人的启迪下,所著《医学衷中参西录》,对汤剂的煎服法叙述甚详,并有独到之处。兹就其特点,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12.
汤剂是中国医药史上应用最早的剂型,早在3000年前的商朝已有“伊尹创汤液”之说^[1]。清代徐灵胎《医学源流论》提到:“煎药之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不效,全在乎此。”现代医者在临床中也会对患者详述煎药之法。可见,古今医家对正确煎煮汤剂的重要性都有着深刻认识。现将中药汤剂煎药器具、溶媒、火候及时间的概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伤寒论》汤剂的煎服法与药效的发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伤寒论》载方112首,被誉为“方书之祖”,无论是组方原则,还是用药法度对后世的重要影响和指导作用已毋庸置疑,但要想使一首方剂的功用和药效得到充分发挥,如何煎药与如何服药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正如徐灵胎云:“煎药之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与不效,全在于此。”李时珍亦日:“凡服汤药,虽品物专精,修治如法,而煎药者鲁莽造次,  相似文献   

14.
我院是一所规模较大的县级中医院,现有正式职工210人,编制病床240张。目前煎药房制剂人员6人,室内整齐、清洁明亮、并装有通风、排气设施。我们在抓好医院全面医疗质量管理的同时,把抓好煎药房各项工作作为提高医疗质量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抓。煎药的方法是否恰当、汤剂质量的优劣、对临床疗效有很大的关系。服用汤剂是临床最常用的剂型。历代医家对汤剂的煎法都很重视。清代医家徐灵胎《医学源流》说:“煎药之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不效,全在乎此。”为保证汤剂质量,我院自1982年开始聘请本院退休主管药师为煎药房技术指导,以带好煎药房的一班人。凡新调入煎药房的人员医院  相似文献   

15.
中药汤剂加减灵活,服用方便,吸收好,但必须重视煎服方法,如不当则往往达不到预期的疗效。历代医家对汤剂的煎服方法都十分重视,明代李时珍说:“凡服汤药,虽品物专精,修治如法,而煎药者,鲁莽造次,水火不良,火候失度,则药亦无功。如剂多水少,则药不出,剂少水多,又煎耗药力也。”徐灵胎在《医学源流论》中也说:“煎药之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与不效,全在于此。……方虽中病,而煎法失度,药必无效。”  相似文献   

16.
张仲景,有人称他是辨证论治的大师,方剂学的鼻祖,临床学的奠基人。笔者认为,不仅如此,他还是中医辨证施护的先驱。综观《伤寒论》其中就有不少关于护理学实际内容的记载。特别是在药物的煎煮、服用、药后反应的观察处理以及饮食调摄等护理方面的经验,对于我们今天如何保持和发扬辨证施护的特色,很有研究和参考价值。一、煎药方法不拘一格徐灵胎说:“煎药之法,最宜深讲,药之效  相似文献   

17.
中医治疗疾病,重在辨证施治,但中药汤剂的正确煎服法是增强疗效的重要环节。我在多年的临床调剂中,深深体会到“煎药之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不效,全在乎此”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徐灵胎在《医学源流论》中说的)。现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18.
桂枝汤为仲景群方之魁,向为后世医家所推崇。关于其究竟是发汗剂还是补益剂,历来众说纷纭。许多学者从病因、病机及方剂组成等方面进行论证,推断本方应是补益剂,笔者亦有同感。现仅从其方后注作如下浅述,不妥之处,敬请同道指正。一、从煎药方法看其功用中药煎法,对其功用有着直接的影响,《医学源流论》曰:“煎药之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不效,全在乎此”。对于煎药火候,历来有“武火”、“文火”之分,一般来说,解表之剂,其味多辛散,久煎则药性容易挥发,宜武火煎之:补益之剂,其味厚而需久煎,宣文火煎之。对于桂  相似文献   

19.
龟板、鳖甲先煎法的探讨浙江省平阳县人民医院(325400)黄秀芝【关键词】龟板鳖甲煎服法《医学源流论》云:“煎药之法,最宜深冲,药之效不效,全在乎此。”故正确的煎煮方法是保证临床药物疗效的重要方面,尤其中药先煎、久煎、后下、另炖等许多特殊煎法。龟板、...  相似文献   

20.
唐一丹  黄庆  田理 《光明中医》2016,(2):179-181
目的总结整理不同之水的性用、材料及备置方法等,供临证时灵活选取,以提高方药疗效。方法参照历代医家的论述及现代研究的成果,归纳其中水类溶媒的性用,以五行理论为中心,阐述其功效和升降之性。并对其现状和发展提出见解。结果诸水的五行及升降之性对应为:清水(水;沉),甘澜水(木;升而泄肾邪),清浆水(金、土;敛降火气而养中),潦水(土;降而化湿邪),泉水(金;降而安神),井花水(金;降而熄风),东流水(金;降而荡上焦水饮),麻沸汤(火;浮而上行且可通络)。结论仲景《伤寒杂病论》对方药煎煮溶媒有特定的选择。不同煎药用水具有不同的性用,临证时根据病症的不同择取相应的煎药用水方可更好的发挥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